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區是西安行政中心區,1954年建區,因境內遺存漢代未央宮而得名,意為“繁榮興盛,不盡不衰”。全區面積264平方公里,東臨灞河、南起緯二十六街、西接太平河、北倚渭水,轄大明宮、張家堡、辛家廟、徐家灣、譚家、草灘、漢城、未央宮、六村堡、未央湖10個街道,常住人口82.73萬。
歷史上:未央是底蘊深厚的絲路起點。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個王朝在此建都。秦阿房宮、漢未央宮、唐大明宮、漢長安城等“三宮一城”馳名中外,漢未央宮、唐大明宮是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漢長安城是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先后兩次從這里出發,鑿通“絲綢之路”,打開了中外通商和大范圍國際交往的大門,使長安成為國際性大都市,在中國對外交流史上留下光輝一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未央是農業為主的城市郊區。建區時,未央境內除草灘、三橋兩個歷史古鎮外,其余皆是農田、村莊和荒灘,屬于典型的傳統農業區,經濟社會發展緩慢。到60年代后期,紅旗機械廠、五二四廠等大中型企業陸續進駐,逐步形成了徐家灣、辛家廟等自然街區。上世紀80年代后,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工業化、城鎮化得到發展,形成了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
跨越期:未央是迅速轉型的行政中心。2007年以來,隨著西安第四輪城市規劃修編和市行政中心北遷,未央被定位為新行政中心區,城市形態、發展方式和群眾生活水平向城市化快速轉變。大力實施“百村城改”,完成101個行政村整村拆遷,騰出建設用地3萬余畝,保障了行政中心、西安北站、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未央宮申遺項目等一大批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項目建成,城市空間延伸到渭河沿岸。高標準完善城市功能,累計新建道路45條,超過建區前30年總和;地鐵二號線建成運營,西銅、繞城、機場高速穿境而過,城市承載能力不斷增強。西安高級中學、西安中醫醫院、第三醫院等入駐,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00億大關,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近2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邁上500億元臺階。
新時代:未央是追趕超越的前沿陣地。未央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扣“追趕超越”定位,踐行“五個扎實”要求,聚焦做強大產業、促進大回遷、抓好大治理,優化大環境、維護大穩定、夯實大黨建,全力補短板、破難題、促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經濟運行穩中有進,西安新材料創新中心建成運營,四海-街等特色街區活力充沛,阿里巴巴等國內外500強企業強勢入駐,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超過900億元。民生福祉全面提升,13個村、2萬群眾順利回遷,累計90個村、15.6萬群眾喜遷新居,新建擴建學校項目16個,新增醫療機構202家。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植樹184萬株,綠化覆蓋率達45.32%;完成紅旗中、西渠和老皂河治理,實現建成區黑臭水體“清零”;整治“大棚房”問題486宗,騰退和平整土地6000余畝。城市形象更加靚麗,拆除違建376.3萬平方米,打通了永全路、大白楊東路等4條“斷頭路”,完成未央路、文景路等6條道路街景提升。改革創新卓有成效,實行代辦容缺機制,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項538項,“一網通辦”辦理審批事項過百萬,市場主體登記總量突破13萬戶,營商環境監測排名全省前列。社會大局安定有序,全區公眾安全感測評滿意度達94.51%,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區。黨風政風持續向好,打造了1個省級標準化示范村和3個市級“五化”標桿社區黨組織;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政治生態更加清朗。
當前,“絲綢之路”古老文明與“一帶一路”現代文明在這里交相輝映,新時代的未央煥發出勃勃生機,站在了西安發展的最前沿。這里區域位置獨特,是西安城市總體格局的幾何中心,市級四大班子和法檢兩院均在轄區內,行政資源富集。這里生態環境優美,八水繞長安,其中四水繞北城,生態水面積超3萬畝,是擁有水系最多和水域面積最大的城區。這里交通發達便利,西安北站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高鐵車站,同時毗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機場城際軌道、高速無縫對接,已建成和即將建成的7條地鐵穿境而過,路網四通八達。這里融合優勢明顯,與經開區、曲江新區、浐灞生態區、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等4個國家級開發區融合共建,形成“多輪驅動”的發展格局。這里后發潛力巨大,區域面積廣闊,可開發資源多,隨著大西安建設,城市發展重心北移,未央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多發展空間。
展未來,未央區將以提升“區域經濟新中心、科技創新新中心、文化交流新中心、生態宜居新中心、交通樞紐新中心”五大功能為重點,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建立“五個新中心”五維支撐體系,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輻射力全面提升,形成國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區基本框架。到2025年,“五個新中心”核心功能全面提升,在全國城市體系中具有較大影響力,國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到2035年,綜合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基本建成與國家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卓越全國城區,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區、人文之區、生態之區、平安之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核心引領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