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夏墅學校舊址,位于天寧區鄭陸鎮黃天蕩村,包括兩處,一處在黃天蕩村委會東南220米,單層五開間建筑,有五角星門樓,門口西側墻內嵌有道光三十年禁唱灘簧碑記。辛亥革命前后,鄭陸地區辦學興盛。許劍虹、承士毅在北夏墅大王廟舊址創辦西夏墅小學(第一小學)。另一處在鄰近的原黃天蕩新市民小學校園內,建于1946-1947年。主體建筑……[詳細] |
![]() | 黃天蕩許宅,位于天寧區鄭陸鎮黃天蕩村委北夏墅村,由清代秀才、三河口高山書院山長許伯清在1894年-1899年歷時5年興建。原有房屋四進,現僅存第三進主樓,其余均毀于抗戰期間。許家為當地文化事業發展多有貢獻,建造者許伯清鄉志記載寫有詩稿268首,解放初期許學熙擔任北夏墅初級中學校長,再有中科院院士許學彥,安徽省副省級干部……[詳細] |
![]() | 惲代英住地坐西朝東,位于常州市天寧區天寧街道局前街社區晉陵中路500號存二進房屋,硬山磚木結構。第一進單層三開間,面寬11.7米,進深7.5米,;第一、二進天井面寬11.7米,進深4.5米;第二進兩層三開間,天井內有一對保存較好的門枕石,面寬11.7米,底層進深7.2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惲代英姑父汪仲涵一家曾賃居于此,……[詳細] |
![]() | 大圣庵,位于天寧區鄭陸鎮新溝橋村委麻皮橋村北側,現存磚木結構建筑一進五開間,坐北朝南,西面緊鄰李氏宗祠。明孫慎行曾為大圣庵前的一棵古老的柏樹賦詩。大圣庵南墻上有清乾隆年間《大圣庵碑記》,記載大圣庵自康熙、皆有修繕,至清乾隆再修。據李氏后人介紹,大圣庵是毗陵輞川李氏家廟,清代學者、文學家李兆洛也為輞川李氏后裔。抗戰期間大……[詳細] |
![]() | 焦溪中街后巷奚宅,位于天寧區鄭陸鎮焦溪村中街后巷11號,建于清朝,坐北朝南,共有三進,面闊五開間,硬山式磚木結構,為遼寧省農業廳原廳長奚康敏的老宅。第一、二兩進是單層建筑,第三進是兩層小樓。該宅系第一進內有門樓,上有磚刻四字但難辨字跡。第三進二樓有一個雕花木陽臺,雕刻圖案精美。……[詳細] |
![]() | 焦溪徐家祠堂舊址,位于天寧區鄭陸鎮焦溪村西河頭路10、12、14號,建于清代,與原“是家祠堂”相鄰。兩祠堂原格局共三進,現存第三進,臨西河頭,五間二層。新中國成立初,兩祠堂設作區政府駐地,后為焦溪公社、鄉政府所在地。……[詳細] |
![]() | 江蘇常州蔣氏宗祠位置浦前蔣氏宗祠位于常州市浦前老街189號。概況宗祠堂屋坐東朝西,硬山式磚木結構,前后共4進。第一進門廳5間,進深6楹,第二進大廳5間,進深5楹(原為6楹),第三進5間,進深5楹,為祖先牌位供奉處的享堂,第四進為二層樓3間,進深底層8楹,樓上朝東面縮進一楹。該樓南北封火墻仍保留,木雕掛落垂柱仍完好。該祠……[詳細] |
![]() | •巷內的老房子、名人故居富有歷史感,適合拍照。景點介紹青果巷東至和平北路,西至常州最熱鬧的馬路南大街,南面是護城河,長約1公里。巷內略顯破敗的老房子與周圍的高樓大廈形成鮮明的對比,老房子里還零星住著一些居民,它沒有光鮮的外表,卻還留存著些許市井民生。青果巷始建于明萬歷年(公元1581年)前,當時運河由文亨橋……[詳細] |
![]() | 屠一道根藝珍藏館位于紅梅公園東北隅,占地2000平方米,是一座仿古庭院式建筑群,粉墻黛瓦,雕梁畫棟, 曲橋臥波,綠樹掩映,環境十分優美。館內裝飾高雅,展臺高低錯落,藏品陳列有序。屠一道先生于1913年生于常州北門斗巷,后定居福州。屠一道先生的作品飲譽中國,聲播海外,被譽為“世界之寶”。20世紀80年代,常州市政府耗資數……[詳細] |
![]() | 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園、常州“三杰”紀念地(以下簡稱陵園)位于市區蘭陵北路315號,于1976年開始籌建,1978年正式成立,經過3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在占地面積6.42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約80%,編制職工22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被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詳細] |
![]() | “中華第一佛塔-天寧寶塔,2002年4月開始奠基,投資近3億元人民幣,經過近5年的建設,于2007年2月17日除夕之夜正式對外開放。寶塔的總設計師是上海同濟大學的路秉杰教授。寶塔坐落在天寧寺的正后方,是一座八角飛檐仿唐宋風格的寶塔,總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高13層153.79米,塔高為國內4000多座寶塔之最,是全世……[詳細] |
![]() | 洪亮吉紀念館在延陵東路東獅子巷20號。洪亮吉(1746~1809),清著名經學家、文學家、史學家、人口論學者,著述40余種,著作500余卷。洪亮吉故居原在西獅子巷口,因舊城改造移建今址為洪亮吉紀念館。紀念館頭進門廳;二進東邊3間為其母督課之“風雪授經堂”,展出洪亮吉手跡、資料;西邊一間為洪亮吉晚年書房“更生齋”;后進作……[詳細] |
![]() | 黃景仁(仲則)故居在馬山埠神仙觀弄35號。前門在馬山埠86號(現為62號),故居為一封閉式四合院,存轎廳2間,楠木廳3間,花廳后屋及東西兩側廂房。西廂房即詩人的書齋“兩當軒”,明代建筑,檐下原為落地明瓦長窗,現已改為玻璃窗。大廳及天井均已廢。市政府已把殘存的“兩當軒”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著名書法家劉海粟揮毫題寫兩當軒匾……[詳細] |
![]() | 劉國鈞故居在青果巷82~84號。劉國鈞(1887~1978),靖江人,定居常州,現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文物收藏家。故居原為“唐氏八宅”中八桂堂舊址,共有門屋、大廳、客堂、經樓(天香樓)四進,均硬山造木結構。大廳面闊3間,明間寬3.75米,進深8檁,后有翻軒。三進寬度與大廳相同,進深9檁,左右通道有磚雕門框。兩側有走廊貫穿……[詳細] |
![]() | 湯貽汾故居位于常州市和平南路97號。湯貽汾故居在青果巷東口北側,此為湯氏舊宅,坐北朝南,南臨青果巷,東鄰陽湖縣城隍廟,西、北以廟巷為界。占地近1.28畝。今存平屋2進,均為清代硬山造磚木結構建筑。大門存磚雕門一座,后進堂屋即可對堂,尚遺存可對堂匾額一方,傳為明末清初愛國將領史可法手書。另存有湯貽汾所撰《忠孝祠記》長條形……[詳細] |
![]() | 唐順之故居在青果巷86號,原名保合堂,為唐順之誕生地。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號荊川,明嘉靖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因受讒革職,在宜興陽羨山中修文習武10余載,通曉天文、地理、歷史、數學、兵法、樂律、五行的文武全才。52歲啟用抗擊倭寇,病死任上。明崇禎六年(1633年)荊川玄孫唐宇昭改為貞和堂,沿用至今。荊……[詳細] |
![]() | 藤花舊館(蘇東坡寓所)坐落于前北岸79~81號(延陵西路),198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原為顧塘橋堍之孫氏館,系北宋大文豪蘇東坡(1037~1101)寓所。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東坡自流放地海南島來常州寓居,并于同年農歷七月二十八日病故于此,終年66歲。孫氏館系一院落,其東北隅有紫藤、海棠,傳為東坡親植……[詳細] |
![]() | 吳氏中丞第坐落在麻巷54號。該宅原主人吳光悅,字星一,號見樓,清嘉慶元年(1796年)進士。由中書入直軍機,擢升御史,官至江西巡撫。縣志記載,光悅任河南省河北道時,適逢河堤潰決,乃親駐河工處,日夜巡視,督促防汛,立簿記錄情況,對五百里堤形安危,了若指掌,河督曾將其經驗作為各地表率。調任江西巡撫,又逢積雨成災。奏請截留漕……[詳細] |
![]() | 趙翼故居位于前北岸7號(延陵西路)。趙翼(1727~1814),字耘松,一字云崧,號甌北,清雍正五年(1727年)生于陽湖縣安尚鄉(今武進戴溪鄉)西干圻村,他57歲時,方移居常州城內白云溪旁。嘉慶十九年(1814年)卒于常州。趙翼是清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與袁枚、蔣士銓合稱“江左三大家”。趙宅原有平屋5進,現頭、五……[詳細] |
![]() | 趙元任故居在青果巷16弄15~22號。趙元任(1892~1982),系趙翼后裔,現代著名語言學家、音樂家、哲學家。故居系其曾祖父朗甫(清咸豐進士,金華知府)建于咸豐年間(1851~1861年)。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元任9歲時,隨父母由天津護送其祖父執詒(官冀州直隸州知州)靈柩回常,遂居住此宅,并由父衡年在宅教授《……[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