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合江試院(俗稱考棚)位于縣城西門,占地1743平方米,建筑面積1026平方米,是一座頗具川南特色的古代建筑物。試院也稱考棚,它是清代科舉考試縣試(即初試)的專用考場,是科舉考試制度的產物。合江試院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2年)。該院坐東北,向西南,四合院布局。在縱軸線上依次為頭門、過亭、儀門、過廊、孔圣堂,縱軸線兩側為東西文場。該院雖飽經滄桑,至今保存仍較為完整,為四川省僅存的兩個試院之一,具有重要的建筑和文物價值。據史料記載,合江的縣試在二月舉行,由知縣任考官,試場就在試院。縣試共考5場,每場……[詳細] |
![]() | 木里境內的大多數人民信奉藏傳佛教,仍保留著許多原始神秘的宗教文化,把--奉若神靈,宗教特色十分突出。木里-在整個藏區享有特殊的地位,全縣佛教勝地三大寺,十八經堂。其中最為有名的是木里大寺,位于桃壩鄉你易店村,海拔2637米。1656年,由木里藏傳佛教三世-兼第二代大-松登桑布主持興建,歷時12載,于1661年建成,命名為嘎登喜祖·郎巴吉韋領。全盛時期的木里大寺整個建筑群占地8萬余平方米,是境內最宏大的格魯派寺廟。而在那時的木里有三座著名的大寺——康鳥大寺、瓦爾寨大寺、木里大寺。現在的寺院和當年洛……[詳細] |
![]() | 香沉寺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香沉鎮躍進社區,始建于元代,現存建筑由天王殿、大佛殿、觀音殿、左右廂房5部分組成,建筑占地面積622平方米,整體結構保存完好,是四川省少見的元明時期寺廟建筑群。歷史沿革元時,母大成建香沉寺,在劍州以南80公里。以“香霧沉沉”之意得寺名。1988年3月,劍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香沉寺為四川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筑格局香沉寺現存建筑由天王殿、大佛殿、觀音殿、左右廂房5部分組成,建筑占地面積622平方米,整體結構保……[詳細] |
![]() | 張思德故居,面積71平方米,坐西向東,二開間,面闊8.5米,進深5.1米,土木結構,小青瓦屋面,檐高3.2米,通高4.9米。張思德于1915年4月21日出生在左邊一間土屋里。1933年參加少先隊,同年十月參加紅四方面軍。1935年參加長征,1936年11月隨部隊到達陜甘寧邊區。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在煤炭中因公殉職,毛澤東主席參加了張思德的追悼會,他不僅親筆寫了挽詞,而且發表了著名的演說《為人民服務》。幾十年間,“為人民服務”這一光輝的口號同張思德的名字一起響徹了中華大地。2……[詳細] |
![]() | 位于公園路49號,又名西秦會館,原本為古三元宮。修建于清代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現為閬中蠶種場。會館的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成縱軸布局,穿斗木結構,單檐歇山式,額坊象鼻斗拱,琉璃筒瓦屋面,雕梁畫棟,青灰土墻;會館為前殿、正殿、后殿,共1000多平方米。前殿為門殿,單檐歇山式建筑,共三間,88平方米。中間為宮門與通道,左右為鐘鼓樓與戲樓。門前一對雄獅高踞石臺。出前殿100米便是中殿(正殿),面積357平方米。殿頂拱形曲面與斜面梯次交疊,曲斜交接處雙檐下另起一平直水槽銜接整體,簡繁有致,富麗恢宏,……[詳細] |
![]() | 名稱:東劉家窯包年代:唐、宋 類別:古遺址 地址:玉堂鎮鳳岐村10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劉家窯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10組,淺山丘陵區,分布面積為3191.19平方米,為唐、宋時的青瓷系列窯場。窯包周圍遍地均是廢棄的青瓷片和窯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器物主要為瓷器和窯具兩類。瓷器的可辨器型有碗、盞、缽、盆、罐、盤等。釉色有青釉、黃釉、醬釉和淺綠、綠色乳濁釉,以青釉、黃釉和淺綠色乳濁釉較為多見。窯具主要有支丁、泥餅和墊板。玉堂窯址對于研究成都平……[詳細] |
![]() | 勝天渡槽,又名“三溪渡槽”。位于武勝縣東北約17公里處的三溪鎮。三溪渡槽系武勝縣五十年代興建蓄水5200萬立方米的五排水水庫右渠之咽喉樞紐,修建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勝天渡槽跨溝越谷,綿延數里,宛如長虹,形若游龍,其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實乃我國農田水利建設中的一道奇觀。五排水庫右干渠原設計方案中沒有勝天渡槽,渠道基本沿山腳山腰地段進行,要跨越三個溪河,經過若干個塌方滑坡地段,不僅建設難度大,而且為今后灌溉管理留下諸多隱患。為解決這一問題,經過一個多月的實地勘測,提出了3個方案,后由相關技術人員、……[詳細] |
![]() | 名稱:東羅家窯包年代:唐、宋 類別:古遺址 地址:玉堂鎮鳳岐村8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羅家窯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8組,淺山丘陵區,分布面積為3004.00平方米,為唐、宋時的青瓷系列窯場。窯包周圍遍地均是廢棄的青瓷片和窯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品種主要為瓷器和窯具兩類,有少量陶器,還可見少量外地窯口的瓷片。瓷器有碗、盆等器型,以碗最多。釉色有白、青、綠釉和綠、藍色、淺綠色乳濁釉,以白釉較為多見。窯具主要有支丁、墊條和墊筒。玉堂窯址對于研究成……[詳細] |
![]() | 鐘鼓樓建筑區位于廣元市劍閣縣普安鎮,始于明代正德年間,由劍州知州李壁主持修建,在明末由于戰亂被毀,現在所見到的鐘鼓樓古建筑是民國時期原址上重建的。鐘鼓樓古建筑區在1991年被四川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鐘鼓樓建筑區包括南城門、鐘鼓樓、火神廟以及南門的明代城墻。據相關資料記載,南城門門高3.5米,寬3.4米,門上有箭樓,高8米,城門處的木門仍然保存完好,兩側石柱上雕有“野鹿銜花”與“吉祥如意”的圖紋,門洞上方題有“秀分閬苑”四字。鐘鼓樓坐北朝南,整棟樓由木、石柱支撐,分為3層,屋內鋪簡瓦,……[詳細] |
![]() | 名稱:東楊家窯包年代:唐、宋 類別:古遺址 地址:玉堂鎮鳳岐村9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楊家窯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9組,淺山丘陵區,分布面積為1390.62平方米,為唐、宋時的青瓷系列窯場。窯包周圍的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品種主要為瓷器和窯具兩類,有少量陶器。瓷器有碗、盤、注壺、缽、罐、盆等器型,以碗最多。釉色有綠、黃、白、淺綠、醬等,以綠色多見,釉面多有細小的開片。窯具有墊板、墊筒、墊圈、支丁、墊條,以墊筒和支丁最為常見。玉堂窯址對于研究成都平原與……[詳細] |
![]() | 巴靈寨遺址位于靈山鄉靈山社區居委會,據縣志記載,明朝中期在巴靈寨建藥王廟,后歷代屢建,逐步擁有大佛殿、觀音廟、二郎廟、齊天大圣廟等9座廟宇,后毀于清末,巴靈寨呈東西走向,東西長227米,南北寬30米,占地面積6810平方米,現存東門、南門、北門及部分寨墻,西門損毀。寨門、寨墻均用條石砌成。東門為平頂,門高2.3米,寬1米;南門為拱形頂,高3.3米,寬1.6米,南門右側寨墻高7米,長2米;北門為拱形頂,高3米,寬1.5米,北門左寨墻高6米,長3米,刻有“清咸豐口口年”年款。門前10米左側石崖上有清……[詳細] |
![]() | 奎星閣,被譽為“川西名閣”,現在是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奎星”,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后被文人稱為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奎主文章”,人們就建“奎星閣”來崇祀它,希望文運亨通,高中魁甲。因此,古代各縣都要建奎星閣或文昌宮,供讀書人瞻仰、祭祀。【“魁”字石】魁星閣下一塊大石頭,上面刻了個大大的“魁”字,被稱為“魁”字石。邊款上有“乾隆甲辰”字樣,乾隆甲辰即公元1784年,正是李調元堂弟李驥元中進士、并被乾隆帝欽點為翰林院編修的時候。大概是李氏的榜樣激勵了家鄉人民,于是他們自發的刻了這個“魁”字……[詳細] |
![]() | 十二橋烈士墓位于成都市西門外文化公園內、二仙庵側。1949年12月7日成都解放前夕,國民黨特務將關押在成都將軍衙門內的36位共產黨員、進步人士和愛國青年學生,殺害于通惠門外十二橋附近。烈士中有共產黨員楊伯愷、張大成、徐海東等,民主同盟和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于淵、方智炯、徐茂森及四川大學、華西協和大學學生余天覺和毛英才等。1950年1月建立烈士陵園。1949年冬,隨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崩潰,國民黨政府保密局秉承其最高當局的密令,將其在西南各地逮捕囚禁的共產黨員、民主黨派成員、革命青年和其他愛國志士……[詳細] |
![]() | 一座古橋,串起了古鎮的悠長歷史。四川邛崍市平樂古鎮的樂善橋,就是這樣一座古橋,至今有130多年歷史。在歷史的進程和城鎮的變遷中,樂善橋先后經過兩次改建,從昔日的人行橋,順應時代發展改建成鋼筋混凝土交通橋,橋面比原來高了60厘米,原來的人行橋不復再現。今年初,平樂古鎮進行了一項大工程,對樂善橋來了一次大整容,令樂善橋恢復130多年前的原貌,重新變成一座人行橋。整修后,鋼筋混凝土的地面變成了石臺階,而橋兩側扶欄高1.4米,橋頭的兩邊扶手上還有與舊時一模一樣的石獅子。據說,樂善橋恢復人行橋的原貌之后,……[詳細] |
![]() | 名稱:西羅家窯包年代:唐、宋類別:古遺址地址:玉堂鎮鳳岐村8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羅家窯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8組,淺山丘陵區,分布面積為1559.93平方米,為唐、宋時的青瓷系列窯場。窯包周圍遍地均是廢棄的青瓷片和窯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品種主要為瓷器和窯具兩類,有少量陶器,還可見少量外地窯口的瓷片。瓷器有碗、盆、盤、缽等器型,以碗最多。釉色有白、青、姜黃、醬、綠釉和綠、藍色乳濁釉,以白釉較為多見。窯具主要有支丁、墊條和墊筒。玉堂窯址對于研究成都平原與川西北高……[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