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常州市 > 新北區旅游

新北區旅游景點介紹

  孟河東山烈士墓群位于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孟城村委東山東麓,東山海軍基地南側。墓地坐西向東,墓前為磚砌臺階,總長25米,寬0.6米,墓地占地約50平方米,四周用漢白玉護欄環繞,中心平臺上有并列的七座烈士墓及墓碑。從南向北依次為陳桂生烈士墓、徐敏烈士墓、孫春度烈士墓、周川法烈士墓、惲劍英烈士墓、徐巧德烈士墓、鄭建范烈士墓。陳桂生烈士墓,墓碑為漢白玉質,大理石貼邊,寬0.84米,高1.5米,厚0.16米,正面刻“陳桂生烈士之碑 孟河鎮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十月敬立”,背面為陳桂生烈士簡介;徐敏烈士墓,墓碑為水泥質,寬0.8米,高0.74米,厚0.6米,正面刻“徐敏烈士墓 一九七三年四月立”,背面為徐敏烈士簡介;孫春度烈士墓碑為水泥質,寬0.83米,高1.55米,厚0.12米,正面刻“孫春度烈士之墓 孟城……[詳細]
  張鵬云烈士墓位于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康西村委西河巷村16號東,南臨S122省道。墓地坐北朝南,四周有四級階梯,頂部為邊長1.7米的方形平臺,墓碑位于方臺正中。墓碑水泥質,正面用瓷片貼邊。高2.15米,寬0.85米,厚0.87米。正面刻“一九一九—一九四七年 張鵬云烈士墓 中共武進縣西夏墅鎮委員會,武進縣西夏墅鎮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三月”,背面為張鵬云烈士簡介。張鵬云,原名張朝元,化名常勞鵬,1919年出生于西夏墅西河巷村,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被調到武進二區任抗日民主政府區行政助理、區長,發動和領導孟河以東。德勝河以西、鐵路以北、長江以南地區的群眾抗日斗爭。1942年1月,因日軍掃蕩,被派往上海暫居。1943年春返回家鄉,任二區區委書記兼區長,堅持反清鄉斗爭,恢復和發展黨組織,發動……[詳細]
  九龍禪寺是一座佛教寺院,大雄寶殿現居九龍禪寺中軸第二進,坐北朝南,單層五開間,硬山式磚木結構,面寬23.95米,進深13.95米,高12.509米,是該寺的一座主殿。1988年11月7日,武進縣人民政府公布九龍廟為武進縣文物保護點。2011年1月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解放后九龍禪寺多次修繕,并一度改作他用。“文革-”中幾乎全部拆除,至1978年僅存大雄寶殿等15間。改革開放后,該寺作為武進縣第一批恢復宗教活動的場所,由住持大師逐步修建。1993年開始,廓朗法師含辛茹苦,先后修復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天王殿、玉佛殿、觀音殿、地藏殿、念佛堂、東西廂房等殿堂樓宇。1998年修復開放,直至2010年建成現在這種格局。九龍禪寺現占地15畝,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現除開展常規的……[詳細]
64、渡江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渡江橋
  渡江橋位于魏村閘北街29號南,南北跨老德勝河,為金山條石平橋。渡江橋舊名烈塘閘,德勝河舊名烈塘,因長江一天漲潮二次,在橋下設有閘門,因而得名烈塘閘。據《毗陵志》載,宋紹熙五年(1194)郡守李嘉言開烈塘河(即今天的德勝河),浚河置閘。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以后又經數次重修重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重造后,始改名渡江橋。民國十六年(1927)重建。1972 年開拓新德勝河,老閘棄用,重建新閘。現存的渡江橋為民國三十六年(1947)重建。橋的東西兩面橋額上分別刻“渡江橋”三字,為時任魏村鄉鄉長金華廷書。橋銘有兩個紀年:東為民國重修時紀年,金華建書;西為光緒丙午紀年。渡江橋橋面呈長方形,長6米,寬4.3米,由7塊巨大金山條石組成,民國修建時把橋加寬,并置水泥護欄。渡江橋的橋名起源有兩種……[詳細]
65、濟善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善橋位于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銀河村委二圩埭72 號西旁,橋為平板石梁橋,是江南鄉村內河上典型的橋梁,建于民國十五年(1926),麻石質,南北向跨剩銀河,如今依舊是附近村民來往的重要通道。濟善橋長15.20米,寬2.23米,橋欄高0.52米,橋面由9跟條石拼成,橋兩側各有3根條石,橋有四個橋墩,有三跨,三縱一橫。橋額上刻“濟善橋”三字,右側刻“民國十五年”,左側刻“丙寅建造”字樣。橋南側的橋堍保存的比較完整,北側的橋堍已經不存在。濟善橋的橋名,取自著名古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橋名寄托著建橋者的美好希冀。濟善橋下的剩銀河,古名鄭港、鄭港河。據《武進陽湖縣志》記載,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疏剩銀河,臨江置閘”。這是一條“引江補德”的重要河流。補德,就是補充德勝河。至民國,大規模的……[詳細]
常州寶善橋
  寶善橋位于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小河東街36 號東,南北向,橫跨在老孟河上,是一座單孔平板石梁橋,1983年在橋西另建造為水泥石拱橋與之相接。小河位于長江之濱。秋冬水淺,大型船只往往就取道小河,于是小河兩岸貿易日盛,逐漸繁榮熱鬧起來。清宣統元年(1909)孟河黃山旃檀寺方丈高僧常和(俗名鄭炳方)苦募二十余年建成黃山寺宇以后,又經多年募化,到處修道筑路。宣統元年,和尚已是花甲之年,但為民辦善事之心不衰,此時小河鎮貿易日盛,但鎮中隔河,南北兩岸的通道僅靠一座簡易木橋,行人極不方便,和尚又決心靠募化來建造兩座石頭橋。石橋街上孫家村上有一名上海巨商叫孫復瑞,也熱心慈善事業,曾獲清光緒皇帝的嘉獎,立“樂善好施”的石牌坊。這一年,回家過年,和尚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就前往府上化緣。孫復瑞布施千元大洋,并答應回滬……[詳細]
  彩虹橋位于常州市新北區奔牛鎮虹橋村北300 米,南北向跨老孟河,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彩虹橋形如彩虹,故名彩虹橋,俗稱虹橋,是常州市大運河水利工程遺產的組成部分。彩虹橋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年代為清代。《奔牛鎮志》記載此橋為清光緒五年(1879)重建。彩虹橋,縱聯分節并列式,花崗巖石質,全橋長32 余米,橋高10.5 米,橋拱跨徑9.8 米,橋面寬4.4 米,橋堍寬5 米。彩虹橋東西兩面拱圈兩側有4 個橋耳,外側橋耳下各嵌柱石一塊,上刻行書橋聯。東側橋聯曰:“積土藉成山興民利仍是國民利,臨流勞問渡勉而行何如安而行。”西側橋聯曰:“此日大河虹亙征人共樂濟川來,當年中道鸞回雄主也應題柱去。”細察兩側橋聯,會感受到石橋曾經的風姿。彩虹橋頂部橋額石已改成水泥,彩虹橋三字刻在水泥梁面上,是石橋最大的遺憾。在橋……[詳細]
  青城圖公所舊址位于常州市新北區春江鎮青城村委青城街34號前,主體建筑建于清代,是常州地區現存不多的一處圖公所。2013 年12 月,青城圖公所完成修繕。修繕后的青城圖公所坐北朝南,硬山式磚木結構,單層,前后二進。第一進三開間,面寬10.7 米,進深4.8 米,檐高2.9 米,脊高4.3 米;第二進二開間,面寬7.2 米,進深8.6 米,檐高2.8 米,屋脊高4.6 米。青城是常州歷史上比較古老的一個地名,目前可追述到北宋時期。《元豐九域志》卷五《兩浙路·常州》武進縣條稱:“一十五鄉。奔牛、青城、萬歲三鎮。”青城鎮今為青城村,曾經與萬歲鎮、奔牛鎮一樣,是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市鎮。“圖”原指征收賦稅的田畝圖,“都”為總田畝圖,后演變為古代縣以下的基層行政機構,稱作“都圖制”,“都”相當于鄉鎮,“圖……[詳細]
  百丈楠木廳位于常州市新北區鎮杏村村委贛江路與祁連山路交界處,楠木廳的前身是龔家大院,始建于清雍正年間。據載,龔家大院原有三排大屋,每排八進,每進七間。廳中的地板均用羅磚鋪砌,中間墻門雕刻人物鳥獸,四周飛檐翹首、綠瓦相襯,屋后是人工湖泊、黃石大山、九曲小橋,“徐墅的銀子,龔家頭的房子”,一時成為佳話。現為春江鎮文體活動中心。楠木廳保持著清末四合院的形制,現存房屋一進,面闊五間,前廊后軒,內有楠木屋架,用料碩大,材質珍貴。有一朱色木門,門后一塊照壁,雕刻著精致的“八仙過海”圖。照壁兩側是圍廊,廊墻上每一幅精美墨寶,都是春江才子們妙筆生花的結晶。穿堂后即是楠木廳。大廳內的高堂上“濟世為民”的牌匾巍然懸掛,廳中清一色的楠木,每根都有合抱粗。正廳東側兩根楠木大柱上巍然刻著一副“渤海家聲遠,武陵世澤長”……[詳細]
西夏墅梅村戲樓
  西夏墅梅村戲樓位于新北區西夏墅鎮梅林村委梅林村東林寺前。1988年11月7日,武進縣人民政府公布梅村戲樓為縣文物保護點。2003年12月23日,常州市人民政府以“常武地區戲樓群”名稱調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5日,江蘇省人民政府以“常州戲樓群”名稱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真武廟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后在戰亂中遭破壞,為現東林寺的前身。戲樓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重建,同治二年(1863)重修。戲樓原為真武廟的附屬建筑。坐南朝北,上下兩層各三間,歇山頂磚木結構,立柱下為明代蘑菇形石礎。臺呈“凸”字形,略微外凸約1米,頂部拱形、重檐,前檐略微凹弧,戧角高翹,風格古樸,造型考究。臺檐下懸掛“梅村真武廟戲樓”匾額。戲臺面寬4.5米,進深4.5米,高3.5米,臺……[詳細]
71、萬緣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緣橋
  萬緣橋位于大運河與老孟河交匯處,應該是常州最原生態的古橋。當你徜徉在古鎮奔牛的老街上,眼望那高高的古橋,你會為常州先民高超的建橋技藝和完美的設計理念而驚嘆。萬緣橋距大運河僅30米,它跨越千年老孟河,橋呈東西向;站在萬緣橋上只見大運河上百舸爭流,老孟河似丁字的一豎,兩條“水龍”在這里歡聚,氣勢很是壯觀。萬緣橋,我要為你歌唱,千年古鎮因你而靈動,大運河因你而留下永恒的記憶;雖因歲月的沖洗和戰爭的破壞,萬緣橋已現蒼老之態,但今天它仍是古鎮的要道“隘口”,它仍在為常州的子孫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萬緣橋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據奔牛鎮居民世代相傳,始建年代不詳,但至少在宋朝就已經存在,只是一千年來,它已多次重建,最近的一次是在光緒五年(1879年)。橋的得名源于一個傳說,古代有位書法家見奔牛鎮東街、橫街因老孟河……[詳細]
巢渭芳故居
  巢渭芳故居位于新北區孟河鎮孟城村委小南門東75號。故居始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原有房屋四進,現僅存第三進,為硬山造磚木結構兩層樓房,有精美木雕。2015-2016年,故居整體得到修繕,恢復原第一進、第二進、小姐樓及廚房,并整修后花園及圍墻。巢渭芳故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坐北朝南,距離孟城原南門老城墻僅二丈。據仍居住在故居內的巢渭芳曾孫巢培基介紹,巢氏老宅原有四進,第一進走馬樓(回字樓),建于光緒初年,因年久失修已經拆除;第二進原是大廳,曾是巢渭芳當年的坐堂診病處。1928年巢渭芳逝世后,兒子巢少芳(中醫名家)、孫子巢念祖(中醫內科)、第四代巢重慶(名中醫,曾任萬綏醫院院長),也都曾在大廳診病。今已改建成現代樓房;現存第三進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清朝硬山式三開間二層樓,清水墻面,建于清光緒……[詳細]
奔牛抗戰時期碉堡舊址
  奔牛抗戰時期碉堡舊址位于新北區奔牛消費品綜合市場北側,緊鄰老孟河。金山石壘成,并用水泥嵌縫,異常堅固。碉堡裸露地表部分高在2米以上,東、東北、南、東南、西南、西、西北共有13個-眼,是日軍侵華的重要見證。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奔牛抗戰時期碉堡舊址為常州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奔牛后王村橋梁群
  奔牛后王村橋梁群位于新北區奔牛鎮后王村委新溝村蘆瀆官溝上,乾隆下江南曾到此游玩,為奔牛歷史上八景之一。現存有蘆瀆橋、王興橋(蘆瀆官溝)等四座平板石橋。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奔牛后王村橋梁群為常州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西門雙井
  新西門雙井,新西門20號前位于新北區孟河鎮新西門17號、20號新西門17號前稱為春泉井,為圓井,井身有紀年。新西門20號前為六角井。根據《武進孟城鄉志》記載,雙井是名醫丁甘仁于1918年出資所鑿,供居民的飲用水。丁甘仁(1865-1926)為孟河醫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樂善好施,捐款修橋鋪路,從無吝色。新西門雙井為丁甘仁仁愛精神的見證。……[詳細]
東亞客棧
  東亞客棧,位于新北區孟河鎮孟河北街116號,為日軍占領孟河期間,漢奸楊福林租用孟河城北原居民謝連生民居所開設的一座客棧(旅店),并在此旅店中,設立了日偽軍的司令部。該建筑三開間兩進,坐西向東,臨街三間平房,第二進為三間樓房。南北兩側有獨特的“圓弧形”封火墻。……[詳細]
丁甘仁故居遺址
  丁甘仁故居遺址,位于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孟城西路與孟河大道交叉口,原故居建筑現已不存。丁甘仁故居遺址現有丁甘仁紀念場所,成為孟河醫派重要傳習基地。孟河醫派是近代中醫發展史上的一個有重要影響的學派,對中醫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績。丁甘仁(1865-1926)為孟河醫派代表人物之一,擔任首任“江蘇中醫學會”會長,開創現代中醫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相結合的先河,為新中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石。……[詳細]
萬綏圖公所舊址
  萬綏圖公所舊址,位于新北區孟河鎮萬綏東岳廟東北35米,圖公所屬衙署官邸,該建筑座北朝南,三間平房,東西長11.6米,進深12.55米,高5.041米,建筑面積為147.2平方米,有門墻和前、后天井,磚木結構。……[詳細]
孟城古城墻遺址
  孟城古城墻遺址,位于新北區孟河鎮大南門內(費伯雄故居南)。現存有定常門(大南門)附近的一段遺跡:長25米,寬15米,高2米的原城墻土墩。北長16米,東寬8.20米,高約3米。孟河城于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筑成。全城共設五個城門,城墻有高二丈多高,周長有六百七十余丈,大約有四華里之多。依河而筑城堡,孟河也漸漸更名為“孟河城”(簡稱“孟城”)。……[詳細]
80、江南環球港 AAA
江南環球港
  88萬平方米體量,集“文化、旅游、商業”三大功能于一身的超大型游樂購物體驗園——江南環球港于12月24日揭開面紗,向世人首秀 。位于新北區通江中路598號的江南環球港擁有8800個停車位,總面積88萬平方米,涵蓋了時尚百貨、五星影院、流行家居、兒童職場、娛樂健身、美食餐飲、文化休閑、甲級辦公、五星酒店等九大商業形態。業態超全的江南環球港9大商業定位將重新定義中國城市綜合體的既有形象。各種品牌旗艦店、獨立店、概念店;各種露天餐飲、戶外公園、屋頂樂園、摩天輪;各種文化展廳、觀影場所、藝術畫廊,構成了完整的休閑購物消費鏈和高級城市功能復合體,把傳統的購物場所變成了“全家人365天也玩不夠”的歡樂嘉年華。常州北大門,滬寧高速常州出口,120米的屋頂摩天輪點亮夢幻夜空。由新北區人民政府、常州市旅游……[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图片专区欧美日韩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卡 | 日本一本精品中文字幕视频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久久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