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旅游景點介紹

寶興面粉廠
  寶興面粉廠位于蚌山區朝陽路公路橋東側淮河南堤邊,始建于1928年。為該年在徐州經營面粉廠的河北省鹽山縣人楊樹誠,投資60萬銀元來蚌興建的第二寶興面粉廠,占地40余畝,建筑面積9430平方米,動力設備和機械設備采用國外產品,1931年工廠投產。寶興面粉廠的興建、發展史也是一部蚌埠發展的歷史。1982年8月,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來蚌講授“統籌法”和“優選法”時,專門視察了寶興面粉廠。寶興面粉廠現存建廠之初建造的廠房4間(約4200平方米)、閣樓一處(約100平方米),另有百年古朱藤一棵。廠房及閣樓為典型的民國時期建筑,具有典型的時代印記,是全市碩果僅存的民國時期工業遺址。新時代對寶興面粉廠片區進行保護性開發,將使工業遺產文脈得以延續,工業精神得到弘揚,活化成蚌埠的文化地標。……[詳細]
  曹巷村瓦渣地遺址位于李樓鄉曹巷村,南到田橋壩,西到澗灣,北到徐橋村南,東到公路。地表大量磚瓦等建筑構件及少量陶瓷片,有陶缸口沿。壽州窯黃釉瓷碗,龍泉窯瓷碗口沿,判斷年代為隋唐至宋。……[詳細]
  穆干卿才華橫溢,供職于蚌埠的督軍府,穆青的祖父(穆青(1921——2003) 原名穆亞才,回族,我國當代著名的新聞記者,曾任新華社社長,著名愛國將領續范亭女婿,妻:續磊。該墓位于雪華山山頂南端,石砌墓。高出地表0.9米,呈長方形,長3.25米、寬2.25米,朝向正南。石碑刻文“清封奉政大夫穆太公諱幹卿府君之墓,民國十九年閏六月二十日”。……[詳細]
  葉長才烈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水利工程第一師三團二營八連戰士。霍山縣浮橋區洛陽河鄉人。碑文為淮河工會企業管理處機修配廠基層委員會于1954年8月6日立,墓向東北。……[詳細]
  李氏始祖-李國學,明洪武年間從河南遷入蚌埠,后葬于此。立碑一塊,碑文已模糊不清。另一石碑為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所立,現墓園為近年重修。李氏回民在蚌埠人口眾多。……[詳細]
  甸子地遺址位于李樓鄉張巷村下王莊北側200米,與老墩子遺址相距300米左右,該遺址1985年普查時發現,該遺址現中部被京滬高鐵切斷。地表遺跡現象已不明顯,位置大約在高鐵橋柱41號至44號之間。在遺址內撿到商周時期的陶片及晚期的瓷片。……[詳細]
  黃家屋遺址位于李樓鄉張巷村張巷莊西100米處,整體地勢平坦.地表有零星的碗及高腳杯等的瓷片、瓦片。依據其特點符合明代早期的特征。……[詳細]
  老墩子遺址為圓形臺地遺址,高出周邊約4米,地表有大量繩紋陶片、鬲足、鼎足。揀選到石錛一個,符合商周時期特征,應為商周時期聚落遺址。……[詳細]
  蘆山寺遺址位于李樓鄉曹巷村東南1.5公里,在東蘆山和西蘆山之間的山坳內。遺址附近有一水庫,1966年修建。據了解該寺原有大殿三間,東西廂房及前廳。東側山坳內2002年曾經出土過翁棺兩個。最后一個和尚陳玉民現居住在曹巷村,已70多歲。現寺廟已不存,地表為耕地。現存的遺址區為原寺廟的后殿,前殿及兩廂房已被水庫侵占。……[詳細]
  黃郢山瓦渣地遺址位于黃郢山山頂偏南。地表遍布磚瓦殘片,數量很大,其中有壽州窯平底碗瓷片。據當地村民介紹,有傳說為孟良、焦贊在此駐軍。經實地探查,初步認為是隋唐時期的廟宇遺址。……[詳細]
  王莊遺址位于李樓鄉賈庵村西北500米,遺址內有一口古井,早已廢棄。僅存三塊井口石條。遺址地表散見磚瓦碎片及大量瓷片,瓷片主要有少量壽州窯黃釉平底碗和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片。初步斷定為明清時期的村落遺址。……[詳細]
  紅塔古窯址位于李樓鄉紅塔庵村陳家圩子東南200米處。遺址區地表散見大量的磚瓦碎片、瓷片,其中有含壽州窯黃釉平底碗底,宋代刻花青瓷碗底,明代青瓷瓷片以及支釘等,據1985年普查和村民反映,該地區原有紅燒土,支釘較多。該窯址的發現,為蚌埠地區研究古代窯燒情況提供了較好的研究材料。……[詳細]
  遺址為高臺地,地勢較高,呈現臺狀。地表散見大量冶煉過的礦石礦石多呈蜂窩狀,有的表面有綠色結晶體。遺址北側為澗灣,有大量水可用,符合冶煉條件,似為冶煉遺址,待專業部門的證實。現在地表多為墳地和耕地。……[詳細]
194、李臣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臣為明代國公,當地稱之為李國公墓,墓背依錐子山南坡,墓前現存石香爐、石望柱、石像生殘件。原有石羊、石虎等均已順壞,現已失蹤。為龍子湖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丁家廟遺址位于蚌埠市龍子湖區長淮衛蚌埠監獄東側,地勢呈中間略微隆起,像龜背狀。地表有少量新時期時代鼎足等,有大量商周時期遺物。如鬲足、紅陶、灰陶、印紋陶片等。還有很多明代早期瓷片,該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商周時期的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為龍子湖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梅家古井位于龍子湖區李樓鄉黃郢村梅家莊南側,井為青磚砌壁,兩順一丁砌成,青石井圈。井沿上有44道繩痕,井圈北部被損壞。井外徑0.75米,井內徑0.50米,高0.5米。民間傳說此進為三國時期魯肅井。為龍子湖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琉璃井位于李樓鄉八里崗郭家灣村村內,井為青磚砌壁,口小底大。井口外徑1.2米,內徑0.46米。圓形石井欄,青白色,夾有翠色,石質細膩。當地村民稱為琉璃井。井沿口有凹痕若干,井欄石油同心圓刻痕。1998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國公墓位于鳳陽西“涂山門”北側。地勢北高南低,原有石像生若干,文革期間被毀。僅存文臣像和神道碑,文臣像被埋在路橋下面,神道碑座位赑屃形,仍放置在墓區。墓碑被移至村紡織廠院內,碑文被鑿掉,上面隱約能看見嘉靖等字樣,當地稱之為李國公墓。墓區原來有享堂,市文物部門曾在此鉆探,探明享堂和墓冢的位置。為龍子湖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五河霸王井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二O二年),劉邦發兵向項羽發動總攻,在垓下把項羽團團包圍,此時,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士氣低落,潰不成軍。虞姬自刎身亡后,項羽在四面楚歌聲中,僅帶八百鐵騎向南突圍,渡過沱湖進入沱湖南岸短暫休整。發現沱湖十船九空,餓戶遍野。項羽站在沱湖岸邊,仰天長嘆:“我一代英豪,不能救民于水火,如何面對天下眾生”!隨后撥劍憤刺地。說也奇怪,劍拔出后,一股清泉噴出丈余,后人在此挖井,名曰霸王井。當地人傳說霸王井內有井龍,常到沱湖水面上空行雨,一次被清晨早起小解漁姑的撞見,羞得鉆進井內不再復出。又說霸王井與沱湖湖底相通,沱湖漲水井內水位也隨之抬高,但無論沱湖水位漲多高,水都不會從井內冒出,傳說就是因為有井中有龍。時光流逝,因黃河奪淮,“霸王井”泥淤被廢,清宣統年間重修。1995年懷洪新河施工取土……[詳細]
五河彌陀寺
  彌陀寺位五河縣淮河以北武橋鎮,地處皖東北,與江蘇交界,境內一湖一山連三縣(天井湖、龍岡山;五河縣、泗縣、泗洪縣),礦產、遺跡、傳說三美并存。 關于彌陀寺的來歷,當地有這樣一種說法。相傳明末清初,天井來了位年過七旬的老和尚,老和尚晚上睡在陳呂莊東面的沙灘上,白天到周圍村子里化緣。和尚心地十分善良,化緣時要米要面,不要錢,他們還時常將化來的米面周濟窮人。時間長了人們才知道他是山東蓬萊島上的弘明和尚,一生云游四方,以化緣修廟為德。據說他已修了八十座廟,再修一座就是九九八十一座,達到佛家的造化了。老和尚白天化緣,晚上做法運土、建廟,每天清晨起來,周圍的人們都能看到廟又長高了一截,可誰也不知老和尚是如何建的。據傳當時后大殿剛落成,天降暴雨,廟臺東邊的大溝里從上游淌來一根大檀香木,和尚將檀木雕成如……[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精品视频 | 天天高清在线看片 | 伊人久久综合网亚洲 | 日日夜夜一区二区一区二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视频 | 亚洲熟女精品不卡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