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源水利風景區地處山西省東北部繁峙縣,北倚北岳恒山,南臨佛教圣地五臺山,東扼馳名中外的平型關,西界代縣,與雁門關相連。這里素有“佛國北門”、“滹沱之源”、“三晉東門”之稱,境內群山對峙,有山便有景,有景便有寺,寺多而繁,星羅棋布,繁峙由此而得名。繁峙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民風淳樸、人文薈萃、古跡遍地、資源豐富。據考證,早在新石器時期,即有人在這里繁衍生息,據《繁峙縣志》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繁峙一帶就進入了古晉國的版圖。繁峙縣地形是兩山夾一川,平均海拔1000多米,恒山支脈勾注山橫亙東西,形成了繁峙北山一帶雄偉壯麗的天然屏障,全國九大名關之一的平型關就雄居其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繁峙成為歷代王朝都極為重視的一座軍事重地。
公主村:位于繁峙縣繁城鎮,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古稱空如村。明嘉靖年間,因公主寺遷建于村東南,故更名為公主村。村域面積20平方千米,地形南高北低,多坡地。村內有公主寺1座,寺內有大雄寶殿,塑像、壁畫、古碑、古樹等文物古跡。村內有多處古宅院、照壁、拴馬樁、旗桿、護院地道等具有古典風格的遺存物。公主文化旅游景區位于公主村,距縣城10公里,景區旅游資源豐富,主要有公主寺、龍王廟、隱峰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等景點。2021年被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公主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杏園鄉公主村,處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北魏,為北魏城信公主逃避紅塵之苦出家修行而建。現存殿堂為明代建筑。該寺建筑完整,規模宏大,寺內壁畫技藝精湛,栩栩
正覺寺,位于繁峙縣繁城鎮東城街村二道街35號。始建年代不詳。北宋初稱天王院,宜和年間朝廷賜名“正覺禪院”。元朝堅州副元帥王兆重修。寺址原在滹沱河南岸杏園村北,明萬歷年間隨縣城遷建于今縣城中央。寺院與鼓樓在一條中軸線上,坐北向南,平面呈長方形,占地2667平方米。天王殿于1982年拆毀,改建現代二層樓1座。現存建筑有正殿、東西配殿、過殿,均被糧食局占用。正殿面闊5間,進深3間,歇山頂,通板瓦布頂,斗拱和殿內梁以上,糧食局用泥封抹,結構不詳。暴露部分有:用粗大的內額橫跨3間,5間大殿僅用金柱兩根,金柱之上用斗拱托巨大雀替,內額之端用丁袱與山面斗拱相連,四椽袱交札于內額之背;后轉角處用垂連柱,用材砍削規整,為金代遺物。其余房屋均為清代建筑
公主寺,位于繁峙縣城東南15公里的杏園鄉公主村。據《清涼山志》記載,公主寺屬五臺山北臺外寺廟。北魏誠信公主曾在此出家,故名。后毀于兵火。唐代有一尼姑來到此地,在遺址地下掘得尺璧,獻給武則天,武則天敕令于此處重建公主寺。今公主寺旁邊還有一座小寺叫附馬廟,民間傳說是誠信公主的丈夫出家修行處。公主寺現存建筑物均屬明代遺物,寺廟坐北朝南,一進三院,共有各種建筑物33間。走入山門,正面是過殿,左右各修一個小院。每個小院里坐南朝北各建有一座戲臺。東院戲臺對面為三間小殿,稱奶奶廟。過殿三間,稱毗盧殿,里面塑毗盧佛及十八羅漢。公主寺第二進院里,正殿三間為大雄寶殿,內塑華嚴三圣,東西壁上有明代壁畫,線條流暢,著色莊重,藝術精湛,價值較高。過殿也為明代
天齊廟,位于繁峙縣繁城鎮作頭村中。坐北朝南。南北寬68.6米,東西寬29.4米,占地面積2022.7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碑記載,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清康熙十八年(1679)、嘉慶二十二(1817)年屢次修繕,現存為清代建筑。三進院布局,中軸線上依次建有戲臺、山門、過殿和正殿(東岳殿),兩側為鐘鼓樓、東西配殿。正殿石砌臺基,基高0.6米,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無廊式構架,單檐懸山頂,覆盆式柱基,殿內西山墻繪水墨民間故事和五岳大帝出巡圖,后墻繪十二音會壁畫。廟內存明、清重修碑7通,夾桿石2個,清代壁畫110平方米。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五架梁通達前后用兩柱,單檐懸山筒板布瓦頂。除五架梁兩側繪有中部為二龍戲珠、兩端為一整二
東峪三圣寺,位于繁峙縣繁城鎮東峪村北200米處。坐北朝南,東西長10米,南北長9米,占地面積9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清代建筑。據碣記載,清同治十年(1871)由西莊村遷建于此。現僅存大殿,即普光明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檐硬山頂,前檐明、次間均設四扇六抹隔扇門,殿內供有華嚴三圣及金剛、羅漢、菩薩像。寺內存12方石碣,碣高1.25米,寬6.05米,厚0.15米,清同治十年(1871)立石。全文楷書,除首塊石碣載三圣寺遷建過程外,其余均為布施人名。鄧士林撰文,席蘭芳書寫。1985年4月15日,繁峙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繁峙鼓樓,位于繁峙縣繁城鎮東城街村鼓樓街1號。坐北朝南,南北長58.5米,東西寬21米,占地面積1229平方米。據重修鼓樓碑記載,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年(1755)增設鐘樓、鼓樓,光緒四年(1878)重修,現存為明、清建筑。方形城臺,臺高6米,臺基中設拱券門洞,南北貫通,鼓樓面寬五間,進深六椽,七檁前后廊構架,二層三檐歇山頂,上層斗栱一斗二升交麻葉,下層明間設拱券門,次間圓形窗,四角施通天柱。存金大定十年(1170)鐵鐘1口,清重修及布施碑6通。1985年4月15日,繁峙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岳前街城隍廟,位于繁峙縣繁城鎮北城街村岳前街3號。坐北朝南。東西長17.4米,南北寬14.5米,占地面積252.3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明代建筑。現僅存正殿。石砌臺基,基高0.5米,面寬五間,進深七椽,八檁前后廊式構架,單檐硬山頂。前檐設斗栱,單昂,平身科明間二攢,次、稍間各一攢。1985年4月15日,繁峙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鐵家會關帝廟位于繁城鎮鐵家會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繁峙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韓仕琦墓位于繁城鎮圣水頭村,年代為明代。為繁峙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祝戲臺位于繁峙縣繁城鎮三祝村舊村,年代為清,忻州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公主村龍王廟位于繁峙縣繁城鎮公主村,年代為明清,忻州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