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六月十八日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城后,境內南部地區淪為俄、意、奧租界,歷史上的光復道街道地區的意奧租界形成。
1928年,國民政府將天津改為特別市,轄區為“特二區”。
1943年,日本接管了意租界,改稱為“特管區”。
日本投降后屬國民政府的特別二區1-5保。
1946年,國民政府時期的天津市政府將轄區改為第二區。
1949年1月天津解放,當年3月轄區設立了街公所。
1949年6月取消街公所,并入公安派出所,實行警政合一的街政體制。
1952年8月民主建政時,又組建民生路、建國道、平安街、小樹林、華安街、娘娘廟、十字街、糧店街、于廠街和水梯子街公所。
1953年水梯子街公所并入十字街街公所。
1954年7月,街公所改稱街道辦事處。
1956年街劃調整,民生路街道辦事處并入建國道街道辦事處,平安街街道辦事處改稱勝利路街道辦事處,華安街、娘娘廟兩街道辦事處并人小樹林街道辦事處,于廠街、糧店街兩街道辦事處并入十字街街道辦事處。
1958年建國道街道辦事處劃歸和平區,更名光復道街道辦事處,十字街街道辦事處并入小關大街街道辦事處。
1960年光復道街道辦事處改稱光復道人民公社,并又劃歸河北區,小關大街街道辦事處改稱小關大街人民公社,小樹林街道辦事處東部劃屬東六經路人民公社。
1962年恢復光復道、糧店街、小樹林三街道辦事處建制。
1968年改稱街道革命委員會。
1980年恢復街道辦事處。
1990年糧店街街道辦事處和金家窯大街街道辦事處,獅子林大街以南部分并入小樹林街道辦事處。
2000年5月光復道街道辦事處與小樹林街道辦事處合并,仍稱光復道街道辦事處,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