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壩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59公里。鎮政府駐地關門村,至縣城公路里程60公里,距縣城直線20.3公里,東接長嶺鎮,南鄰仁村鄉、四川 萬源市 康樂鄉,西連四川省 通江縣鐵溪鎮,北依三元鎮。面積102平方公里。三(元)黎(壩)公路過境。2015年鎮村改革,現轄春生、關門、柳營、楊坪、王家坪、長柏、坪埡村7個村委會。有煤、鐵礦、高嶺土資源。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為主。為縣主要產糧鄉之一。清嘉慶八年(1803)在此地置黎壩巡檢署,筑城堡。1934年紅四方面軍12師34團部駐此地,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
地理特征
境內地勢平緩,屬矮半山谷壩區,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境東降頭山巍然屏立;南部木竹寺、鳳凰山、老君山、云霧山諸峰環繞;西北鉆天寨橫曲;中部為黎壩小盆地。黎壩河曲流全境,支流小溪密布,2008年又進行了土地整理,水豐渠繁,灌溉方便,自然條件較好。昔謂"九陣三壩不抵黎壩的溝溝岔岔"。
旅游資源
2013年,黎壩鎮聘請重慶天逸設計院以“秦巴山區最美鄉村”為目標,編制了集鎮區域3公里的概念規劃,明確了以春生社區為地理中心,以“一心、一廊、兩環、0、四帶、五景”(一心即翠湖青螺水上休閑區、一廊即濱水休閑長廊、兩環即集鎮環山路和沿河景觀環線、0即丹鳳朝陽、祥龍清泉、文化廣場、四帶即以櫻花帶、梨花帶、李花帶、桃花帶為主的金色原野旅游區、五景即七彩花海、歡樂漁家、紅火市街、金色原野、農家別院)為主題的“活力山鄉·大美黎壩”的觀光旅游遠景規劃;2014年,按照市、縣安排,再次聘請天逸設計院依托黎壩集鎮概念規劃,以發展鄉村旅游為目標,按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最大程度依托春生社區、關門村山水田園現狀,修編村莊規劃,并要求鎮、村兩級高度維護規劃權威性,嚴格將規劃落到實處。2015年成功舉辦漢中最美油菜花節暨黎壩鎮油菜花旅游節活動,2015年9月,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現場觀摩會在黎壩鎮召開,2016年3月全縣鄉村旅游文化節啟動儀式在黎壩鎮盛大開幕,黎壩鎮鄉村旅游拉開火熱序幕。通過近幾年的摸爬滾打,成功挖掘出以農耕文化為支點,以秦巴山區休閑生態觀光農業為主動脈,以油菜花海、自然風光為依托的鄉村旅游新品牌。目前全鎮正著力打造智慧型鄉鎮,大力推進鄉村旅游發展。
經濟發展
有水田4492畝,旱地3622畝,是全縣唯一水田多于旱地之鄉,有林地10.5萬余畝、荒草坡28萬余畝。全鎮經濟以農為主,主產稻谷、玉米等糧食作物。主要樹種有杉樹、柏樹、松樹、椿樹、楊樹、栓皮櫟、馬桑樹、板栗樹、銀杏樹等品種;主要竹類有木竹、斑竹、刺竹等;主要中藥材有天麻、銀杏、棗皮、杜仲、枳殼等品種;有香茹、核桃、板栗等特產。2015年9月,春生一井風險試驗井的下鉆,標志著黎壩鎮乃至鎮巴無重工業的發展格局,黎壩鎮經濟發展步入轉型階段。
機構設置
黎壩鎮設黨委、政府、人大三套班子,為三類鎮,正科建制。核定編制41人,其中機關行政編制23人,除設武裝部外,同時設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管理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和財政所。事業機構設立社會事務服務所、文化綜合服務站、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核定事業編制18名。
目前,我鎮有占編干部30名,行政編制15名,事業編制15名,其中,借調2名(徐剛,王虎),下海3名(趙松、張秀麗、任登海),機改離崗1人(陳先亮),實有在崗干部職工25名,實有扶貧辦工作人員1名,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1人,公益性崗位2名,天保工作人員3名,大學生村官1人,社區工作人員1人。
駐鎮機關有衛生院、信用社、天保站。全鎮有中心小學和完全小學各1所。
黎壩鎮共9個黨支部,含機關支部和文教支部,另有7個村支部,共計287名黨員,其中機關23名,學校14名,農村黨員2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