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蕪湖楚王城遺址
  蕪湖楚王城遺址位于蕪湖市蕪湖縣,年代為戰國—西漢。座落在蕪湖縣花橋鎮黃池村,是戰國至西漢的一座古城,西漢蕪湖縣城,亦即古鳩茲所在。古城依山構筑,城廊依然留存,面積近12萬平方米,地勢東高西低,四處城門舊址赫然在目,步入城內,秦磚漢瓦俯拾皆是,唐錢宋瓷唾手可得,可謂地道的小型博物館。楚王城遺址,為戰國-西漢城址,1985年經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9月經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2月經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楚王城遺址位于花橋鎮黃池行政村山頭自然村,城東行政村農莊自然村部分。楚王城依山構筑,現存遺址東西長380米,南北寬310米,面積約117800平方米,城墻高8.5米,墻基厚18米,墻面寬3-5米,東南西北留有4個缺口。該城曾出土過石斧、陶鼎足、陶簋、印……[詳細]
徽州古道西線
  徽州古道西線位于安徽東至縣葛公鎮、洋湖鎮、堯渡等鄉鎮,黃山市祁門縣箬坑鄉仙寓山(紅旗村里中組山腳至櫸根關與東至分界處。(1)東至古徽道,始建于唐代,是明、清時期南來北往的咽喉要道。青石板沿途鋪設,每塊石板長1-1.2米、寬0.4-0.6米、厚0.3米,有橫跨古道、石亭、石凳、古井等。由于灰巖有不耐分化的特點,沿途的青石板、石拱橋、雕刻等出現不同程度的溶蝕現象。(2)櫸根嶺古道,古道全部用青石板鋪設,總長約11公里,早在公元873年就已經是交通、軍事要道。古道祁門段長約3.5公里,青石板約1.4米,寬0.4米。古道上遺存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筑、古墓葬及古戰場遺址等;罩莨诺牢骶文化內涵及其豐富,作為明清以來著名的徽商通道,為徽州的茶葉、文房四寶等于外界商貿交易提供了重要的運輸通道。該古道對尋訪古……[詳細]
岳西孫氏宗祠
  孫氏宗祠位于安徽省岳西縣姚河鄉梯嶺村杉宕村民組,距舒城縣、岳西縣交界的105國道僅5公里。這里崇山峻嶺、峰巒巍峨,,青山疊翠,蔭翳蔽日。依山而建的孫氏宗祠,氣勢恢宏,祠宇軒昂。據祠內碑銘記載,該祠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開始興建,至十八年(1753)落成,歷時八年。祠宇座北朝南,建筑面積3220平方米,還不包含祠前的開闊祠埕和旗桿石柱基占地和門前池塘。祠堂東側建有一棟供族人子弟求學攻書的學堂曰“映雪齋”,取義唐代孫康家貧好學,無油點燈,映雪苦讀的故事而定名。西側建有庖廚餐廳供族人來祠慶典或祀祭膳食和住宿,兩者建筑面積1056平方米。祠屋本身三重五進,布局嚴謹,通體磚木結構,穿枋翹角,斗栱抬梁,青磚小瓦,歇山頂,馬頭墻面,皖西南建筑風格表現得十分明顯。門首鑲嵌著書有“孫氏宗祠”的巨型石……[詳細]
馬玉昆故居
  蒙城馬玉昆故居,又名馬公府,位于蒙城縣馬集鎮政府西南,系清末愛國將領馬玉昆府第。是目前皖北地區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民居。馬玉昆府第,座北朝南,兩進三個院落,房屋呈“品”字形分布,取“一品當朝”之意。橫向三排房屋面闊十間,均有前廊,檐下雕花斜撐,木柱下以石鼓作礎石。第一進院東西廂房各四間。第二進院除東西各四間廂房外,中軸線上縱列一排院墻,將后院分成東西兩個庭落。馬公府建筑風格古樸典雅,磚木椎架結構,房梁一般為三層垛梁,在屋檐、房梁之上,存有大量磚雕、木雕,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為保護這座皖北古樸的民間建筑,1987年被蒙城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這處古建筑損毀比較嚴重。2009年蒙城縣政府出資對馬玉昆府第進行了整體修繕,修復后的馬玉昆府第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詳細]
石門高氏宗祠
  石門高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貴池區棠溪鎮石門村。該祠始建于唐朝高霽的學堂,明朝擴建,座北朝南,為臺粱磚木結構,平面呈長方形,原為六進,現存五進。依次為門廳、中下廳、中上廳、香火廳、祭祖祠,各進之間以天井相屬,前進到后進依山勢地形逐漸增高,祭祖祠高于孝恩堂0.80米。宗祠進深長63米、面闊15.28米。脊高6.5米,占地面積945平方米。柱礎石為青石質,有圓形、覆盆式,方形、六面、八面形等。祠內136根木柱襯托梁枋,柱上架梁,自下而上,逐層升高,直至屋脊,構成一組排列有序的木質構架。駝梁、月梁、撐拱,卷棚、雀替等木結構雕刻較簡潔,留有明代遺風。硬山式屋面,天井兩側為單坡,上蓋青灰小瓦。門廳兩側建有磚砌配房,立面成八字形,正門前設有廣場,廣場端筑有半月池。高氏宗祠是貴池轄區內保存較為完整、主體占地面積……[詳細]
146、琉璃瓦窯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琉璃瓦窯址
  琉璃瓦窯址分南北兩窯址,隔姑溪河相望,遺址面積約5000平方米。南窯位于青山東麓姑溪河南,占地面積35000平方米,西側有一座現代窯廠,西部有取土現象,南窯址原燒制琉璃制品,遺址上采集的標本有瓦當、筒瓦、屋脊獸等,釉色有紅、黃、綠色等,筒瓦上有“萬字一號”至“萬字十九號”戳記,并有調官、上色、風火人的姓名。北窯位于姑溪河北吳馬村內,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原燒制城磚,上有“太平”“當涂”楷體字。此窯址為建造中都鳳陽皇陵用。該窯址對研究明代窯燒技術及中都皇陵建設提供了研究資料。(1)南窯。保護范圍:本體外,南、西、北各50米,東3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30米。(2)北窯西部。保護范圍:本體外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周邊25米。(3)北窯東部。保護范圍:本體外……[詳細]
147、貞一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貞一堂
  貞一堂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渚口村。始建于明,1673年重建,1910年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267平方米;罩菝駠谝混,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磚木結構,分前、中、后三進。大門兩側有黟縣青石鼓一對,雕飾有龍鳳呈祥、隱瞞送子等圖案。進門為前進,左右兩廂,中為通道。過天井即為正廳,正廳有108根立柱支撐,規模宏大,是春秋二祭和舉行慶典的場所。后進有東西天池各一,天池四周石柱和欄板上,均刻有各式各樣的花鳥圖案,如鯉魚噴月、雁落荷花、松鶴延年、松柏長青等,雕刻精細。過天池為享堂,是供奉諸口倪氏祖宗神位之所。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貞一堂位于祁門縣渚口鄉渚口村內,是渚口倪氏貞一支派的宗祠。坐落在村中央,坐北朝南,占地1200多平方米,是一座三進七開間的大祠堂。貞一堂始建于明,清兵入關后,……[詳細]
潛山楊家祠堂
  楊家祠堂位于潛山縣龍潭鄉萬澗村中澗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筑平面座西朝東,呈明三暗五狀,由前廳戲樓、中廳“四知堂”、后廳寢堂在一條軸線上構成。原舊構面積約700平方米;曾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公元2004-2005年三次修葺,F有規模已經形成了一個面闊27.30米、通進深42.63米、占地面積約1164平方米的四合院式建筑體系。其中,單檐歇山式戲樓是祠堂里最為著名的建筑,建在前廳。戲樓為兩層結構,二層明間為戲臺,離地面高約2.8米,左右次間為伶工房。戲臺面闊5.5米,進深6米,空間高度約3米;臺口有雕花欄桿,臺頂有凹面藻井,并使用穿斗法在金柃上制趴梁,構成了三架梁結構,使戲臺達到了視覺開闊的設計要求!盎瞻囝I袖、京劇鼻祖”程長庚主管的大四喜班曾在這樓臺上……[詳細]
山門洞摩崖石刻
  山門洞摩崖石刻位于安徽寧國市港口鎮山門村文脊山下。匯集山、石、泉、潭、瀑、洞,寺等景觀于一體。保護區域面積23.06公頃。山門洞古名石門,別稱靈巖。在山門鎮山門村境內。石灰巖形成的奇峰、怪石、巖洞,千姿百態,獨具一格。著名巖洞有朝陽、紫云、漣漪、枇杷、龍潭、靈巖六洞。其中靈巖洞(今名山門洞)最深,民國(寧國縣志)稱其:“石翌峭立,劃然中開,儼若城。”寬約17米,高10米,游人過此,頓覺豁然開朗,別有天地。第一個開發山門的是東晉時期的瞿硎。瞿硎隱居紫云洞,死后葬此,后人更此洞名為“瞿硎石室”,并立“晉隱者瞿硎先生之位”石碑。唐貞元間,于靈巖洞旁建寺(已圮),此后四方僧人云集,香火盛興,文人雅士接踵而至。北宋科學家沈括知宣州時常游此,并寫詩“溪水激激山攢攢,蒼巖腹封壁四環。一門中辟伏驚瀾,造物為……[詳細]
杏花村古井文化園
  晚唐詩人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詩,唱出了一個聞名千古的杏花村。杏花村,因詩而得名,這里是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文化古跡,是安徽池州城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村。古井文化園位于池州市城西的杏花村,是在杏花村古井遺址基礎上建成的旅游景點。園區占地面積約13520平方米,主景區由黃公井院、釀酒坊、杏花亭、村志館、煥園等組成。園區風格樸素、典雅,園內廣植花草、杏樹成林、溪流縱橫,仿唐建筑錯落有致,古戲臺還有文藝演出,是現代游人憑吊懷古、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古井文化園古有酒肆,產名酒。南至齊山湖,北至缽頂山,東接西門吊橋,西臨秋浦河邊,杏花飛雨,橫貫十里。昔日的杏花村杏林百畝,花艷如云,村中還有一家黃公酒壚,僻靜優雅,濃酒飄香!扒迕鲿r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首千古……[詳細]
151、舒余慶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舒余慶堂
  余慶堂黟縣屏山村建于1600年前后(明萬歷年間),占地480平方米。大門朝南,正面是水平型高墻。用水磨磚砌成的雙柱三樓大型貼墻牌坊,高約10米,磚柱寬50厘米,呈梭形。月梁磚雕細致精美,簡樸大方。兩層樓檐,層層挑起,承以斗拱,整個牌坊造型的主從、疏密,互為拱托比襯,相得益彰。高大的石庫門坊里,是方磚鋪面的厚實大門,方磚銜接處,全部用鐵皮壓縫,成斜方格形,每塊磚中央都釘有圓頭大釘,顯得宏偉莊嚴。祠堂分下廳、中廳、后廳三進,布局得體,梁柱雄偉,主要構造全用銀杏木構造。大柱直徑0.4米,梭形,柱礎為覆盆形,襯有梓木板。月梁碩大,略呈梭形。梁頭柱間挑木,均以斗拱承托,丁頭拱卻摟有卷心花飾,梁下替木,細樓精雕。脊瓜柱下的平盤斗為仰張蓮瓣,脊瓜柱兩側叉手,深雕成卷手紋。梁架突出。形似彩帶,頗具宋代結構式……[詳細]
侯家寨遺址
  定遠縣七里塘鄉侯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發掘時間:1986年9月。發掘工作單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厩闆r簡介:侯家寨遺址位于定遠縣七里塘鄉北3公里,四家劉村袁莊組后,為單一的新石器時代臺形遺址,面積3萬余平方米,1977年春發現,1985年5月進行過試掘,歷史書有記載。迄今已發掘375平方米,文化堆積可分為四個自然層次,計早、晚一、中一龜其兩期。出土較完整陶器、骨器、石器300多件,并收集了大量的骨骼標本。還發現了居住硬面和灰坑等遺跡。出土的陶器以夾砂粗紅揭色陶、紅陶為主、手制,素面,有少量的堆紋、劃紋、刺點紋、指紋等。器形有鼎、簽,缽、豆、壺、支座、盂形器、顫、勺、-、器蓋、陶塑、彈丸等,重要的是紅色彩繪陶器的使用及圈足缽底部發現刻劃紋等符號。彩繪內外彩都有,以外彩為主,一般是在器物的……[詳細]
蘄縣古城遺址
  蘄縣古城遺址位于宿州市南20公里處蘄縣鎮境內。206國道穿城而過,是安徽省內發現最早的一座古城。秦統一六國時置蘄縣,南梁改設蘄城郡,隋朝復稱蘄縣,元代廢縣遷至宿州,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蘄縣鎮歷史源遠流長,是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發源地。1988年蘄縣古城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區,其上秦磚漢瓦,俯首可拾。境內陳勝吳廣起義點—點將臺,陳勝之妹陳雪花墓地——雪花山,后人紀念陳勝吳廣而建的三賢廟、廟前陳勝手植的紅果樹歷歷在目;鎮域東西的古戰場聞名天下—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漢劉邦征討淮南王英布、淮海戰役雙堆集大血戰,均發于此;傳說中的一步兩橋、魚趕集、觀星臺、二龍戲珠等景觀依稀可見,名優特產馬蹄燒餅、澮河鯉魚聞名遐邇。這里人文景觀非常豐富,是一塊亟待開發的旅……[詳細]
154、姚瑩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姚瑩墓
  姚瑩墓,位于龍眠山腹地雙溪村小河口“姚家墳山”,系夫婦合墓。墓地面積108平方米,冢高0.8米,座東朝西,面向陰山。墓前沿山勢陡坡,以亂石砌成三級拜臺,每級高1米,冢后環以亂石墓壙,中嵌墓碑,高1米,寬0.6米,為同治元年所立,楷書陰刻:“皇清誥授通議大夫廣西按察使姚公石圃先生墓”。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姚瑩(1785—1853),字石圃,號明叔,晚號展和,又號幸翁。桐城人。著名的愛國思想家,桐城派中堅作家。嘉慶十三年(1808)進士,歷任平和,龍溪,臺灣,武進等縣令。鴉片戰爭爆發時,姚瑩正在臺灣兵備道任上,面對強敵,他積極整軍備戰,先后五次擊退英軍侵犯。這是繼林則徐禁煙之后,抗英斗爭取得的又一重大勝利!赌暇l約》簽定后,姚瑩被誣,謫四川,貶西藏。咸豐初,授廣西按察使,繼遷湖南按察使。后……[詳細]
金雞碑及五猖神廟碑
  金雞碑及五猖神廟碑位于懷寧縣洪鋪鎮金雞村分別立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與嘉慶年間!敖痣u碑”為戲神碑,是研究戲劇史的活化石,全國僅存兩座,“電影金雞獎”名源于此。碑高1.1米,寬0.75米,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為“金雞社令直之神位”,正文兩側冠“日”、“月”二字。上款“庚戌歲冬月吉旦眾生祀奉”,下款為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員”楊文堂等25人姓名。碑邊刻纏枝花紋,碑文楷書陰刻。金雞碑的立碑時間最晚應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代。金雞碑是戲神碑,是研究我國戲曲史的一項重要資料。1984年7月懷寧縣文物普查中發現。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猖神廟碑】在金雞碑南側3米處。高0.9米,寬0.6米。碑額楷書橫行“五猖□碑”(原注:“□”應為“廟”字)……[詳細]
林探花府
  林探花府座在宿州市楊莊鄉林莊,系清代武探花林方標的府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林方標,字錦堂,力大過人,善施兵器,武藝高強,清嘉慶辛未武科探花,清代名將,歷任甘州提標、城守參將、衢州總兵、浙江提督等職。探花府尚存房屋58間,是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筑群,其建筑布局、房屋結構、磚雕、木雕、彩繪等裝飾都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風格,有著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探花府原有房屋81間,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府門前空場樹立旗桿4根,高11米左右,旗桿座分列大門兩側。主體建筑四進院落,明三暗五式,主體建筑的西部還有三進側院建筑。主體建筑后面原設有花園和養魚池,花園左側有練武場,陳設有各式武器,可供參觀。保護范圍:探花府現存院墻外,東、西、北各50米,門庭以南8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20……[詳細]
父子進士祠堂(昂氏宗祠)
  父子進士祠堂肥東縣西山驛鎮東昂集行政村祠堂于清代乾隆辛丑四十六年(1781年)落成。共三進五開間,原有屏門隔扇108扇。前院兩棵天竹分為兩邊,至今完好無損。祠堂大門有1對石獅看守,門外兩邊是八字門。據史書記載:解放前從橋頭集到柘皋,昂集是必經之道,南來北往的官人經過此地,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尊敬。昂紹善:字元長;安徽昂集人。清朝著名大臣。在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考中進士,官居內閣中書,位列臺輔高位。其子昂天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亦中進士,官居山東德州平原縣知縣?滴跞昶咴率湃,皇帝連下二道誥封,贈昂氏父子皆為文林郎;封昂紹善妻梁淑慎、昂天曾羽妻閻終溫為孺人。同時,準入祀鄉賢祠,人稱父子進士祠。不僅如此,皇帝還贈御書匾額四塊:父子進士、昂氏宗祠、承先啟后等,分……[詳細]
158、青山六朝墓群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山六朝墓群
  青山六朝墓群東倚青山,朝向西邊的開闊地帶和青山河。墓葬地勢相對較高,周圍溝壑縱橫,雜草叢生,原生環境破壞嚴重,保存一般。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為配合馬蕪高速建設工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共清理單室和多室六朝磚室墓葬20余座。其中M20、M23、M24均為“凸”字形墓葬,分別有封門墻、甬道,墓室以及長長的排水溝組成。M23全長8.34米,墓向285度;M20全長7.86米,墓向275度;M24全長7.52米,墓向260度。三座墓葬的排水溝匯聚在一起,共用一個排水溝,為六朝時期家族墓地建造的通行做法。墓葬出土文物有青瓷盤口壺、青瓷魂瓶、青瓷罐、青瓷碗、玉璜、帶鉤、滑石豬及鉛質買地券等,其中一對玉璜保存完整,雕刻精美,為六朝時期罕見的組佩。青山六朝墓群的發……[詳細]
壽縣青蓮寺遺址
  青蓮寺遺址,所處時代為商周,位于安徽壽縣堰口鄉。遺址中心原有一座清代寺廟,名“青蓮寺”,故名。現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中心原有一座清代寺廟,名“青蓮寺”,故名,F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地表采集標本和1982年北京大學考古系發掘遺物看,青蓮寺遺址主要為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器物主要有陶豆、鬲、罐、盆、盤、碗、杯、觚、尊及石斧、石鏃等。青蓮寺遺址主要為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該遺址是江淮地區商周時期一處重要遺址。從地表采集標本和1982年北京大學考古系發掘遺物看,青蓮寺遺址主要為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器物主要有陶豆、鬲、罐、盆、盤、碗、杯、觚、尊及石斧、石鏃等。文物價值青蓮寺遺址主要為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該遺址是江淮地區商周時期一處重要遺址。文物保護1998年5月4日,青蓮寺遺址被評為安徽省級……[詳細]
160、江寧會館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寧會館
  江寧會館位于亳州市古泉路中北側,是南京藥材商人為經銷方便,清嘉慶12年(1807)在圓覺寺的基礎上集資改建的(因圓覺寺自康熙時期就由南京商人管理使用),具有祭祀神靈,祈福求財,交流信息、商務活動,方便起居,娛樂休閑等功能。會館坐北朝南,青磚灰瓦,F存山門、戲樓、配樓、鐘樓、鼓樓、看樓、正殿、偏殿等古建筑,計52間。山門3間,明間正門匾額鑲嵌磚刻“江寧會館”四個大字,東西次間匾額,分別鑲嵌“鐘山”、“分秀”碑刻大字,意為將中山之秀分到亳州來。進入山門即是戲樓,戲樓與大殿南北相對而建,舞臺前突、木結構,屏風彩繪“二龍戲珠”圖案,上懸“秀接鐘山”匾額,整座戲樓建筑,集南北風格于一體,秀麗多姿,看樓與鐘鼓樓分列東西兩側,檐廊彎繞,構成一個古老的四合院,具有鮮明的亳州地方特色。江寧會館對研究清代早期建……[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尤物视频在线观看卡不卡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福利 | 亚洲影视一区在线观看 | 中出国产乱子伦中文字幕在线 | 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 | 中文字幕日本免费视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