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腰村簡介
劉腰村位于縣城北部,地處陽城、沁水縣界,距縣城20公里。著名的崦山生態自然保護區坐落在境內。風景區內古建筑眾多,有關帝廟、修德龍池、八卦神池、望雨樓、烏龜石刻、石縫齊鳴等,尤以綠樹掩映、翠柏環抱的白龍廟最為壯觀。群蛇聚集尤為一絕,優美動聽的傳說更是不勝枚舉。這里的柏樹起源古老,樹心皆為紫赤,且形態各異。“迎賓禮柏”挺立山頭,枝葉舒展,宛如深開雙臂迎接客人;“石縫仙柏”寄身于兩塊巨石之間,挺拔秀美,顯示了不屈不撓頑強生命力,給游人以心靈的震撼、生命的啟迪;“桃園義柏”本是同根,主桿為三,顯示了同甘共苦的兄弟情誼;“鴛鴦情柏”并肩攜手,似一對熱戀中的情人,竊竊私語,在訂立白頭偕老、海枯石爛的生死之盟;更有那騰空而起的“龍柏”;展翅欲飛的“鳳柏”;最奇的是“神葡戲檜 ”,三人合抱不住的古檜上長出的葡萄枝葉纏繞其上,蜜蜂、蝴蝶上下飛舞,成為一景。境內環境幽雅,風光旖旎,是理想的觀光、避暑勝地。全村總面積5平方公里,轄5個自然村,246戶,7個村民小組,668口人,耕地160公頃,黨員32人。
我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豐富的土地資源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先天保障。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整體要求,堅持“主導產業強村、科技人才興村”的發展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科技的先導作用,因地制宜延伸產業鏈,形成了農產品深加工業、養殖業、旅游業三大產業支柱。2010年,我村成立了石碾小米專業合作社和羅羅順小雜糧專業合作社,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糧食增產。村民自主創業,辦起了養殖場,其中養豬戶2戶,養豬600余頭;養雞戶3戶,養雞30000多只;養羊戶4戶,養羊700 多只。開發崦山旅游資源,積極招商引資實施旅游開發戰略,促進經濟發展。2010年末,全村經濟總收入480萬元,人均純收入5037元。
近年來,支村兩委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目標,先后投資400多萬元,完成了農民休閑廣場和街巷道路綠化、亮化、硬化,改建了1060平方米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配置了健身器材,修建了一所標準化的村級衛生所,改造了自來水網240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