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縣下兩鎮位于南江縣城南部,G244(原S101)線巴(中)南(江)公路上,有廣巴鐵路穿過,素有南江南門“第一鎮”之稱,北距南江縣城45公里,南距巴中市區27公里,幅員面積120平方公里,四周與高橋、仁和、元潭、云頂、紅光、長赤、赤溪等鎮接壤,政府駐地位于南江河與明江河交匯的兩河口,全鎮轄22個行政村(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為13個),4個街道社區居委會,8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438戶,總人口31745人。米,年均日照1593小時,森林覆蓋率67.5%。2019年末,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53億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3元。近來來下兩鎮先后獲得“四川十大茶旅魅力鄉鎮”、“四川省川茶名鎮.名鄉60強”、“全省糧食生產先進集體”、“四川省抗災減災工作先進集體”、“四川省信訪系統先進集體”、“省級青年文明號先進集體”、“巴中市青年文明號創建集體”、 “巴中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南江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先進單位”、“南江縣民營經濟發展先進單位”、“南江縣老齡工作先進單位”、“南江縣政協工作先進單位”等諸多榮譽稱號。
下兩歷史悠久,事業繁榮。國民時期為兩河鄉(又稱兩河口鄉),1958年更名為下兩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下兩鄉, 2001年撤鄉建鎮,2005年3月鄉鎮區劃調整時,原東埡鄉合并至下兩鎮,2019年鄉鎮區劃調整,將元頂社區劃至云頂鎮。轄區內有市級重點中學1所,中心小學2所,在校學生2600余人,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成果顯著。醫療衛生有中心衛生院1所,從業醫生80余人,病床40個,村級醫療站22個,從業人員22人,病床位22個,各類疾病預控及時率和準確率達98%以上,初步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
下兩交通便捷,基礎完善。廣巴鐵路、巴陜高速、國道G244線橫貫全境,鐵路客、貨遠站點,巴陜高速互通鎮區,下關縣道、下東、東云、東元產業環線互連交融,鎮村公路通村率達100%,通社率達95%。鎮內有三級汽車客運站1個,開通了多條國內長途線路。有垃圾中轉站2個,供水站1個,污水處理廠1個,小二型水庫2座,紅魚洞水庫引水渠途經7個村12個社。鎮內有1500千伏和630KV的水電站各1座,35KV變電站一座。寬帶網絡和“村村通”,郵政、電信、金融服務覆蓋面達100%。
下兩生態良好,產業興旺。坐擁秦巴山脈的生態自然本,山巒疊嶂,四季蔥綠,植被良好,原生態富硒大葉茶葉享譽國內外,坐落于東埡村集茶葉加工、茶產品、茶文化展示、茶葉交易、體驗、休閑、觀光研發于一體的南江縣金枝玉葉富硒大葉茶農旅綜合園區建推動鎮域茶旅融合發展新高度。截止2019年底,全鎮茶葉規模發展1.4萬畝,盛產8000余畝,形成了以東埡為核心,以兩河村、陽光-黃坪、雙坪-樂山-天關、柑樹坪-帽壩為支撐的“一核四片”茶葉產業格局。
下兩潛力巨大,極富活力。按照市、縣委“兩化互動、統籌城鄉,追趕跨越,加快發展”及“生態立縣、旅游強縣、綠色崛起、同步小康”的總體思路和目標,鎮黨委、政府堅持用“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的理念,致力于擦亮紅色下兩、綠色下兩、實干下兩、清風下兩“四張名片”,圍繞“川茶名鎮20強”發展目標,正以超常的思維、超常的舉措、超常的付出和以一流的工作標準、一流的工作作風、一流的發展環境致力于打造“統籌城鄉發展的前沿區,扶貧開發的重點區,綠色產業經濟發展的示范區”三區建設,極富活力的下兩是宜居的樂園,創業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