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盧寺創建于唐朝天寶年間,宋、元、明各朝均曾重修。原來規模較大,建筑較多,現僅存釋迦殿(前殿)和毗盧殿(后殿)。毗盧殿中央佛臺上供奉的是佛教的本尊主佛毗盧遮那(印度語,意為光明普照),故該寺稱為毗盧寺。毗盧殿的壁畫畫風,承襲了我國古代壁畫的傳統畫法,技法嫻熟,線條瀟灑自如,色彩艷麗,人物形象生動逼真,主次分明,層次井然。壁畫賦色以石綠、朱紅為基調,從強烈的對比中取得調和,色彩豐富而和諧。使用的顏料以礦物質為主。這些顏料穩定性好,保存時間長,雖已經歷了幾百個春夏秋冬,但色彩至今還很鮮艷。壁畫還大量使用瀝粉貼金,整個壁畫看起來艷而不俗,富麗堂皇,光彩奪目。毗盧寺壁畫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技藝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對研究古代社會生活、風俗習慣以及古代美術史和傳統繪畫藝術都有重要的意義,是我國古代……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