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旅游

蘇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盛澤白龍橋
  白龍橋位于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壇丘白龍橋村,其東為蜆子墩,西為小牛蕩,所跨河面開闊。清康熙初年建。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建,至宣統三年(1911)告竣。南北走向,三孔拱型結構。拱券以縱聯分節并列法砌置,全用花崗石構筑,為抗波、防坍,兩頭筑有泊岸。寬3.80米,長40.60米,中孔矢高5.60米,跨徑9.90米。兩次孔小于中孔,使橋形變化多姿,猶如長空雁序。橋頂面石和拱券龍門石分別刻有“筆錠如意”、“瓶升三戟”和“云龍”、“太極”等吉祥圖案。橋上共鐫有四副對聯,其中一副為:“風送萬機聲,莫道眾擎猶易舉;晴翻千尺浪,好以飲水更思源。”形象地描繪了盛澤紡織業興盛的圖景,當年水鄉的富庶可見一斑。1986年7月1日,白龍橋被市政府列為第二批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9月,由于吳江行政區劃變更,調……[詳細]
江抗東路活動舊址
  江抗東路活動舊址位于沙家浜鎮華陽村金樁浜街東端,俗稱“東土地堂”。遵照江抗副總指揮葉飛的指示,1939年11月6日,在常熟的江抗部隊在此成立了“江抗東路司令部”,由夏光擔任司令、楊浩廬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林震負責后方醫院,該建筑為江抗東路的活動點之一。舊址為房屋二進,門房、廳堂加兩側廂房。2000年翻修。坐北朝南,硬山頂,磚木結構,系清代建筑。第一進為門房,通面闊3間15.1米,通進深5架7.5米,前設磚雕門樓,前鐫“福隆方隅”,后鐫“俾爾壽康”。第二進為廳堂,抬梁式,面闊3間及南側單間輔房,通面闊15.6米,通進深7架7.9米,前設廊,花崗石柱礎。該建筑是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在常熟沙家浜地區重要的活動地點,對于研究沙家浜地區的抗日戰爭史以及常熟地方志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于2011年6月公布為……[詳細]
83、端本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端本園
  端本園位于蘇州市吳江區黎里鎮大觀弄底,清乾隆期間建成,同治年間重建。1980年5月3日,端本園被列為第一批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因行政區劃調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黎花明白柳朦朧,綠水朱欄宛轉通。”《黎里續志》對端本園的美景作了形象的描寫。走進端本園,亭臺水榭,花木扶疏,一幅清幽詩意的江南園林畫卷正徐徐展開。這座坐落在黎里大觀弄底的園子,是吳江名園之一。約900平方米的面積中有曲橋荷池、假山廳堂,雙桂樓、平波軒、伴月廊點綴其間,盡顯姑蘇園林小中見大之妙。據記載,該園為清朝乾隆時期官員陳鶴鳴所建,還被百姓尊稱為“郡馬府”。2012年9月端本園成為古鎮第一批保護性開發景點。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雙桂樓和六角亭,挖掘出被填埋的荷花池,復原了平波軒、迎賓廳、水榭等建筑,終于有了今天的新貌。……[詳細]
嚴家老宅
  嚴家老宅位于吳中區木瀆西街108、110、112、114號,年代為清、民國。嚴家花園位于木瀆鎮山塘街王家橋北,最初是清乾隆年間蘇州大名士沈德潛的寓所。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將此院落讓給木瀆詩人錢端溪。錢氏疊石疏池,筑亭建樓,取名端園,有友于書屋、眺農樓、延青閣諸勝。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瀆首富嚴國馨買下端園,重葺一新,更名“羨園”。因園主姓嚴,當地人稱“嚴家花園”。嚴家花園經過三代主人的努力,前后歷時二百多年,無論是歲月滄桑,還是人文蘊積,都賦予嚴家花園一種文化氣息和名園風范。1935年,中國建筑學界的二位泰斗級人物,有“南劉北梁”之稱的劉敦楨和梁思成教授,曾兩次來到嚴家花園,流連忘返,對它的布局與局部處理極為推崇,稱其為蘇州當地園林之“翹楚”。……[詳細]
虞山石室土墩
  虞山石室土墩位于虞山東嶺仲雍墓起,西至小石洞止,在全長約10公里的范圍內,共發現有200座左右。石室土墩沿山脈走向,以3個或5個成品字形群組分布于山脊頂峰及山坡交叉要道等處,大墩直徑約20至15米,高8至5米。小墩直徑約8至5米,高3至2米左右,其建筑結構系采用本山長條石塊、石片壘成下寬上窄之長方形洞室,以大石塊封頂后再用山泥堆成饅頭形、覆船形等狀,在一端筑有甬道,口朝西向為多。1982年,常熟博物館與蘇州博物館重點發掘了維摩寺南側一大墩,出土了原始青瓷碗、豆、罐等器物。考古界對其性質有墓葬、軍事設施、祭祀、房屋等多種說法。2000年,常熟博物館與蘇州博物館聯合發掘虞山西嶺最高處的吳王點將臺,是目前已知江浙地區所發現的最大石室土墩。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秦東園故居
  秦東園故居,位于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北河西街,由秦氏先人秦瀾伯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該宅坐西朝東,隔街臨平望市河,前后三進,共有房屋17間。該宅第一、二進平屋;第三進為兩層樓廳,上作居室,下為廳堂,方磚鋪地,落地長窗,堂中懸有“慶善堂”匾。第二、三進之間向北側延伸,建有平屋三間。全宅花園、院子、天井頗多,最東側有一面積約為100平方米的小花園,過半亭、進門樘,是一石板天井。第二、三進間的北側平屋前和第三進樓廳前均為院子。第三進后面西南側是一個面積達450平方米的大花園,園內廣植名木奇花,百年以上的黃楊、木樨就有10來棵。宅內尚存一口古井,青石井圈上鐫“永安泉”字樣。2009年,秦東園故居被市政府列為第五批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因行政區劃調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外五涇弄近代住宅
  外五涇弄近代住宅位于閶門內下塘街外五涇弄6號,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這處住宅原為謝氏別墅,為一幢兩層磚木混合結構西式建筑。坐北朝南,正門東向,門前有停車臺。南面設廊,內為客廳,通間落地長窗,外有露臺高0.4米,前砌石階踏道。樓房立面以現代建筑簡潔平直線條為主,墻面采用粉色瓷磚貼面裝飾,外廊為磨光石子地面,屋面坡度較大,以綠色琉璃瓦覆蓋。室內裝修精致,設有客廳、書房、寢室、衛生間等,建筑設施功能齊全。樓層與底層布局大致相仿。樓南庭園草坪中心植有高大雪松四棵,亭亭如蓋,四周鋪筑小徑,配植花木,圍以漏窗花墻,給人以平靜安逸的感覺。此樓曾于1945年修過一次,50年代初由婦幼保健站購得,后歸閶門飯店。近年作過一次維修,結構未動,內裝修稍有改變,現狀良好。……[詳細]
顧野王墓
  顧野王,字希馮,吳郡吳(今蘇州)人,博學多才,于經史、天文、地理、卜筮、篆隸、訓詁無所不通,兼善丹青,“畫草木尤工”,撰有《玉篇》、《輿地志》、《符瑞圖》、《玄象表》、《分野樞要》、《續洞冥記》等書。初仕梁,為太學博士。梁亡入陳,仕至黃門侍郎、光祿卿。卒贈秘書監、右衛將軍。《陳書》及《南史》皆有傳。墓在蘇州市郊橫塘鄉澄灣前下舟村,現占地約50平方米,封土直徑約10米,高約2米,上下散布大石5塊,最大者長約6米,傳為隕石,故俗呼“落星墳”。有一大石鐫有清嘉慶八年(1803)錢大昕所書“陳黃門侍郎顧公之墓”。墓前原來尚有“顧公神道”兩柱出頭無樓石坊一座,已于1966年倒毀,清乾隆、光緒所立墓碑亦已不見。1963年,顧野王墓被列入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荷香館張宅
  荷香館張宅 位于城區荷香館4號,系清代張姓宅第,現為“虞山派篆刻藝術館”。 坐北朝南,硬山頂,磚木結構。現存四進,保存基本完好,建筑占地面積約643平方米。第一進為單層5間5架,通面闊14.1米,通進深4.5米。第二進為一廳堂,名為“方寸乾川”,3間7架,兩側為單間兩層輔房,通面闊15.3米,通進深5.7米。第三進亦為一廳堂,3間7架,兩側為單間單層輔房,通面闊19.4米,通進深9.2米。用月梁及斗拱,花崗石柱礎,前設翻軒,后設廊。現第二、三進已被辟為篆刻藝術展覽室。第四進為單層,5間7架,通面闊18.2米,通進深8.6米,布局上其與左右兩側廂房和前一進成四合院式結構,為典型的清代常熟大戶人家的宅院。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武安會館
    位于閶門內天庫前10號,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武安會館系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河南武安(今屬河北省)旅蘇綢緞業商人集資創建。會館坐北朝南,占地僅106.33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照壁、頭門、戲臺、正殿。此外因地制宜,頭門東連一廳,正殿西接一樓。頭門與照壁之間有東西高墻相連,自成庭院。頭門南向,前設石獅一對。壁間嵌有碑刻五方,記述會館建造經過、捐助名單等。戲臺與頭門相連,歇山頂,高4.8米,面闊2.73米,進深4.9米,北向正對大殿。殿為硬山造筒瓦頂,梁架扁作,雕花貼金,面闊三間8.85米,進深8.6米,前有軒廊,并以兩廊與戲臺、頭門相連,殿柱承以雕花石鼓墩。整體布局仍屬完整,且其布局、形制在蘇州古建筑中并不多見。……[詳細]
蘇州李鴻章祠(靖園)
  李鴻章祠位于山塘街845號。乾隆時為蔣重光塔影園。嘉慶二年(1797)知府任兆炯購置建白公祠,奉祀白居易。光緒二十八年(1902)巡撫恩壽奉敕為李鴻章在此建祠。亦名“靖園”。該祠曾先后改建為文肇祉(文徵明之孫)別墅、白居易祠堂、李鴻章祠堂。作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祠堂極具園林韻味,典雅建筑、古樹名木、小橋流水、假山亭閣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李鴻章祠現存頭門、儀門、享殿及望山樓、塔影池、三曲橋、假山……頭門:面闊三間,將軍門式。大門朝西,面山塘街。儀門:面闊三間。有碑一通,為“塔影園重修記”。沈德潛曾寫有《塔影園記》。享殿:現為閱覽室。塔影池:站在“歪脖子樹”南側約一米,俯身看,貌似虎丘塔的倒影。諭旨碑:碑高約三米,寬約一米。字跡清晰可辨。……[詳細]
總管廟大殿
  總管廟大殿位于方塔園內,清代廟宇大殿。五間十四架,單檐歇山頂,飛檐起翹,正脊兩端置鴟魚,脊中飾龍紋。排山垂脊端有四大金剛像,戧脊有走獸。大殿通面闊16.98M,通進深14.45M。青石臺基高0.73M,前檐標高4.40M,前后檐臺基下設三級垂帶踏跺。建筑梁架為圓作造,用草架,方磚鋪地。明間梁架為抬梁式,五架梁前后接軒,雕有花山霧云。次間梢間之間的排架為一桁一株式。南面一排檐柱為方形花崗巖石柱,明間兩石柱刻有對聯,其余為圓木柱,一柱一斗。前后檐下為五踩雙下昂斗栱,有補間,雕花栱眼壁。兩柱間平板枋上及山墻檐下均有一斗六升斗栱。前后軒軒梁、月梁、雀替、棹木、短機均有雕刻。目前為“常熟名人館”。于2013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虞山東麓摩崖石刻
  虞山東麓摩崖石刻包括小三臺、石梅及書臺公園石刻組成。小三臺有“初平石”、當時多位邑人石刻。石梅有康熙五十九年邑人言如泗楷書“山輝川媚”;乾隆十一年蘇松常糧儲道程光炬所書“蒙泉”兩字及言如泗行書“松風水月”;《石亭銘》;“五福石”;稍前一巨石上,西向刻“適可”兩字楷書并“昨夜飛來”四小字行書,系近代藏書家瞿啟甲所書;往東石洞上,鐫“磊壁”兩大字楷書及“樂乎”兩小字;石梅園山壁上,刻錫山顧文耀“石某”兩字隸書。集雅亭座落在虞山東麓石刻群中,該亭系明弘治年間常熟知縣楊子器建,坐北朝南,平面3.45米見方,高約5米,歇山頂,清嘉慶十九年邑人蔣因培重建,1985年在原址再重建。此石刻群于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蘇州曇花庵
  曇花庵位于度假區中心區漁洋山法華山北麓山塢中,曇花庵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5),相傳系永樂皇帝朱棣之弟所建,歷經蒼桑五百余年,已破敗不堪,僅遺經房幾間,1987年永樂法師前來主持,集畢生積畜并募集資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重建了大雄寶殿及經間附房,使古剎煥然一新。曇花庵現有殿三間,附房兩間。殿門上方,懸有清代尤侗所書“清蓮現法”四個大字。殿前有古銀杏樹、桂樹。庵內現存清代康熙皇帝御敕石碑一塊,雕工精細,造型優美。庵內有被稱為“鎮庵之寶”的明刻觀音菩薩碑。碑體布局巧妙,頗具藝術價值。觀音右手提一只細方格紋淺口長把花藍,藍中置一條昂首翹尾的鯉魚。釋家稱其為“魚藍觀音”,俗稱為放生觀音,為佛教三十三體觀音形像之一。……[詳細]
廟堂巷近代住宅
  廟堂巷近代住宅位于養育巷廟堂巷,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該宅原為雷允上國藥店業主別墅,建于1935年前后,占地2660平方米。原西部中式庭院已廢,現存東部西式兩層樓一幢。樓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平面呈凹字形。明間縮進,設前庭廊,列羅馬式圓樸四根承上層陽臺。東西次間突出,半墻上列玻璃窗,通風采光俱佳。樓上為多間起居室,內設假三層,辟老虎天窗三扇。層頂覆紅瓦。此樓平面布局簡潔,立面素雅整齊,內部功能合理,室內地板、泥墁、裝修等質量較高。近年經過修繕,內部裝修有所增加,但外貌未變。1992年1993年,休養院在西部中式庭院廢址復建了小庭院,辟有水池,池周綴以湖石假山,巧布方亭小橋,配植各種花木,并在水池中設置嗩泉,蓄養紅魚。……[詳細]
96、維摩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維摩寺
  維摩寺 位于虞山中部箬帽峰下。始建于南宋隆興元年(1163),原名石屋維摩庵,宣德四年(1429),寺僧曇敷建四天王殿并筑石路,改名為“維摩寺”。萬歷間,寺僧法乘造金粟堂、不二門、方丈禪堂。時與興福、三峰兩寺齊名。后漸圮。清康熙、乾隆年間,邑人陸瑞升、屈成霖等捐資建大悲殿、殿堂軒閣、僧舍庫房、山門廊廡,并在寺后建亭臺池榭,辟為園林。山門懸曾懷撰書楹聯“大觀江海合,杰構宋梁余”。寺居山頂,南可覽尚湖,登“望海樓”可北望長江,風景殊麗。清光緒間寺僧一煦募資重建,屈氏后人亦助修重建望海樓。1949年建國前后,寺因長期無人管理而荒蕪,“文革”中毀廢。1983年改建后命名為維摩山莊。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蘇州樸園(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
  樸園位于平門校場橋路8號,園址原為荒地,1932年為上海蛋商汪氏購得,建造宅園,占地1萬平方米,造價10萬銀元。日偽時期,園被日軍軍官占住。抗戰勝利后,又為國民黨軍隊駐扎。1953年,國家公路總局第三工程隊購得此園,開辦療養院,增建三層樓房一幢。1974年歸市衛生局,設防疫站。1985年曾整修假山。樸園四周圍以花崗石墻,采用傳統造園布局,以山水為主景,石包土假山,峰巒起伏,池架曲橋,聚分兼得。有四面廳、花廳、亭、廊等建筑。花木茂盛,有白皮松、羅漢松、廣玉蘭、櫻花、杜鵑等。最為珍貴的是兩株地栽五針松,高約2米,生長健旺。2005年,樸園在經過保護性修復后成為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詳細]
98、閶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閶門
  閶門,在蘇州城兩偏北,西中市兩首。1998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初為春秋吳下闔閭命伍子胥建造都城時所辟八門之一。《吳越春秋》:“立閶門者,以象天門通閭闔風也。”《吳地記》:“閶門,亦號破楚門,旲伐楚,大軍從此門出。”閶門內外自古為水陸通衢,商市繁盛之區,城門建筑在蘇城諸門中最稱宏壯,屢見之于題詠,晉人陸機《吳趨行》即有“閶門何峨峨,飛閣跨通波”之句。據記載,今閶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門作東西向,水陸并列,陸門城臺上原有重檐歇山造兩層三開間樓閣,外有元至正十六年(1356)張士誠加筑的城,稱甕城或月城。閶門甕城規制與其他諸門不同,辟有三間,西門上釣橋越運河而達城外鬧市,南門通南碼頭,北門經探橋(外水關橋)而至北碼頭,探橋東近水城門,其水入城即為第一橫河。民國十六年……[詳細]
甪直沈家祠堂
  家祠堂位于甪直鎮萬盛米行舊址西側。解放后,祠堂被改為糧管所倉庫。沈家祠堂規模是蘇州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家祠.依次是照壁、門廳、前廳、后廳、附房、住樓。前廳面闊七間25.6米,進深11.4米,內四界前重軒后雙步,前軒為一枝香鶴頸軒,內軒為船篷軒;前廳東附房面闊三間8.8米,進深8.6米,內四界前單步后雙步;附房帶西夾廂間.寬3.15米,進深5.3米。后廳面闊六間21.3米,進深7.9米,內四界前三步后單步,圓作抬粱式;后廳東附房面闊三間6.26米,進深八檁6.8米,圓作穿斗式。后廳西側住樓面闊三間6.5米,進深五界5.9米,回頂式。2009年7月,沈氏祠堂列入蘇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0、廣嗣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嗣橋
  廣嗣橋位于城區小東門外蓮墩浜上,又名退戌戊橋。始建于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邑人薛苞九獨力捐修。民國初,橋面傾圮,1919年邑人錢宗瀚等募資修繕。1988年曾大修。今橋系單孔拱橋,南北走向,花崗石筑成,拱圈用縱聯分節并列式砌置法。矢高6.3米,中寬4.2米,頂面縱2.3米、橫3.3米,南坡長10.4米,北坡長12.2米,全長25.6米。拱枕石上鐫“廣嗣橋”三字。東西明柱上各鐫楹聯一副,東為“百尺長虹橫雪浪,半輪皎月鎖寒煙”,西為“西挹吳山朝氣爽,東延滄海暮瀾回”。北堍及南堍金剛墻上分別嵌砌乾隆間重修廣嗣橋記碑一通及民國間修橋碑記一通。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宅男最新一区二区 | 伊人五月天在线视频网 | 伊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22 | 亚洲综合国产在不卡在线亚洲 | 亚洲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 一级a做片免费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