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瀘州市 > 合江縣 > 法王寺鎮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法王寺鎮概況

[移動版]

法王寺鎮位于合江縣西南部,處于成自瀘赤高速公路的交通要道上,距合江縣政府駐地31千米。鎮域東以赤水河為界、與車輞鎮隔河相望,南與九支鎮相鄰,西與納溪區白節鎮接壤,北與合江縣先市鎮、堯壩鎮交界。轄區面積99.16平方千米。轄11個行政村、1個社區、135個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3.3萬人,常住人口1.3萬人。屬亞熱帶氣候,日照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暖和,夏季炎熱,冬無嚴寒,是種養業生產的好地方。法王寺鎮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賈若瑜的老家,境內有川、黔、渝生態旅游"金三角"中最高規格的以歷史人文為主的宗教圣地法王寺,休閑度假勝地龍卦山。

位置境域與建置沿革

法王寺鎮是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的下轄鎮,其地處合江縣西南,頭枕古樓山,腰貫佛赤路,腳浴赤水河,東臨車輞鄉,南接九支鎮,西靠納溪北節鎮,北與堯壩、先市接境,最高海拔鳳凰山頂867米,最低海拔白水溪河邊250米,地勢西高東低,屬盆南低中山與丘陵區,1936年8月,先市鎮設二里鄉;至1983年11月起,形成二里鄉、石佛鄉、農會鄉建置,隸屬九支區;1992年撤區并鄉,二里鄉、石佛鄉、農會鄉合并為二里大鄉,政府遷駐二里鄉新街。2013年9月經四川省政府批準撤鄉改名為法王寺鎮(因鎮域內法王寺得名)。全鎮幅員面積99.16km2,轄12個行政村154農業合作社,1個社區居委會3個街道小組。

環境、資源與人口

自然環境與資源 全鎮耕地31695畝,森林覆蓋率50%以上,屬亞熱帶氣候,赤水河穿境而過,日照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暖和,夏季炎熱,冬無嚴寒,生態環境良好。位置優越,交通便利,2016年7月8日,法王寺互通正式通車運行,實現了暢通法王寺鎮。

人口 全鎮有9933戶、34684人,非農業人口1343人。

經濟發展

2015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GDP)4.942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42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32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51億元;服務業增加值2.05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56元。

發展農業產業,新種植楠竹2000畝,改造低效竹林3000畝;在小沙坎、打水丘、大木樹等四個村新定植真龍柚2000畝,在農會村新定植金釵石斛300畝。指導貧困戶飼養山羊800多頭,雞鴨2萬多羽,養豬3000多頭。

社會狀況

鄉鎮建設大力爭取項目,努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扶貧項目,在法王寺村新建水竹林至倒橋泥結石公路2.5公里,在天池村新建泥結石公路6公里;爭取市級財政竹區公路建設項目,在天池村和農會村新建泥結石路30公里。籌資400萬元,完成新敬老院建設及搬遷工作,解決散居五保戶集中供養入住問題。不斷改善農村居住條件。積極推進農村能源結構改善。新建沼氣池40口,鞏固沼氣池700余口;投資30萬元建成代壩水庫提灌站1座;完成農村C、D級危房改造150余戶;完成高速公路風貌包裝239戶;投入80萬元,完成農會橋縣級地質災害點15戶農戶搬遷工作。爭取項目資金400余萬元,實施農會橋水庫到石佛、二里場的人飲工程改造,完成涼壩村、天池村、農會村、法王寺村分散供水工程,化解群眾飲水難題。在全鎮未農網改造的8個村實施農電改造,提升群眾用電質量。

文化體育全鎮圖書閱覽室共建成14個,耗資10萬余元打造法王寺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場,大力建設籃球場、室外體育健身、日間照料室等服務群眾的配套設施。

教育 大力推進義務均衡發展,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完成鎮中心校幼兒園建設和800平方米鎮中心校綜合樓建設;完成石佛850平方米小學綜合樓和800平方米食堂建設。

名勝古跡

轄區內有占地12.8平方公里的鳳凰山(法王寺)旅游風景區,千年古剎、皇家寺院法王寺座落于鳳凰山上,千年楨楠林環抱寺院,寺院建筑由510余根整石丹霞石柱托起,素有“天下石工第一”的美譽。法王寺1958年8月10日被列入四川省漢民族地區第一批佛道教名山、寺廟、宮觀保護名單(《中共四川省委批轉省委-部關于在寺廟收集銅鐵、銷毀銅鐵神像應根據不同情況處理的意見》)。景區周圍國家珍惜保護樹木蔥蘢,竹海濤涌,枝繁葉茂,蔭天蔽日,萬綠叢中掩映著碧瓦紅墻。景區內有著名的石燕飛旋、殿井海潮、玄珠吐露、天地水碧、迥龍吸浪、月亮長明、蓮花現瑞、大佛環顧、白馬常現、觀音龍珠等十大自然勝景。以佛-農-沙路沿線200米為核心,發展連片優質竹基地10萬畝,構建100里綠色長廊,形成環“千年古剎”法王寺旅游區域的竹產業旅游觀光線路。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在线观看免费的成年影片 |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 | 日本一本区免费高清视频 | 一级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