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鎮可稱得上是關中名鎮,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三個母系氏族村落 —— 甘河遺址,坳宇遺址,東侯遺址,創造了燦爛的原始氏族公社文化,公元前2069年,夏啟伐有扈大戰于甘,便在甘河流域。到了周代,西周王朝修了一條東達灃鎬,西通收眉的周驛道,把東通洛陽的車馬大道連接起來,成為通往全國的軸心干道。到了漢唐時代,又有西漢察蜀驛道,東漢眉塢峙高臺官道,漢唐絲路南道就從這里通過,甘河建鎮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宋仁宗天圣六年(中書門下蹀)碑石有 “ 永興戶縣甘河鎮 ” 的記載。宋神宗元豐年問,官修志書(元豐九域志)記載甘河為周至兩大古鎮之一,(戶縣志)有 “ 歷史上,宋以前設甘河鎮 ” 的記載。據《周至縣志)載: “ 北周武帝時,周至縣塌移于戶縣甘河一帶。 ” 這可能是甘河建鎮的起源。甘河是歷史上十三個王朝的京蕺近地,歷代地方政府也多設于此。甘河鎮曾有一度改鎮為鄉,到2001年省,市、縣三級人民政府又批準甘河重新建鎮。
[概況] 甘河鎮地處戶縣西北,距縣城12公里,西距周至28公里,東距西安35公里,北與興平隔河相望。東與澇店、玉蟬兩鄉鎮為界,南和玉蟬、祖庵兩鄉鎮毗鄰,西北兩面與周至縣尚村鄉接壤。南北長約8.8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總面積約30.3平方公里,全鎮轄區有26個村民委員會,28個自然村,29000多人^。西寶南線、縣道四號路東西穿境而過,縣道一、二、三主干路南北過境。
[農業生產]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始終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作為抓經濟工作的重頭戲,抓宣傳、動員.搞調研,定措施,議方案。除每年制定年度農業產調目標之外,還制定了甘河鎮農業結構調整5 — 10年戰略目標任務。確定抓基地、帶農產,促產業、求效益的工作思路。目前已建成種、養植業五大基地,即紅薯產業生產基地,設施果菜大棚基地,食用菌生產基地,畜牧養殖基地,苗本花卉生產基地。五大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已全部進入效率運營階段。
[鄉鎮企業] 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和發展鄉村企業及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和改制等多種形式復活和發展鄉屬企業,井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目前,鄉村企業共有465個,私營企業81個。產品有黃板紙、塑料制品、鑄造、耐火材料、機磚、電器等20大類,為鎮域經濟的發屜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