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保德縣

忻州市保德縣概況

[移動版]

保德縣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忻州市西部,地處黃土高原和黃河流域邊緣地帶,東界大山與岢嵐為鄰,西隔黃河與陜西府谷相望,南與呂梁興縣毗連,北與河曲接壤,素有“晉西門戶、-要沖”之稱。全縣總面積997.5平方公里,轄5鎮6鄉222個行政村(2019年并村簡干之后),全縣常住人口為144218人。

保德境內梁峁起伏、溝壑縱橫、植被稀少、巖石裸露,立地條件差,自然災害多。地勢東高西低,平均海拔840米,年均日照2814小時,年平均氣溫9.8°C,30年平均降雨量401.7毫米,平均無霜期185天。全縣土地總面積149.6萬畝,其中耕地40.7萬畝,林地50.6萬畝,森林覆蓋率15.6%,林木綠化率38.1%。農作物以豆類、薯類、糜谷、玉米為主。特色農業產業“兩紅一核”尤以保德油棗最為著名,已有1000多年栽培歷史,以其皮薄、肉厚、核小、糖分高、油質大而享譽全國,曾受康熙皇帝御封,為山西八大名棗之一。目前,紅棗栽植面積達7萬畝,正常年景可產紅棗4000萬斤,加工企業發展到20余個,研發加工的10余個系列產品遠銷國內外。

保德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早在新石器時代,保德地域就有人類活動。宋淳化四年(993年),置定羌軍,建城設官,景德元年(1004年)改為保德軍,景德四年(1007年)改為保德州,取意于《左傳》“民保于城,城保于德”,有1000多年建縣歷史。先后有名垂青史的楊家軍、明代五省總督陳奇瑜、全國勞動模范造林英雄張侯拉、當代全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馬玉濤、民歌活化石楊氏三兄妹等杰出人物。保德是革命老區,1937年建黨,1940年解放,許光達、彭紹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工作。著名的晉綏二中在保德曾為黨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干部。

保德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保德位于晉陜蒙三省交匯之地,是陜煤過晉的重要通道,也是山西連接大西北的重要門戶,神朔鐵路、神保二級公路、沿黃干線公路、忻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已充分融入省會太原三小時經濟圈。隨著興保鐵路、神府高速公路、新城區黃河大橋的建成投用,晉陜蒙金三角經濟圈將加快形成,區位優勢更加明顯,為加快打造投資洼地和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奠定良好基礎。

保德資源豐富,前景廣闊。探明煤炭儲量127億噸,低硫、低灰、發熱量高,宜深加工轉化。石灰石可采量超150億噸,煤層氣儲量800億立方米,鋁土礦儲量2.7億噸,含鋁58%以上,品位較高。天橋泉地下水可采量14.5立方米/秒,為優質純天然礦泉水。鐵礦、硫磺、高嶺土、油母頁巖、長石、粗砂、紅土等資源儲量也頗為豐富,開發前景良好。近幾年,先后吸引神華、陽煤、同煤、晉能、山東信發等大型企業集團投資興業。

保德環境優美,文化厚重。保德縣城背靠飛龍山,面臨黃河水,山水環繞,風景秀麗。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15處,其中有林遮峪新石器遺址、清代故城關帝廟等省級保護單位,有宋代牙前塔金峰寺、故城春秋戰國古文化遺址、清代城內陳烈女祠建筑群等市級保護單位,有明代城內祖師廟、清代后會靈感寺、清代白家莊金鎖橋等縣級保護單位,有國家級古脊椎動物三趾馬化石保護區,保德紅土因含三趾馬及大唇犀等化石而被國際地質學界命名,保德銅貝更是人類金屬鑄幣之鼻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省級2個、傳承3人,市級12個、傳承9人,縣級15個、傳承18人,保德釣魚臺被譽為“黃河第一釣魚臺”,古代龍山文化遺跡遍布全縣。近年來,先后榮獲國家級衛生縣城、省級園林城市、省級平安縣城等一系列榮譽,全縣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顯著提升。

保德跨越發展,后勁充足。新世紀以來,以引進神華集團為標志,保德三度躋身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全國百強縣”,財政總收入五次領跑忻州市。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轉型發展,“煤電鋁化建氣”六大產業齊頭并進格局初步形成,經濟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新亮點、新成績。202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2.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固定資產投資完同比增長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8.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73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240元,同比增長8.5%。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總體平穩增長、轉型逐步加快、質量不斷提升、活力明顯增強、民生持續改善的良好態勢。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色午夜aⅴ男人的天堂久久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婷婷婷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另类欧美与日本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国产片 | 日韩欧美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