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區AAAA ![]() 格根塔拉是蒙古語,意為“遼闊明亮的草原”。她始建于一九七九年,一九九六年轉制民營企業,近年來,經過大規模的新、擴、改建,現已形成集食、宿、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獨具草原風情的旅游景區。格根塔拉也是內蒙古規模最大,距呼和浩特最近的草原旅游景區,是內蒙古唯一跨盟市經營的最大的旅游企業,是全國首批4A級旅游景區之一。舉世矚目的載人航天飛船主著陸場位于四子王旗草原,距格根塔拉僅50公里。格根塔拉也是通往口岸城市二連浩特的必經之地。如今的格根塔拉草原更加美麗動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海浪似的馬群,金色霞云的駝群和白云似的羊群在綠海中游動,騎馬的牧人,手里拿者細細的套馬竿,像矛頭一樣尖尖地指向天空。傳統……[詳細] |
![]() | 錫拉木倫廟(大廟)位于烏蘭花鎮西北62公里處的紅格爾蘇木駐地,是全旗最大的-教召廟,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距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在內蒙古、青海、西藏等地有較大影響。錫拉木倫廟是本旗貴族出身的丹巴拉布吉修建的。整座召廟占地約1平方公里,其建筑均為藏式石木結構,規模宏大,雄偉壯觀,環山臨水,景色宜人,全廟共建有五座獨貢(-頌經處)、四大拉布仁(藏語;-寢宮)和四個廟倉(存放和掌管財物之處)以及360余處-住宅。五座獨貢即賽胡勒森獨貢(神殿)、朝格慶獨貢<大型頌經活動處)、珠得布獨貢、卻熱音獨貢(佛教理論頌經處)、乃登獨貢。其中朝格慶獨貢鼉大,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四個拉布……[詳細] |
![]() | 四子王旗是哈薩爾第十五世孫諾顏泰統轄的杜爾伯特部落。諾顏泰的杜爾伯特部落,也是明未奎蒙古塔斯哈喇東進隨同遷徙的部落。“諾顏泰有四子。長子僧格,號墨爾根和碩齊;次子索諾木,號達爾臺吉;三子鄂木布,號布庫臺吉;四子伊爾扎吉,號墨爾根臺吉。四子分牧而處,后遂為所部稱。”蒙古語為杜爾伯特部落,即四子部落。1636年授扎薩克賜達爾漢卓里克圖號,建四子部落旗,也就是現在的四子王旗。歷史的杜爾伯特-,現在的杜爾伯特美麗富饒。這里,春季綠草如茵,鳥語花香;夏季,水草豐美,氣候宜人;秋季,天高氣爽,風光秀麗;冬季,銀裝素裹,一望無際。四子王旗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一萬年前舊石器時期,古人類就在這片原始草原上繁衍生……[詳細] |
![]() | 奧特奇溝位于四子王旗紅格爾鎮境內,塔布河河谷上游,北距希拉穆倫廟10公里。其溝長約10公里,塔布河深切30-50米。河谷兩側,怪石嶙峋,形成多種多樣的象形石。早生的灌木生于巖壁上,構成一幅震撼人心的自然美景。河谷內,塔布河彎轉曲流,間或有水鳥躍起,飛鴻成圖。溝的北端是歷代-避暑勝地。現今仍留有-避暑山莊的遺跡及石砌甬道。在部分巨石上還刻有王爺跪拜等石雕圖。此間,夏涼冬暖,空氣清新。據說過去草木茂盛,綠樹成蔭,還棲息著金雕、野雞、盤羊......……[詳細] |
![]() | 時代:清地址:內蒙古中部陰山北麓烏蘭察布高原這是唯一幸存的清代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扎薩克郡王府。辛亥革命以后,四子王旗扎薩克被袁世凱政府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分別封為親王,隨后被稱為“四子部落扎薩克多羅達爾汗卓力克圖雙親王旗”,名聲傳遍漠南漠北大草原。該王府座落在四子王旗所在地烏蘭花鎮東北24公里處的查干寶力格蘇木,緊靠通往格根塔拉草原旅游點和蘇尼特右旗的公路左側。王府由扎薩克王府及后宮、衙門等組成,占地一萬多平方米,由當時的扎薩克王拉旺諾爾布于清末光緒31年(1905)建成。接著于光緒34年(1908)建成王府家廟。王府以及后宮、扎薩克衙門等建筑為漢式磚瓦結構,雕梁畫柱,極其精美。王府家廟由藏式……[詳細] |
![]() | 旗境內哺乳動物化石極為豐富。美國、法國、瑞典,前蘇聯、日本、加拿大等國的古生物學者及專家先后來考察過。四子王旗因此成為著稱于世的“化石之鄉”。1991年9月,在烏蘭花鎮南3公里處的磚廠發現了距今800--500萬年前的犀牛化石群,經專家鑒定,這批犀牛化石均為大唇犀,是國內罕見的大唇犀化石帶。化石埋藏在距地表5米的紅色泥巖層內,初步探明化石集中分布在寬5米、長約30米左右的古河相地層中,呈東南一西北向的帶狀分布,揭露面積約150平方米,出露犀牛化石個體20多具,包括20個犀牛頭骨及脊柱、四肢等。埋藏在原生地層的這些犀牛化石骨架,不論是相互間縱橫交錯,還是層層疊壓,均保存著犀牛死亡的原始狀態。這些……[詳細] |
![]() | 凈州路故城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烏蘭花鎮西北25公里城卜子村,四面環山,特布河由南山流入。古城大約為長方形,邊長約800米,另在西南面接出南北約100米,東西寬50米1塊,地勢較高,現破壞較為嚴重。城墻殘高約為6米,城內有兩處建筑遺址,南北各長約30米,東西各寬15米,遺址上散布有大量琉璃丸瓦和古城磚,出土過大小銅權、銅印、銅爐及少量陶瓷碎片等。古城有南北和東西大街,建筑臺基有10余處,堆積有大量古磚和陶瓷片。古城址附近的古墓出土了元代蒙古族貴婦所配戴的獨具特色的冠帽——姑姑冠,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古城為金代天山縣,元代凈州路,成吉思汗的女兒“監國公主”阿剌海下嫁蒙古汪古部后,就……[詳細] |
![]() | 腦木更山坐落在旗西北部,位于腦木更蘇術所在地東北45公里處。山勢南北走向呈長方形,山頂較為平整。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這里雖然屑無水草場,但雨季牧草茂盛,常有季節性水淖,是天然草場。山頂上有數個敖包,其中最高的“烏罕特音勃爾和圖敖包”,海拔1129.9米,山地特產“發菜”聞名中外。因土質發紅,也稱大紅山。山頂平整,草場優良,好似一個天然的動物園。世界上已經罕見的動物一盤羊,在這里也能見到;黃羊、狐貍等其它野生動物經常出沒。腦木更山下,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夏季水草豐美、牛羊遍地,百靈鳥嗚叫,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興旺發達的景象。到了冬天,這里白雪皚皚,一望無際,一派北國風光。高大……[詳細] |
![]() | 道蘭斯日背,蒙語即七層山的意思,位于烏蘭哈達蘇術境內,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本山由東西橫亙的七道山粱組成.從南往北依次為拜興期日背、阿拉臺音斯日背,溫根斯日背、混其日斯日背、敖包斯日背、烏林斯日背、達呼拉音斯日背.主峰敖包斯日背,海拔1761米,占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鳥瞰道蘭斯日背,好似七道互不相連的天然屏障;近觀又象七條巨龍相互爭高斗頑。其特殊的地理雄姿,不僅成為人們辨別方位的天然標記,而且是野生盤羊的樂園。道蘭斯日背四周溝壑縱橫,泉水叮咚,牧草肥美,牛羊膘壯,很早就是烏蘭察布草原上令人向往的天然牧場。地下蘊有豐富的螢石、石英等礦藏,蘇木東南的海底石林,干奇百怪,也是觀光的好去處。……[詳細] |
![]() | 烏蘭花生態公園位于烏蘭花鎮東粱,亦稱東山生態公園,占地面積31.5萬平方米,投資總額670萬元。烏蘭花水庫、烈士陵園紀念碑均在規劃區內,2004年開始建設,當年建成混凝土仿古牌樓一座、涼亭一座、石階路70多米,水池一處。2003年4月始,園內共鋪設草坪1250平方米,種植杜松、云杉等9個品種的樹木5792株,其中杜松1105株,云杉1015株,檜柏55株、紅葉小檗55株、柳樹100株、國槐4株,玫瑰、榆葉梅、丁香等共4358株。為保證樹木成活率,同時還修建了80平方米的蓄水池2個,安裝了提水設備,埋設輸水管道400米。東山生態公園的建設,既改善了環境,又為城鎮居民提供了休閑、鍛煉的場所。……[詳細] |
![]() | 葛根塔拉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北140公里處,屬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蘇木鄉轄區,于1979年開始對游人開放。葛根塔拉草原地處烏蘭察布大草原的腹地,位于大青山以北,是國家旅游局投資建設的蒙古民族風情旅游景點之一,景區的夏秋季節水草豐美、牛羊肥壯、氣候宜人、景色優美,整個景區丘陵起伏,放眼望去,極盡草原風光之美。葛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各種服務設施非常齊全,經過長期的規劃和建設,現已經成為一處集游樂、休閑、觀景、商務會議等多功能旅游景區。在葛根塔拉草原景區內既可騎馬馳騁,也可乘駱駝漫游;既可欣賞民族歌舞,也可觀看“好漢三賽”;既可品嘗蒙古美食,也可享受蒙古風情。……[詳細] |
![]() | 畢齊格圖,蒙語即有字的地方,坐落在烏蘭哈達蘇木東南部丘陵地帶一條小峽谷中。峽谷自西向東延伸,峽谷一帶清泉常流,怪石瞬峋,石壁多系黑色花崗巖,堅硬光滑。巖畫在小峽谷的盡頭,由于南壁坡度低緩,且受西北風的剝蝕,石質松散,而北壁陡峭,巖畫多鑿刻在北壁巖石上。巖畫有牛、馬、豬、狗、人像等,線條粗獷、形象,反映了當時游牧民族的生活特征。巖畫中也有不同時期鑿刻的薰文、藏文、印度文佛號“阿彌陀佛”等。……[詳細] |
![]() | 砂井路總管府故城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紅格爾蘇木布拉莫仁廟村。故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570米,南北寬約520米。城墻夯筑而成,殘高0.2~2米,基寬13米。四面各開一門,外加筑甕城。東墻北段有馬面四個。城內十字形街道,東西向街寬約80米,南北向街寬約70米。街道兩側有土墻。地表遺物僅有少量瓷片。2006年5月,砂井路總管府故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杜爾伯特廣場位于烏蘭花鎮中心,2003年5月開工建設,由天津綠茵景觀工程有限公司負責設計施工,廣場占地面積26900平方米,其中硬化面積17600平方米,綠化面積9300平方米。廣場設置雕塑、噴泉、廊架、燈光等景觀設施。工程總造價650萬元,2003年完成投資255萬元,2004年8月5日前全部竣工。該工程是四子王旗撤盟設市慶典獻禮工程之一,也是烏鎮人民休閑娛樂的理想活動場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