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阿壩州 > 壤塘縣

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歷史沿革

[移動版]

公元前310年,壤塘稱牦牛徼外,漢武帝統一西南少數民族之前少被人所知。

隋末,為西山微外之地。

唐蕃時期,屬劍南西山。

全縣由三大區域組成:一是上寨片區。

原屬綽斯甲嘉絨藏區,夏商周時代的綽斯甲,屬華夏外的方國部落,稱東女國所在地。

秦漢時期,即為羌人生息之地,為中央王朝徼外之地。

唐代屬吐蕃地,后為蜀郡之西域,屬安多三十六詩部落之一。

元代,沿其舊制推行土官制。

明代以來綽斯甲為嘉絨藏區十八土司之一,歷經41代土司。

第33代土司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赴京,歸順清王朝。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受封安撫司。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授宣撫司,隸阜和協。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改隸懋功協。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趙爾豐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擬設縣,未果。

民國24年(1935年),紅四方面軍第二次駐留金川時于1935年10月在綏靖屯(今金川縣)建立大金省委,成立格勒得沙中央政府,下轄綽斯甲等地,置綽斯甲縣。

翌年7月,紅軍北上離綽,廢縣。

民國28年,南京中央政府批準,劃綽斯甲歸西康省,建“周來縣”未果,原屬甘孜州色達縣,系阿西部落領地。

二是杜柯片區。

明末清初,阿西骨系阿西普巴加脫離阿西部落聯盟,由青海省果洛草原到達杜曲下游的多朵生更重一帶的杜柯地區,居住約百年。

清雍正年間(1724~1735年)又遷至上有“竹日”、中有“色塘”、下有“額拉”的地方,推舉瓦修、夏甲它為瓦修督系第一代頭人。

數代之后演變為三大部落,至第六代瓦修頭人拉則四朗多吉時,游牧在翁柯、泥柯、杜柯等地的70多個部落先后歸順阿西部落,形成以阿西為核心的部落聯盟。

該區域素有阿西部落管轄6大農區部落、4大牧區部落之說,部落關系迭跡難考。

三是南木達片區。

1378年,嘉絨撲龍人宗然拉西日-在中壤塘始建錯爾基寺。

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錯爾基寺-晉謁皇帝,歸順明朝,詔封錯爾基壽良足嘉尚為“弘教禪師”。

明正德四年(1509年),詔封錯爾基寺若爾堅于為國師。

明嘉慶二十九年(1550年),錯爾基寺二世-杰瓦僧格進京朝貢,晉謁嘉慶帝,受封為“大善法王”,降旨委其領轄八大坪、五大山。

“化外之域”的南木地區,均在37座寺院的“以教代政”勢力的統轄之下,由各不相屬的大小部落分割占據。

1958年10月20日,經國務院第八十一次會議通過,將色爾壩、上寨、杜柯、南木達合并設置壤塘縣,轄1鎮、11鄉。

2020年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壤塘縣轄3個鎮、8個鄉。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亭亭亚洲Av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道不卡 | 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