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山村 | 隸屬:巴公鎮 |
區劃代碼:140525108204 | 代碼前6位:140525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E |
長途區號:0356 | 郵政編碼:048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為薄荷泉、后溝,劉窯3個自然村的合稱,初名南三村,后寫作南山村。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南山村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村。
2023年11月,南山村被認定為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2022年10月,南山村被命名為2022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2021年12月,民政部辦公廳確認南山村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
2018年7月,司法部、民政部表彰南山村為第七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南山村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基本介紹:
南山村基本情況
南山村共124戶,454口人,711畝耕地。是晉城市首批寬裕型小康村。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0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28元。
近年來,南山村立足煤炭資源優勢,依托山地多的特點,大力發展畜牧養殖,先后投資700萬元,建起萬頭豬場、萬頭雞場、特種養鹿場等8個規模養殖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首先將原來的三個自然村(劉窯、薄荷泉、后溝)通過遷村并點,合而為一,建起了南山新村,實現了水、電、路、綠一體化。農戶全部住進了獨家小院,人均居住面積達到45平方米。其次投資150萬元修建了全市第一所規模最大的沼氣開發工程,日產沼氣400立方米。解決了全村群眾生活用氣,
歷史沿革:
1956年建立南山大隊,1984年改為南山村村民委員會。
1956年屬巴公鄉,1962年屬巴公人民公社,1984年屬巴公鎮。
周邊相關:
南山村附近有大陽古鎮、玨山、高都古鎮景區、聚壽山景區、可寒山景區、山里泉等旅游景點,有澤州黃小米、義城紅薯、巴公大蔥、澤州紅山楂、饌面、巴公燒大蔥等特產,有澤州中秋習俗、澤州秧歌、澤州四弦書、澤州對鼓、高都三月二十八傳統廟會、澤州打鐵花習俗等民俗文化。
區劃: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南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