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沿革
夏溪鄉約在清末建場。據說原場在南面山梁(現中峰寺背面的山凹處)上,名寶慶街,當時進入大小涼山咽喉要道的歇腳處。毀于亂世后遷至瑪瑙溪口,名祟正場,后遷至今址,因位于瑪瑙溪口下,改名下溪場,雅化名為夏溪。
夏溪鄉位于屏山縣西部西寧河中下游。1950年解放,同年7月成立鄉農協會代行政職能,1951年劃歸第五區(屏邊區)管轄,1954年普選成立夏溪鄉人民政府,行政所在地為夏溪場鎮,1958年9月改建為夏溪鄉人民公社,1959年2月并入屏邊公社,同年9月劃出,單設夏溪公社(含團結公社),1961年體制調整時劃出團結,1968年10月成立夏溪公社革命委員會,1981年改名為夏溪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4月更名為夏溪鄉人民政府,1992年9月機構改革并漁溪(團結)鄉。
二、基本情況
夏溪鄉境內溝壑縱橫,山高坡陡,氣候溫暖濕潤。樂西公路和西寧河橫貫東西,有夏溪、漁溪兩個集鎮,村級公路35.5公里。全鄉幅員面積86.51平方公里,轄13個村一個居委會2318戶,8844人。耕地12619(其中:田2672)畝,林地12000畝,茶葉11800畝,竹12300畝,經果林7000畝,宜林荒山11500畝,森林覆蓋率約50%。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經濟構成
1、產業結構:夏溪鄉享有名茶之鄉的美譽,綜合性茶葉加工龍頭企業2家,生產優質名茶龍湖翠、竹葉青、佛龍春、雁羽名茶及優質炒青等系列產品,產品遠銷國外市場,年產值2500萬元。同時,又是新造竹鄉,現有中小型草紙加工廠6家,草紙銷售供不應求,兩大產業支撐著夏溪的經濟骨干。
2、畜牧業、經果業、人工造林的間伐是經濟的輔助資源。糧食產量逐年提升,糧食年產量390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289元。
3、以豫新電冶廠為代表的工業支撐正在形成。
4、九河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歐家村電站)、君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雪沱電站)兩個車間座落夏溪鄉境內,加上在建的觀音沱水電站,為全鄉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