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基井位于四川省遂寧市蓬萊鎮城工委基井灣社區,占地7000平方米,東西長100米,南北寬70米。因系全國第一口基準井且位于大英縣蓬萊鎮而得名。蓬基井是中國革命建設時期為探尋石油資源發現的巨大鹽井。為了探明川中地區二疊系以上地層含油氣情況,對蓬萊構造及川中地區含油氣遠景作出評價,1956年3月9日,川中石油礦物局蓬萊鉆探大隊正式開鉆,1958年1月18日完鉆,歷時680天。該井井深3201.16米,鉆至三疊系嘉陵江統TC2地層,在三疊系須家河組四段地層(井深2222.22米)獲得極高工業價值的黃鹵和天然氣,為蓬萊鹽廠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該井的天然鹵水中除主要成分Na+,Cl-1外,還含有40多種微量化學成分,其中Br-、I-、Sr2+、
寂光寺,又名古井寺,位于大英縣蓬萊鎮古柏辦事處境龍歸山下。始建于隋朝大業二十三年(617年),后因遭兵火而毀。明洪武三十二年、正統八年、弘治十三年,住持原義先后重修寺廟。明末清初,因戰火寺廟再度化為灰燼。清康熙五十五年、道光二十三年,再度對寺廟進行了重修擴建,留下如今宏偉壯觀的四重堂寺廟。寂光寺由山門(魁星樓)、鐘樓、鼓樓、牛王殿、大雄寶殿、金輪殿、念佛堂、齋堂、儲經樓組成,是明清兩代的古建筑群。魁星樓共兩層。二樓上供有魁生點斗和靈官菩薩。山門兩邊是廂房,門前石拱橋橫跨古井小溪,橋的另端是一座高約兩丈,寬一丈三尺的石制花牌坊,牌坊之下是一洞橋,石刻花草鳥獸、人物石鼓。牌坊兩邊是一對遙遙相望、威武雄壯的在石獅。山門內、兩邊各有清代道光
本崐墓年代:清 類別:古墓葬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大英縣蓬萊鎮古井村簡介:本崐墓位于蓬萊鎮古井村2社陳家灣,坐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56平方米,是清代僧人寂光寺住持本崐之墓。長方形墓冢,邊沿用條石圍砌,冢寬6米,長8米,高1.5米。冢前0.5米有一碑樓,作仿木結構,四柱三間三樓,兩側有抱鼓。碑通寬4.5米,高5米,厚0.6米。該碑正樓鐫刻有“明鏡臺”匾牌,左右皆為深浮雕農耕圖,為寫實的現實主義作品。其下為彌勒佛。彌勒袒胸-,周圍有童子侍奉,妙趣橫生。上左右邊樓皆有內容十分豐富的深浮雕圖案,其下是陽刻的“妙性圓明”橫匾。下邊樓同樣鐫刻有內容十分豐富的深浮雕圖案,其下左右兩扇面分別陰刻有“佳城”、“共奠”四字,中間兩柱陰刻有
名稱:吉安寨遺址時代:明代地址:遂寧市大英縣古柏辦事處五鳳村吉安寨遺址位于遂寧市大英縣古柏辦事處五鳳村,為明代中晚期的防御工事,它為當地百姓躲避匪害及逃避白蓮教戰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吉安寨遺址為橢圓形寨墻,多處寨墻建在險峻陡峭的巖石上,東西寨門給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陣勢。吉安寨遺址寨墻修造考究,石縫的連接處十分平滑,戰路線條伸展清晰,雖有因年代久遠而呈現的滄桑,但其總體構造依然是氣勢宏偉,令人無不產生對當年戰亂的遐想。東寨門“吉安寨”三個大字完整無缺,通過布滿歲月滄桑的石級梯道走向寨門,有如叩醒存封的歷史。吉安寨遺址之“吉”與“安”不正是亂世百姓祈禱平安的鐵證么?目前,遠近皆有游人到此一游,他們觀后,一步一回首,是呀,歷
五鳳寺位于大英縣蓬萊鎮西南角一公里處的五鳳山太陽頂上。五鳳山地處魁山之南、緊連魁山,海拔385米。山以太陽頂為中端,按東、南、西、西北、東北五方位向外派生出五條連綿起伏的山脈,構成“五鳳朝陽圖”形狀,故稱五條連綿山脈叫五鳳山。“五鳳”之中的太陽頂坡高出四周群峰,頂坡山榕樹如蓋,蔭庇之下,玉皇廟毀而更生的五鳳寺與魁山寺遙相呼應,與山腰際之觀音鐘鼓相聞。五鳳山下有九個大石包、狀假龜,右邊一華里處有十個小石包、形若螺絲,故人稱“九龜十螺”。隨著蓬萊城鎮的日新月異,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五鳳山是被圈定為蓬萊公園的遼闊0。以條石徹成可供車行的大道由城內直達五鳳山嶺。而今,五鳳山腰至山頂已全部退耕,建成翠柏覆蓋山嶺,成片果林繁育鳳屏的生態園區。其間
陳棆周墓位于大英縣蓬萊鎮福橋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墓葬。2024年1月,被公布為大英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碑東南延伸9米至排水溝為界,西北至崖腳處為界,以M1、M2中間為基點,向西南延伸9米、向東北延伸21米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向外延伸5米為建控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