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馬鞍山市 > 和縣旅游

和縣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和縣臺創園農業嘉年華景區
  和縣臺創園農業嘉年華景區位于和縣臺創園內,占地面積1350畝,以皖臺文化為根基,以“生態、水鄉、文化”資源為特色,營造“生態水鄉,詩意田園”的景觀基調,是長江北岸濱水集科普、教育、展示、互動、娛樂于一體的生態農業休閑旅游景區,先后被授予馬鞍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AAA旅游景區、省級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眾多榮譽稱號。……[詳細]
推薦2
雞籠山半月湖風景區
  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記》,稱雞籠山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巒連綿,上冠巨石,狀似蓮花,為“一州奇勝”。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門”、“一線天”、“溶巖洞”、“百歲缺”諸景點。相傳,東漢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后人為之興殿名“三清殿”。奉為三毛祖師,塑像供于殿中,殿內兩旁為十八羅漢。內懸大鐘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徑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眾前往朝山山拜佛,絡繹不絕,故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歷代有李白、許澤、李思聰、楊萬里、賀鑄、朱元璋、莊昶、王元翰、戴重、湯懋綱等,都留有題詠。其中:李白《歷陽壯士勤將軍名界齊歌》詩曰:“太古歷陽郡,化為洪川在。江山憂郁盤,龍虎秘光采。蓄泄數千載,風云何。特生勤將軍,神力百夫倍。”唐許渾《題勤尊師歷陽山居》詩曰:“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潛識子房心。蒼鷹出塞邊塵靜,白鶴還鄉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藥氣,晚攜棋局帶松蔭。雞籠山上去多處,自屬斤黃精不可尋!敝煸啊兜请u籠山》詩曰:“罷獵西山坐擁旗,一山出地萬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詳細]
推薦3
和縣香泉旅游區
  香泉旅游區位于和縣香泉鎮,旅游資源稟賦優越,以香泉溫泉為核心資源,同時擁有“六山、兩水、一古鎮資源”,不僅山水資源景觀質量極高,文化底蘊也很深厚,是一個集溫泉養生文化、昭明文化、名人古跡文化、方志文化、宗教文化、老街文化、地域文化、紅色文化、鄉村文化和美食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香泉溫泉度假村曾榮膺2012年度“中國最具養生價值溫泉”,是一處集養生保健、餐飲、會議、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旅游度假勝地。中華養心谷擁有享有“天下第一湯”美譽的千年溫泉,現為國家四星級旅游度假酒店,并被納入世博會安徽省“養生度假溫馨之旅”精品線路。香泉鎮“太子湯的傳說”被列為和縣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香泉旅游區各個景點發展勢頭良好,旅游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已建設形成太子湯溫泉度假區(溫泉、昭明書院、昭明塔)、香泉湖、桃花島、觀音山(觀音寺、觀音洞)等骨干景點![詳細]
推薦4
陋室—鎮淮古街景區
  陋室—鎮淮古街景區地處和城城區,北起陋室公園,南至得勝河畔,全長約2公里,現為國家AAA級景區。和縣鎮淮古街貫穿著陋室、文廟、戟門、鎮淮樓、四牌坊、大京兆、和閣以及文昌塔等著名歷史文化景點,為和縣歷陽(和城)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景區以鎮淮古街(由陋室、文廟戢門、鎮淮古街、四牌坊、文昌塔等組成)、篾匠街歷史街區和得勝河風光帶為依托,充分挖掘其在歷史、文化、民俗上的內涵,將其打造成匯聚和縣地域風情,融生態觀、文化體驗、民俗風情、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風景區,規劃面積約0.46平方公里。……[詳細]
5、霸王祠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5
霸王祠
  霸王祠也稱項亭、項王亭、楚廟、項羽廟,在和縣烏江鎮東南約一公里的鳳凰山上,離縣城20公里。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于此。時就墓葬了項羽的殘骸和血衣,故稱“衣冠!薄:笕擞诖私ㄍぜ漓,人稱“項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書法家李陽冰篆額曰:“西楚霸王靈祠”。國家AAA級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于此。當時就墓葬了項羽的“0-之余”即殘骸和血衣,故稱“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稱“項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書法家李陽冰篆額曰:“西楚霸王靈祠”。唐會昌元年(841),宰相李德裕撰寫《項王亭賦并序》內稱:“自湯武以干戈企業,后之英雄莫高項氏,感其伏劍此地,因此,賦以吊之!澳咸莆膶W家徐鉉撰寫《項王亭碑》,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命名烏江項羽廟為“英惠廟”。歷代屢經修葺與擴建,有正殿、青龍宮、行宮、水靈宮等共99間半。傳說皇帝方可建祠百間,項羽雖功高業偉,但終未成帝業,故少建半間。殿內有項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獅、旱……[詳細]
6、陋室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6
陋室
  陋室為唐代長慶四年(824),著名詩人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時所建。有銘,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書并勒石成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温小克瓮跸笾遁浀丶o勝》載:“和州陋室,唐劉禹錫所辟,有《陋室銘》柳公權書。”明代正德十年(1515)知州黃公標補書《陋室銘》碑文,并建有“梯松樓”、“半月池”、“萬花谷”、“舞鶴軒”、“瞻辰亭”、“虛山亭”、“狎歐亭”、“臨流亭”、“迎熏亭”、“筠巖亭”、“江山一覽亭”等,俱遭兵燹。清乾隆年間,和州知州宋思仁重建陋室九間,民國6年(1917),嶺南金保福補書《陋室銘》碑一方。室產有石鋪小院和臺階,室后有小山,頗為雅潔,形似臥龍,苔蘚斑駁,綠草如茵,林木扶疏。山下“龍池”,碧波如染,游魚浮沉清晰可見。1986年,由省、縣撥款修葺,并建空花圍墻一道。門庭“陋室”二字為詩人臧克家所題!堵毅憽贰[詳細]
推薦7
和縣鎮淮樓
  淮樓,又稱鼓角樓、鼓樓、譙樓,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歷陽鎮境內。始建于南宋寧宗年間(1195-1224年);元末明初,朱元璋駐師和州期間與將領登鎮淮樓飲酒賦詩,留下《登鎮淮樓》一詩;明朝弘治、嘉靖年間,知州陳憲、宋繼先均予修建;清朝乾隆、道光、光緒年間,知州徐元修、李煜、羅錫疇先后主持重修。鎮淮樓坐北朝南,呈長方形。樓基內部夯土,外部砌磚。東西長55米,南北寬21米,高11米。樓基下中央有拱門,樓基平臺上建造兩層樓閣,均為四檐斗拱支撐飛出,下層三間,四周為18柱回廊,上層飛樓,四壁為木板,皆雕梁畫棟、通花窗格。“鎮淮樓”隸書碑額鑲嵌于朝南門樓之上,“櫓門”楷書碑額鑲嵌于朝北門楣上。整體氣勢雄偉,古色古香,蔚為壯觀。據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知州徐元留下的《鎮淮樓詩碑》首句“宋寧遺構鎮江關”來考,鎮淮樓是在宋朝鎮江關的遺留結構舊基上建造的。從樓下層中間4根長柱及其礎石看,技術人員鑒定出是宋代的木石構件。據進一步考證,鎮淮樓始建于北宋時期。明朝弘治、嘉靖年間,知州陳憲、宋繼先均修建。清……[詳細]
推薦8
龍潭洞遺址
  龍潭洞遺址又名和縣猿人遺址,或龍潭洞和縣猿人遺址.在安徽巢湖市和縣境內。在縣城西北45公里的陶店鄉汪家山北坡。地居長江下游,位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間中間地帶。構成洞穴的地層系寒武系白云巖,洞穴高出海平面23米。1973年冬,陶店鄉農民興修水利時,發現龍潭洞內埋藏著豐富的脊椎動物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省、縣考古工作者聯合考查,于1980年11月4日掘出一具完整的猿人頭蓋骨,一塊左下側下頜骨碎片和三個零星的牙齒。這個頭蓋骨,中等大小,腦殼厚,額骨低平,眉骨粗隆,從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尚未愈合推測,和縣猿人頭蓋骨為20歲左右的青年個體。并發現有粗陋的石器、骨器和火燒的骨片、灰燼等遺跡。在同一洞穴堆積層中,還發現哺乳類動物化石25種,加上鳥類、爬行動物化石共有50多種。其中有北方生長的腫骨鹿、劍齒虎、巨河貍;南方生長的劍齒象、中國狨、鬣狗等。龍潭洞遺址的動物化石,種類多,分布密集,是一個南北之間過渡性的動物組合,這為研究古代氣候、古動物群等提供了新的重要線索,也為研究地質、……[詳細]
推薦9
和縣猿人遺址
  和縣猿人遺址位于安徽省和縣陶店鎮江家山的北坡。和縣猿人遺址是寒武紀的石灰巖洞穴堆積。1980年10月和1981年6月曾對該遺址進行過兩次考古發掘,獲得人類化石頭蓋骨1個,下頜骨1段,頂骨1塊,額骨眶上部1塊,上下臼齒11枚,上內側門齒1枚。這些化石材料至少代表了三個以上的個體,其中頭蓋骨屬于一個青年男性的個體,除顱底缺失較多外,腦顱的絕大部分都保存了下來。它在形態上具有直立人的許多典型特征,如頭顱的穹隆低矮,額骨明顯后傾,顱骨骨壁較厚,腦量較。s1025毫升),顱骨的最大寬位置較低,有發達的眉嵴和枕嵴,枕骨的枕平面與項平面之間成明顯的角狀過渡等等。和縣人頭骨在總的形態特征上和北京人的較為相似,但又有一些較為進步的特征,目前認為它與晚期的北京人年代相當。在發現和縣猿人化石的同一層位上,還發現了大量的脊椎動物化石,經初步鑒定大約有50多種,其中爬行類有龜、鱉、揚子鱷等;鳥類有馬雞;哺乳類有田鼠、大鼠、碩獼猴、狼、豺、狐、豬獾、水獺、中-、劍齒虎、中華貓、豹、大熊貓、棕熊、東方劍齒象、馬、中……[詳細]
推薦10
和縣西梁山烈士陵園
  和縣西梁山烈士陵園地處馬鞍山市鄭浦港新區白橋鎮境內,距和城約30公里,占地面積400畝,由大、小陀山組成。西梁山與蕪湖的東梁山合稱天門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詩仙李白《望天門山》這首詩而聲名遠揚,還留下了王羲之摩崖石刻“振衣濯足”四字而名噪千年。1949年渡江戰役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九兵團三十軍九十師二六八、二六九、二七零團奉命攻打西梁山,以牽制敵人兵力,為渡江戰役創造條件,經過三晝夜激戰,千余名指戰員血灑西梁山,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建國后在此建造了烈士陵園,由人民英雄紀念碑,烈士塔、烈士墓、紀念亭、革命烈士紀念館以及一些附屬配套服務設施組成。紀念館建筑面積約1400平方米,按照歷史時期分設5個展廳,陳列自大革命至改革開放以來和縣籍與犧牲在和縣的非和縣籍烈士事跡。紀念館運用文字、圖片、實物、雕塑、油畫等多種藝術形式以及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當年革命斗爭場景。……[詳細]


全部和縣景點>>>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最新国产自产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日本高潮A级按摩中文片 |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播放 |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