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上壩橋村 | 隸屬:華龍街道 |
區劃代碼:511681003204 | 代碼前6位:51168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川X |
長途區號:0826 | 郵政編碼:6385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轄區面積:約4.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800人 |
人口密度:約622人/平方公里 |
地名由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此地有三個大壩,上壩位于上壩橋村,中壩及下壩則位于碑山村,上壩所處的位置有一座年代久遠的石橋,故名上壩橋。后村以此名,即,故名。
基本介紹:
上壩橋村,位于華龍街道以北三公里外,東連天池,西接華龍街道碑山村,南與華龍街道柏木山村相連,北臨祿市鎮黃花梨基地,輻員面積4.5平方公里。全村共920戶,2807人,全村黨員83人,轄8個村民小組,有耕地面積1800余畝(其中田900畝,土900余畝),林地面積2000余畝,轄區有幼兒園1所,小學1所,經濟形式主要是以傳統農業,小規模養殖及勞務輸出為主。 該村以發展特色農業、養殖業為主。近年來,引進了規模種植業主3戶,發展柜桉林1000余畝,油樟近800余畝,黃花梨基地300余畝,建成養豬場5個,魚塘4個,供水站1個。近年來,實施易地扶貧搬遷4戶,搬遷地質災害點11戶,建成“功能齊全、設備配套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上壩橋村被命名為2022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優秀村。
歷史沿革:
1958年回龍鄉改為回龍公社,上壩橋村原為回龍公社上游大隊,兔兒坪村原為群心大隊,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中,因該公社名稱在地區內重名,故將華云工農區的“華”的回龍的“龍”字合并在一起,得名“華龍”人民公社,1991年,名華龍鄉。
1992年,鄉、鎮建制調整,撤銷華龍鄉,成建制并入雙河鎮,原上游大隊改為上壩橋村,原群心大隊改為兔兒坪村。
2004年10月,撤銷雙河鎮建置,設華龍街道辦事處,成立華鎣
周邊相關:
上壩橋村附近有石林旅游區、廣安華鎣山、峨鳳嶺森林農莊、華鎣山游擊隊遺跡、廣安華鎣山天然大盆景、《新華日報》紙廠舊址等旅游景點,有廣安蜜梨、廣安松針、華鎣山薇菜、華鎣山毛峰、蕨菜、薇菜、醉仙麻辣牛肉等特產,有華鎣山滑竿抬幺妹、岳池民間雜技、岳池被單戲、坐歌堂、祭月賞月(打糍粑)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