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屬翟國。
春秋屬白翟,后翟人降晉歸屬晉國。
戰國時期,屬趙、魏。
秦屬上郡膚施縣。
漢屬上郡獨樂縣。
三國兩晉紛爭時,被羌胡占據,為三城地。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屬化政郡革融縣。
西魏廢帝元年(552年)于境東北設開疆縣,于境西設撫寧縣并兼為撫寧郡治。
北周保定三年(563年)乞銀城設銀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撤銀州,設雕陰郡。
唐貞觀二年(628年)廢雕陰郡,改設銀州郡,復設撫寧縣。
五代十國轄于定難軍。
宋朝,銀州被西夏統治,在縣城紅花坪建畢家寨,寶元二年(1039年)改為米脂寨。
元豐四年(1081年)宋軍收復,始建米脂城。
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設米脂縣,屬綏德州。
元為陜西行省延安路綏德州管轄,建村社、里甲兩級基層政權。
明清為鄉、里、甲三級政權。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順政權,改名天保縣,隸陜西布政司延安府綏德州。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占領天保縣復稱米脂縣。
1913年屬榆林道,1921年設區,1928年屬省,1934年改保甲制,1935年屬榆林第一督察區。
1937年7月15日,劃屬陜甘寧邊區,隸屬綏德專區。
1942年建臨時人民政權─米脂縣務委員會,屬邊區政府綏德分區。
1943年米脂解放,1944年米脂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設銀城市、何岔、桃鎮、印斗、民豐、民權、龍鎮、臥羊9區(市),下轄59鄉487村。
1949年屬綏德專區。
改全縣9區60鄉為8區(市)51鄉。
1955年5月,米脂縣人民政府改稱米脂縣人民委員會。
1956年9月,米脂劃入榆林專區。
1958年9月,撤銷區鄉制,成立城關鎮、楊家溝、桃鎮、印斗、高廟山、沙家店、龍鎮、杜家石8個人民公社。
1958年12月10日,葭縣與米脂合并,稱米脂縣。
翌年3月,葭縣8個人民公社和榆林縣鎮川、清泉人民公社,橫山縣傅家坪人民公社先后并入米脂縣,轄18個人民公社873個生產隊。
1961年6月,全縣18個人民公社調整為39個人民公社,1112個生產大隊。
9月1日,米葭縣分設,恢復原建制,米脂縣調整為13個人民公社,345個生產隊。
1968年2月13日,成立“米脂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6月1日,撤銷“縣革命委員會”,恢復縣人民政府。
1984年7月1日,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置撤銷,改為鄉(鎮)、行政村、自然村建置,12月設米脂鎮、桃鎮鎮、龍鎮鎮,并從城郊鄉分出十里鋪鄉,共轄3鎮12鄉。
2000年榆林地區行政公署撤區改市歸榆林市管轄。
2001年末,全縣轄城關鎮、沙家店鎮、杜家石溝鎮、桃鎮鎮、印斗鎮、楊家溝鎮、龍鎮鎮、城郊鄉、郭家砭鄉、郭興莊鄉、橋河岔鄉、十里鋪鄉、高渠鄉、李站鄉、姬岔鄉7鎮、8鄉,共有15個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