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區AAAAA ![]() ![]() 岳麓山在長沙市區之西,東臨湘江,面積約8平方公里,古人贊譽其“碧嶂屏開,秀如琢珠”。唐宋以來,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澗深聞名。六朝羅漢松、唐宋銀杏、明清松樟相當著名;愛晚亭、清風峽、蟒蛇洞、禹王碑、岳麓書院等景觀聞名遐邇。這里還葬有黃興、蔡鍔等著名人物。岳麓山春天滿山蔥綠、杜鵑(市花)怒放;夏日幽靜涼爽;秋天楓葉流丹,層林盡染;隆冬玉樹瓊枝,銀裝素裹,四季風景宜人。岳麓書院在山之東麓,始建于宋開寶九年(976年),朱熹、張主講期間是全盛時期,有學生千人,成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高等學府,后又變成高等師范學校。1925年改為湖南大學。書院現存古建筑尚有御書樓、文昌……[詳細] |
![]() | 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岳麓書院是我國四大書院之首。現占地1.2萬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東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東,由門堂、亭、臺、樓、軒、齋、祠組成的古建筑群,中軸線上依次為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北側是半學齋、文廟、湘水校經堂、船山祠等紀念性建筑、南側有教學齋、百泉軒、麓山寺等到景點。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詳細] |
![]() | 橘子洲AAAA ![]() ![]() ![]() 毛主席有一首《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里所說的橘子洲就在長沙市區的湘江中心,是一個長約十華里的長島,是長沙市的重要名勝。橘子洲又稱橘洲、水陸洲,它位于長沙市區對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眾多沖積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洲。綿延數十里,狹處橫約40米,寬處橫約140米,被譽為“中國第一洲”形狀是一個長島,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間,湘江從旁邊緩緩流過,西望岳麓山,東臨長沙城,四面環水,是長沙重要名勝之一。春天江鷗點點;夏秋林木蔥蘢;冬天又有瀟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景致可看。1904年后,長沙辟為對外開放商埠,洲上建有英國領事館、長沙新關。現在橘子洲……[詳細] |
![]() | 長沙洋湖濕地公園AAAA ![]() 洋湖濕地景區位于長沙西南部、洋湖國際生態新城內,是兩型社會建設范圍內的長沙大河西先導區中的重點建設地區。北依岳麓山、東臨湘江,地處連接長株潭的瀟湘大道西側,位于長沙市二環線和三環線之間,與湖南省人民政府隔江相望。洋湖濕地生態系統作為片區最大的生態配套工程,規劃面積4.85平方公里,其中0.85平方公司為河流濕地,集中建設的濕地公園占地4平方公里,建成后將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城市濕地景區,每年可固定CO26500噸,成為真正的城市“綠肺”和“綠腎”。預計總投資55億元,其中工程投資8億元。包括濕地休閑區(800畝)、濕地生物多樣性展示區(1450畝)、濕地科教區(550畝公頃)、濕地生態保育區(3……[詳細] |
![]() | 陽光壹佰鳳凰部落景區AAA 陽光壹佰鳳凰街位于長沙市岳麓區猴子石大橋西、岳麓山南、湘江西岸岳麓大學城中,鳳凰街將老長沙記憶、院巷建筑、生活場景、商業空間有機融合,是旅游文化中心,也是各類文化盛會的舉辦地。在2020年12月16日,陽光壹佰鳳凰街正式批準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陽光壹佰鳳凰部落景區。獨具一格的文旅體驗,吸引了源源不斷的游客前往打卡,年接待客流量高達500萬人。鳳凰街將老長沙記憶、院巷建筑、生活場景、商業空間有機融合,是旅游文化中心,也是各類文化盛會的舉辦地。打造全天候、最有“趣”的城市輕度假生活地,這是陽光100鳳凰街的定位。鳳凰街內集樹王廣場、帆船廣場、水秀廣場三大人氣廣場,消隱的房子、魔法雨傘等網紅打卡……[詳細] |
![]() | 愛晚亭 ![]() ![]() ![]() 愛晚亭原名紅葉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該亭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取杜牧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之意命名。亭子古樸典雅,亭內金柱丹漆,四個翼角高翹,上面蓋著綠色的琉璃瓦。位于湖南長沙岳麓山半山腰清風峽口上,清代乾隆年間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建造。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愛晚亭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古楓參天。愛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倡建。后據湖廣總督畢沅之意,取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詩意,將亭改名為愛晚亭。原為木結構,同治初(1862-1870)改為磚砌。該亭古樸典雅,平面正方形,邊長6.23米……[詳細] |
![]() | 湖南師范大學創建于1938年,位于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學校現有7個校區,占地2700余畝,建筑面積119余萬平方米。主校區西偎麓山,東瀕湘江,風光秀麗,是全國綠化“400佳”單位之一。學校設有24個學院,開設92個本科專業,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2大學科門類。學校擁有倫理學、英語語言文學、中國近現代史、發育生物學、理論物理、基礎數學等6個國家重點學科,湖湘文化研究、課程與教學改革及其哲學與比較研究、現代合成與分離分析化學、蛋白質化學……[詳細] |
![]() | 時務學堂位于湖南長沙。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冬,湘紳創辦寶善成機器制造公司時,蔣德鈞“嫌其跡近謀利,乃創為添設時務學堂之議”,次年1月由岳麓書院山長王先謙領銜正式呈報巡撫陳寶箴批準立案,旋由熊希齡等請兩江總督劉坤一撥鹽厘加價銀7000兩為經費,遂建于小東街(今中山西路)。8月,陳寶箴發布《招考新設時務學堂學生示》,定學生總額為120名。11月公布《湖南開辦時務學堂大概章程》11條,始招頭班學生40名正式開學。時總理熊希齡、監督楊自超主持行政;中文總教習梁啟超,分教習韓文舉、葉覺邁(次年3月梁以事離湘,增聘歐榘甲、唐才常為教習),西文總教習李維格、分教習王史,數學教習許奎垣等主持教務。12月……[詳細] |
![]() | 云麓宮,在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右頂峰上。屬道教二十三洞真虛福地。云麓宮最早建于1478年(明憲宗成化十四年),吉簡王朱見浚就藩于長沙時,建筑取宮殿形制,但舊宮早已廢記。嘉靖(1522-1566)年間太守孫復命道士李可經主持修葺,并增植松、柏、桐、梓及篁竹千株,使觀宇周圍風景煥然一新。隆慶(1567-1572)年間,又有道士金守分在這里-,由他募捐拓地,增建堂殿,改名云麓宮,筑屋五間,鑿石為柱,覆以鐵瓦,以抗風雪。宮的前殿為關圣殿,中殿祀玄帝,名玄武祖師殿,后殿祀“三清”。道教以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為最高尊神,合體三清,故名三清殿。云麓宮由此成為道教勝地。……[詳細] |
![]() |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其前身為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61年)著名理學家張栻創辦的長沙城南書院,1903年始立為湖南師范館。1912年和1914年相繼改為湖南公立第一師范學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解放后更名為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2008年升格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并更為現名。學校有“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的美譽,群星燦爛,名人輩出:中國共產黨的“一大”代表毛澤東、何叔衡、李達,中共“七大”-書記任弼時,中華民國開國元勛黃興,“難酬蹈海亦英雄”的民主革命家陳天華,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以及一大批杰出人物如蔡和森、李維漢、徐特立、楊昌濟、謝覺哉、周谷城、田漢、黎錦熙、張國基、譚延闿、王先謙、何……[詳細] |
![]() | 岳麓山忠烈祠位于長沙市岳麓區岳麓山赫石坡,今湖南師范大學校區內。忠烈祠原是紀念岳飛的岳王廟。抗戰時期,湖南作為抗戰主要戰場,先后有近10萬民眾參加抗日游擊隊和自衛隊,有100萬民眾直接支援守軍作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湘西會戰中,30多萬將士獻出了生命。國民政府第10集團軍總指揮、第4路軍總司令劉建緒為紀念和祭祀第4路軍抗日陣亡將士于1939年進行改建,稱為第4路軍陣亡將士麓山忠烈祠。第4路軍系在1929年春蔣桂戰爭中產生的湖南地方部隊。九一八事變后,第4路軍將領聯名通電請纓抗日,1936年8月,劉建緒奉命率第4路軍第16師和第19師由湘西開赴前線。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蔣介石下……[詳細] |
![]() | 中南大學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長沙市,占地面積5886畝,建筑面積276萬平方米,跨湘江兩岸,依巍巍岳麓,臨滔滔湘水,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求知治學的理想園地。中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部省重點共建高水平大學和國家“2011計劃”首批牽頭高校。現任校黨委書記高文兵、校長田紅旗。中南大學由原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中南工業大學于2000年4月合并組建而成。原中南工業大學的前身為創建于1952年的中南礦冶學院,原長沙鐵道學院的前身為創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學院,兩校的主體學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創辦的湖南高等實業學堂……[詳細] |
![]() | 岳麓書院文廟位于長沙市岳麓書院內左側。岳麓書院祀孔始于書院初創時期,北宋時期建禮殿于講堂前,內塑先師十哲像,畫七十二賢,正德二年(1507)遷于今址。天啟四年(1624)重修,正式稱為文廟,是全國規模最大、建筑規格最高的一座書院文廟。按照中國古代的教育制度,凡辦學的地方都要祭祀孔子,祭孔的建筑統稱文廟或孔廟,民辦書院一般只能在書院內建一座殿堂來祭祀孔子,不能有獨立的文廟,而岳麓書院這座民辦的書院卻有著獨立的文廟,且為皇家建筑等級,這在全國書院中是獨一無二的。文廟自成一個院落,于書院赫曦臺或講堂或御書樓右轉均可進入文廟。文廟由照壁、門樓、大成門、大成殿、兩廡、崇圣祠、明倫堂等建筑組成,雖屢毀屢興……[詳細] |
![]() | 五輪塔坐落在岳麓山清風峽側的山腰上,為佛教密宗之塔,由花崗石砌成,塔上鐫刻金書梵文,塔高11米,由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半圓和圓點5種幾何圖形構成五級,造型奇特,為中國大陸地區所僅見。其形代表地方、水圓、火三角、風半月、空圓點,意為世界由地水火風空構成,故稱“五輪”。 據1932年成嘉森所編《岳麓小志》記載,五輪塔“民國十三年(1924),為趙恒惕主省政府時所建”。1924年出版的吳晦華的《長沙一覽》中提及該塔,稱“民國十三年,為省政府所建造”。在1934、1936不同版本的《長沙市指南》中也有相同記載。1920—1926年,趙恒惕為湖南軍政首領,他意圖“聯省自治”,于1921年7月發動的“……[詳細] |
![]() | 長株潭兩型社會展覽館利用橘子洲原天侖造紙廠廠址改造而成,是全國首個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為主題的展覽館。展覽館建設充分注重了“兩型”性。展館在兩棟42年歷史的廢棄廠房基礎上進行修復和簡單改造;整個展館的空調系統充分利用湘江水資源,采用江水源空調技術,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綠色空調系統;全面采用半導體LED節能照明、太陽能光伏和風電發電、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和可再生的竹木環保裝飾材料;布局了兩個顯示屏,實時顯示湘江重點斷面水質和長株潭空氣質量狀況;設置兩型技術與產品,未來家庭暢想等展區,集中展示一批能代表兩型、代表未來、代表湖南的兩型理念、技術、工藝、產品等。長株潭兩型社會展覽館依托橘子洲……[詳細] |
![]() | 長沙市李自健美術館位于長沙市洋湖濕地公園片區的湘江之濱,是由李自健、丹慧夫婦獨資投建、創立的國內外最具規模的現代化民營公益美術館。美術館建筑占地面積15.3畝,室內面積25000余平方米,周圍綠地、湖面環境面積達180余畝,經多位國際著名建筑師競標選定建造方案。2014年5月,國際著名高僧星云大師親臨奠基,同年12月破土動工,2016年10月1日落成開館,免費對公眾開放。李自健美術館承載了旅美畫家李自健先生對祖國的深情、對藝術的摯愛,與強烈的文化使命感,以及眷念故土的游子之情。畫家夫婦落葉歸根,傾盡所能,藝術報國,感恩奉獻。李自健美術館純屬公益性文化事業,面向大眾,免費開放。旨在傳播真、善、美……[詳細] |
![]() | 在長沙瀟湘大道上,從銀盆嶺大橋西橋頭沿瀟湘大道南下至營盤路過江隧道出口之間,一組掩映在風景入畫的瀟湘風光帶之中的黃色建筑群。這組黃色建筑群就是曾被稱為“湖南第一紗廠”的長沙第二批近現代保護建筑——裕湘紗廠,是長沙保存最好的“工業遺產”。湖南第一紗廠是1912年由老同盟會員、湖南都督府參議員吳作霖創建的,最初為官商合辦的經華紗廠,1932年才改名為湖南第一紗廠。解放后在湖南第一紗廠舊址上建起來裕湘紗廠,在裕湘紗廠的基礎上成立了長沙紡織廠。至今保存完好的西式紗廠門樓為1919年建成的,顯示民國初年風貌。80多年過去了,裕湘紗廠門樓還完好無缺地保存在岳麓區銀盆嶺湘江河畔。外觀為淺黃色的方形的門樓,一……[詳細] |
![]() | 裕湘紗廠是長沙保存比較完整的老工業遺址,距今已經有百年歷史,因一場被稱為“文夕大火”的災難,再加上現代化改造工程,現在的裕湘紗廠只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一排民國時期的洋房而已,內部不開放。也因此這兒寂寞冷清,如同廢置的樓房,來的游客不多,甚至出租車司機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但這對于愛攝影的人不正是樂得其所的么?清靜之下隨心所欲,拍攝或古典或懷舊之風,任你發揮。 其中淺黃色的門樓最為搶眼,為凱旋門式建筑,門頂橫梁正中嵌著一顆五角星,構造莊重。周圍會有當地人在草坪上曬太陽玩耍,遠眺還能看到銀盆嶺大橋,夜晚亮燈了比較漂亮,可沿河堤吹風散步。不過這里距離市區較遠,交通不便,如時間緊張不建議前往。 用時參考1-2……[詳細] |
![]() | 大禹碑時代為宋。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左峰,此為廣布全國各地的奇碑之一。 禹碑原在南岳岣嶁峰,故又名岣嶁碑,相傳為夏禹王遺跡。宋嘉定九年(1212),何致游南岳,即摹拓全文,復刻于岳麓山左峰石壁,面寬140厘米,高184厘米,共77字,每字徑約17厘米。明嘉靖三十年(1551),,太守張西銘建護碑亭。崇禎二年(1630),兵道石維岳維以石墻,南北設門。民國24年(1935)周翰重修碑亭,并刻“禹碑”額。碑兩側有劉汝南題《夸神禹碑歌》,陳興亞題“虞夏遺風”等石刻。 南岳禹碑始見于《吳越春秋》,其后酈道元《水經注》等均有記述,確鑿可信,惟字體奇古,昔人曰為蝌蚪書,不類殷周鼎款識,無偏房義事可尋……[詳細] |
![]() | 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位于長沙市岳麓區橘子洲街道新民路社區新民路周家臺子。1918年4月l4日,毛澤東、蔡和森等13人為“集合同志、創造新環境”,在此召開新民學會成立會,至1920年,這里一直是新民學會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毛澤東在第一師范求學期間,為改造中國與世界,于1918年4月與蔡和森、何叔衡等在溁灣鎮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新民學會,當時有會員20余人,毛澤東當選為干事,到1920年發展到70多人,學會是當時湖南革命斗爭的核心組織,為宣傳馬克思主義,作出了重要貢獻。后來不少會員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原會址為寧鄉籍人劉氏為守墓蓋的一棟墓廬屋,1911年后,新化人周方租賃居住于此,故又稱為周家……[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