趙渡鄉是三門峽移民返庫重建鄉(鎮)之一,地處大荔縣城以東約二十五公里,位于黃河、洛河、渭河交匯之處,東依黃河與山西省相望,南臨渭河與潼關縣毗鄰,西靠洛河與韋林鎮相接。目前,全鄉轄10個行政村,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960人。
古鎮趙渡歷史悠久,地靈人杰。春秋戰國時期,趙渡是古芮國的建都之地,1929年趙渡曾出土過歷史價值極高的“芮國鼎”。特別是,清朝時期,趙渡出現了“愛民扶英”御史劉重麟、“救時宰相”閻敬銘等一批歷史名人。幾千年的歷史流傳下“虞芮之爭”、“趙匡胤千里送京娘”、“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黃河崩趙渡—得主這一灣”等典故。
趙渡鄉轄區總面積107.19平方公里,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素有“浩壤之區”的美譽,是糧食、棉花、油料、西瓜等傳統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近年來,現代農業迅猛發展,轄區先后建成了2萬余畝冬棗基地,2萬余畝苜蓿基地,萬畝速生楊基地,千畝以上的蘆筍、葡萄、丹參等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光大”、“綠達”、“爽業”、“仙迪”等冬棗公司,超大、大河等草業開發公司也都落戶趙渡,投資發展現代農業。
趙渡鄉,2001年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列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趙渡光大冬棗生產基地,2003年4月被陜西省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趙渡光大冬棗,2004年9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產品”。
新時代的趙渡人,在奔小康的征途上,面對市場經濟條件,結合本地優勢,按照現代農業的發展思路,提出了“創綠色趙渡,建生態家園”的口號,今后一段時期重點發展“3+X”項目(即萬畝綠色冬棗基地項目、萬頭綠色奶牛基地項目、百萬只土雞基地項目和傳統優勢產業項目),把趙渡建成有機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生態觀光農業發展基地,為新一輪的產業開發和趙渡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西北綠色冬棗第一鄉]冬棗外觀鮮美,清脆味甜,皮薄肉嫩,營養豐富,且防病健身,屬棗中“極品”。目前全鄉共栽植冬棗1.8萬畝,其中7000畝已見效,年產量0.7-1萬噸,育苗200畝,建成冬棗儲存庫存8個。我們將以發展綠色高效農業為目標,堅持農業產業化之路,三年內使冬棗面積超過3萬畝,產量達1.5萬噸。建成大型儲存體系,使趙渡成為全省乃至西北最大的冬棗生產、儲存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