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始光太延間(429-439),靳姓與宇文姓各居一巷,稱靳家街、宇家街。
太平真君間(440-450)宇文氏北遷,宇家街一名泯二部傳,而靳家街沿用至今。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黎城仍設平賢鄉、漳源鄉、隴阜鄉、玉泉鄉。
玉泉鄉下設39村。
靳家咀仍屬玉泉鄉(《黎城舊志五種》88頁)。
清光緒九年(1883年),黎城還是四鄉,只將玉泉鄉改為委泉鄉,下設53村,靳家咀改為靳家街屬委泉鄉(《黎城舊志五種》249頁)。
民國七年(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劃為五區91村。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合并為三個區,統設61個編村,本村屬一區(城內區)李堡編村管轄為聯合村(《黎城舊志五種》341-343頁)。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抗日政府為加強領導,將三個區分設為八個區,本村屬一區李堡主村,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后又屬大停河主村分出和七里店合為一村,本村為主村,屬一區(城南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黎城、黎北兩縣復合為黎城縣,分設六個區,分村仍屬一區(城南區)。
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首次實行區鄉制。
全縣設6區76鄉,本村屬一區,為靳家街鄉(包括趙家山村)。
1954年撤區,實行鄉村制。
全縣71個鄉,本村仍為靳家街鄉(包括趙家山村)。
1956年設立基點5個,下設鄉32個,本村屬東陽關基點,停河鋪鄉管轄。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全縣設10個公社,九月石梁劃歸黎城,為11個公社,本村屬城關五星人民公社靳家街管理區。
1961年11個公社劃分為17個,本村屬停河鋪公社。
1962年撤銷管理區,本村改為靳家街生產大隊。
1984年變公社為鄉鎮體制,全縣設5鎮12鄉,本村屬停河鋪鄉,由大隊改為靳家街村民委員會。
將大隊下設的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2001年,全縣合為5鎮4鄉,靳家街仍屬停河鋪鄉。
2021年2月18日,轄區劃調整將停河鋪鄉靳家街村劃入黎侯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