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 位于東城區沙灘北街。3層西式樓房。建于1934年,梁思成、林徽因設計。平面、立面均為不對稱式,體形隨功能要求變化。今樓西南嵌一石,上刻“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奠基”。舊址由中國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使用。1992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單位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為東至沙灘北街,南、西、北至現狀中科院法學所使用范圍的圍墻。……[詳細]
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
  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塔在海淀區溫泉南面山坡上。1936年興建,為紀念1911年深州清軍第二十鎮官兵武裝起義犧牲的烈士。塔身石砌,八角七層,飾以灰藍瓦飛檐,莊嚴靜溢。陵園東向,立石門,園內自南而北順山勢一線排列,還建有石碑、碑亭、摩崖石刻、八角形石幢等。建筑物上分別刻有馮玉祥、趙登禹、張自忠等題字和優恤殉難諸先烈的詳情。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是北京市海淀區一處中華民國早期紀念墓遺址,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國北京市海淀區溫泉鎮老年醫院(原胸科醫院)內,該建筑皆建于公元1937年4月,1936年是馮玉祥將軍為了紀念灤州起義殉難烈士。共有園門、石碑、衣冠冢碑、石刻、高臺及塔。該紀念園直接記載了1912年1月3日同盟會會員王金銘、施從云、白雅雨率灤州新軍起義情況,具有重要歷史研究價值。19……[詳細]
盛新中學與佑貞女中舊址
  盛新中學與佑貞女中舊址位于西城區教場胡同。建于1928年,原為法國天主教仁愛遣使會所屬兩所中學。存有教室樓2棟,禮堂1座,磚木結構,歐洲折衷主義建筑風格。立面三段劃分,紅瓦坡屋頂,紅磚清水墻嵌以石料裝飾。現為北京四中初中部使用。1992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系東、南至北海的保護范圍,西、北至北京四中初中部西墻及北墻。2013年5月,盛新中學與佑貞女中舊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良鄉多寶佛塔
  良鄉多寶佛塔位于房山區良鄉鎮東北的燎石崗上,塔為平面八角形,高約36米,五級空心樓閣式,塔身第一層高大,正東南西北各辟券門,其余四面開直欞窗,檐下施隱作磚斗拱,有梯可登,四面原有佛龕,佛像已遭破壞,登塔可北望北京城,南眺涿州城,現為北京地區唯一的樓閣式塔,又稱吳天塔,現已整修一新。良鄉東關外有一座小山,為赭紅色巖石的“燎石崗”。良鄉多寶佛塔矗立在其上。良鄉多寶佛塔俗稱良鄉塔,在房山區良鄉鎮東北的燎石崗上,建于遼代。其塔高36米,五層八角,內設階梯,為樓閣式空心磚塔。塔為平面八角形,高約36米,五級空心樓閣式。塔身第一層高大,正東南西北各辟券門,其余四面開直欞窗,檐下施隱作磚斗拱,有梯可登。現存的塔為遼朝所建,塔前原來有寺廟,現已無存。四面原有佛龕,佛像已遭破壞。登塔可北望北京城,南眺涿州城。……[詳細]
清凈化城塔
  清凈化城塔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安外黃寺大街,建于順治九年(1652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為紀念在這里圓寂的六世班禪,在西黃寺西側建造衣冠塔,命名為“清凈化城塔”。清凈化城塔院坐北朝南,平面呈南北向長方形,建筑面積900余平方米。該塔仿照印度佛陀迦耶式塔樣式,用漢白玉砌筑。中間主塔高16米,建于3米多高的臺基上,塔的轉角處放有力士的雕像。主塔四角各有一座高約7米的塔幢,與主塔組成金剛寶座式塔。清凈化城塔成為藏族和漢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國家文物局)……[詳細]
健銳營演武廳
  健銳營演武廳,屬國家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紅旗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清代健銳營為平定西南少數民族叛亂操演攻取碉樓的演武場所。健銳營建筑格局完整,宏偉壯觀,集城池、殿宇、亭臺、教場為一體。健銳營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包括團城、演武廳、東西朝房、西城樓門、實勝寺碑亭和碉樓。……[詳細]
127、鎮崗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崗塔
  鎮崗塔在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云崗村東的大土崗上,1957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塔創建於金代(1115-1234年)。相傳塔所在地是一條龍脈,建塔者唯恐龍脈塌毀或逸遷,遂建塔鎮之,改稱“鎮崗塔”。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該塔磚結構,平面八角形,實心,總高18米。塔基上有精美古樸的磚雕花飾。塔每邊三米,周圍24米,系花塔形制。上部用磚雕制出斗拱,在拱眼壁上雕刻盛開的盆花,兇猛的獸頭、神像等,極為精細。塔身上挑出短檐,上置須彌座,座上承托七層佛龕,且環繞組成巨大錐花束。第一層佛龕為重層樓閣式方塔,弟二層以上均為單層亭式方塔。第一層塔以上有密布的佛龕環繞,每層內端坐佛像一尊,有的雙手合十,有的兩手上舉,神態壯嚴逼真。自第二層相輪以上,每面所雕佛像排列整齊。塔剎是在相輪上覆蓋八角形座,上置……[詳細]
亞斯立堂
  亞斯立堂位于后溝胡同丁2號,為北京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基督教美國衛理公會教堂建筑群。清光緒廿六年(1900)毀于火災,廿九年(1903)重建,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大的基督教會建筑。現存大門、禮拜堂、牧師樓及其它附屬建筑均為磚木結構,灰磚清水墻面,屬美國近代折衷主義風格。……[詳細]
元大都城墻遺址
  元大都城墻遺址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和海淀區內,是元代大都城的外郭城墻遺址,主要以土夯筑,俗稱“土城”。城墻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到元順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竣工。為加強防御,又在大都城的十一個城門建造了甕城和吊橋。明朝建立后,在原來元代城墻的基礎上,用磚包砌起來,并將元代的北城南移1千米,重新建筑明城墻。因此,元代的北城墻和西城墻的北段保存了下來。城墻全部用夯土筑成,為了加固城墻,在夯土中使用了“永定柱”(豎柱)和“纴柱”(橫木)。元大都城墻的建筑形式、建造方法和周密嚴謹的規劃設計,成為研究元代建筑和元代城市營造工程以及北京城市發展史重要的實物數據。2006年5月,元大都城墻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協和醫學院舊址
  協和醫學院舊址是比較早的建筑,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坐落在東單三條。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是協和的研究生院,一部分開放成協和醫院的西門。建筑的體量很大。非常有特點。逛王府井或者來協和醫院辦事可以順路一看。景點位置北京東城區帥府園胡同……[詳細]
醇親王墓(七王墳)
  醇親王墓位于海淀區蘇家坨鎮七王墳村。墓址原是唐法云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香水院、明法云寺舊址。醇親王墓坐西朝東,依山而建。前方后圓,東西長200米,南北寬40米,四周筑有圍墻。陰宅依山勢自下而上分為三層。最前方有臺階一百余層,臺階上平臺有碑亭。因醇親王為“皇帝本生考”而建為黃琉璃瓦歇冊頂,碑為滿漢兩種文字,光緒御書。進而有月牙河、石拱神橋、隆恩門及南北朝房、隆恩殿(現已無存)以及寶城、寶頂等建筑。陰宅北側為其陽宅,即“退潛”別墅。陰、陽宅間由“隔塵入世”城關式券門相連。陽宅由層層升高的五重院落組成。一層院落是看院人和車馬庫。二層為納神堂,其北側有跨院,為一小花園,有疊石假山、池塘及記述墓地選址經過的臥碑及碑亭。三層為醇親王寢院,北側有流杯亭,今亭已毀,僅留流杯石座。亭北有二層小樓。四層、五……[詳細]
132、宛平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宛平城
  宛平,自古即為京南門戶,城建于明末崇禎十年(1637年),當時正是明朝的戰亂時期,建此城以屯兵守衛京城。《日下舊聞考》曾記載:“盧溝畿輔咽喉,宜設兵防守,又需筑城以衛兵。”“局制雖小,而崇墉百雉,儼若雄關”。明時稱“拱極”城;清時改名為“拱北”城,當時并不叫宛平,宛平縣署在北京城內鼓樓附近。辛亥革命后,宛平縣劃歸河北省,宛平縣署正式遷到此地。縣署遷此9年,“七七事變”即在此爆發。正因當年宛平為軍事目的而建,城制雖小,但它的形制結構初建時與普通縣城不同,城的內部無一般縣城的大街、小巷、市場、鐘鼓樓等設施。全城只有東西兩門,并都有甕城及城樓,整個城墻比較厚實、堅固,主要是有利于防衛京師。宛平城明、清時期沒有遭受什么破壞,但民國以后成了一個多災多難的地方。1937年7月7日晚間,日本侵略軍在盧溝橋……[詳細]
袁崇煥祠和墓
  袁崇煥祠和墓位于崇文區東北部,東花寺斜街,原廣東義園舊址,其廟位于區東南部龍潭公園東湖畔。袁崇煥(1584-1630),是明末抗擊后金、保衛山海關和北京的著名將領,戰功卓著。后因崇禎帝聽信讒言,被冤殺。后人為紀念袁崇煥,先后修建了祠和廟。祠堂和墓碑約建于清代初期,俗稱佘家館,面南向,大門上原有后人題寫的“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煥墓”匾額。祠堂正房五間,前廊兩端及室內墻上嵌有李濟深撰《重修明督師袁崇煥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葉恭綽敬題“明代粵先烈袁督師墓堂”匾額。祠堂后即為袁崇煥墓。原有墳丘,高約2米,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湖南巡撫吳榮光題寫的“明袁大將軍之墓”石碑及石拱桌。墓地周圍以磚砌花墻,種植四季常青的松柏。現僅存墓碑和墻壁上的部分石刻。位置:位于崇文區東北部,東花寺斜街袁崇煥廟是……[詳細]
長辛店“二七”大罷工舊址
  長辛店“二七”大-舊址包括二七機車廠近代建筑遺存、勞動補習學校舊址、長辛店工人俱樂部舊址、工人夜班通俗學校舊址、-局駐地舊址、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舊址、二七烈士墓。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二七機車廠近代建筑遺存二七機車廠近代建筑遺存位于豐臺區長辛店楊公莊1號二七機車廠內。1923年2月7日,在這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運動。現存部分廠房及辦公建筑。廠房建筑為典型近代廠房建筑形式。(2)勞動補習學校舊址勞動補習學校舊址位于豐臺區長辛店祠堂口1號,是在中國0直接領導下組織起來的,是京漢鐵路工人運動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北方工人運動的起點。此處遺址為小型三合院,坐南朝北,包括上房(東房)三間,南北廂房各三間。1920年,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后,為開展工人……[詳細]
北京城東南角樓
  北京城東南角樓位于崇文區東北部,崇文門外東大街的盡頭,由崇文區人民政府管理。角樓系全國現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樓。其西北是雄偉、繁華的北京站,東南是新建的東便門立交橋,西與崇文門遙遙相望,東與通惠河毗鄰。它高大巍峨、深沉凝重,是古老北京城的象征。北京城東南角樓為明、清兩代北京內城東南轉角處的箭樓,簡稱角樓。原北京有內外城之分,內城建筑較早,為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改建的。據明《英宗實錄》:“(正統)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師門樓、城壕、橋閘完。......城四隅立角樓。”角樓始建于明正統元年十月(1436年),4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歷史。角樓建于突出城墻外緣的方形臺座上。臺高12米,樓高17米,通高29米。平面呈曲尺形,重檐歇山頂,兩條大脊于轉角處相交成十字,灰筒瓦綠剪邊,四面開箭窗144個,前……[詳細]
北京梅蘭芳故居
  北京梅蘭芳故居為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的住所。位于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占地面積716平方米。1961年梅蘭芳逝世前,曾在這幽靜、安適的四合院內,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后10年。此院原為清末慶親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經過修繕,梅蘭芳搬到這里居住。梅蘭芳逝世后,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提議建立梅蘭芳紀念館。2013年5月,北京梅蘭芳故居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端門(北京故宮端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北京城中軸線天安門與故宮午門之間。端門系紫禁城古建筑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稱“重門”,是明代紫禁城的正門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門。端門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端門城樓是存放皇帝儀仗用品的地方,每逢皇帝出巡、回鑾、舉行大典時,儀仗隊取出各種儀仗,整齊排列在御道兩旁,端門午門上鐘樓齊鳴。從前朝三大殿至大明門逶迤三華里,以顯示封建皇權至高無上的威嚴。端門廣場形方而封閉,性格中庸平和,是一個過渡型空間。天安門至端門東西兩側為朝房,各26間,東朝房正中為太廟街門,西朝房正中為社稷壇街門,分別通向太廟和社稷壇。端門至午門東、西兩側為六科(即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的簡稱)值房,東側北部開闕左門門南為廟右門,通太廟。西側北部開闕右門,門南為社左門,通社稷壇。民國期間太……[詳細]
  清農事試驗場舊址位于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7號(現為北京動物園使用)。舊址原為清康親王賜園,乾隆時收為御園,后為樂善園(三貝子花園)。2006年6月1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明北京城城墻遺跡位于西便門,東城區崇文門東,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北京城城墻殘段(崇文門東一段,西便門附近兩段)是研究北京城垣變遷的重要實物。……[詳細]
140、東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堂位于王府井大街74號,為北京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本名圣若瑟堂,原屬葡萄牙耶穌教會,始建于清順治十二年(1655),光緒廿六年(1900)毀于火災,三十年(1904)重建。磚木結構,灰磚清水墻,仿歐洲文藝復興風格。立面比例嚴謹,墻面砌工講究,磚石雕刻細致。為北京地區著名天主教堂之一。2013年5月,東堂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久久精品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 亚洲激情中文在线不卡 | 欧美精品网站在线不卡 |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 | 久久综合一区视频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地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