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應縣白馬石鄉位于山西大同盆地南端的恒山中部,東經113°,北緯39°39′,由原來的白馬石鄉、三條嶺鄉、雙錢樹鄉合并而成,轄56村(98自然村),海拔最高2333m,最低1500m。其中耕地24k㎡,宜芪面積40k㎡,草坡120k㎡,有大小山頭數十座,大小溝壑300余處,其中成規模的50余處,有明泉30余處,山地中上部為落葉松,中下溝壑為雜楊、雜柳混交林,該地日照為2600h,平均氣溫3.7—5.3℃,無霜期100d左右,平均降雨量500mm左右。
常住人口6075人(2017年) ,近10幾年來,由于山區草坡過度超載,黃芪只刨不種,山區生態環境嚴重惡化,連年遭災,山民生產、-每況愈下,多數搬遷或季節性外出,造成人口極不穩定。近年來,在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的感召下,政府又著手解決人畜吃水、通電、通話、通路等基礎設施,人口流失基本得到扼制,發展生態農業、提高農民-穩定生存環境已成為鄉黨委、政府的當務之急,鑒于此,白馬石鄉黨委、政府制定了種草種樹、舍飼草食動物、生態種芪、采摘藥菇等發展山區特色經濟的思路,優化環境,大力吸引有識之士來山區開發林木、草食動物舍飼、黃芪生態種植、種薯基地培育、山菜山菇采摘加工、中小藥材種植、采摘、收購、加工等。
白馬石鄉礦資源品種多,但規模小分布不均勻,金、銀、銅、鐵、石英、長石、石棉、石材等均不具備大規模開采價值。
該鄉土壤狀況較好,山地多為草原草甸土、山地草原土,其次為褐土區,土壤有機質較高,最高達4%以上,最低為0.7%以上,但土層有薄有厚,土質較為疏松,地表遭破壞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保持水土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