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邯鄲市 > 涉縣旅游

涉縣旅游景點介紹

涉縣清泉寺
  清泉寺位于河北邯鄲涉縣東南15里石崗村南。寺東有泉水,出自石壁間,原有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甘美清香,因名清泉寺。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附屬景點靜因寺、南山寺、柏臺寺、九龍圣母殿、魯班巖、朝陽洞、搖鈴寨、千年古槐、萬年柏等,傳說神奇。寺周有圍墻,前有山門,鐘鼓樓,有大殿四座,另有東西配殿、藏經殿、伽蘭殿、仙境臺竺。在寺東南,有一建筑,下為石券,深均為三間。石券上刻有“寶訪”二字,內書“林泉”。寺內有書法碑刻,藝術精湛,有漢代法道陵所書的”龍“字,康熙帝所書的“虎”字和晉代王羲之所書的“白鵝飛到池中”。張天師的墨寶石刻,山門兩側的一對雄師為華夏僅有。從石崗村往清泉寺路旁的崖壁上,刻有“唐代叫*化寺,梁、宋叫清碧寺,明清叫清泉寺”。可見唐代已有寺廟,現為明、清修建。寺建于半山,寺周有圍……[詳細]
涉縣長生寺
  長生寺位于合漳鄉張頭村長生寺景區內,初建于明代。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有三進院落,依山勢建造,一院高過一院,靜臥在半山谷底。寺周山勢陡峭,掉一塊石頭即可砸在院內;山上林木蔥郁,風來時濤聲陣陣。后院大殿佛像下有一井,井口直徑兩拳,汲水與否,不溢不寡,飲之微甜,曰長生水。遍查寺內碑志,追根溯源,不知建于哪朝哪代,傳說始于漢。長生不長生,風蝕雨打,日漸傾頹。本就芥豆之微,文革又屢遭破壞,終至斷碑殘垣,草深瓦破。交通指南景區地址: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合漳鄉張頭村乘車線路:涉縣縣城內乘開往王家莊或石城的班車,中途在張家頭村下車可達。……[詳細]
熊耳山開法寺
  開法寺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城東8公里外的河南店鎮莊上村西的崇山峻嶺(熊耳山)之中,因環寺山峰中有一峰酷似傾聽寺院禪聲的熊耳,因此,開法寺故又得名熊耳寺。據涉縣縣志記載,該寺始建于漢代,興盛于明清,歷經數個朝代的續建、修葺、完善,開法寺的規模一度達到鼎盛,直到解放前夕,該寺仍有4個大殿、院落24套,且占地面積多達20余畝,名冠涉縣各寺院之首。開法寺是佛教十大宗派中的禪宗道場,其中以臨濟宗發展最為龐大。從現存碑文來看,僅明清時就演派二十代,修行僧眾幾乎高達500余人,可謂蓮池海會,佛教叢林。其中不乏有大德高僧,如清朝時有位常順和尚,其生平事跡曾被載于《歷代高僧傳》一書。常順和尚素能先知先覺,懷大慈大悲之心,經常調治醫藥,為人治病,無不痊愈者。明間曾流傳他為神靈再世,家家供奉他的畫像四時祭祀。開法……[詳細]
44、九龍槐
九龍槐
  九龍槐風景區處于河北省涉縣縣城西4公里處,西與華夏祖廟媧皇宮相鄰,南與文明全國的 129 師司令部舊址隔河相望,景區面積 150 畝,屬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旅游風景區。景區以一千年古槐為主體,因其古槐枝蒼虬,形似九龍而得名,古槐粗約50米,高達39米,氣勢雄偉,堪稱一絕,號稱“天下第一槐”古槐奧妙,尤在樹內,九屋十八閣啟智通竅,古跡閣賞古論今,財旺閣聚財生福,平安閣祈禱順意,長壽閣延年益壽。整個古槐根深枝壯,樹干外側棧道環繞,高陡懸深,令人生畏,處處體現“奇、物、險、絕“,鐘樓鼓樓遙相呼慶,盡可展現古寺神韻,其中尤以槐仙洞最為出名,槐仙之神,增祥納福,蔭蔽九州,吸引眾多善男信婦女到此朝拜祈禱。該景區集自然景觀、歷史傳說、民俗文化、革命教育于一體,景區之內茂樹纏繞,花開四溢,樸拙妙曼,立……[詳細]
涉縣黃花山景區
  黃花山風景區位于涉縣固新鎮境內的冀、晉、豫三省交界處,西行二華里進入山西,南行十華里便是河南,地理位置特殊,山勢險峻,群峰競秀,森林茂密,隱天蔽日,四季皆景,春來滿山黃花,炎夏松影如蔭,深秋紅葉遍山,冬天雪原林海。景區面積五平方公里,有大型溶洞兩處,即紫云洞和白龍洞,洞內面積4500平方米,有自然造化、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種乳石,置身洞內,如迷宮仙境,讓人寵辱皆忘,心曠神怡。附屬景點有:蒼鷹探海、九龍池、八百云梯、松林密道、情人谷、大槐樹、高樂宮,是涉縣境內獨一無二的原始自然景觀,也是人們享受自然和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的深山天堂、人間仙境。紫云洞又叫蒼龍洞,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石筍、石柱、石幔等似雕塑,蔚為壯觀,相傳東海龍王的四個太子和呂洞賓都曾在這里習功煉丹。洞門口有多塊石碑、涼亭、草坪、櫻……[詳細]
固新古槐公園
  河北省涉縣固新村有一棵古槐,號稱天下第一槐。這棵老槐樹高29米,樹圍1.7米,冠幅直徑19米,樹齡約2000年左右。樹旁立有石碑,刻有“天下第一槐”五個醒目大字。由于年代久遠,目前樹干、主枝已大部分枯朽,僅東南方向有約占全樹五分之一的上部保留一個主枝及部分側枝仍繼續生長延伸,形成覆蓋面積半畝之多的新樹冠。這株古槐,雖屢遭大自然的侵襲和戰火的摧殘,歷盡千年滄桑,但仍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茁壯生長著,實為罕見的珍貴活文物。據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涉縣志》載:“古槐樹,邑有三,皆植自唐宋。一在故縣鎮,十大樹圍,枝葉扶疏,狀類蛟龍。”另據固新村《古槐碑記》載:中州勝地古槐著派溯沙侯國(即涉縣)屬地也,高入云霄,世人罕見。乃中華靈秀之鐘,民族之驕也。槐壽幾何,有待于考,但有民間佳話盛傳;一曰大明正德(……[詳細]
鹿頭江家大院
  江家大院座落在河北涉縣鹿頭鄉東鹿頭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間,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有50多個院落和東西兩個花園組成。建筑布局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門樓飛檐斗拱、額枋畫棟,是典型中華民族民居建筑風格,而另外一部分則是在民族民居風格的基礎上,吸收了部分歐洲風格,具有中歐合壁的藝術內涵。這些院落的所有門樓都刻有石刻的楹聯和裝裱精細的門楣匾額,共有50幅。楹聯書法有楷書、行書、草書、篆書、隸書,變化萬千,書體獨特。匾額有木雕、石雕,質地多樣,工藝精湛。在江家大院處處都能感到它那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在這里約有30余幅的石刻楹聯中,那或正、或草、或行、或隸的石刻字,一一幅寓意深遠、耐人尋味的楹聯更能激起你探究的興趣。特別讓人感到興奮的是,不僅有劉墉、林則徐的大字,更有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和曾國藩手下戰將楊芳的……[詳細]
偏城劉家寨
  劉家寨地處太行山東麓涉縣偏城鎮偏城村,建在一處方整的高崗之上,為保存比較完整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群。其始建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現存80%以上為清代至民國初年建筑,全部是磚石土木結構,四周用石頭筑成高達10米的城墻。據《涉縣地名志》記載,宋末元初,劉姓從山西遼州(今左權縣)上武里同峪村遷來,由于世代為官,漸成旺族,便將四周以石筑城,設東南北三門,儼然一處小山寨,易守難攻,改名“永安寨”,因地處偏僻,故名“偏城”,因原主人姓劉,故現在常被人稱為“劉家寨”。進入劉家寨,“將軍第”“進士府”等古建筑仍然十分威嚴。沿街門樓,飛檐斗拱十分精美,大門兩側的門楣多為青石豎立,雕刻著各種楹聯,高大的門樓、高高的臺階,全部采用青石鋪就,底層階下有排水道,不少上馬石和拴馬石(石鼻)至今仍保存完好。屋頂……[詳細]
常樂龍王廟正殿
  龍王廟,又名常樂寺,位于涉縣城西北25公里常樂村南邊,坐西向東。龍王廟正殿面闊三間10.10米,進深兩間12.15米,高6.55米,占地面積97.49平方米。單檐懸山布瓦頂,琉璃瓦剪邊,梁架大木徹上露明造,六椽栿用四柱,施隔架科斗栱,前后檐普柏枋上施五鋪作單昂斗栱,補間斗栱耍頭后尾挑于金槫下,檐下施木柱,下施素面覆盆式青石柱礎。明間后金柱上施彩繪蟠龍,中開板門,兩次間為直欞窗。在廟的廊墻和山墻上各嵌題記碑一個,簡述了乾隆四十六年重修及捐助人等,為河北省較早的古建筑之一。龍王廟正殿是河北省為數不多的元代木構建筑之一,代表了該地區的建筑工藝與水平,對于研究當時的工藝技術、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歷史意義。彌補了該地區這一階段建筑史上的歷史空白,對研究當地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建筑特色提供了……[詳細]
古槐景區
  古槐,問世已2000余載,根圍20m,胸圍15.4m,高20m,世人罕見,人稱“天下第一槐”,還有“九摟一0”之說。據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涉縣志》載:“古槐樹,邑有三,皆植自唐宋。一在故縣鎮,十大樹圍,枝葉扶疏,狀類蛟龍。”另據固新村《古槐碑記》載:中州勝地古槐著派溯沙侯國(即涉縣)屬地也,高入云霄,世人罕見。乃中華靈秀之鐘,民族之驕也。槐壽幾何,有待于考,但有民間佳話盛傳;一曰大明正德(公元1506—1521),初業立村,已有千年古槐之說;二曰戰國時期,秦兵攻趙東進路過于此,曾歇馬飲食;三曰唐代邑翁在此修道,德高好弈,有“先天古槐,后世小仙”之語。據此推究,古槐當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古槐被人們供奉為“仙樹”。傳說:“光緒之年,大鬧饑荒,村人粒粟無存,古槐則大開“槐倉”,日……[詳細]
韓王九寨風景區
  韓王山位于縣城東5公里外,主峰海拔1200米,因漢將韓信曾屯兵于此而得名。山頂常有云霧籠罩,素有“韓山戴雨”之美稱,為涉縣古九景之一。韓王九寨風景區靠近涉縣的縣城,景區以漢代將軍韓信的名字命名,他在這里駐軍,占地30平方公里,是涉縣古老的“九景”之一,擁有韓山日出、韓山日雨、韓山云彩、韓山紅葉等自然景觀,氣候涼爽,環境幽靜,空氣清新,景色宜人,仲夏時節僅20℃左右,無論春夏秋冬,當你走進景區,都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你將忘記城市的喧囂,心無雜念,寧靜淡泊。……[詳細]
52、青塔湖
青塔湖
  青塔湖風景區位于縣城東北45公里處的偏城鎮青塔村,由青塔湖、度假村、母豬寨、岳飛廟、老邊墻、黑龍洞、石佛觀海等景觀組成。青塔湖建成于1977年,容量1271萬立方米,湖區位于海拔近千米的高山地帶,是典型的高峽平湖。立于青塔湖大堤之上環視四野:西望母豬寨神形畢現;東眺老邊墻古道悠悠;北倚高關塘丹崖絕壁;南臨觀景臺石階千余。整個景區碧波蕩漾、群峰環繞,晨迎朝霞、夕陽晚照,楊柳搖曳、泛舟垂釣,小橋流水、炊煙裊裊,一派太行西子之風光、世外桃園之情韻。青塔湖風景區集防洪灌溉、旅游觀光、健身療養、休閑避暑、會議研討于一體,設施齊全,功能完備,能為廣大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是廣大游客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理想去處。交通指南景區地址: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偏城鎮青塔村……[詳細]
太行五指山景區
  太行五指山景區位于太行山東麓涉縣境內,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283米,山勢巍峨峻秀,植被郁郁蔥蔥,以“雄、奇、險、秀”著稱。更為神奇的是,這里一列3公里長的山脈,大自然巧奪天工形成一座仰臥大佛的形狀,惟妙惟肖,彌漫著悠遠寧靜,佛瑞吉祥的信息。 五指山的傳說很多,據說在遠古時期,南海觀音菩薩要到五臺山參加文殊菩薩的法會,乘南海巨壽龜從普陀山往北走。由于路途遙遠,就讓紫微星引路(又稱北極星),到了太行紫微山。菩薩悠然前行,忽見群峰聳翠,瑞氣升騰。禁不住放緩腳步,待慧眼望去,只見祥云纏繞,佛光呈現。原來是如來佛祖佇立山頭,正為美景陶醉。觀音菩薩按下云頭,急忙近前見禮。只聽佛祖說道:“此處山川蘊秀、草木含靈,實是天設佳境,地呈靈宮。我等從南到北,路途遙遠,我意在此設一驛宮,你看如何”?觀音……[詳細]
涉縣九峰山森林公園
  九峰山森林公園位于河北省涉縣東北5公里處,園區面積6平方公里,屬天然人工混合林。九峰山森林公園山勢雄峻,峰巒秀美,素有“涉縣美景數九峰”之美譽。園內峰高溝深,氣勢巍峨,鬼斧神工,天然而成,或如猛獸,或如人形,依形而名曰:望月峰、臥獅峰、南北武仕峰、佛指峰、乇璽峰、虎象峰、情侶峰、神龜峰是也。溝有盤茶、杏樹等九溝,峰谷交錯,熔融—體,構成—幅壯麗的山河美景。九峰山山石凌增,苔蘚斑駁,藤羅掩映,松柏蔥蘢,奇花爛灼,百樹、百花、百草、百藥、百鳥、百蟲,不勝枚舉,更有青溪瀉玉、瀑布龍潭、吊橋飛渡、石階穿云、樓臺亭榭、長廊山門。登斯山則心曠神怡,足避暑休閑、游覽玩賞之勝地。山腳之下有碧霞祠,至今有八百年歷史,原有泉水從洞口流出,后被洪水淤沒。碧霞祠常年香煙不斷,香客如云,四時賜福,八方求佑。另有大寨腦……[詳細]
涉縣將軍嶺
  將軍嶺位于涉縣赤岸村北,原名廟坡嶺。1986年后,因-、-元帥,黃鎮、李達、王新亭上將等原八路軍一二九師領導人的骨灰相繼撒在這座山岡上,將軍嶺由此得名。整個將軍嶺占地6000多平方米,群山環抱,風景秀麗。將軍嶺下的驚人發現——長平之戰遺址。1990年10月,-親筆題寫了嶺名。這里是除北京八寶山外,安葬共和國元帥、將軍最多的地方。歷史遺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現場考察認為將軍嶺尸骨坑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原始、最完好以及規模最大,也是最具文物價值的長平之戰尸骨坑遺址。此坑所埋趙軍官兵尸體至少超過百具。此坑和附近的二號坑均為深坑,不像秦軍專為掩埋戰俘尸體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溝大壑。秦軍將戰俘尸體拋入溝內,再填上一層薄土加以掩蓋。只是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斗轉星移,才使這些尸骨深埋地下。抗日戰爭時期一二九師官兵……[詳細]
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舊址
  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位于涉縣遼城鄉石門村蓮花山下,占地面積200余畝,因安葬有抗日戰爭中為國殉難的著名抗日烈士而得名,又因安葬有我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將領、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當地人稱它為“左權將軍墓”。整個墓地分三層陳列:第1層為圓形蓮花池,第2層是左權將軍紀念塔,紀念塔四周刻有朱德“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及彭德懷、羅瑞卿、楊秀峰、薄一波、戎武勝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筆題詞。第3層是左權將軍墓。以左權墓為中心,左側嶺上是冀南銀行第一任行長高捷成烈士和第二任行長賴勤夫婦的墓地。左側前方嶺上是范筑先將軍和楊裕民先生紀念塔。左后方洼地是《新華日報》社社長何云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政權工作部秘書長張衡宇的墓地。右側為朝鮮義勇軍烈士紀念館,右側嶺上是朝鮮……[詳細]
  晉冀魯豫軍區西達兵工廠舊址晉冀魯豫軍區西達兵工廠舊址位于涉縣縣城東南25公里的西達村西,現存窯洞和硬山布瓦磚、土、木結構廠房,二者相距百余米,呈東西分布,窯洞在東。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西部的廠房為兩組相連的院落,人第一進院,大門右側為澡堂,坐東朝西,是專為當時來中國做技術指導的外國專家洗浴所用。該院落西北角處與第二進院相通,里院由南、北、東、西房約40間房屋圍合而成,為方便生產,房屋開間、進深很大。鑒于當時工廠多次遭-飛機轟炸,為便于安全生產,我軍于1947年10月開始挖窯洞,至次年春天竣工。之后全部生產設備轉入窯洞生產。窯洞全長115米,寬2.3米,高3.75米,總面積為528.5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328.60平方米。有3個主道,2個洞口,內分4個車間,1處俱樂部。除后洞……[詳細]
  佛巖腦石佛龕佛巖腦石佛龕位于涉縣木井村,石佛龕鑿于一塊突出的青石巖上,坐北朝南,共有9龕、37尊造像。有圓拱龕、尖拱龕,最大的高1.27米,寬0.9米,內造像9尊。龕內大多為一佛二菩薩二力士、一佛二菩薩像,各龕各有特點,形態不一。除佛教造像外,還有天官、地官等民間信仰造像1龕,是反映宋代民間信仰情況的重要資料。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林旺石窟
  林旺石窟林旺石窟位于涉縣固新鎮林旺村東南約500米,現存石窟及摩崖浮雕覆缽塔1座。石窟鑿于清漳河南岸的巖壁上,窟前為一條寬近2米的小路。窟內正壁及左右兩壁有明萬歷年間用荒石、土坯等構筑的佛壇。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窟門呈圓角長方形,高1.7米,寬1.05米。門邊飾束蓮珠頂圓柱。門頂雕尖拱狀額楣,額內填飾火焰寶珠、穿壁龍等。門兩側雕力士1尊,圓形光頭,頭手殘失,上身袒帛于胸前交叉,下著裙,赤足立于須彌山形臺座上。兩力士外側面各雕摩崖大碑一通,據碑文載:該窟為北齊楊王府戶曹參軍臨水縣令李子良出資鑿建,至隋開皇七年續營而成。窟門上方雕單層覆缽塔1座,高4.8米。塔身方形,中部鑿尖拱額龕1個,內雕一佛二菩薩3尊,殘損嚴重。疊澀塔檐,兩端飾風鐸。檐上雕覆缽、山花蕉葉。覆缽上方中央為相輪和寶珠……[詳細]
趙王廟石刻
  趙王廟石刻趙王廟石刻位于磁縣陶泉鄉南岔口村東南800米處的巖壁上,壁對面原有趙王廟,故該處石刻稱趙王廟石刻。據考證,該處石刻成于隋代。巖壁面東,上有龕7,其中大龕1,小龕6,龕內造像合計25尊。大龕位于壁中部,高近20米,龕尖拱額,邊飾柱,內雕一佛二弟子。大龕南側上下排列3小龕,北側上方1小龕,下方并列2小龕。各龕內分別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5尊、佛弟子3尊造像。在6號龕內有題記,記載了隋開皇年間開鑿石窟的情況。在部分造像上刻人字形溝槽,原來在石刻外建有殿堂。該處石刻造像生動,時代氣息濃郁,為冀南少見的有題記年代的石刻造像。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一级少妇高清性色生活片 | 婷婷四月开心色房播播手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偷伦 | 在线观看激情不卡网站 | 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