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古稱蒲坂,史為舜都,地處山西省西南端,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總面積1221.06平方公里,全市轄7鎮3個街道,人口43萬。1994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
永濟市轄3個街道、7個鎮:城西街道、城北街道、城東街道、虞鄉鎮、卿頭鎮、開張鎮、栲栳鎮、蒲州鎮、韓陽鎮、張營鎮。
永濟,古稱蒲坂,傳為舜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處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境內古蒲州城瀕臨黃河,古為畿輔重鎮,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國六大雄城之一。永濟歷代明賢輩出,舜帝、柳宗元、王維、聶夷、楊貴妃、司空圖、馬遠、楊博等堪稱歷代英杰,聲名遠揚。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著名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中的鸛雀樓就位于永濟市內黃河岸邊,它同武漢的黃鶴樓、湖南的岳陽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一起,并稱中國的四大歷史文化名樓,同時也是四大名樓中唯一位于中國北方和黃河岸邊的文化歷史名樓。
永濟市內的普救寺,是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西廂記》中崔鶯鶯和張生緣定三生的地方,也成了千千萬萬青年人追求愛情的圣經。“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也成了人們對追求愛情的祝愿和向往。
永濟市黃河岸邊的蒲津渡遺址和鐵牛館,在1991年,黃河岸邊古蒲津渡遺址出土的四尊唐朝開元年間鑄造的每個重達60噸左右的大鐵牛,模型在人民大會堂展出,震動了世界考古界、冶金界、工藝美術界。
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五老峰,山川秀麗,風景獨特。早在史前時代,文字出現以前,五老峰就是中國研究、解讀、傳授結繩記事《河圖》的地方。這里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研究院和大學。
歷史沿革
古稱蒲坂,相傳為舜帝之都。戰國時屬于魏國,稱蒲邑。秦置蒲坂縣,王莽時改蒲城。東漢復名蒲坂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坂縣置河東縣,大業二年(606年)省蒲坂入河東縣。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河東縣入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為蒲州府,并設附郭永濟縣,以境內永濟渠命名。1912年廢府存縣,1958年與安邑、解虞、臨猗三縣合并為運城縣(現運城市)。1961年析運城縣復置永濟縣。1994年1月撤縣設市,目前隸屬于地級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