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旅游

蘇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蘇州潮州會館創(chuàng)建于明代的南京,于1682年,遷址到蘇州北濠(吳縣閶門外的北濠弄)。后因館址太小,在公元1708年,也就是清康熙47年,潮州會館遷至蘇州上塘(義慈巷西首)。1982年,會館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這座會館歷經(jīng)3個世紀,見證了清朝的盛世、國土的淪陷、國民的奮發(fā)、新中國的和平崛起。蘇州潮州會館是現(xiàn)存潮州會館中保存最完善最富麗堂皇的會址,它以莊嚴典雅的風骨向八方來客展示著富有特色的潮州文化,講述著潮商這一古老大商幫續(xù)寫輝煌的故事。會館頭門北向,外墻高約10米,面闊15米,兩側(cè)呈八字形,通體以磨細方磚斜角貼面,給人以秀雅與豪放兼具之感。墻設(shè)三門,一大二小,中額“潮州會館”,左額“河清”,右額“海晏”。入門為過道,上層即為朝南戲樓。戲臺向前突出,約6米見方,歇山頂,內(nèi)部八角形藻井……[詳細]
462、過云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過云樓”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位于蘇州市干將路,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稱,現(xiàn)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過六代人150年的傳承,其藏書集宋元古槧、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800余種。2012年6月4日晚,江蘇鳳凰集團在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2.16億元競得過云樓藏書。2012年6月11日,北京大學決定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quán),并從社會捐贈募集收購過云樓。2012年6月20最終由國家文物局批準,過云樓回歸江蘇,和南京圖書館的其余四分之三的過云樓團聚。藏書中的《錦繡萬花谷》是目前海內(nèi)外所藏部頭最大的完整宋版書,保存了大量失傳古籍中的部分內(nèi)容,清代著名學者阮元有‘書成錦繡萬花谷,畫出天龍八部圖’的評價,它的文獻價值和歷史價值在現(xiàn)存的宋版書中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詳細]
  普安橋位于蘇州市閶門外上塘街,跨上塘河支流鴨蛋橋浜。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清嘉慶十九年重修。橋畔舊有金閶關(guān)(又名青龍關(guān)),與鐵鈴關(guān)、白虎關(guān)并稱“三關(guān)”,明代為抵御倭寇建。此橋結(jié)構(gòu)獨特,系石板平橋,橋長30米,凈跨3.5米,橋面寬21.2米,是蘇州古橋中最寬的一座。橋上建有關(guān)帝廟,內(nèi)供關(guān)帝神像。廟房占去橋的面積83%;廟前仍有橋面,供行人、車輛通行,是廟與橋相結(jié)合的典型,有“普安橋,造得巧,廟蹲橋,橋載廟,廟門對河道”之說。1982年10月22日,普安橋被市政府列為第二批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衛(wèi)道觀位于蘇州平江路衛(wèi)道觀前16號,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初名會道觀,始建于元初,道士鄧道樞所創(chuàng),在原宋代上官氏廢圃上建立。明初歸于玄妙觀。成化十二年(1476年)主持張復(fù)淳重建,嘉靖二十年(1541年)長洲縣令吳世良捐俸修葺,更今名。清康熙四年(1665年)周宏教重修擴建,嘉慶十五年(1810年)再修。光緒十四年(1888年)、1917年和1953年又幾度修繕。衛(wèi)道觀初名「會道觀」,始建于元初。歷經(jīng)近千年的變⾰與洗禮,衛(wèi)道觀幾度頹落與復(fù)興,2013年11月,由蘇州城投資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再度完成全觀整體修復(fù)保護工作。衛(wèi)道觀修復(fù)與運營是蘇州市平江歷史街區(qū)保護與開發(fā)的核心項目之一,現(xiàn)由蘇州泰恒資產(chǎn)管理有限公司全權(quán)負責衛(wèi)道觀整體管理與運營。全新的衛(wèi)道觀倡導(dǎo)傳統(tǒng)導(dǎo)引創(chuàng)新,文……[詳細]
  文星閣俗稱鐘樓、方塔,位于江蘇省蘇州古城內(nèi)東偏葑門與相門之間。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現(xiàn)存閣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同治年間重修。閣樓分四層。下承三級青石方臺基,高6.5米,底邊寬14.4米,逐級向上遞減,南面有石級作八字形,可從兩側(cè)拾級而登。上覆四角攢尖頂,翼角起翹,葫蘆結(jié)頂。通高約28米。閣身平面呈正方形,各層四面辟為拱門,層間無腰檐平座。底層邊寬8.6米,自下而上逐層作不甚明顯的收分,形成有層次而又挺直的輪廓線。閣南尚存清代同治年間桂香殿。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蘇州文星閣與東吳大學舊址共同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蘇州府長洲縣學遷至城東福寧寺故址。萬歷十七年(1589年)至二十五年于縣學東南之東禪寺中閣故址建文星閣……[詳細]
466、下津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津橋位于蘇州市閶門外上津橋西,為一明代始建的單孔石拱橋。該橋拱券高大,全孔以青石建成,外觀蒼古,為楓橋路上一景。原為古運河重要渡口,隋代江南運河開通后,閶門一帶商業(yè)繁榮,擺渡不能適應(yīng)過往行人需要,明成化十八年(1482)建橋。清康熙四年(1665)、道光二年(1822)重修,1984年又修。南北走向,為青石、花崗石混合結(jié)構(gòu)的單孔石拱橋,全長36.7米,中寬4.95米(一作4.8米),橋堍南、橋北分別寬6米和6.5米,凈跨12.2米,矢高6.3米。拱券用青石并列砌置,橋身其它部均為花崗石,石雕實腹橋欄,欄板中間書寫“下津橋”額。南北踏步共59級,條石欄板,F(xiàn)作為“大運河”附屬文物點之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67、錢處士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錢處士墓在虎丘西麓,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古時稱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為“處士”!肮胖^處士者,德盛者也!卞X處士就是這樣的人。錢處士名近仁,清代蘇州人。幼孤,修鞋為業(yè)。業(yè)余自學經(jīng)史,博學多才,潔身好義,人稱“補履先生”。年七十六而歿,無嗣,里人殮之,葬于虎丘山麓,送葬者數(shù)百人。……[詳細]
  太平天國軍械所遺址位于蘇州市中街路馬大鹿巷12號,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軍械所遺址本為邱氏宅第慎修堂,建于明代。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進入蘇州前,宅主攜眷離城避亂。戰(zhàn)后返回,見廳堂庭院中有煤、鐵、炮、炮彈之類,顯然做過軍械修造工場,民間亦相傳為太平天國軍械所。同治年間,邱氏曾重修住宅。本世紀60年代初期,從庭院地下發(fā)現(xiàn)并出土了石炮彈、圓形鐵-、鋸斷的鐵炮、太平軍--之類兵器,估計為當初重修宅第時就地掩埋的。全宅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路四進。中路依次門廳、轎廳、大廳和樓廳。大廳面闊三間計17.55米,進深13.7米,東、西、北三面圍以寬闊的隔木屏。扁作梁架,山霧云等雕飾簡潔圓潤,脊檁等處彩繪依稀有龍紋,后檐留存具有太平天國特色的……[詳細]
  銅羅楓橋河廊位于吳江區(qū)桃源鎮(zhèn)銅羅民主街19~53號,勝利街43~76號,年代為清、民國。2014年6月30日,銅羅楓橋河廊被公布為蘇州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公堤石幢位于閶門外山塘街775號的五人墓旁,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白公堤石幢俗稱方碑,作方柱體,由基座、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通高3.16米。幢身正面鐫有《重修白公堤記》,明萬歷三十九年十二月(16l2年1月)王稚登撰文,文從簡書丹,正楷,字跡大部分可辨認。碑文有“記”和“銘”兩部分,敘述萬歷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重修白公堤的經(jīng)過,贊頌?zāi)锯徍蜕邪l(fā)愿募化修堤的精神和長洲縣知縣韓原善帶頭捐俸助修的善舉。背面上鐫木鈴和尚所畫線描大勢至菩薩像,下刻木鈴長跋行及捐助修堤功德人姓名,有申時行、張鳳翼、文震孟、馮時可、劉弘道等千余人,然字跡現(xiàn)已模糊,大部分已難以辨認。左側(cè)面為五百尊者線刻像,題刻“弟子周廷策拜寫,木鈴衲子勒石”。左側(cè)面鐫薛明益所畫寒山、拾得像,上方有陳元素和薛明益所書寒山子詩。……[詳細]
  楊家橋天主堂位于三香路蓮香橋西北,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天主教包括禮拜堂、神父樓、修女樓和其他附屬建筑,占地約一萬平方米,樹木蔥蘢,環(huán)境幽靜。禮拜堂、神父樓為原構(gòu)。主體建筑禮拜堂高約18米,占地1012平方米,十字架形平面,正門東向。橫寬三間,縱深七間,第四間至第六間橫寬為五間。建筑風格具有中西合璧特色,清水磚墻,小青瓦頂,屋面陡峭,亮花筒十字脊。東墻作五山屏風式,上方辟五彩玻璃圓花窗,下方列拱門三座,一大二小。中門額題萬有真源,并塑有神像,北門題尚德,南門額崇真。其中各塑神像。堂內(nèi)列磚砌圓柱,盡端為圣壇,有供圣母的神龕。圓柱上部架木構(gòu)人字梁,支承檁椽屋瓦。南北檐墻每間辟彩色玻璃拱窗。神父樓面闊七間,兩層,磚木結(jié)構(gòu),在禮拜堂南一字排開,朝北一面下層有廊,檐下列圓形磚柱。……[詳細]
472、樂群社會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樂群社會堂位于城中宮巷,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基督教活動場所,由教會保護管理。樂群社會堂占地1443平方米,包括三幢樓房,前為大教堂,后為小教堂及供牧師們議事、憩息的地方。原大門于1934年拓寬宮巷時拆除。今主體建筑大教堂前臨宮巷,門西向,奶黃色墻面。正立面三間,中辟拱門,左右設(shè)券窗。門上現(xiàn)有“基督教宮巷堂”額。陡坡灰瓦屋頂,山尖浮塑紅色十字架,其下為大拱窗。內(nèi)部高兩層,局部三層,辟為大、小禮堂等,平面對稱,左右兩側(cè)相對聳峙四方五層塔樓,上覆四角攢尖紅瓦頂,高約20米。正面每層辟拱窗,其中頂層兩窗,其余各層一窗,側(cè)面僅四、五兩層有窗。小教堂、牧師樓均為兩層建筑![詳細]
473、使徒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蘇州市基督教使徒堂位于蘇州市養(yǎng)育巷130號,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基督教活動場所。使徒堂原為美國中華基督教會(長老會)所屬教堂,本名思杜堂,為追思教堂創(chuàng)始人美籍傳教士杜步西夫婦之意。創(chuàng)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是蘇州歷史上最早的基督教堂之一。經(jīng)1925年翻建,始成規(guī)模。1952年改今名,文革-期間為工廠占作倉庫,1980年至1982年收回修復(fù),并恢復(fù)宗教活動。主體建筑禮拜堂坐東朝西,平面呈長方形,為磚木結(jié)構(gòu)青磚青瓦兩層樓房,西南角樓梯間處再向上升起一層為方形鐘樓。底層是會議室、辦公室、小禮堂。樓層是大禮堂,可容納500人--。在禮拜堂旁還建有門房、牧師樓等。建筑立面樸實無華。堂內(nèi)有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所立杜步西先生紀念碑![詳細]
474、桃塢中學舊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桃塢中學舊址,位于桃花塢寶城橋街8號,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桃塢中學為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美國基督教圣公會創(chuàng)辦,三十四年正式定名。民國建立后至抗戰(zhàn)前夕,校長梅乃魁(美籍)致力于學校發(fā)展,更校新設(shè)備,增強師資,陸續(xù)建造了一批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西式校舍,有教堂、體育館、實驗室、校長和教師辦公室、教師住宅等。除體育館和教堂已拆除外,其他建筑尚保持完整。清末民初,蘇州陸續(xù)興辦了一批教會學校,如位于謝衙前的私立晏成中學、私立慧靈中學,位于義慈巷的私立萃英中學等,桃塢中學舊址是其中現(xiàn)存原校舍建筑最多的一處![詳細]
475、蘇州蔭廬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蔭廬位于景德路303號,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蔭廬是一處西式建筑與中式仿古園林結(jié)合的花園別墅。其地清康熙年間為巡撫慕天顏宅園,俗稱慕家花園。幾經(jīng)易主后,道光間道員董國華得其西部(東部于乾隆間歸尚書畢沅),略加修葺,太平天國戰(zhàn)事后變作茶肆。宣統(tǒng)間歸劉樹仁(一說為劉詠臺),重修后名為遂園。池沼清廣,小橋曲折,奇石聳立,有容閑堂、綠天深處、養(yǎng)月亭、延秋臺、映紅軒、聽雨山房、琴舫諸勝。前門在慕家花園弄,后門在景德路。民國初年曾辟為向公眾開放的游藝場。劉氏后人于1931年以2.1萬元售與滬商吳滌塵。1934年歸洞庭東山葉氏,園經(jīng)重修,北部建西式樓房,成為蘇州當時設(shè)施最新式的私宅,取名蔭廬。1937年八·-三淞滬抗戰(zhàn)時,一度被當局征用。1938年至1945年相繼被占為偽維持會、日本領(lǐng)事館,……[詳細]
476、金城新村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城新村位于五卅路,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金城新村原系金城銀行30年代中期造的高級職員住宅群,占地面12155平方米,建筑面積6400平方米。由十余幢單體建筑組成,俱為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之兩層樓西式建筑,立面簡潔,線條平直,外觀造型樸實無華,為較典型的現(xiàn)代住宅。每幢建筑面積大者600平方米,中者280平方米,小者180平方米不等。均為單門獨戶,室內(nèi)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臥室、起居室南向,較為寬敞,浴室、廁所、自來水等衛(wèi)生設(shè)施完備。門窗大多采用鋼窗,光線明亮,室內(nèi)鋪設(shè)地板,泥墁頂,簡潔實用。這一新村住宅與里弄式住宅的區(qū)別,在于建筑群總平面布局比較松散,但散而不亂,各幢自成建筑組群中的一個獨立體,樓間有小塊綠地,樹木掩映,環(huán)境清幽。它是30年代蘇州建造的新式住宅中具有獨特風格的一處高標準公……[詳細]
477、官太尉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官太尉橋是蘇州城區(qū)東部的一座古橋,位于干將東路白顯橋南堍,唐家巷西端,跨第四直河。始建年代無考,一說建于宋代。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重建,光緒四年(1878)六月又修。為武康石、單孔花崗石有階平橋,長15.6米,寬2.5米,跨徑3米,兩坡步階各11級。1982年改為水泥墻橋欄,1991年改為條石橋欄。1998年11月24日,官太尉橋被蘇州市政府列為第四批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官太尉橋的記載見南宋范成大《吳郡志》,證明了此橋建于南宋,雖經(jīng)后世多次修繕,仍保留有原橋石構(gòu)件,是蘇州古城不可多得的宋代實物留存,具有較高文物價值。該橋周邊古建筑保留較多,古城風貌留存較好,盡顯千百年來蘇州獨具的“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水城風韻。漫步其中,滿目生輝,足以引發(fā)思古之幽情。……[詳細]
  王氏惇裕義莊位于市郊橫塘鎮(zhèn),原跨京杭運河。始建年代無考,明清二代曾重修。民國十七年(1928)重建。東西走向三孔石拱橋,長38米,中寬3.70米,中也矢高5.60米,凈跨8.50米,兩邊孔較小;◢徥瘶(gòu)筑。拱券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置。西端引橋分南北落坡,東端引橋在河中折北落坡,經(jīng)堤岸通驛亭。東次孔內(nèi)有纖道。……[詳細]
479、殘粒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殘粒園是古典園林建筑,位于蘇州市裝駕橋巷34號,始建于清代。宅園面積2390平方米(一說5.02畝),其中花園140平方米(0.21畝)。住宅分三路。門廳、轎廳、大廳、后樓及花廳都較完整。宅北部一花園早廢。殘粒園在東路花廳東側(cè),原稱東園。吳待秋取南唐李煜“紅豆啄殘鸚鵡!保ㄒ徽f唐杜甫“香稻啄馀鸚鵡粒”)句意,命名“殘!薄,F(xiàn)為吳氏后人居住。1980年被列為修復(fù)項目和保護對象,1998年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博習醫(yī)院位于十梓街蘇州大學西門外,是美國南方監(jiān)理會在中國蘇州創(chuàng)辦的一所西醫(yī)醫(yī)院。博習醫(yī)院動工后,建成了8幢建筑,分別有門診、內(nèi)、外科、手術(shù)室、戒煙室、宿舍、洗衣房及廚房,當時設(shè)病床30張,這是其中最主要一幢建筑,外觀樸實。史料記載,1883年,在美國教會撥款和蘇州地方人士的捐助下,博習醫(yī)院正式破土動工,由兩名美籍醫(yī)生柏樂文、蘭華德主持院務(wù)。1886年,柏樂文擔任博習醫(yī)院第一任院長。隨著醫(yī)院規(guī)模逐漸擴大,1922年,新院落成,建成三層半住院大樓、兩層門診大樓各一幢![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 | 亚洲午夜成年在线网站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片高清 |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日韩一区欧美二区成人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