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瀘州市 > 合江縣 > 白米鎮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白米鎮概況

[移動版]

白米鎮位于合江縣長江以北,東、南、西三面臨江,與榕山鎮、合江鎮隔江相望,形如水上半島,北與望龍鎮接壤,面積74平方公里,轄9個村、1個社區,人口4.4萬人。政府駐地白米場中心距離縣城7.5公里,公里、瀘州31公里、重慶60公里。42公里長江黃金水道回環合抱,可常年停靠3000噸級船舶,縣道合(江)--萬(定)公路貫穿南北,宜瀘渝高速橫穿東西,在境內兩跨長江并設置互通。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有風巖洞、老虎山、白米洞等旅游景點,有保持完好的省級保護文物48米高的清代古白塔,有省級保護文物川南特色民居建筑轉龍壩莊園。境內地勢平坦,溫度氣候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素有縣城米袋子、果盤子、菜籃子的美譽。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大力發展基礎農業,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打造白米特色現代農業。通過多年努力,鎮內真龍柚種植面積達3.5萬畝,沿江河谷蔬菜近1萬畝,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全鎮境內有4座長江大橋,成渝高速橫貫西東,交通十分便捷。白米鎮是傳統農業大鎮、稻魚產業示范園區、巴蜀魚米之鄉核心示范區,著力打造“山上花果飄香,水田稻魚滿倉”的國家級示范園區。

環境、資源和人口

自然環境與資源白米鎮屬川南盆周邊區丘陵地貌,臨江低、河灘廣,河岸高、坡地多,壩中平、田疇闊,最高海拔258米,最低海拔191米,耕地面積52795畝,林地面積18557畝。白米鎮是“長江出川第一鎮”,長江“黃金水道”過境流長42公里,有客(貨)輪碼頭15座,可常年停靠3000噸級船舶。境內天然氣和建筑用頁巖、河沙、卵石資源十分豐富,建成天然氣井9口。距縣城7.5公里,距瀘州38公里,縣道合(江)—得(勝)公路縱貫南北,與重慶、永川、成都相連,宜瀘渝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在境內兩跨長江、設置互通,到重慶市區外環高速25公里。

人口2015年,全鎮總戶數15794戶,總人口43803人。

經濟發展

201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4億元,年均增長13%;工業企業增加值3.19億元,年均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億元,年均增長31%;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6億元,年均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12667元,年均增長1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20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8億元。目前,全鎮有各類企業59家。其中,4家大型鋼體船舶制造企業年產能達20萬噸,形成了省內最大的造船工業基地;11家商貿物流企業培植成為主要稅源,上繳利稅占財政收入的20%以上;“四上企業”由3家發展為8家,促進了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實施糧油高產創建,年產糧食2.57萬噸,產值約7710萬元。全鎮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16個,家庭農場6個,種植水稻2.8萬畝,常年商品蔬菜0.8萬畝,真龍柚3.5萬畝,連片種植5000畝以上真龍柚基地村2個,被喻為合江的“米袋子、菜藍子、果盤子”。

社會狀況

基礎設施建設截止2015年,白米鎮鋪設自來水管道58公里,鋪設天然氣管道35公里;實施農網改造12個村,在全縣率先實現全覆蓋,黃金山110千伏輸變電站如期建成、并網運行。整合土地整理、精準扶貧、一事一議、美麗鄉村等項目,硬化公路110公里,實現了“客運到村、的士到社”。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進行場鎮風貌包裝,新建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廠,人居環境更加優美。移動、聯通、電信網絡覆蓋全鎮,基本實現了戶戶通電話。

社會事業白米鎮每年約1985人(次)納入低保、五保、優撫獎扶、殘疾護補等民生保障。城鄉居保參保完成率達100%,城鄉醫保覆蓋率達95%。投資500多萬元新建省一級標準敬老院,配備床位130張,已有70名五保老人集中入住。投資2500萬元,新建2所小學的教學樓、4所學校的學生食堂和鎮中學教師周轉房、學生宿舍,擴建中心幼兒園。小學教學質量考核連續8年榮獲縣一等獎,中學中考成績連續13年榮獲縣一等獎,辦學水平明顯提高。創建了省二級文化站,健全了村級圖書室、健身場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履行“一崗雙責”,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監管,十三年未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鎮,建立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開展禁-、反-工作,打擊違法犯罪,全鎮無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發生。

名勝古跡

白米鎮是清朝臨民之官李超瓊和著名作曲家羅念一的故鄉。有風巖洞、老虎山、白米洞等旅游景點,有保持完好的省級保護文物48米高的“清代古白塔”,有省級保護文物川南特色民居建筑“轉龍壩莊園”。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无线码在线高清 | 中文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 亚洲男同gay片可播放 |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 | 午夜老司机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