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岳陽市旅游

岳陽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平江起義紀念館
  平江起義紀念館位于岳陽市平江縣天岳經濟開發區東興大道。紀念館由平江起義舊址、彭德懷銅像廣場和平江起義史料陳列館組成。建筑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平江“三月撲城”失敗后,國民黨湖南省清鄉督辦署,立即從南縣調周磐所部獨立第5師來平江“清剿”共產黨。該師1、2、3團,于1928年6月18至19日,先后到達平江。第1團駐縣城,第2團駐南江橋、梅仙一帶,第3團駐長壽、嘉義、獻鐘一帶。第5師隨營學校駐岳陽。在這支部隊中早已建立起共產黨組織,其中共產黨員有第1團團長彭德懷,團部副官鄧萍,彭德懷的警衛員李光,1營2連連長李燦,1營9連連長黃純一,1營班長張云生,3團3營營長黃公略,隨營學校負責人賀國中等。他們組織秘密的士兵委員會作為團結廣大士兵的核心,領導士兵委員會在南縣掀起一次鬧餉風潮,鬧餉獲得勝利。“……[詳細]
岳陽樓
  岳陽樓坐落于湖南省洞庭湖畔、岳陽市西門的城墻上。岳陽樓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騰王閣齊名,并稱為中國長江流域的“三大名樓”。登樓俯瞰洞庭湖,水面煙波浩淼,蒼蒼茫茫,水天一色,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岳陽樓傳說是三國時吳國著名將領魯肅訓練水師的閱兵臺。至唐開元四年(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此修建樓閣,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同時代的詩人杜甫有詩《登岳陽樓》曰:“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圻,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宋慶歷五年(1045年),騰子京守巴陵郡時重修岳陽樓,并請范仲淹作千古名作《岳陽樓記》。范氏在文中不僅將四周的景物、早晚晴雨等各種感觸描寫得淋漓盡致,且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更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詳細]
平江起義舊址
  平江起義舊址原為天岳書院,位于平江縣開發區。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在此領導和發動了著名的“平江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館內有:平江起義史料陳列、彭德懷同志光輝業績陳列、膝代遠、黃公略生平陳列、光榮的平江起義團陳列,展品包括珍貴實物136件,圖片162張,包括當年平江起義部隊使用過的機關槍、子彈以及平江工農武裝使用過的土槍、土炮等,資料翔實,內容豐富,真實地反映了彭德懷元帥及其領導的平江起義對創建人民軍隊、開辟湘鄂贛革0據地、保衛中央蘇區、建立人民共和國所做出的卓越貢獻。1982年天岳書院辟為平江起義紀念館,-同志為其題寫“平江起義紀念館”匾額,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國家下發文件……[詳細]
屈子祠
  屈子祠距汨羅市15千米。這里汨江環繞,青山疊翠,名祠勝景,錯落有致。覽自然風光,吊屈子忠魂,會給您旅途增加無限的樂趣。屈子祠是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而修建的。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在楚國因遭讒被逐,輾轉來到汨羅玉笥山居住。后因楚國被滅,屈原悲忿不已,遂懷沙自沉。后人為幾年他,修建了屈子祠。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屈子祠位于湖南省汨羅市玉笥山,是紀念戰國時愛國詩人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前278年)的古建筑,又名汨羅廟、三閭祠。始建于漢代,原址無考,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遷建至玉笥山上。屈子祠坐北向南,占地7.8畝,自山腳至祠有石階119階。此祠為三進青磚結構。祠正門牌樓墻上繪有13幅屈原生平業績和對理想追求的寫照的浮雕。在過道的墻壁上,鑲嵌著許多石碑,鐫刻著后人憑吊屈原的詩文詞賦。……[詳細]
任弼時故居
  任弼時故居,位于汨羅市城南45公里的弼時鎮唐家橋新屋里。1904年4月30日,任弼時誕生在這里,并在此讀完小學,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故居系磚木結構,為三進三間兩偏屋,九個坍池,占地38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7間,全部房屋為青瓦覆蓋,三合土地面。屬典型的清代江南院落民居。它坐東朝西,青磚落地,飛檐峭壁,背依山丘,門臨池塘,院內古樹參天,四周竹木林立,中堂門額下“望重龍門”、“光照壁水”兩塊御匾,昭示著這書香門第昔日的輝煌與榮耀。大門上方掛有-1980年手書的“任弼時同志故居”黑底金字匾;前進兩端為馬頭山墻,北、西、南三面砌有土坯圍墻。圍墻內,大門前有一圓池,水面約一畝。屋后有30畝山林,林中有任弼時母親墳墓。前進堂屋陳列任弼時仿銅石膏胸像,兩邊墻壁掛有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親筆題詞。毛澤東的題……[詳細]
岳州關
  岳州關,又名城陵磯海關,俗稱上洋關,建于清代光緒二十七年(1901),位于岳陽市岳陽樓區城陵磯客運碼頭東側的山丘上。中日甲午戰爭之后,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繼而頒布了由英國人赫德制訂的《內港航行章程》。于是,外國列強便開始了進一步對中國內河航運的利益紛爭。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英國駐漢口領事便要求將岳州辟為商埠。1898年3月24日,總理衙門借口“以裨商務”,向光緒皇帝奏請于湖南岳州添設自開通商口岸。光緒皇帝欣然“依議”。4月12日,總理衙門“札行總稅務司查照欽遵妥善辦理”。時湖南巡撫俞廉三,即與湖廣總督張之洞往復籌商,派員分赴上海、寧波等處詳細訪詢,并上奏朝廷:“惟此次自開口岸,與增辟租界迥然不同,總以不失自主之權為第一要義”。“欲收自主之權,惟有事事自行籌備,方免外人……[詳細]
岳陽教會學校
  岳陽教會學校位于岳陽市南湖風景區湖濱辦事處黃沙灣社區今岳陽市委黨校和岳陽特殊教育學校院內。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4月,美國牧師海維禮之妻海光中在此賃房開辦補習班,宣統二年(1910)最后建成。岳陽教會學校內設大學部,后改為高級農業職業科,俗稱湖濱大學。抗戰期間,該校遷往湘西沅陵繼續堅持辦學,建國后改為岳陽農校。校舍為磚木結構的歐式建筑,現存建筑共有13棟。其中市委黨校院內有外籍教師樓、校長樓、教師樓、學生宿舍樓四棟及頂部坍塌的教堂一棟;市特殊教育學校院內有牧師樓一棟和呈曲尺形排列的別墅式員工住宅七棟。整個建筑群呈南北帶狀分布在低緩的黃沙灣山頂及東西兩側山坡上,西面山下為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岳陽教會學校建筑群布局和建筑環境承襲歐美風格,校舍中的校長樓、牧師樓、教師樓及教堂為典型歐式建筑,但在……[詳細]
大云山三戰三捷摩崖石刻
  大云山三戰三捷紀念碑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大云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在湘北會戰中三戰三捷而立的紀念碑。現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9年日寇攻戰長沙,在大云山與國民黨第九戰區副司令兼二十七集團軍司令楊森展開激戰,楊森在此打了大勝仗。1942年8月,楊森上了大云山,寫下了三戰三捷巨幅字樣,刻于隆與宮外石壁上,每個字2.2平方米。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大云山地區燒殺掠搶,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怒,遭到了中國軍民的反抗,長沙三次會戰就充分顯示了中國軍民的愛國熱忱和英勇抵抗的精神。1939年9月,日軍為了打通南北交通線,曾三犯長沙。欲控長沙,必先控湘北,湘北門戶之咽喉大云山自在敵攻擊之中,第一次會戰發生在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0日。在湘北方向的我軍為十五集團軍關麟征指揮的……[詳細]
岳陽文廟
  文廟也叫孔廟,是古代祭祠孔子的地方,又稱岳州學宮,位于岳陽二中校園內。廟中原有伴池、狀元橋、回廊、大成殿,為當年岳州“百廢俱興”的壯舉之一。后歷經數十次重建或修繕,現存大成殿,其屋檐起翹,極具宋代建筑風格。特別是殿內16根橫木,在石墩和大柱之間,墊有一個約30公分厚的鼓形橫木,名叫木質,為古代建筑中所罕見。木質可以防潮,保證了大柱干燥不腐,故大成殿中的大柱雖距今900多年,依然完好無損。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8月進行過一次大修,在天花板上繪有一幅“盤龍戲鳳”,至今依稀可辨,為文物中的珍品。岳州文廟位于岳陽市郭亮街(舊稱翰林街)岳陽市二中校園,始建于北宋。據清光緒《巴陵縣志》載,“宋慶歷六年(1046)知府滕宗諒創建”,即為滕子京(宗諒)謫守巴陵郡后重修岳陽樓之翌年所始建的州一級文廟(府……[詳細]
岳州窯遺址
  在湘陰縣城湘江東岸美麗的濱汀大道馬王?地段(原縣政府大院后門,現岳州窯商業街西端),聳立著一座仿古城樓,它就是2003年興建的“岳州窯遺址博物館”。打開中門是寬敞明亮的大廳,映人眼簾的是正面墻上嵌掛的用黑色蒙古石陰刻的《岳州窯記》及岳州窯精美器物的展櫥。大廳中央,小銹鋼護欄護著長4米,寬3米的特大玻璃罩。透過玻璃罩,打開地下燈,一條由北向南的隋代龍窯呈現眼前:那一排排擺得整齊的匣缽和匣缽巾存留的器物,閃耀著古代文明的光輝。1997年6月,縣政府在這里興建宿舍樓,挖基腳時,發現人量的青瓷片堆積層。報告文物部門后,縣文管所派人進行調查,從大量出土物辨認,這是一座隋代青瓷窯址。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派出發掘小組會同湘陰文管所進行歷時三個月搶救性發掘,獲得豐碩成果。在約6米深的文化層0土了大量青瓷器物和匣……[詳細]
湘陰文廟
  湘陰文廟位于岳陽湘陰縣城步行街,幾經興廢,現有建筑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由“玉振金聲”沖天坊、泮池、狀元橋、“太和元氣”坊、大城門、大成殿及廂房組成,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縣級文廟,建筑藝術精湛、風格獨特。湘陰文廟始建于北宋慶歷八年(1048),與滕子京重修岳陽樓時間相近,歷朝歷代先后十多次予以維修、加修、重修,至清咸豐元年,“規模宏麗,遂甲于湖以南”,整個文廟建筑群風格獨特,技藝精湛,氣勢宏大,古樸雄偉,狀元橋位于文廟之前,橫跨“泮池”。按科舉時代規矩,高中狀元者可打馬過橋。狀元橋兩側,南面為“肅然起敬”牌坊,北面為“太和元氣”牌坊,古時文官在此必須下轎,武官到此必須下馬。二牌樓均為石榫結構,全用花崗石塊鏤空雕刻而成,其造型奇特,制作精良,令人嘆為觀止。湘陰文廟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詳細]
羅子國城遺址
  羅子國城遺址是湖南省人民政府1956年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汨羅市城關鎮西北的羅城,現屬岳陽市屈原管理區河市鎮古羅城村一組。為汨羅江下游南岸自翁家港至馬頭槽之間一塊廣闊的土洲。汨羅江干流在羅城北自東南向西北流過,在羅城以南有其支流李家河,繞城址南面自東向西流過,在城址西南角向南經劉墩墈進桃木港在河夾塘諸如汨羅江另一支流河市河。羅城北與羅山(又名汨羅山、徽山、烈女嶺)隔江相望,西鄰雞公灘東周遺址,南與劉墩墈隔李家河相眺,西北毗鄰河夾塘。1957年,湖南省文管會對羅城進行了小規模調查與試掘,1985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岳陽市文物普查辦對羅城再次進行了全面調查,1992年底至1993年元月,岳陽市文物工作隊對羅城進行了第三次考古調研和全面試測,并進行了小型試掘,2008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進……[詳細]
左文襄公祠
  左文襄公祠,又名左公祠,民間稱相國祠。是為紀念清末愛國將領左宗棠而修建的地方性祠廟建筑。清光緒十一年(1885)左宗棠去世后,湖南巡撫吳大徵奉旨所建;光緒十八年(1892)竣工。祠位于縣城文星鎮八甲老街上,由三組硬山式屋宇組成,屋宇間用邊廊連結,形成整體,加上東西兩側廡院,占地面積達2640平方米。左公祠為磚木結構,整個平面基本呈方形,單層、單檐,其祠坐北朝南,由照壁、中棟和后殿及東西廡房組成。外圍封火山墻,東西為馬頭墻,屋面小青瓦,中棟和后棟中設天井。主體建筑為長方形,由南向北,由一字型影壁墻、門院、前廳、丹墀、東西廡廊、后寢組成祠廟主體。東西廡房為附屬建筑,包括前、后廂房和天井,與主體建筑一起共同組成左文襄公祠建筑組群。后殿正中設木龕,立左宗棠牌位。晚清時期,每年春秋兩季,由地方官員專往……[詳細]
大磯頭遺址
  寡婦磯又名臨湘磯、大磯頭。寡婦磯是民間的俗稱。寡婦磯位于臨湘市陸城鎮附近的長江邊,是一座長150m,高7.2m的弧形石磯,傳說很久以前此處為漩渦,下有孽龍經常作患,江邊住著一對年輕幸福的夫婦,一天傍晚,孽龍吞沒正要歸家的漁郎,當妻子趕到時已經很晚了,只看見了丈夫的斗笠和幾塊破船板。傷心欲絕的妻子強忍著淚水,發誓要鎮住孽龍,從此不管白天黑夜,下雨天晴,她總是往深潭里倒石頭,終于鎮住了孽龍,她自己眼淚也哭干了,化成了石頭,此處使被稱作“寡婦磯”。大磯頭占地面積達1500多平方米,從下至上用花崗巖條石砌成三級平臺(可根據江水漲落分級使用)。第一級平臺從長江礁石自然面駁起,高1.5米至3.5米,寬2.05米;第二級平臺與馬鞍山山腰平接,高2.9米,寬2米;而第三級平臺則高2.6米,寬3.8米至5.8……[詳細]
中共平江縣委舊址(毛簡青烈士故居)
  中共平江縣委舊址(毛簡青烈士故居)始建于公元1919年,原建筑為北方典型的四合大院組合形式,占地面積5000㎡,由于1926年大水和1932年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現僅存后棟七間和附屋三間。在平江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共平江縣委舊址(毛簡青烈士故居)于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舊址的保護規劃立項工作已獲得國家文物局的審批通過,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紅色旅游景點名錄。毛簡青是我黨早期的革命家,1913年留學日本,就讀東京帝國大學,畢業歸國后受毛澤東、何叔衡的影響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擔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1927年擔任湖南省委委員、平江縣委書記,組織平江工農義勇軍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為迷惑敵人,他把縣委及總指揮部……[詳細]
岳陽銅鼓山遺址
  銅鼓山遺址位于岳陽市云溪區陸城鎮新設村長江東南岸的銅鼓山上,是長江以南時代最早的一處屬于商文化盤龍城類型的商代早期文化遺址。銅鼓山遺址時代相當于二里崗期和殷墟期,遺址分布于整個銅鼓山,面積達5.8萬平方米,海拔47米,相對高度(與長江十月份水位比較)30米。由此順江而下可達武漢地區的商代盤龍城,溯江而上則西抵荊南寺、鄂西和川東地區,向南則是湘江下游地區,往東越過幕阜山的隘口直達贛西北地區。遺址保存完整。198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約400平方米,并發掘清理了東周墓葬7座(見《湖南考古輯刊》第五集)。商代遺存出土的陶器有鬲、大口尊、簋、爵、斝、盆、南瓦、大口缸、罐、鼎、釜等,石器有錛、刀等,銅器有箭鏃、泡、削等。東周墓出土有鬲、盂、罐、鼎、敦、壺、盤、匜、匕、勺、銅……[詳細]
三戰三捷石刻
  大云山三戰三捷摩崖石刻(以下簡稱三戰三捷)是原國民黨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二十七集團軍司令楊森為紀念湘北抗日和長沙三次會戰的勝利,在大云山留下的大型石刻。它刻石于1942年12月,選址于大云山隆興宮西側200米處的一塊大石崖,1998年7月被岳陽縣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大云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一級人文景點。三戰三捷摩崖石刻是原國民黨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二十七集團軍司令楊森為紀念湘北抗日和長沙三次會戰的勝利在大云山留下的大型石刻。時任臨湘縣長王翦波請楊森題字,楊森欣然命筆。王翦波召來40名石匠,歷時兩個月完成。整個石刻分三大部分,即三戰三捷四個大字的石刻,65個注解碑文石刻,三捷泉源石刻。三戰三捷石刻為一露天摩崖石刻。整塊石壁寬15.8米,高11.3米,面積為178平方米。在石壁的東邊,鏤刻……[詳細]
18、慈氏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慈氏塔
  慈氏塔又名慈氏寺塔,位于岳陽市岳陽樓區洞庭南路西側寶塔巷。唐顯慶三年(658)曾在此建有佛樓(世稱“南屠”或“南樓”),后梁乾化四年(914)在南樓故址修有一座木質寶塔“一字關”塔,此即為慈氏塔的前身,可惜該塔毀于北宋熙寧年間的一場大火。現存古塔為南宋荊湖制置使孟珙(?~1246)于淳祐二年(1242)所修。慈氏塔塔身高為34.58米,占地面積46平方米,七級八方實心,為仿木結構的樓閣式磚塔。除塔基由渾厚堅實的五層花崗石鋪砌外,其余均用青磚砌筑,而膠結料采用的是黃砂泥漿。塔身底層較高,往上逐層低矮,面闊層層內收,形成柔和的收分線條。層檐間用疊澀法,在挑出的青磚上貼以青瓦,再用砂漿堆塑蓮花圖案,線條圓潤優美。第一層原有東西相通的塔門,清康熙大修時為加固塔身而封閉,自二層以上,每層四向各砌佛龕一……[詳細]
張谷英古建筑群
  張谷英村古建筑群明至清。位于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鎮,此為保持了明清傳統建筑風貌的古建筑群。張谷英為元末明初人,明洪武年間從江西遷來岳陽,在此聚族而居,現已發展到27代,7000余人。目前住張谷英村的有2000余人。明萬歷年間,第八代孫張思南開始在今處營建住宅,歷經數代,建成當大門、西頭岸、楓樹屋、東頭岸、王家塅、石大門、上新屋、下新屋、和風塅、潘家沖等數片,總計建筑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000多間。現存完整地有西頭岸、王家塅、上新屋等處,分別建于明、清時期,建筑形式和風格保持一致。各片建筑均為一“豐”字平面布局,縱軸一般由三至四進堂屋組成,多的可達五進。縱軸兩邊并列伸出三至四道橫向的分支,每一分支又由三至四進堂屋組成。各進、堂屋之間由天井和屏門隔開,堂屋兩邊為廂房。每片房屋和每組堂……[詳細]
汨羅山墓群(屈原墓)
  汨羅山古墓群(屈原墓),位于汨羅江北岸屈子祠鎮雙楚村、永青村境內的汨羅山上,自戰國起便沉睡于此,唐朝以來歷朝文獻均有記載。唐代杜佑《通典》與李吉甫《元和郡縣志》明確記載:“羅江(汨羅江)有屈原冢”、“左徒屈原墓在縣(湘陰縣)北七十一里”。宋代胡嚞所撰的《經理汨羅廟記》記載“縣(湘陰縣)北六十里為汨羅江大夫正廟,故冢在焉”、“兩山對峙,一水縈迴,是為汨羅,其右為廟,其左為冢”。明代《大明一統志》記載,“屈原墓在汨羅山上,汨羅山即今烈女嶺,在汨水東北”。清代乾隆《湘陰縣志》、光緒《湘陰縣圖志》均記載屈原墓在汨羅山。屈原墓位于汩羅山上,12個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這些土堆前立有“故楚三閭大夫墓”或“楚三閭大夫墓”石碑,是屈原12疑冢。據傳公元前278年的農歷5月5日,屈原投江……[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66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 日本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 亚洲成高清日本亚洲成高清 | 伊香蕉大片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