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黃山市旅游

黃山市旅游景點介紹

宏村樹人堂
  樹人堂為清刺授奉政大夫誥贈朝儀大夫汪星聚于同治元年(1862年)所建。樹人堂也稱民藝收藏館,是房主汪升九十五代孫汪森強的私人收藏館,為弘揚徽州的歷史文化,主人多年來從民間及博物館收集了明清民間時期老作坊機械,石制器具、徽州版畫、民俗用品、徽商書信用具、宏村族譜等,再現了當年徽州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樹人堂全屋宅基呈六邊形,取六合大順之意。正廳偏廳背靠水圳,坐北朝南。天花彩繪,飛金走彩。廳堂東邊利用有限空地,建一小水塘,活水長流。外門為八字門樓內置懸坊欄板。……[詳細]
42、敬修堂
敬修堂
  敬修堂是宏村典型的清代民居,坐落在月沼北側西首,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占地面積286平方米,建筑面積452平方米,屋基高出“月沼”近1米,整個房子坐北朝南,正廳前為庭院。與其它民居不同是院門外留有10平方米的空地,俗稱廳坦,是夏日納涼、冬天曬太陽及小憩聚會之處。……[詳細]
43、敬德堂
敬德堂
  敬德堂位于宏村牛腸水圳下游轉彎處,建于清初順治年間(1646年),為H型民居。為三進院落,前有庭院,核心為三間張,前后天井。整幢建筑裝飾簡樸,屋柱為方形,是宏村明末清初民居的代表作,可以了解普通商人的生活情況和徽州明、清建筑的格局。廳堂背向排列,前后廳均有天井,采光性能好,兩側為廂房,南側為前院,北側為廚房,廚房里還有一個小天井,東側還有一座面西朝東的小偏廳和大花園。敬德堂正廳東西兩側各有六扇蓮花門,中間攔板上雕刻有蝙蝠,而且都是五只,稱之為“五蝠奉壽、萬福萬行”之意。東西廂房是主人休息的臥房,廂房窗子上樓空雕刻銅錢圖案,窗下欄板上雕刻的萬字圖案,意為多財多福。……[詳細]
44、德義堂
德義堂
  德義堂是典型徽派庭院式民居,建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系二樓三開間建筑,廳堂前有十六扇半幢蓮花門,室內外通道,堂前一水塘,內有暗溝與水圳相通,水塘周圍,設四時盆景,院內繁花疏木、綠陰叢叢,可稱“露天花廳”。東側墻上攀著一株皖南彌猴桃藤,院東西二個花園,一明一隱,內植果木繁花,魚缸、水榭、一池碧水邊倚。德義堂為徽派私家園林的典型代表。……[詳細]
45、樂敘堂
樂敘堂
  樂敘堂位于月沼北畔正中,為汪氏宗祠,建于15世紀初。前進門樓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月梁、叉手、雀替、平盤斗等建筑構件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樂敘堂(汪氏宗祠)與月沼組成宏村八景之一“月沼風荷”。樂敘堂整個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闊24.40米,進深32.70米,脊高10.20米。正廳七開間,中有天井,前有圍廊,門旁有抱鼓石。全飼布柱70根,屬“滿堂柱”建造。正廳四根前檐柱粗大厚實,呈棱形。明間金柱也為梭形。前檐柱及廊柱均有“柱斗科”,柱頭科之間有平身科,均為二跳斗拱。前檐斗拱比廊檐斗拱粗大,柱頭科16朵,平身科18朵,轉角鋪作小拱頭。曲梁與柱子銜接處均有丁頭拱承托,拱眼如單幅云。斗拱、梁架、梭柱等鏤刻精細。……[詳細]
46、承志堂
承志堂
  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整棟建筑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總占地面積約21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承志堂位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住宅。全宅有9個天井,大小房間60間,圍繞著九個天井分別布置。136根木柱,大小門窗60個。全屋分內院、外院、前堂、后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另有保鏢房、男、女傭人房。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詳細]
宏村水圳
  宏村水圳,建于明永樂年間,總長1200多米。宏村人的祖先在宏村的上首浥溪河上攔河建石壩,用石塊砌成的數米寬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勢落差,引水入村。水圳九曲十彎,穿堂過屋,經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出南湖,灌農田,澆果木,重新流入濉溪。水圳是古代村落的“自來水”,當年汪氏祖先曾立下規矩,每天早上8點之前,“牛腸”里的水為飲用之水,過了8點之后,村民才能在這里洗滌。水圳是宏村營建智慧的體現,與村民的生活緊密結合。……[詳細]
南湖書院
  南湖書院位于安徽省黟縣的南湖北畔。在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稱“依湖六院”。在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稱“南湖書院”。南湖書院位于安徽省黟縣的南湖北畔。在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稱“依湖六院”。在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稱“南湖書院”。曾任清政府內閣中書,民國時駐英、日公使,代總理大臣的汪大燮、當代著名的科學家。澳星發射研制專家之一的李小鵑等學者,都是在這里啟蒙的。南湖書院是座具有傳統徽派風格的古書院,占地約6000平方米。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會文閣、啟蒙閣、望湖樓及祗園六部分組成。一湖碧水位于書院前,連棟樓舍接著書院,書院黛瓦粉墻,與碧水藍天交相輝映。書院遠涉的志道堂是講學的地方;……[詳細]
49、篤敬堂
篤敬堂
  篤敬堂篤敬堂始建清康熙43年,至今已有290多年,原是胡積堂定居,客廳上帶祖胡積堂的遺照,也有一副內容豐富,很有生活哲理的對聯:“讀書好,營商環境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會太難。”……[詳細]
50、履福堂
履福堂
  履福堂興建于清康熙年里(公年1684年),至今已有320很多年的歷史,是明經胡氏26世祖胡積堂的故宅。履福堂為前后兩進背向三間三樓構造,客廳擺放別具一格,看起來十分古香古色。后廳的露臺中有一個用黟縣青石板壘砌的大水池,具有養魚欣賞,調整環境濕度的功效,又有消防安全儲水的作用。膺福堂是西遞官職最高的清二品官胡尚熷的私邸。“建于清康熙年間,這是一座分前后廳,三間三樓結構的民居建筑,高大寬敞,雅秀古樸。前廳掛有一幅很大的“松鶴”中堂畫,中堂上方懸掛“履福堂”匾額,字體遒勁。……[詳細]
51、膺福堂
膺福堂
  膺福堂位于安徽黟縣西遞村,建于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是二品官明經胡氏25世祖胡尚熷的故居。膺福堂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是二品官明經胡氏25世祖胡尚熷的故居。胡尚熷是胡貫三的長子,也是履福堂主人胡積堂的父親。大門的中門(也叫儀門),有一個高高的門檻。古時門檻是衡量一個人官職高低的標志,這是個二品官門檻,當然比大家剛才在“大夫第”見到的要高得多了。每當主人家婚嫁喜慶或有身份的達官貴人光臨才開啟中門,平時儀門兩側的邊門進入,文官從右側進,武將從左側進,七品以上的官員才能開大門、跨門檻而進。膺福堂前進是由上下廳堂、三間房和左右兩側廂房組成。檐柱斜撐雕成倒匐的獅子,屋內木雕的蓮花門,以及一些古家具,均玲瓏精透,可見當時屋主人的豪華氣派。后進為三間結構,早年被改建,未對外開放……[詳細]
52、瑞玉庭
瑞玉庭
  瑞玉庭始建清咸豐年間(1853年),至今已有約140多年歷史。原主人家出生于徽商名門,建筑集中體現其經營思想和思想覺悟:門罩上一塊元寶式的磚雕,刻著“富、貴”二字,院落右墻角上石雕的“履道含和”四個字;露臺有四水歸堂,水資源就是說福財,露臺四周的雀替上描金手工雕刻有四季花鳥圖,代表春回大地、四季發家致富;太師壁兩邊的過廳走廊上邊有一處“商”字造型設計,最能體現房子主人家要提升自己地位的心愿;客廳上的柱頭上是懸掛的對聯,“開心每從艱辛得,劃算多自吃大虧來”,把徽商的經商之道和為人處事使命刻畫得酣暢淋漓。……[詳細]
黃山文創小鎮
  黃山文創小鎮位于黃山市中心城區西部片區——安徽黃山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內,系安徽黃山現代服務業產業園起步區。是黃山市推進旅游、文化、生態“三位一體”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支撐項目之一,是黃山市建設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的重要載體,是黃山市文化旅游的集聚區。小鎮距屯溪國際機場5分鐘車程,距徽杭高速公路2號口10分鐘車程,距黃山高鐵北站15分鐘車程,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按照“政府主導、高品味規劃、市場運作、地域特色、統一開發”的原則,由黃山市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開發建設和運營,致力打造以文化創意產業為核心,集聚非遺展示、文博體驗、體育休閑、智慧旅游、健康養生等各類文化旅游業為主導產業的特色文化創意小鎮。小鎮目前入駐企業近70家,園外孵化企業110多家,集聚了文化創意、教育培訓、大數據云計算、軟件……[詳細]
中國狀元博物館
  休寧縣狀元縣博物館自1986年成立,2004年年初,隨著“中國第一狀元縣”資源的不斷挖掘,縣委、縣政府著手啟動博物館的一期工程狀元博物館建設,主要是以海陽鐘鼓樓為中心,由狀元文化廣場、狀元文化陳列館(鐘鼓樓展廳)、狀元閣及附屬庭院等4大部分組成,并于2008年被列為全國首批免費開放博物館。隨著博物館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和游客接待量的不斷增加,休寧縣博物館2008年啟動二期工程建設,主要包括平政堂、明清科舉文化展館(道德館)等建設,整個工程于2010年建成并對外開放服務。2018年又啟動了休寧博物館三期——海陽綜合館建設,并于2019年6月建成并對外開放,共分“海陽春秋•狀元名城”、“斯文正脈•郡英匯拔”、“休寧書畫”、“天開神秀•源源流長”四個部分。目前博物館……[詳細]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黟縣東,以西遞村、宏村為代表。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于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村面積近13公頃,已有950多年的歷史,現有十四世紀到十九世紀的祠堂3幢、牌樓1座,古民居224幢。西遞村至今完好地保存著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風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館之稱。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現存明、清古建筑137幢。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皖南古村落西遞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皖南古村落成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1年,皖南古村落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宏村、西遞是中國皖南民居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以其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詳細]
祁門縣博物館
  祁門縣博物館籌建于1986年10月,1988年6月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屬綜合性歷史博物館。1998年,因工作需要,祁門縣博物館與祁門縣文物管理所合并,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名稱為“祁門縣博物館”。祁門縣博物館成立以來,充分發揮本地優勢,通過考古發掘、調查征集、民間收購、野外采集等數十年的努力,具備了一定的文物收藏規模。到目前為止各類藏品有12000余件(包括契約文書),內容涉及徽州契約文書、陶瓷、書畫、書籍、銅器、硯臺、印章、玉器、竹器、木器和近現代文物。其中尤以館藏特色文物——“徽州契約文書”最富特色,它記載和反映了明清至民國時期祁門人民的生產、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具有較強的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為研究徽州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文字資料。在做好館藏文物征集、保管和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同時,本著“……[詳細]
黃山區博物館
  黃山區博物館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成立于2000年,2008年3月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現為國家三級博物館,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館館藏品5000余件,主要類別有新石器時期的石器、玉器、陶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宋代的瓷器;明清時期的名人書畫及“徽州三雕”等。其中,以反映徽州古建筑藝術風格的木雕、石雕最為豐富,兼有珍貴的出土文物(如西周青銅甬鐘、宋代影青執壺等),極具地方特色。黃山區博物館目前設有三個長期陳列:一是“黃山區明清三雕陳列”,主要由黃山區地域內遺存的明清時期古建筑構件以及精美的紅木家具組成。二是“黃山區歷代陶瓷陳列”,特選出百余件(套)黃山區館--代陶瓷精品,并配以精美圖文,普及介紹中國悠久的陶瓷歷史文化。三是“黃山區館藏書畫精品陳列”,展出近50件館藏書畫精品,……[詳細]
歙縣博物館
  歙縣博物館,系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位于安徽省歙縣新安碑園內。1958年2月籌建,1961年并入縣文化館,1978年4月恢復建制,現有工作人員11人,設保管研究部、陳列部、保衛部和館辦公室。歙縣博物館該館新設立的汪氏書畫展廳和金屬器展廳,從2008年5月18日開始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該館的新看點。現藏各種文物標本3萬件,以瓷器、書畫、硯臺為特色。其中:字畫2564件,陶瓷器722件,古籍、善本書19175冊,文獻檔案432件,玉石器、碑帖、硯臺、印章、銅器等其他各類藏品7547件。館藏瓷器以出土兩批窖藏元瓷珍品而享譽全國;書畫藏品有新安畫派垢道人的冊頁、黃賓虹的山水畫、明林良中堂、查士標行書堂、陳嘉言梅花白頭軸等精品;硯臺有唐風形歙硯、汪廷訥銘文歙硯等精品。徽派磚木雕也較位突出。博物館館藏文物中,……[詳細]
  查灣紅軍標語為民國23年(1934)11月,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十軍團在查灣村休整時所留,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蘆溪鄉查灣村汪其昌宅門墻左側,均用毛筆濃墨書寫,每字約10厘米見方,除少數字無法辨認外,大都清晰完好。1985年10月公布為第二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赤橋民主小學(方氏宗祠)
  赤橋民主小學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鳧峰鄉恒峰村塔下組村內,原為方家祠堂,坐北朝南,建于清代,磚木結構,木雕藝術價值較高,整座祠堂設有明、暗柱98根,分前進、中進、后進三部分,為典型的徽派建筑,建筑面積871.2平方米,占地(包括球場空地)近2000平方米,祠堂整體情況尚好,后進有所改動。1948年底,人民解放軍黃西大隊解放了我縣鳧峰鄉并成立了民主政府,新政權成立后即在祠內開辦了一所新型的革命學校,這所學校對研究解放戰爭后期的軍事、政權、文化以及群眾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意義。2000年9月公布為第四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曰本AⅤ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中出在线 | 日韩精品旡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亚洲一区 | 亚洲国产综合网址 | 亚洲中文一二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