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斗苗族鄉位于珙縣最南端,距縣城97公里,幅員面積20.43平方公里。觀斗苗族鄉原名中興場,清末及民初屬集義鄉,民國九年屬第8區,1925年成立中興鄉聯保,轄4個保,1991年3月17日成立觀斗苗族鄉人民政府。
觀斗苗族鄉位于珙縣南部,屬四川盆地南緣盆周的低中山區,系烏蒙山脈尾部,地處北緯280°30″,東徑104°57′40″之間。全鄉在海拔600米至1300米之間。全鄉幅員面積20.43平方公里,東西寬7.5公里,南北長5公里,與洛亥鎮、曹營鄉相鄰,與石碑鄉隔河相望,毗鄰云南省昭通市威信縣羅布鄉,山水相連,一場(中興場鎮)跨兩省,很具邊貿特色。全鄉田少旱地多,土壤以弱質酸性黃土和砂質土為主,石灰巖多,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鄧家河即南廣河上游的河水從境邊繞著緩緩而過。年均氣溫17。8℃,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的小區氣候。年均降雨量為1033.6毫米。年無霜期304天。森林覆蓋率達50%左右。全鄉轄4個村民委員會,30個村民小組,2005年末統計總人口4955人,其中苗族人口929人。
觀斗苗族鄉是農業為主的鄉,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緊緊圍繞“畜牧強鄉”的目標,進行了本地黃牛的改良,良種母豬的引進,土烏雞的規模化飼養,基本實現了戶平養牛2頭以上,年人均養豬3頭以上,戶平養雞40只的目標,其他畜禽存欄數不斷增加,“畜牧強鄉”的蛋糕在不斷做大。
觀斗苗族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以煤、硫鐵礦和石灰石為主,現已探明煤儲量達2500萬噸,硫鐵礦2000萬余噸。現轄區有煤礦5個(整改完成后將保留4個),年產煤24萬噸。通過技改可望達到40余萬噸。可實現利稅收入400余萬元。每年可吸收400余勞動力就近務工,下井農民工此項勞務收入可實現農民人均增收50元以上。
交通便捷,信息暢通。巡觀公路由觀斗境內橫穿而過,除此之外外,各村社修通了村道共37公里,基本實現了社社通公,交通十分便捷。全鄉現已安裝程控電話350余門,移動電話配置達1200余部,通郵率達100%,光纖電視已覆蓋全鄉。鄉內有學校四所,其中中心校一所,村小三所。有鄉衛生院一個,村級衛生站四個。
苗鄉文化獨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