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名人故居景點介紹

歸園·賽金花景區
  二零零三年在賽金花故園遺址上恢復、修繕的徽派園林“歸園”,故又稱歸園景區。地處兩處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之間。二零零四年五月正式對游人開放。景區內有賽氏舊居、賽金花書齋、用過的水井、親手栽種的海棠花等。賽金花故居資料陳列館展示了從國內外收購的大量歷史資料、賽金花不同時期的照片,以及劉半農、魯迅夏衍等名人對賽金花的評說,充分展示了賽金花撲朔迷離的一生。賽金花故居景區在黃山和西遞、宏村之間,修繕過程中運用了徽州傳統的造園手法,其疊山、理水、建筑、植物與蘇州、揚州等江南園林相比,有著很多不同之處。它集徽文化的諸多元素賽金花故居與黟縣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于一體,因地制宜,巧于構造,將自然美景裁剪入園,是人工山水園與自然山水園的完美組合,具有極高旅游觀賞價值。園中主要景色包括:梨花伴月、雙橋截春、靜寄……[詳細]
楊文會故居
  楊文會,號仁山,安徽石埭縣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自幼讀書,但不喜科舉業。當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革命軍進攻安徽,他隨著家人輾轉遷徙于各地,前后十年。這時他學習音韻、歷數、天文、地理以及黃老莊列等學問。同治三年(1864),他因病專心研究有關修養的書籍,得《大乘起信論》,反復讀誦領會其中的奧義。接著又看到《楞嚴經》,更有會心,增加了對佛經鉆研的興趣。同治五年(1866),他到南京在工程界工作,同事中有真定人王梅叔,深通佛學,時相切磋。他又認識了魏剛己、趙惠甫、劉開生、張浦齋、曹鏡初等人,和他們討論,以為當時佛經大部分刻版都毀滅了,對于弘揚佛學很有影響,應將刻經的事業恢復起來。于是設立金陵刻經處,募款重刻方冊藏經,由他自任校勘。同時贊助這事最力的有江都人鄭學川,出家名妙空,在揚……[詳細]
何御史故居與墓地
  何惟憼,字子恭,號水南,蒙城縣城西何樓莊人。生于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世宗癸丑科舉進士,世宗間官都察院經歷(一曰經憲,蒙人通稱御史)。后遭嚴黨陷害,含冤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終年七十七歲。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其冤昭雪,葬于城南區關帝鄉陳瓦房村何橋莊前。何樓莊,即是何惟憼的原來住址。當年建有樓房,該莊因以得名。莊外的杓子塘、鳳凰蛋,莊內的前花廳、后花園以及響場、轎桿(該莊地形似轎)等遺址。何惟憼的樓房,因年代久遠,歷經滄桑,雖已不復存在,但樓基磚于1958年被挖出,大部分送往蒙阜公路鋪墊路基,部分磚塊散落在群眾家中。何惟憼與嚴嵩同在明世宗朝任職。何目睹嚴氏父子獨攬朝政,胡作非為,致使國事日蹙,生靈涂炭,隨托體衰,告老還鄉。但嚴之黨羽,仍設計陷害,逼使何惟憼吞金自殺。……[詳細]
邵作舟故居及其墓園
  邵作舟故居及其墓園邵作舟,名運超,字班卿。幼隨父居甘肅任所,讀父書,有枕戈待旦之志。1863年,父死于回民起義戰火之中,隨即返里求學。然而他不滿于邑中諸儒窮經皓首讀經的風氣,發出了“窮鄉僻壤中苦于無所師法”的感嘆,于是學于杭州,與趙之謙、程蒲蓀等結為學友,于書無所不讀,過目成誦;又讀龔自珍諸集,關心時務,然于科舉則連連報罷。1882年,他任職于天津支應局,于局務總理李興銳交往尤篤,李之公務皆取決于作舟,自是益發究心于當世之務,著《邵氏危言》,啟迪民智、倡導向西方學習,被廣為流傳。陶模等欲薦于朝,而作舟仍甘于幕僚生涯。又作《論文八則》,精辟地總結我國古文創作歷史與手法,可謂“文章學”之濫觴。甲午戰爭爆發前夕,他“與李文忠公(李鴻章)言皮口駐兵”,然“不聽,復進圖說明之,卒不能從”,“旋日人果于……[詳細]
劉銘傳故居
  劉銘傳故居原建有房屋數百間,是合肥郊縣當時一處規模宏大的私家圩宅,原建筑現多數不存。故居四周清雅靜穆,風景怡人,現仍有當年劉銘傳親手栽植的廣玉蘭,雖經百年滄桑,至今仍高大挺拔,香飄四方。據說,廣玉蘭是慈禧太后賜給淮軍的,后來被劉銘傳等淮軍將領帶回合肥栽種。廣玉蘭如今已成合肥市的市樹。劉銘傳故居位于肥西縣的紫蓬山區最高峰大潛山北麓2公里處。占地面積近百畝,四周筑有內外兩道深深的壕溝,壕溝內的水是從大潛山引來的金河水。四周的圍墻用石頭砌成,其上共建有五座碉堡。故居的外壕東南、東北角各建有一座大吊橋(現已改建為石橋)。各橋分別有兩層門樓七間,舊時住有兵勇保護圩子。過外吊橋進圩,便是內壕溝,再是吊橋和門樓。進入內壕溝,才是劉銘傳家族居住的內宅。正大廳為三進,每進十三間,頭進與二進之間的天井院是回廊包……[詳細]
陸建章的故居和墓地
  陸建章(1862—1918)字朗齋,乳名八庚,蒙城東南六十華里陸瓦房莊人。曾任清二品道員,曹州總兵,袁世凱政府的陜西督軍等職,后被段祺瑞指使徐樹錚誘殺于天津,歸葬蒙城故里。陸建章的府第和墓地是他在陜西督軍任內興建和選定的。府第在莊內,墓地在莊東頭,兩者直線距離約100米,中間有一條南北大溝。府第南北長60米,東西寬27.3米。現僅存前大門(見照片)、兩邊耳房與后廳兩部分,門樓超過耳房三尺多高。房屋均為磚木結構,木刻花紋,門檻高約一尺。門檻兩旁有兩塊長方形的上馬石,石的前面及內側雕有花鳥魚蟲,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后廳房較為高大,并排七間,出廈,木柱,礎石為石破,正廳房屋為小瓦復合而成。后廳、東西廂房及后馬房均在1938年被日軍焚毀。墓地在莊東約30米處,共占地18畝,遍植松柏,南北長143米,……[詳細]
許世英故居
  許世英故居位于東至縣官港鎮許村。許村被群山環抱,雙溪環繞,綠水悠悠,喬木蔭蔭,風景十分優美。站在村邊遙望四角尖,還隱約可見明王禪寺。許世英一生自律嚴謹,-樸素,不置田產。許世英故居由老屋、中廳、接官廳三部分構成,建筑面積770平方米。許世英故居老屋建于清順治年間,三進12間,青磚小瓦齊檐墻,建筑線條流暢和諧,雀替、枋梁、門楣、窗欞均有雕刻,工藝古樸典雅。中廳、接官廳建于清末,建筑面積519平方米。中廳為兩層樓房,前設內走廊將老屋與接官廳連成一體。接官廳兩進深,兩側山墻為階梯式馬頭墻,室內寬敞明亮,建筑風格與老屋大同小異。許世英(1873-1964),字俊人,又作靜仁,晚號雙溪老人。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名人,曾任過福建、安徽省省長,北洋政府中的內閣總理。中日戰爭期間出任駐日全權大使,后在國民政……[詳細]
孫立人故居
  “孫立人故居”位于三河古南街八扇巷,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進門迎面立著孫立人將軍身著戎裝的蠟像,墻上掛有各種印刷品,主要是孫立人生平事跡展覽,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詳盡展列了將軍一生重要經歷。孫立人(1900年至1990年),字仲倫,安徽省肥西縣三河鎮人。1900年12月8日,在三河八扇巷降生。1932年,孫立人父親逝世時,孫立人曾兩次回鄉,自此之后,就未曾回過三河。在相距三河不到20公里的廬江縣金牛鎮也有一“孫立人故居”。故居坐落在金牛鎮旁金牛山半山腰處,坐北朝南。初建時有百余間房屋,解放后逐漸拆除,現為金牛鎮中學校址,留下房屋一幢11間,約250平方米,是孫立人24歲時結婚時住處,木架結構,青磚小瓦,走廊及房內雕梁畫棟,為明顯的晚清民居建筑風格。2001年被廬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重……[詳細]
袁大化故居
  袁大化故居,位于安徽省渦陽縣青町鎮。占地4000平方米,存有房屋40余間。現為渦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淮北平原一個普通的小村莊里,靜靜佇立著一座頹敗的故居,祠堂旁邊松林響起的陣陣松濤聲,向路過的人講述著它的百年滄桑,講述著從這里走出的一段傳奇:在這個叫大袁莊的地方,曾經出來一位叫袁大化的清廷要員,做了很多要事、好事,也有受人詬病的瑕疵。  袁大化故居在渦陽縣青疃鎮大袁莊,日前,記者來到這里看到大門是新修的,開門進去,一種古樸和衰敗之感撲面而來。院內曬著一些農作物,原西花園里種點蔬菜,雜草叢生,一些房間看上去已成危房。這三進三出的大院,已看不出原貌,屋內也沒任何舊時擺設。渦陽縣文物管理所副所長劉書平說,袁大化故居曾被嚴重毀壞,尤其文革時,房屋、什物、石雕、大門、院墻等大多被毀,也作過糧站、小……[詳細]
賽金花故居
  賽金花故居清黟縣2003年在賽金花故園遺址上恢復、修繕的徽派園林歸園,故又稱歸園景區。地處兩處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之間,修繕過程中運用了徽州傳統的造園手法,其疊山、理水、建筑、植物與蘇州、揚州等江南園林相比,有著很多不同之處。。2004年5月正式對游人開放。景區內有賽氏舊居、賽金花書齋、用過的水井、海棠花梨花伴月、雙橋截春、靜寄弄魚、遠風聳逸、環碧秀色等,從人物、歷史、文化、旅游角度來看,是一筆寶貴財富。。賽金花故居資料陳列館展示了從國內外收購的大量歷史資料、賽金花不同時期的照片,以及劉半農、魯迅、夏衍等名人對賽金花的評價,充分展示了賽金花撲朔迷離的一生。賽金花,原名鄭彩云。1872年10月出生在黟縣上軸村。10歲時隨父親遷居徽州,因家道衰敗,年少的賽金花一就淪為清信人,也就是賣藝不賣身的……[詳細]
胡宗憲故居(少保府)
  胡宗憲故居坐落在瀛洲鄉龍川村中央,為明嘉靖年間兵部尚書、抗倭名臣胡宗憲的故居,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距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由于歷史原因,故居一部分被毀。現存有主樓、東向樓房、西向平房、前向庭院和后向花園,其建筑平面布局基本保留了歷史原貌。2002年,胡宗憲故居由個人投資修建,恢復了原狀。故居除了修復原有單體建筑外,還根據歷史資料,擴修了官廳、佛園、梅林亭、醫館、小姐樓、文昌閣等建筑,完善了胡宗憲故居。該宅為磚木結構,房子重門疊院,小巷幽幽,集磚、木、石三雕為一體。對于研究胡宗憲和龍川胡氏宗族,乃至徽派官宦府邸的建筑技藝都具有重要意義。2005年,公布為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績政【2005】41號。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各3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北各70米。胡宗憲少保府即……[詳細]
程大位故居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市內前園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間,距今已490年歷史,幾經原樣修繕,現辟為旅游景點,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程大位(1533~1606),字汝恩,號賓渠,屯溪區屯光鎮前園村人,明代著名數學家、珠算發明家。故居坐落在屯溪區率口渠東,占地540平方米,建于明正德年間。宅第主樓坐北朝南,三開間兩進(俗稱“一脊兩堂”),二層,磚木結構,門樓里外挑檐,曲梁斗拱,馬頭山墻。西側為把祖樓,五開間,倚主樓而建。入口處就勢建“賓園”一座,園內有仿古回廊、草坪及花圃。臨賓園原有人工水渠一道,當地程氏后裔稱該渠為“賓公渠”,公號“賓渠”即派出于此。故居為兩層,一脊二黨三開間,東西廂房列兩邊,建筑面積五百多平方米。前堂為客廳,立有程大位畫像和懸掛六角宮燈,橫梁上程大位故居匾額為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所題。兩廂……[詳細]
姚瑩故居
  姚瑩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區寺巷內。故居舊時面積廣闊,有廳、堂、軒、樓及院落。院落中植有竹、石榴、紅綠梅、紅白月季等花卉,太湖石點綴其間。前軒有聯曰:“門臨青竹邀君子,窗有紅梅見故人”。故居東抵大寧寺、南至善慶庵、西齊寺巷、北抵北大街。現僅存四合院式核心建筑。該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二進,東西廂房,中間夾一院落,四周環廊,前后左右對稱排列,布局規整。故居結構為木構架抬梁建筑。撐拱承檐,槅扇門窗,雕花裝飾。兩坡屋面、青灰小瓦,磚鋪迴廊。具有桐城典型民居風格。姚瑩(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晚號展和、幸翁。師事叔祖姚鼐,少有匡世之志。嘉慶十三年(1808)中進士。道光二十年(1840),英軍侵華,進犯臺灣。姚瑩奉特旨任臺灣道,加按察使銜,與總兵達洪阿協力防守,三挫英軍。毀英船,俘英軍百數十人……[詳細]
胡宗憲尚書府
  座落在安徽績溪龍川村中央,從胡宗憲至胡氏“炳”字輩共12代人曾在此居住。龍川村呈船形,東聳龍須山、西衛鳳凰山,登源河與龍川河村前交匯相擁,是一塊藏龍臥虎之寶地。尚書府景區居船之掌舵位,為龍川風水最佳之處。龍川胡宗憲尚書府,粉墻黛瓦,綠水環繞,如詩如畫。透過五百年的時空,彰顯出古徽州的幽秘與神奇!走進占地5000平方米的尚書府,象一個小社會,從善堂、官廳、梅林亭、胡氏家井、繡樓、徽戲園、松公家祠、文昌閣、蒙童館、土地廟、醫館,胡公廟、嘉會樓、養心閣、魚亭、鹿鳴軒等,和眾多小巧的庭院相交輝映,組成一個巷弄陌阡,四通八達的一個迷宮豪宅。尚書府鼎盛時期,曾七世同堂,足不出戶就可以上私塾、唱大戲、請郎中、祭祖拜佛-可以說尚書府是整個古徽州迄今保存最為完美、氣勢最為雄偉,結構最為復雜的明代建筑群,也是古……[詳細]
張曙故居
  張曙故居為清代建筑,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約348平方米。張曙,是近代著名音樂家,積極投身革命音樂活動。現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曙故居外觀由四面墻(風火墻)包裹,內部布局為三開間、前后兩進、雙天井、前二樓后三樓的磚木樓房,進大門為一小院,前廳三楹,樓上左右兩部房,中為廳。臨小院為敞廊,后進三間三樓,左側通廚房。目前張曙故居保存基本完好,近年來多次修繕,特別是2009年進行了重點修繕,并開辟了張曙事跡陳列展覽。張曙故居取名“亦政堂”,建于明末清初,前二樓、后三樓、二天井,相同格式的兩棟房緊密相連,張曙臥室在右邊二樓,1934年6月,田漢跟隨張曙來到故居,同床共敘一周,1924年衢州一中送來的官報至今還完整地貼在板壁上。為了紀念這位抗日猛將,2013年張曙后人在故居內創辦了張曙紀念館,至今已免費……[詳細]
臧家公館
  臧家公館位于界首市城區新華街中段路北,南距沙河100米,東距教門街20米,西距健康路口20米,北距至公街40米。臧家公館為清末民初愛國將領臧致平故居。臧致平,1869年生于界首,幼年家貧,成年后因-所迫,投身清軍,后在清末民初的軍閥混戰中,憑借其過人的膽識,逐漸在軍中嶄露頭角,被選送到吉林講武堂學習,肄業返部后,從一名普通軍官先后晉升為北洋政府十四旅旅長、漳汀鎮守使、福建建-第三軍軍長等職,最終成為左右閩局的重要人物,在臧致平近三十年的軍事生涯中,他始終以民族大義為重,擁護民主,積極響應孫中山的進步主張,為北伐戰爭的最終勝利,起到關鍵作用。臧家公館是臧致平百忙中,責專人建造,是為家人建一安居樂業之處,也有光宗耀祖之意。另外,該公館解放初期曾為界首市政府初創地,所以也具有重要的革命歷史意義。現……[詳細]
吳樾故居
  吳樾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區西后街中段西側延陵巷內,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積較寬,分前廳、后廳、廂房、后院等。因年深日久,陸續改建,舊貌稍有改變。今存其幼年書房、臥室等五間平房,面闊19米,進深三間,長5.2米,面積為187平方米。系磚木抬梁結構,兩坡瓦頂,前設檐廊,撐拱承檐。每室前后開窗,上為開啟式豎窗,下為固定式橫窗,寬敞明亮。今西頭一間木窗,仍為原物。室內西山墻掛有吳樾殉難照片。吳樾(1878--1905)字夢霞,一作孟俠,桐城人。自幼治學嚴謹,勤奮自勵。光緒二十六年(1900),人保定高等學堂,廣結愛國志士,投身民主革命。光緒二十九年(1903),任教于兩江公學,協辦《直隸白話報》。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保定入北京車站,炸清政府出國考察-五大臣,自身殉難,年僅二十八歲。時哀世凱督保定,……[詳細]
黃賓虹故居
  黃賓虹生于1864年,于1955年去世,名質,字樸存,號賓虹,祖籍歙縣,是與齊白石齊名、享有“南黃北齊”之譽的國畫大師。先生1864年出生于浙江省金華市,光緒二年(1876年)回家鄉參加童子試后,在這里生活了近30年。這幢磚木結構的民宅,建于康熙年間,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系黃賓虹祖上所建,現存有鑄園、臥室和畫室三部分。故居在歙縣西潭渡村。林木蔥郁,景致優美。為清代建筑,磚木結構房屋,正屋是三開間樓房,前有廡廊和天井。正屋賓虹題名為“賓虹草堂”和“虹廬”,廡廊前有小院,庭院西側臺階邊有一塊玲瓏剔透太湖石的建筑是“玉森齋”。人稱之為“石芝室”或“石芝閣”。黃賓虹先生不但是杰出藝術大師,還是一位堅強的愛國主義戰士。故居的“鑄園”就是因為1907年,黃賓虹是秘密秘密參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動,在此為……[詳細]
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龍眠愚者;法號弘智,字無可。明末著名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九歲能文,二十歲著書數萬言。以文會友,與陳貞慧、侯方域、冒襄等交往密切,議政論文,是為著名的“明季四公子”。崇禎十三年(1640)中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出入禁廷,盡閱內府文獻典籍,常與湯若望討論醫學、天文等科學。后脫離宦海,削發為僧,云游各地,著書立說,傾心書畫,娛情山水之間。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粵難”被捕。十月七日,由廬陵押赴嶺南途中,船至萬安惶恐灘,卒于舟中。方以智在哲學、文學、書畫、音韻、天文、地理、律學、醫藥、物理等方面有系統的研究,他在我國歷史上首次把知識分為自然科學(物理)、社會科學(宰學)、哲學(物之至理)三大類。在哲學上提出“宙(時間)輪于宇(空間)”的見……[詳細]
胡適故居
  胡適故居在上莊村內。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建。是胡適先生父親胡鐵花所造的兩進一樓通轉式結構。正屋南向,磚木結構,二進三間兩廂,“回”形通轉樓。占地208平方米,建筑面積350平方米。門面二柱單門一樓式,上嵌磚雕等。前庭有天井,兩旁有廂房,樓上為“通轉樓”,樓下是堂屋。后進為內庭,欄板隔扇,精雕細刻,梁托上一對荷花仙子栩栩如生,門窗上飾以蘭花雕板,出自胡開文墨莊制模高師胡國賓之,返映出胡適“我從山中來,帶來蘭花草”的濃濃鄉土之情和立出風格。辟為庵堂。大門前和正廳上各懸著我國著名書法家沙孟海親題的“胡適故居”直,橫兩塊黑底金字牌匾。廳內擺設如舊。門前黑底金字“胡適故居”橫額,下掛胡適中年畫像,兩旁對聯:“身行萬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東西分列茶幾、靠背椅,壁間掛胡適直系親屬圖表。胡適先生……[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精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欧美亚洲一中文字暮精品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亚洲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无碼国产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