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旅游

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地處溫州南部,座落在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南雁蕩山境內,2005年2月,被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旅游局等十三個部委列入國家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上海——嘉興——平陽線)和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平陽山門、鳳臥一帶是該根據地的中心,素有“浙江延安”之稱,是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與浙江省委的活動中心,是曾山、劉英、粟裕等同志創建的浙南革命根據地之 一。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是由策應紅軍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即尋淮洲、方志敏率領的紅七軍團、紅十軍團)突圍部隊組建的挺進師,在劉英、粟裕同志的率領下,于1935年進入浙江南部后,……[詳細]
  大革命失敗后不久,浙南農民武裝斗爭風起云涌,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視。1930年1月,中央派金貫真巡視浙南 。3月,中央軍委派胡公冕等到浙南領導武裝斗爭。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在永嘉正式成立,軍長胡公冕,政委金貫真,政治部主任陳文杰,下轄三個團(師),最盛時達6000余人,軍部設在五氵束鳥 村。紅十三軍是當時編入中央軍委序列的全國14支正規紅軍之一,它以永嘉、溫嶺、永康為活動中心,進行大小戰斗百余次,足跡遍及浙江南部20余縣。但由于黨內“左”傾錯誤的指導,紅十三軍斗爭最終遭到失敗。 紅十三軍斗爭雖然失敗,但它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統治和農村封建勢力,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國民黨“圍剿”中央蘇區的……[詳細]
  蒼南是革命老根據地之一,有著悠久、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早在大革命時期就有著名的白沙鹽民-、農民武裝攻打平陽城等。此后,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許多英勇的蒼南兒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獻出了寶貴生命。為紀念先烈,教育后人,蒼南縣委縣政府投資600萬元,于 1990年春建成蒼南革命烈士陵園。多年來,該陵園免費提供參觀、瞻仰、學習、游覽,每年接待社會各界參觀人士達4萬多人次。 蒼南革命烈士陵園,位于蒼南縣城靈溪公園山麓東南側,總占地面積1.3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主要設施包括烈士墓、烈士紀念館、陵園大門、石牌坊、亭、廊、綜合管理房等建筑和陵園綠地。烈士墓位于烈士紀念館西側,占地面積……[詳細]
  浙南(溫州)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土地。早在五四運動時期,溫州人民就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愛國-。1924年,中共溫州地方黨組織建立,領導廣大民眾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大革命失敗后不久,浙南農民武裝-此起彼伏,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浙南大地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入浙后,會合當地革命力量,創建了浙南游擊根據地,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使浙南成為中國革命在南方的一個重要戰略支點。抗日戰爭時期,浙南黨組織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建立武裝隊伍,進行抗日游擊戰爭,直至抗戰勝利。解放戰爭時期,浙南黨組織大力發展人民武裝力量,廣泛開展游擊……[詳細]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委在浙南平陽鳳臥鄉(現鳳臥鎮)召開全省第一次-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省委機關和浙南、處屬、臺州、寧紹、金衢、浙西等地代表26人,代表全省近2萬名黨員。劉英代表省委作了政治報告和過去兩年來浙江工作的書面總結。大會傳達了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和周恩來視察浙江的指示精神,通過了《關于目前抗戰形勢與浙江黨的任務的決議》等一系列文件,選舉產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劉英任省委書記;選出了劉英等12人為浙江出席黨的七大代表。浙南特委、平陽縣委機關一些干部,當地各黨支部書記、委員列席了閉幕式。這次大會是民主革命時期浙江黨組織召開的唯一一次全省-表大會,在浙江黨的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和重……[詳細]
  1927年2月,北伐軍進抵浙江后,溫州各界人民為紀念民主革命偉人、民國締造者——孫中山先生,發起在華蓋山、積谷山之間建造中山公園,于1930年10月建成,占地面積5.46萬平方米。1932年11月,中山紀念堂落成。 自建成以來,中山紀念堂曾多次開辟展覽。1952年改為中蘇友誼館,“文革時期”改為溫州市少年活動室。因年久失修,損失嚴重,1987年6月在原臺基上重新修建,仿原來形式,古式簡瓦,雙層屋檐,周體回廊,樓房典雅,氣勢壯觀。為豐富展廳內容,曾派員專程到廣東、中山、廣州、南京等地孫中山紀念館、堂、故居采集圖文、圖紙等中山先生一生事跡資料,陳列在紀念堂展廳內。在一樓展廳內,中廳為孫中山先生半身……[詳細]
  1935年8月初至9月底,紅軍挺進師在浙西南的第一次反“圍剿”斗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爾后,政委劉英、師長粟裕率主力部隊轉戰閩浙邊,于同年10月5日在福建省壽寧縣含溪村與葉飛率領的閩東獨立師一部會合。雙方當日移駐鄭家坑村并舉行了聯席會議,劉英建議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并對有關事宜進行醞釀。是年11月7日,雙方在泰順縣九峰鄉白柯灣村小宮廟召開了第二次聯席會議,決定由劉英任臨時省委書記,粟裕任組織部長,葉飛任宣傳部長兼少共(團)省委書記。會后,正式宣布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下轄浙西南、閩東兩個特委。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的成立,對于加強閩東游擊區與浙南游擊區之間的聯系和配合,廣泛開展游擊戰爭,起到……[詳細]
  溫州地區具有悠久的革命斗爭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1924年就建立了共產黨組織。為紀念浙南地區各個革命時期犧牲的烈士,1952年,根據溫州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提議,開始在風景秀麗的江心嶼籌建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于1956年7月1日竣工開放,展出72位烈士的事跡。1984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決定,在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園內,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和紅軍挺進師紀念碑,并同時擴建原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簡稱“二碑一館”)。于1987年6月開工,1989年1月竣工。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溫州市鹿城區江心嶼。該館占地面積3190平方米,館園坐北朝南。陵園分大門、紀念碑、紀念館三個層次和兩個空……[詳細]
  肇平垟革命紀念館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縣級市)塘下鎮肇平垟村。肇平垟是瑞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重要活動據點之一。1926年,肇平垟農民在共產黨員林去病的組織領導下成立肇平垟農民協會。1927年初建立中共肇平垟支部,領導農民開展抗租抗息斗爭。1930年1月30日至2月1日,中共中央巡視員金貫真在肇平垟主持召開永嘉中心縣委第二次擴大會議。此后,肇平垟黨支部與上級黨組織一度失去聯系。直至1937年夏,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劉英來到肇平垟,恢復了肇平垟黨支部與上級黨組織的聯系,并重組了肇平垟支部。1939年12月,浙南特委在肇平垟召開永嘉、瑞安兩縣委負責人會議,成立了永瑞中心縣委。抗日戰爭和解放戰……[詳細]
  1928年1月,省委特派員鄭馨到溫州傳達“八七會議”精神后,中共永嘉、瑞安、平陽縣委相繼建立。從此,浙南地區農民運動迅速發展,一些地方開始組建區級黨組織和成立農民赤衛隊。同年6月,永嘉、瑞安、平陽等縣組織召開黨的負責人聯席會議,決定舉行永、瑞、平三縣聯合-。根據聯席會議總體部署,平陽成立了-領導小組,設攻城指揮部于萬全練川下薛村(今屬鄭樓鎮)的宋家洋房內,并集合了江南、萬全等地農鹽民武裝1000多人,由葉廷鵬、吳信直等率領,于27日夜分東南西北四路進攻縣城。-隊伍以紅色系頸為標志,口令“紅師”,約定以縣城西門黃氏宗祠放火為號,午夜發動進攻。由于劣紳告密走漏了風聲,各路-武裝尚未到達預定地定,敵……[詳細]
  1935年冬至1936年,劉英、粟裕率挺進師進入珊溪一帶活動,和貧苦農民患難與共,開展革命斗爭,發展了黨的組織,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珊溪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文成縣珊溪鎮百成山,總投資250多萬元,其資金均由珊溪鎮黨委、政府自行籌集。紀念館占地面積20余畝,建筑面積678平方米,是1999年由原來的劉英紀念館重修并更名而成的。該館在修建的過程中,社會各界給予了大力支持,如館前后左右五個八角亭,是由溫州市鹿城區、瑞安市塘下鎮黨委等單位和胡秀益等人出資興建的。館的進出口是一個大花壇,對面的石階有216步,分三級直向廣場,其中第一級36步和第二級42步,寓意劉英于1942年時36歲壯烈犧牲。石階三級各設……[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中国A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不卡 | 午夜人成视频在线男人每天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