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紅二十八軍駐地舊址位于湯家匯鎮瓦屋基余氏祠,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紅二十八軍駐地舊址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及墻基以外南、北各6米,東、西各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80米。……[詳細] |
![]() | 赤南縣一區六鄉四村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湯家匯鎮瓦屋基村下塘李氏祠,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赤南縣一區六鄉四村蘇維埃政府舊址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及墻基以外西8米,東、南、北各1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西80米,東、南、北各50米。……[詳細] |
![]() | 劉鄧大軍二縱野戰醫院舊址位于湯家匯鎮瓦屋基村獨田組,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劉鄧大軍二縱野戰醫院舊址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及墻基以外東、西各3米,南、北各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60米。……[詳細] |
![]() | 劉鄧大軍傷病員駐地舊址位于湯家匯鎮瓦屋基村燕喜灣,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劉鄧大軍傷病員駐地舊址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及墻基以外南、北各3米,東、西各1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50米。……[詳細] |
![]() | 紅二十八軍、劉鄧大軍駐地舊址位于湯家匯鎮瓦屋基村李老灣,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紅二十八軍、劉鄧大軍駐地舊址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及墻基以外西6米,東、北各2米;南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西80米,東、南、北各60米。……[詳細] |
![]() | 紅二十七師改編地舊址位于湯家匯鎮瓦屋基村石梁組學家垅,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紅二十七師改編地舊址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及墻基以外南5米,東、西、北各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南100米,東、西、北各50米。……[詳細] |
![]() | 紅軍便衣隊駐地舊址位于湯家匯鎮瓦屋基村程祠組,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紅軍便衣隊駐地舊址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及墻基以外南5米、東、西、北各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80米。……[詳細] |
![]() | 赤城縣政府政治保衛分局關押所舊址位于湯家匯鎮瓦屋基村謝家洼,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赤城縣政府政治保衛分局關押所舊址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及墻基以外東、南、西、北各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西各50米,南、北各80米。……[詳細] |
![]() | 鐵沖萬人墓位于鐵沖鄉鐵沖村后灣組,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鐵沖萬人墓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冢以外東、南、西、北各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30米。……[詳細] |
![]() | 紅二十八軍指揮部舊址位于鐵沖鄉高畈村上棚組老莊子,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紅二十八軍指揮部舊址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及墻基以外東、南、西、北各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80米。……[詳細] |
![]() | 六安六區十四鄉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花石鄉大灣村汪家祖宅,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六安六區十四鄉蘇維埃政府舊址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及墻基以外西北2米,東南、東北、西南各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西北、東南、東北、西南各100米……[詳細] |
![]() | 六安六區十四鄉蘇維埃政府衛生所舊址位于花石鄉大灣村王家老宅,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六安六區十四鄉蘇維埃政府衛生所舊址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及墻基以外西北2米,東南8米,西南、東北各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100米,西北30米,東北、西南各50米。……[詳細] |
![]() | 紅十一軍三十三師師部舊址位于古碑鎮南畈村陳畈組,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紅十一軍三十三師師部舊址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及墻基以外東、西各4米,南、北各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30米。……[詳細] |
![]() | 汪坑嶺古道(臨溪徽商古道)位于臨溪鎮周坑村,通往歙縣南鄉,距縣城12公里。自明清以來是一條徽商古道,當時績溪人出門經商,往往從汪坑嶺古道徒步趕赴歙縣深渡,然后坐船前往江浙。胡雪巖就是從汪坑嶺古道前往江浙,踏上經商之路的。汪坑嶺古道在績溪境內全長5華里,石板寬約1.6米,保存基本完整,對于研究明清徽州交通和績溪徽商的創業歷程有較高價值。半嶺上原建有茶亭、關帝廟,為往來商客提供歇腳、施茶、避雨。因年久失修,茶亭和關帝廟殘破嚴重。沿途建有績溪……[詳細] |
![]() | 小九華農會舊址坐落在荊州鄉下胡家村坑子2號,坐北朝南,為民國時期建筑。一進三開間,東西兩廂房。左側及后側均有附屬房。硬山屋頂,三合土地坪。建筑整體保存較好,二樓有輕微磚土剝落。皖南山區抗日根據地第一個鄉級民主政權——九華鄉農民協會就是在這里宣告成立,震驚皖浙山區的九華保衛戰(即九華37天大斗爭),就是保衛九華鄉農民協會這一新生的紅色政權。……[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