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漢中市旅游

漢中市旅游景點介紹

  洋縣引酉工程長壩引水樞紐時代:現代地址:洋縣茅坪鎮長壩村保護范圍:東至渠堤坡腳外擴3米,南、北至壩址上、下游各25米,西至河堤坡腳外擴1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長壩村四組排洪渠,南至洋華公路,西至長壩村五組八畝田,北至堰砭(山)。2018年,洋縣引酉工程長壩引水樞紐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茅坪紅二十五軍舊址
  茅坪紅二十五軍舊址時代:近現代地址:洋縣茅坪鎮保護范圍:(1)原茅坪陳家大院舊址:東至舊址大門外擴5米,南至閆守杰住宅北界,西至龔存善住宅東界,北至任土慶住宅南界。(2)原新華村小庵廟舊址:廟址四周外擴20米。建設控制地帶:(1)原茅坪陳家大院舊址:東至A區外擴15米,南、西、北側同A區。(2)原新華村小庵廟舊址:A區四周外擴50米。2018年,茅坪紅二十五軍舊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鐘家溝玄天觀會議舊址
  紅四方面軍鐘家溝會議會址位于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駱家壩鎮鐘家溝村,占地3000㎡,總建筑面積486.66㎡,以文字、圖片、雕塑、沙盤及聲光電技術等多種方式,生動再現了紅四方面軍在西鄉的革命歷史以及西鄉解放前的革命斗爭史。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向西實施戰略轉移。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轉戰,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到達陜南。12月12日,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到達西鄉縣,總部駐扎鐘家溝。紅四方面軍在西鄉駐定后,總部決定在西鄉、城固、鎮巴、石泉、紫陽、安康等縣建立陜南革命根據地,各部隊按部署立即展開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工作。后因部隊得到情報,四川軍閥正集中主力在成都內江一帶進行混戰,川北防務異常空虛。紅四方面軍總部毅然決定抓住有利時機,乘虛挺進川北,集中力量向川北發展,創建以川北為中……[詳細]
紅二十九軍革命舊址
  紅二十九軍革命舊址時代:近現代地址:西鄉縣私渡鎮潘壩村、駱家壩鎮回龍村、駱鎮村、張家壩村保護范圍:(1)竹園子陳淺倫烈士故居:故居本體外擴5米。(2)馬兒巖紅29軍軍部舊址:①馬兒巖紅29軍軍部舊址:原老君殿舊址外擴5米。②紅29軍革命烈士紀念碑暨烈士陵園:現有紀念碑及附屬建筑四周外擴5米。③回龍村紅色記憶展室:現有紅色記憶展室建筑本體。(3)回龍村劉傳璧烈士故居:故居本體。(4)張家壩中共西鄉特別支部舊址:舊址本體外擴5米。建設控制地帶:(1)竹園子陳淺倫烈士故居:A區四周外擴10米。(2)馬兒巖紅29軍軍部舊址:①馬兒巖紅29軍軍部舊址:A區四周外擴5米。②紅29軍革命烈士紀念碑暨烈士陵園:A區四周外擴15米。③回龍村紅色記憶展室:東、南、北三側至紅色文化廣場邊界,西至村衛生室東山墻。(……[詳細]
川陜省赤北縣第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川陜省赤北縣第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時代:1933—1934年地址:西鄉縣大河鎮樓房坪村保護范圍:舊址本體外擴5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10米。2018年,川陜省赤北縣第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鄭底坪紅軍標語群時代:1931—1935年地址:漢中市南鄭區福成鎮底坪村保護范圍:標語本體外擴3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外擴5米。2018年,南鄭底坪紅軍標語群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川陜紅色交通線南鄭驛站時代:1933—1935年地址:漢中市南鄭區小南海鎮、碑壩鎮保護范圍:(1)小南海:東至佛爺崖西谷底邊緣,南至煙嘴山下山臺階以南10米,西至煙嘴山東谷底電站引水渠東側,北至電站引水溝渠閘門。(2)宏濟宮:東至老街西側,南至陳國忠宅北墻,西至宏濟宮屋后山坡,北至龐明宅南墻。建設控制地帶:(1)小南海:A區四周外擴10米。2018年,川陜紅色交通線南鄭驛站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沙窩紅軍舊址
  上沙窩紅軍舊址位于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長角壩鎮上沙窩村,為陜南民居建筑,土木結構,墻面泥抹,土地面,木門窗,屋頂青瓦。已建成兩間展室,布展面積300平方米,采用圖文展板、浮雕畫、沙盤、場景還原、互動多媒體視頻等多種展陳形式。室內布展有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七十四師在佛坪的戰斗史跡及徐向前、程子華、徐海東、陳先瑞生平簡介、紅軍“三打”佛坪場景再現等內容。展出文字圖片100余幅,歷史影像片3部。1935年3月下旬,程子華、徐海東率領紅二十五軍從洋縣華陽東返,因縣城袁家莊有國民黨柳彥彪駐軍,便經岳壩大古坪翻山而過,直插龍草坪,在長角壩上沙窩村宿營。紅軍將地主糧食分給群眾,處決了十余名反動分子,紅軍戰士還幫群眾砍柴、擔水、打掃院子,和當地群眾親如一家,很受歡迎。敵軍旅長柳彥彪得知消息企圖伏擊紅軍,……[詳細]
小河口會議舊址
  紅四方面軍小河口會議會址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小河鎮小河街戚家大院,占地面積725平方米,建筑面積678平方米,展陳面積678平方米。共分序廳、小河口會議展廳、升仙口戰斗展廳、軍民情深展廳及城固地方武裝展廳5個展廳,生動再現了紅四方面軍從建立鄂豫皖根據地到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后轉戰入陜、召開小河口會議、激戰升仙口以及城固地下黨組織在紅四方面軍的領導和支援下建立游擊隊英勇斗爭的歷史。現有館藏史料、布展照片477張;紅軍戰士和游擊隊用過的刀槍、梭鏢、馬燈、蘇區布幣等珍貴物件90件。20世紀30年代初,紅四方面軍第四次反“圍剿”失利,一路西征,進抵漢中市城固縣小河口鎮,在此召開了小河口會議,會上,曾中生、曠繼勛、余篤三等同志批評了張國燾的家長制作風,加強了集體領導,堅持了民主集中制。宣布成立前敵委……[詳細]
  南河街三圣宮時代:清地址:留壩縣武關驛鎮上南河村保護范圍:東、西至建筑本體外擴10米,南、北至民居秦家貴、張明亮住宅外墻。2018年,南河街三圣宮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鄭濂水顏氏民居
  南鄭濂水顏氏民居時代:清地址:漢中市南鄭區濂水鎮聯合村保護范圍:東、西、北至房后檐墻,南至民居大門外擴1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北面同A區,南至A區外擴10米。2018年,南鄭濂水顏氏民居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佛坪岳壩何氏古建筑群
  佛坪岳壩何氏古建筑群時代:清地址:佛坪縣岳壩鎮岳壩村保護范圍:(1)書院:東10米至薛發文住宅西界,南10米至薛發文家地,西10米至薛發文家山林,北與楊建斌住宅院墻交接。(2)夫院:東5米至謝長富山林,南1米至王興才住宅北界,西10米至外院壩東界,北5米至張小松住宅南界。(3)桂院:東與李遠秀住宅院墻交接,南與周策銀、鄒德文住宅院墻交接,西與任多武住宅院墻交接,北10米至陳躍文住宅南界。建設控制地帶:(1)書院:東、北同A區,西20米至薛發文家山林,南20米至薛發文家地邊。(2)夫院:東、南、北同A區,西20米至岳壩村三組路。2018年,佛坪岳壩何氏古建筑群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勉峽鏵爐古棧道遺址時代:唐地址:西鄉縣白勉峽鎮白勉峽社區保護范圍:鏵爐村一號橋至水壩間51個棧孔所在的堤岸,山體兩側外擴2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崖壁外擴50米,南至拱水壩上游20米處,西至白勉峽至西河村道路臨河道一側,北至西河村道路便橋。2018年,白勉峽鏵爐古棧道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略陽城墻遺址
  略陽城墻遺址時代:清地址:略陽縣興州街道辦東關文家坪保護范圍:遺址本體四周外擴2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南、北為A區外擴50米,西為A區外擴30米。2018年,略陽城墻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5、楊填堰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填堰
  楊填堰位于城固縣城北7.5公里處的寶山鎮丁家村。2008年9月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楊填堰相傳為西漢時蕭何、曹參、張良首開,以發展農業供給漢軍糧草。三國時,諸葛亮北伐,蕭何、曹參開,以漢中為大本營,教兵習武,勸士農桑,“踵跡增筑”楊填堰,擴大生產,保障軍隊供給,南宋時,西北抗金名將楊從儀高齡退役城固縣水北村時,號召當地人民群眾大力修渠,民賴其利,人民親切地稱此堰為楊填堰,因此在南宋前人們稱此堰為張良渠。據《漢中府志》載:“楊填堰,在城固縣北十五里,截湑水河中流,壘石為堰。相傳亦酂侯蕭何,平陽侯曹參所創。至宋,知洋州開國侯楊從儀大力修浚,民賴其利”;清《城固縣志》載:“楊填堰,北十五里,出湑水河。宋開國侯楊從儀于河內填成此堰,故名”。楊填堰東經城固的丁家村、留村、寶山至洋縣……[詳細]
西北聯大工學院舊址
  西北聯大工學院舊址位于陜西省城固縣西南約11公里處的董家營鎮古路壩村,2003年9月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大規模地侵華戰爭。北平大學、北洋工學院等在李書田、李蒸等教授的帶領下,于同年9月遷校西安,成立了“國立西安臨時大學”。不久,又遷至漢中,成立了“國立西北聯合大學”。1938年8月由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私立焦作工學院四所工學院組成的西北聯大工學院利用教堂的部分房子辦學。古路壩天主教堂始建于1888年,由荷蘭人設計,采用中西結合建筑藝術建造,布局合理、規模宏大、工藝精湛,有哥特式的教堂、修女院、拉丁學院、老人院、育嬰院等共計505間房子。1946年西北工學院遷址西安,校址空閑。解放后這些房子……[詳細]
城固城隍廟
  城固城隍廟,位于城固縣博望鎮解放街中段。2008年9月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城固城隍廟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后遭兵毀,重建于隆慶六年(1572年),清、民國時期都進行過多次維修。城固城隍廟原占地面積約一萬平方米,解放后城隍廟的部分建筑分別被城固師范學校、東方紅村、解放街居委會占用。現存的文物有:大殿、重修城隍廟碑、硯臺等。大殿:土木梁架結構,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屬九脊歇山式,屋面飾琉璃筒瓦,加勾頭滴水,鴟吻已毀。臺基較高,前后有廊,8根明柱均外露。脊上塑飛禽走獸,威嚴壯觀。其通長14.4米,寬12.4米,高9.2米。重修城隍廟記碑:質地為漢白玉,圓頭方身,通高250厘米,寬85厘米,厚40厘米,系大明隆慶歲次壬申中秋,舉人歴官奉直大夫邑人廉汝為撰。硯臺……[詳細]
古胡城遺址
  古胡城遺址位于城固縣城西約十一公里的柳林鎮古城村東北隅原上。1981年被城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城固縣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原名“古胡城”或曰“胡城”。《輿地紀勝》、《陜西通志》、《漢中府志》、清《城固縣志》俱載:古胡城在城固縣西三十里,張騫使西域與胡妻,堂邑父俱還漢中,筑城而居。據《水經注》載:“義熙十五年古城銅鐘十二枚……”。銅鐘,即古代的“編鐘”,意指張騫當年據此用作練習胡樂的遺物。《城固縣志續修工作方案》載薛君伯安云:“胡城可以發掘,或能尋得古碑碣”。古城系土筑成,原有城門。一九七零年修筑陽安鐵路時在此取土,城墻大部分被毀,現只留下東北角一小部分,其長約80米,寬約12米,高約5米。當時在古城取土和近年農民在城墻附近種田時,還出土過漢代的磚瓦陶片及漢代的墓葬,從而證明古城的修筑時間較早。……[詳細]
江灣遺址
  江灣遺址,新石器時代,位于城固縣城西三公里的博望鎮三里橋辦事處江灣村。1981年被城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城固縣文物保護單位。江灣遺址是1976年農民耕種時發現。1979年——1981年,城固縣文化館文物組與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對該遺址進行了調查,其結果發現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長約150米,文化層厚約0.5米,并征集石器10件,其中石斧6件,石錛5件,圓塊形石器一件及夾沙陶片等。這批石器器形較小,磨制精致,最小的長約8厘米,最長的不過13厘米。石斧剖面呈扁圓形,其中一件是利用棒形的天然河卵石制成,刃部經過磨制,其他部分仍保留河卵石的原始胎面。石錛皆小型,磨光、斜刃。陶片從口沿辨認呈灰色或灰黑色,外部口沿有一周寬3——4厘米的紅色寬帶,其下部與器內顏色相同,類似于仰韶文化后崗類型的紅頂碗。后崗……[詳細]
蓮花遺址
  蓮花遺址,新石器時代,位于城固縣城東1.5公里的博望鎮蓮花辦事處廉家莊村與蓮花池村一帶。1981年被城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城固縣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是一九七三年底縣文物部門在全縣普查文物時發現,經縣文物工作者調查,該遺址高出周圍地面0.1——1米,其東西長約900米,南北長約600米。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地、縣文物部門聯合進行了試掘,共開探方2個,面積41平方米,出土的有石斧、石鋤、石鑿、石球、陶紡輪、蚌殼、魚骨、獸骨及大量夾沙泥質紅陶片和少量泥質灰黑陶片。從陶片上能辨認出器形的有:缽、盆、壺、甕、缸、尖底瓶等。遺址發現兩個圓鍋狀灰坑。從出土的大量草拌泥紅燒土塊中發現有類似蘆葦編的籬笆和木樁痕跡。據此斷定,蓮花遺址當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村落遺址。但遺物中的石鋤和外紅內黑的陶片,在黃河流域的仰韶文……[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婷婷婷国产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的AV大片 |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 中文字幕永久乱码专区 |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思思久久99精品久久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