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樂山市 > 沐川縣

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概況

[移動版]

沐川縣地處四川西南邊陲,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小涼山余脈山麓,長江上游岷江、大渡河、金沙江之間的三角地帶。東接宜賓、南連屏山縣、北靠沙灣、犍為縣,西與峨邊縣接壤,西南同馬邊縣毗鄰,岷江、金沙江倚境而過。沐川縣地形狀若彩蝶東展。幅員面積1408平方公里,人口25.6萬,轄19個鄉鎮、196個行政村,森林覆蓋率62.8%,被譽為“綠色明珠”,是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范縣、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縣、四川省無公害基地縣和四川省農業產業化試點縣。縣人民政府駐沐溪鎮。

沐川縣“打生態牌,走特色路”,全縣形成了“一紙一電”兩大支柱產業,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03年,全縣GDP實現1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8%;財政總征收10463萬元,比上年增長26.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77元。永豐公司10萬噸制漿、舟壩電站建設、國道213線改造三大重點工程開工建設,總投資超過16億元。龍燈(草龍)、獅燈、牛兒燈、旱船、高蹺等民間民俗活動,更是激-趣;“一枝春”名茶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以永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川馬電業股份有限公司、沐川茶葉集團公司、沐川縣變性淀粉廠為龍頭的林竹、電力、茶葉、蕉藕等產業快速發展。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地勢東北較高,西北略低,平均海拔高度為397米。是一塊“四面環山,兩河水繞”的沖積平地。

氣候特點

境內山高林密,溪河縱橫,雨量充沛,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自古有“干中部、濕沐川”之稱。屬氣候溫暖而濕潤,雨量充沛,陰濕寡照,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霜雪少見,無霜期長。

水文狀況

岷江、金沙江倚境而過。

岷江發源于岷山弓杠嶺和郎架嶺,全長735公里,流域面積14萬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資源1300多萬千瓦。岷江是長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都江堰以上為上游,以漂木、水力發電為主;都江堰市至樂山段為中游,流經成都平原地區,與沱江水系及眾多人工河網一起組成都江堰灌區;樂山以下為下游,以航運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條,上游有黑水河、雜谷腦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區的黑石河、金馬河、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馬邊河、越溪河等。

其中最大的一條支流大渡河全長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還長415公里。在四川境內的長度也有852公里,比岷江還長百余公里。大渡河古稱沫水、峨水,源頭在川、青交界處的果洛山,從壤塘北部入川,流經阿壩、甘孜、涼山、雅安,最后在樂山與岷江匯合,流域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大渡河流域自然資源豐富,除礦產和動植物資源外,就充沛的水力資源而論,可與金沙江、雅礱江一較高下,多達三千多萬千瓦,已建成的龔嘴電站,裝機容量70萬千瓦;銅街子電站60萬千瓦。

自然資源

沐川縣境內煤、銅、石膏、天然氣、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品位高;水能利用蘊藏量達25萬千瓦,有森林面積90余萬畝,林竹面積40余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2.8%,有“天然氧吧”、“綠色明珠”之稱;大鯢(娃娃魚)、小熊貓、黑熊、棘腹蛙、桫欏樹等珍稀動植物,藏于溝壑峻嶺之中,特色農產品茶葉、白姜、苦筍、烏骨雞、中藥材等遠銷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喜愛。

地名由來

唐置沐源鎮,因在沐川上源故名。以城東南峰巖聳立,如人沐浴名之。相傳在沐川縣的母親河沐溪河中有三塊巨石,遠遠望去就像是三個美麗的女子在沐浴、嬉戲,因而得名“沐川”。

歷史沿革

沐川周為棘地。

漢屬犍為郡。

為防彝患,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筑城駐兵。置沐源鎮。

宋代在此設沐川寨,并駐兵防守。

元、明、清三代都是長官司治所。

元至25年(1288年)置沐川長官司,屬馬湖路。

清末廢長官司,并入屏山縣。

民國五年(1916年),改為沐川鎮(1924-1926年屏山縣政府遷此)。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沐川建縣時改名為中城鎮。

1941年建沐川設治縣。

1942年正式成立沐川縣至今。

1955年又易名為城關鎮。

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有沐溪河流經境內而更名沐溪鎮。

2000年,沐川縣轄7個鎮、1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2994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沐溪鎮36389永福鎮16032大楠鎮13976箭板鎮10188舟壩鎮14699黃丹鎮13750利店鎮7910建和鄉8705幸福鄉13326新凡鄉6013新街鄉4645富和鄉5647炭庫鄉7963底堡鄉8426干劍鄉6734楊村鄉7844高筍鄉8377菠竹鄉8263海云鄉6873火谷鄉4687武圣鄉5208平樂鄉7463鳳村鄉6827。

2003年3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12號)批復同意:沐川縣撤銷新街鄉,將所屬6個村的行政區域并入新凡鄉;撤銷干劍鄉,將所屬4個村的行政區域并入底堡鄉;撤銷火谷鄉,將所屬5個村的行政區域并入利店鎮。

2004年,沐川縣轄7個鎮(沐溪、黃丹、永福、舟壩、利店、大楠、箭板)、12個鄉(建和、富和、炭庫、楊村、高筍、茨竹、鳳村、幸福、新凡、底堡、武圣、海云。

文物古跡

斷橋

在沐川縣沐溪鎮沐溪河上的一座古橋,當地人稱它為“涼橋”、“風雨橋”或“斷橋”。據悉,該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長約58米、寬2.8米,已被四川省樂山市列為重點保護文物。沐川自古以來交通不便,傳說當地百姓為了在沐溪河上建一座橋,把家里的錢財都拿出來,也只修一大半,這成為今日沐溪河上僅有的一座“斷橋”。

摩崖造像

位于老曉寺山門右側,鑿石壁成龕,龕中精工刊鑿觀音石像一尊,龕高1.5米,寬1米,觀音石像高1米。右側石壁題記為明成化六年(公元1471年)四月老曉寺住持僧曉東升刊造。清道光元年、十二年、二十四年,曾由老曉寺住持僧三次粉飾金身,于觀音左側題記。

五馬坪監獄遺址

五馬坪原名鐵丁山,1955年建-管教隊,1966年建成五馬坪監獄。距縣城約20公里,占地46000多畝,海拔在680-1300米左右。境內陽光普照、雨水充沛、古樹參天、灌木叢生、礦藏豐富、仙景迷人。

行政區劃

沐川縣轄7個鎮、12個鄉:沐溪鎮、永福鎮、大楠鎮、箭板鎮、舟壩鎮、黃丹鎮、利店鎮、建和鄉、幸福鄉、新凡鄉、富和鄉、炭庫鄉、底堡鄉、楊村鄉、高筍鄉、茨竹鄉、海云鄉、武圣鄉、鳳村鄉。

經濟商貿

該縣突出工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下大力氣做強做大林紙和水電兩大生態產業。1至9月,全縣機制紙產量同比增長18.9%,發電量增長24.2%。永豐公司克服國道“213”線改造運輸不暢等困難,強化內部管理,挖潛節能開足馬力生產,前三季度完成紙產品產量49300噸,同比增長22%;實現銷售收入23941萬元,同比增長25%;實現利稅4214萬元,同比增長43%。該縣加大企業的升級改造與環保整治力度,健全造紙廠新增投資1100多萬元實施技改與廢水處理工程,已進入調試階段,將形成2萬噸生產能力。沐鑫竹業改進生產工藝,開發出以毛竹和大頭麻竹為主要原料的生態素膠板,形成年15萬立方米的生產能力,正加緊擴建1萬立方米生產線。

該縣用抓工業的思路抓農業,將開發綠色食品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切入點,培育扶持沐川茶葉集團公司、世眾金銀花開發有限公司、云霧食品有限公司、樂山躍宏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著力打造茶葉、苦筍、黃白姜、金銀花、烏骨雞、甩菜等特色產品,目前,已完成年宰殺生豬30萬頭食品加工廠的建設,建成年生產1萬噸的甩菜加工廠。一枝春茶廠在制作傳統綠茶、名優早茶的同時,新開發銀花茶綠色產品,新增產值200多萬元。裕農淀粉廠開發出玉米陽離子淀粉、氧化淀粉、芭蕉芋淀粉等5個新產品,產量從5000噸擴展到1萬噸規模。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該縣建設122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立生豬、山羊等優質畜牧基地36個,打造食品工業的“第一車間”。目前,該縣已有9個農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全縣農產品加工業在去年實現產值38億元的基礎上,今年1至9月實現產值35億元,成為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為進一步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該縣正加快總投資13億元的舟壩電站建設和火谷電站籌建,著力打造馬邊河“黃金走廊”;10萬噸制漿等重點工程建設有力推進。1至9月,該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830萬元,蓄積經濟發展后勁。

沐川的林業資源比較豐富,是四川林業基地之一。林業用地面積達5.13萬公頃以上,木材積蓄量約110萬立方米,已納入林業部、四川省聯營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規劃,沐川的經濟作物有茶葉、白姜,都屬四川的重點產區。有茶葉面積2900公頃,年產1500噸,白姜是傳統產品,年產干姜2650噸。

“一枝春”名茶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以永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川馬電業股份有限公司、沐川茶葉集團公司、沐川縣變性淀粉廠為龍頭的林竹、電力、茶葉、蕉藕等產業快速發展。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AV | 制服丝袜亚洲日韩欧美在线 | 日韩欧美中文日韩欧美色 | 午夜福利视频入口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一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