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湔氐鎮位于什邡西北部,距什邡城區20公里, 距省會成都78公里,緊鄰成綿復線、S106線和北京大道。轄13個行政村和隆興、新街兩個社區,幅員面積50.65平方公里。總人口31137人,其中:農業人口30202人,非農人口935人。有藏族、羌族、回族、彝、苗族、壯族、土家族等12個少數民族。湔氐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經濟繁榮、環境優美,古時為氐族聚居地,北山峽谷中有湔氐河流過而得名。
享有“全國食用菌行業優秀基地鄉鎮”、“省級獼猴桃種植示范區”、“萬畝大蒜種植基地”之美譽。 境內東北部為平壩,西南部為丘陵,西部為山區。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山區、丘陵、平壩分別占42.1%、3.5%、54.4%。最高點海拔1270米,最低點海拔596.8米。境內屬沱江水系,有圍山渠(大寨渠)、紅巖渠。圍山渠(大寨渠)的3、4、5支渠流經境內,境內流長9.3千米,保障2萬畝農業生產的用水;紅巖渠境內流長3.8千米,供應0.5萬畝農業生產用水。
黃背木耳、大蒜、獼猴桃是湔氐鎮三大特色農業產業。湔氐常年種植黃背木耳、獼猴桃、大蒜,特別是在2013年5月下院牌獼猴桃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定,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今年八月底即將舉行第六屆“世外桃源之旅”活動。 轄區內土地資源共3613公頃,其中:耕地1664公頃,林地1681公頃,森林覆蓋率47%。
有銀杏、紅桷樹、紅豆樹、楠木、香樟等100 余種珍貴植物資源,蘊藏豐富的煤、頁巖等礦產資源和地熱資源。全年地下水儲量為2400萬立方米,平均地表水資源總量為3100萬立方米。 鎮域內有紙廠溝、大流寺溝、小流寺溝、龍居寺溝、寶山溝、桃子奄溝等六條溝縱橫其間,是發展旅游和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境內有國內現存唯一的后蜀王朝歷史遺存物,始建于隋朝后期的后蜀王孟昶和花蕊夫人的消夏行宮—龍居寺。
有什邡市唯一的藏傳佛教寺廟—玉佛寺,寺內所藏《大藏經》無論是版本還是數量,均位列全川第一。尤其是有因上世紀80年代拍攝《死水微瀾》而遠近聞名的湔氐古鎮。在災后重建中,由什邡市人民政府投資1000余萬元對整個湔氐古鎮的風貌又進行了恢復和打造。前兩年湔氐鎮雙流村新建的半山公社和萬興花園溫泉酒店是休閑旅游、度假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