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巖寺寨坐落于平均坡度約60度的山頂上,始建于清代,從西北至東南走向呈橢圓形,原是一處防御性宅第民居群。寨墻長約2500米,高約2米。寨內原有全福街、正大街、余慶街、安吉街4條街道,現已毀,僅存全福門、安吉門、余慶門3道寨門。全福門為正大門,坐東向西,門額刻有“全福門,安全寨立”字樣,至今保存完好。目前3道寨門被條石填封,新寨門位于全福門旁邊。原寨內還有大巖寺廟,供人們修身祭祖。寨內原有農田、果園、池塘,基本能實現自給自足,現為奇奇食品公司廠房。城墻腳下分別有古佛洞、大巖洞、小巖洞3個巖洞,其中古佛洞最大,有80多平方米,洞口壁上刻有“太神法寶,嘉靖乙末年”,“南無阿彌陀佛,正德十六年”等字樣,巖壁上還有榫頭穿枋等古跡。此遺址對當時
川南師范學堂燕子巖舊址,位于瀘縣兆雅鎮燕巖村1組燕子巖,瀘縣四中校內。現存一四合院及其附屬建筑。四合院坐東南向西北,為民國時期木結構歇山式建筑,青瓦屋面。朱德、惲代英先后擔任過川南師范學堂校長,并在學堂傳播革命火種、開展革命活動。1939年6月至1944年春、1945年初至1946年春,為躲避日軍轟炸,位于瀘州城內的川南師范學堂曾兩次遷入燕子巖。川南師范學堂燕子巖舊址,是了解抗日戰爭歷史的重要物證,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聽黨指揮、無私奉獻、不畏犧牲、艱苦奮斗的光榮歷史,鐫刻著我們黨為初心使命而奮斗的印記,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
古佛洞石窟位于兆雅鎮古佛村1組,時代為清,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13年,古佛洞石窟列入瀘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美酒窖池(天之驕子)位于兆雅鎮安賢社區新溪街,時代為1979,類別為其他。2013年,中華美酒窖池(天之驕子)列入瀘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
燕子巖舊址位于兆雅鎮燕巖村1組,時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代代表性建筑。2013年,燕子巖舊址列入瀘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