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泰安市 > 泰山區旅游

泰山區文物古跡介紹

泰山岱廟
  岱廟俗稱“東岳廟”,坐落于山東省泰山的南麓。泰山位居五岳之首,岱廟是泰山規模最大的建筑群。自秦漢以來,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泰山,舉行盛典的地方。至唐宋時期達到鼎盛,有殿宇樓閣八百多間,金、元、明、清各代又屢經修葺增擴,遂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岱廟與北京故宮、山東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并稱中國四大古建筑群。岱廟占地面積約96500平方米,雉堞周匝,四隅角樓,四面辟門,廟內的建筑可分中、東、西三路。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為正陽門、遙參亭、天貺殿、寢宮;東路為鐘樓、漢柏院、東御座;西路為鼓樓、唐槐院、道舍院。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筑,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殿共九間,長48.7米,寬19.8米,高22.3米,臺基為石筑,白石雕欄環繞四周,重檐歇山式殿頂,黃琉璃瓦覆蓋。殿內保存有巨幅……[詳細]
泰山古建筑群
  泰山古建筑群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城區北,與濟南市接界地區。泰山居中國五岳(泰山、崇山、華山、恒山、衡山)之首,號稱東岳。其中,岱廟是歷代帝王泰山封禪大典之地,創建于秦漢,唐宋金元至明清屢有修建,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泰山上下殿、寢、堂、閣、亭、館、樓、觀、廊、廡等有813楹。現有主建筑天貺殿與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同稱中國三大古宮殿。山上碧霞祠始建于宋,明清均有增修,成為規模宏大的高山古建筑。山陰靈巖寺在濟南長清區,盛于唐宋,曾有殿閣達40多座、禪房500多間。寺內千佛殿彩塑羅漢有“海內第一名塑”之譽。山上山下文物古跡遍布,有東方文物寶庫之稱。寺廟宮觀古建筑多達30多座。主要有泰安城區岱廟、遙參亭,泰山麓的岱宗坊、紅門宮,山腰王母(池)殿、普照寺、斗母宮、中天門,岱頂南天門、天街坊……[詳細]
泰山碧霞祠
  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極頂之南,天街東首,北依大觀峰(即唐摩崖),東靠駐蹕亭,西連振衣崗,南臨寶藏嶺。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間創建,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祠為二進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祠以山門為界,分內外兩院,內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銅像,銅瓦覆頂,東西配殿分別祀眼光奶奶和送子娘娘,鐵瓦覆蓋。殿前有香亭、銅鑄千斤鼎、萬歲樓和乾隆御碑亭,錯落有致,熠熠生輝,是一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看點整組建筑巍峨嚴整,氣勢恢宏,遠處眺望,白云繚繞,金碧輝煌,宛若天上宮闕。位于岱頂,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后改今……[詳細]
泰山石刻
  泰山石刻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包括經石峪和唐摩崖兩部分。經石峪位于泰安市泰山中路斗母宮東北400米的山峪中。北齊時(公元550-580年)鐫刻,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經摩崖刻石。-刻于面積2064平方米的緩坡石坪上,自南而北豎行刻《金剛般若波羅密經》44行,為-的上卷。字徑50厘米,以隸為主,兼有楷書、行書和篆書。書法遒勁,在書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周圍還有宋、明、清、民國及現代觀經、題詩石刻20多處。唐摩崖位于泰安市泰山玉皇項南80米處。刻于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摩崖高12.3米,寬5.3米。碑文24行,每行51字,現存1008字。除“御撰御書”四字和末行年、月、日為正書外,其他均為隸書。唐摩崖書法遒勁圓潤。碑文為唐玄宗李隆基東封泰山時所撰書,記述了封禪告祭的始末。周圍還有宋摩崖、清……[詳細]
岱廟坊
  遙參亭與岱廟之間是岱廟坊,又名玲瓏坊,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高低錯落,通體浮雕,造型雄偉,精工細琢,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坊頂是歇山式仿木結構,螭吻凌空,斗拱層疊,檐角飛翹,脊獸欲馳。正脊之中豎立著寶瓶,兩側有四大金剛拽引加固。中柱小額枋上透雕著二龍戲珠,龍門枋上浮雕著丹鳳朝陽。坊下奠立方形石座,座上均豎立雙柱,柱下側是滾墩石,石上前后有立雕蹲獅兩對:雄者戲耍繡球,雌者嬉鬧幼獅,姿態各異,生動可愛。坊的梁、柱、額板及滾墩石上分別雕有鋪首銜環、丹鳳朝陽、二龍戲珠及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神牛角斗、麒麟送寶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獸瑞禽圖。圖案設計采用對稱手法,構圖和雕刻技術變化多端,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坊的內柱陰陽面均有刻聯。南面是當年的創建者山東提督布政使施天……[詳細]
泰安革命烈士陵園
  泰安革命烈士陵園坐落于泰山南麓、金山之陽,始建于一九五三年,有特色青磚墓500座,大型花崗巖墓14座,占地80余畝,一九八九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一批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九年泰安市人民自愿捐資127萬元對烈士陵園進行了改擴建。改擴建后的主革命烈士陵園主要建筑物有牌坊、悼念廣場、紀念碑、尾碑、烈士墓群、烈士骨灰堂、革命史展覽館,分別于一九九五年、一九九八年被國家民政部、山東省委宣傳部、泰安市委宣傳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評為全省民政系統創建文明行業先進單位,2001年獲泰安市市級文明單位,2002年一月命名為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2006年命名為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幾十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都十分重視泰安革命烈士陵園的建設和管理,一九九八年列人泰安市委、市政……[詳細]
泰山孔子廟
  這泰山孔子廟,位于泰山天街東端北側,為明嘉靖年間尚書朱衡所建,萬歷年間修大殿。廟前有“望吳圣跡”石坊,1984年重建。還有一座“孔子廟”石坊。廟內有山門、正殿、配殿,內奉孔子,配祀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等。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賜額“因高喻大”。廟的東側殿為“祈福殿”,西側被辟為“財神殿”。孔子廟有幾幅對聯,可以看出對孔子的敬仰。廟門兩側楹聯上有清人徐宗干題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可以語上也;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門內影壁上題聯:“登泰山而小天下,黜百氏以宗六經”。廟內孔子像碑上題:“泰岳為尊唯一人敢配,孔丘固圣共千岫同瞻”。正殿前對聯:“禮示詩書崇百王法度,仁義忠信設萬世綱紀,橫批:萬世師表。”。祈福殿前對聯是:“泰山岳中之孔子,孔子人中……[詳細]
宣和碑
  宣和碑全稱宣和重修泰岳廟記碑,立于宋宣和六年(1124年)。位于岱廟炳靈門北側。該碑螭首龜趺,通高9.25米。翰林學士宇文粹中撰文,朝散大夫張漴篆額并書。碑陰為明萬歷十六年山東巡撫李戴、吳龍征題,田東書“萬代瞻仰”四大字。龜座重達20余噸,號稱“山東第一大龜”。碑文主要敘述了宋徽宗自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登基后,至宣和四年(1122年)間陸續重修岱廟的情況:“詔命屢降,增治宮宇,繚垣外周,罘罳分翼,巋然如清都紫極,望之者知其為神靈所宅。凡為殿、寢、堂、閣、門、亭、庫、館、樓、觀、廊、廡,合八百一十有三楹。”從這里看出,岱廟至北宋末年,已具有了相當宏大的規模。此碑高大宏偉,是研究北宋歷史、岱廟沿革發展的重要資料。……[詳細]
泰山竹林寺
  在泰山西溪谷中,黑龍潭的上邊,今長壽橋東北,原來有一座寺,叫竹林寺,又名懸云寺。這里風景宜人,寺的周圍翠竹青青,松柏蒼郁,溪水潺潺,曲徑通幽,風景十分秀美。向有“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之譽。據說竹林寺是泰山古剎,建修年代無考,自唐以后屢興屢廢。據記載,竹林寺元代元貞年間元代名僧法海重修,聲名遠播,以至“東振齊魯,北抵幽燕,西逾趙魏,南距大河,莫不聞風趨赴。”至明,高麗名僧滿空拓建,寺又趨興盛。明末文人蕭協中曾描繪竹林寺的優美環境:“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抵寺,竹木參天,朱櫻滿地,晨鐘晚磬,另一凄清。”明楊志學游竹林寺詩吟道:“西天復此門,山半一泉溫。云壁時時動,龍珠日日翻。飛揚李白句,傾倒孔融尊。歸路夕陽好,涼風吹廣原”。后竹林寺在一場火災中焚毀,現又在原……[詳細]
10、元君廟
元君廟
  泰山元君廟,前俯古松園,后傍天空山,是泰山后山奧區內的主要人文景觀,由一組精巧古雅的中國古代建筑群構成。廟內古柏參天,花草茂盛,是泰山上唯一一座廟門朝西的寺廟。院中這兩棵柏樹和松樹相對而生,郁郁蔥蔥,盤旋而起,如龍似鳳,人們稱它們為“龍柏鳳松”。這兩棵古樹上拴著很多紅布條,樹枝上押著許多小石子,這是泰山上的“押子”風俗。古人認為,只要在泰山廟宇周圍的樹杈上押上一塊石頭,就能很快懷孕生子,得償所愿。近年來,泰山求子的人抱了泥娃娃以后,都在樹上拴一個紅布條。名為“栓子”;也有的在樹杈上放一塊石頭,沿用古來的名稱,叫做“押子”。這些樹上的紅布條和樹杈間的石頭,充分地說明了這種習俗的古老與傳承不斷。大殿里面供奉著的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右邊配殿祀天官、地官和水官,左邊配殿奉祀關帝、文曲星和壽星。碧……[詳細]
泰山五賢祠
  泰安市泰山五賢祠,在普照寺西北。祠東有投書澗,西有香水峪,溪水環流,山石林立。唐代周樸在此創建棲真觀。北宋學者孫復、石介在此建泰山-院。理學家胡瑗曾訪學至此。明嘉靖年間在此建祠,祀孫、石二先生,題額“仰德堂”,后增祀胡瑗,稱三賢祠。至清道光年間徐宗干重修時,又增祀宋燾和趙國麟,遂易名五賢祠。祠分東、西兩院:東為五賢祠,有大門、正殿及東西配殿;西為講書堂,有正房和西配房。馮玉祥曾在此攻讀《春秋左傳》,著《春秋左傳札記》。祠后石崖上有題刻“講書臺”、“授經臺”、“千秋道岸”、“能使魯人皆好學”等,多少讓人看出些儒家學府當年的影子。祠前溪畔有石亭,額書“洗心亭”,上有清人賈培榮題聯:“真山水不須圖畫,大圣賢皆自奮興。”亭內有金題聯:“云過峰頭留墨氣,水來祠畔度書聲。”四面皆為清代人題聯。惟馮玉祥在……[詳細]
12、無極廟
無極廟
  無極廟乃是泰山上的一個千年古寺,盛產泉水而著稱,此泉水質甘醇清澈,直接引用也可煮沸后泡茶。因此,往來絡繹不絕的行僧到此飲水,泰安當地百姓紛紛至此享用,此泉水水量充盈常年不斷,接水更分文不收。廟由山門、正殿、東西配殿和禪房組成。山門聯曰:“天臺巖下藏五百,須彌頂上隱三千。”院內石筑正殿三間,門額“太虛靈妙”,楹聯稱:“玉樓瓊華高山閬苑,青琳翠水俯視昆侖。”東間前窗額稱:“泰岳仙宗”,聯語:“涵陰育陽,兩儀之始;開天辟地,萬法所宗。”西窗額“乾坤正體”,聯曰:“普降甘霖,慈云垂蔭;宏開覺路,寶月增輝。”正殿前有東西配殿各三間,西院為禪房院,有西屋、南屋各三間。正殿上塑著無極娘娘,兩旁配殿一邊塑送生娘娘,一邊塑眼光娘娘。這眼光娘娘怎么回事?一查才知道:眼光,俗稱眼光娘娘。《道藏陀羅尼經》稱眼光能治……[詳細]
13、增福廟
增福廟
  沿泰山中天門拾級而上不遠,便見北朝南的增福廟。該廟規模雖不闊大,但因內祀福祿壽禧之神、香火甚旺。泰安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零下2.6℃。年平均降水量697毫米。境內泰山海拔1545米,具有明顯的高山氣候特征,山頂氣溫一般比山下常年低7至8℃,年平均降水1106毫米。泰安是中國山東省中部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內的泰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對外開放旅游城市。泰安是山東省發展經濟承東啟西的重要城市。5000多年前形成了繁榮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200年(西漢初)設泰山郡,公元1136年(金天會十四年)設泰安軍。泰安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一語中來,取意國泰民安。改革開放以來,泰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詳細]
泰山玉泉寺
  泰山玉泉寺景區位于泰山北麓。玉泉寺由北魏僧意所創建,金代又有僧善寧重建,元代僧普謹增建七佛閣,后屢興屢廢。今遺址內存碑碣10塊,周圍有千年古栗樹20余株。形成了以玉泉寺為中心,以佛教、民俗文化為主題的人文景觀,被稱為岱陰佛域。玉泉寺該寺名稱繁多,因南有谷山、東有玉泉,故名谷山寺、玉泉寺,亦名谷山玉泉寺,俗又稱佛爺寺。它位于岱頂北,直線距離6.3公里,山徑盤旋20余公里。南北朝時由北魏高僧意師創建,后屢建屢廢,1993年在舊址上重建大雄寶殿及院墻。大雄寶殿建于層層高臺之上,抬頭方瞻。殿內祀釋迦牟尼和十八羅漢泥塑像。寺院內有唐植銀杏三株,參天蔽日。樹下有元代杜仁杰撰、嚴忠范書《重修谷山寺記》碑及明代《田園記》碑。環望院內,大殿高聳,古樹挺拔,碑碣肅立,一派古剎風貌。寺后山崗有一古松,樹冠如棚,蔽……[詳細]
齊長城遺址
  導 游 齊長城平地為黃土夯筑,山上則為石塊壘砌。長城分兩道,城墻一般高5米、厚2.5米,城地內側有守城馬道,高4米、寬2米,馬道下依墻建石屋用以屯兵。   看 點 齊長城是我國歷史上修筑最早的長城之一,是古代偉大的建筑工程。泰山存有約 10公里的長城遺址,從斷斷續續的城基遺跡上,依稀可見當年風采。 介 紹 建于2500年前的齊長城橫臥于泰山西北約50公里處的大峰山山顛之上,它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所筑的戰爭防御建筑,全長500余公里,西起平陰,東至膠縣小朱山入黃海,將泰山、魯山、沂山等數百個山岳連為一體,構成齊國的南境屏障。  交 通 泰安到濟南走104國道的中巴車路過。   門 票/開 放 時 間 15元山東泰安市……[詳細]
泰山普照寺
  位于泰山南麓的凌漢峰下,傳為六朝古剎,又據清聶劍光《泰山道里記》載,普照寺為唐宋時古剎。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題為“普照禪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后屢遭兵燹,基址獨存。明宣德三年(1428)高麗僧滿空禪師登泰山、訪古剎,在泰山20余年,重建竹林寺,復興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余人。現存明正德十六年《重開山記碑》記此事。清康熙初年名僧元玉建石堂,并于佛誕之日依古制建壇傳戒。道光年間(1821-1850)建佛閣(今摩松樓)。光緒六年(1880)重修正殿和東西配殿。建國后多次修繕。1984年將后院辟為“馮玉祥在泰山”陳列室。普照寺屬禪宗臨濟派,是華北著名叢林。寺為四進院落,以雙重山門、大雄寶殿、摩松樓為中軸線,左右配以殿廡、寮房、花園等,面積6150平方米,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筑群。一進山門面闊……[詳細]
馮玉祥墓
  馮玉祥墓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西麓。馮玉祥(1882~1948年),字煥章,安徽巢縣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第十一師師長,陜西、河南督軍及陸軍檢閱使等職,曾反對過袁世凱稱帝和張勛復辟。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了直系軍閥頭子、賄選總統曹錕,組織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并將清廢帝溥儀逐出故宮。后來他又多次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并于1926年加入了-,率部在五原誓師,配合北伐軍的行動出兵河南。1927年,他就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參與蔣介石、汪精衛的-活動,后于1928年起舉兵反對蔣介石,先后爆發了蔣馮戰爭和中原大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與中國0合作,在張家口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詳細]
18、五松亭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松亭
  五松亭又名憩客亭,位于中天門北,因亭前有五大夫松而得名。此亭南近云步橋,北鄰朝陽洞,建無考,明、清重建。原為3間,1956年擴為5間,1978年又翻修屋頂。亭面闊16.1米,進深6.05米,通高5.75米,建在四層條石壘砌的石基上,臺基高10.4米。亭四柱五架梁七檁前廊式,重梁起架,檐柱為方形石柱,內柱為圓形木柱,卷棚歇山頂,前后兩面每間均裝四隔扇門。亭兩端也各開一門,裝隔扇門四扉。亭東北有房屋3間,面闊8.65米,進深5.14米,通高5.3米,三柱五檁五架梁前廊式,重梁起架,單脊仰瓦硬山頂,裝四隔扇門,次間開窗。據《史記》載,秦始皇封時中途被雷雨所毀,因其護駕有功,被封為“五大夫”。今存兩株,拳曲古拙,蒼勁蔥郁,自古被譽為“秦松挺秀”,列為泰安八景之一。旁有五松亭和乾隆皇帝御制《詠五大夫松……[詳細]
19、壺天閣
壺天閣
  壺天閣位于泰山中路回馬嶺下,明嘉靖年間稱升仙閣,乾隆十二年拓建改名壺天閣,取自道家以壺天為仙境之意,1979年重建0。壺天閣跨盤道而建,為城門樓式。門洞上鑲石匾額“壺天閣”,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時所題。壺天閣位于斗母宮北,始建于明代,原名升仙閣,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拓建后改為今名,因道家稱仙境為“壺天”而得名。清嘉慶年間崔映辰題聯:“壺天日月開靈境,盤路風云入翠微”。又清嘉慶間泰安知府廷璐于閣上題聯:“登此山一半已是壺天,造極頂千重尚多福地”。門洞上雙柏橫生,盤結向上,奇偉壯觀。壺天閣西北是回馬嶺坊。泰山登至此處,山勢陡峭,峰回路轉,馬不能繼續前行,故名。回馬嶺坊后有馬蹄盤,因盤路陡絕岌岌,東南上而西北折,狀如馬蹄而名。壺天閣跨盤道而建,為城門樓式。下層為石筑,由12層條石砌成,東西寬14……[詳細]
萃英中學
  萃英中學名稱于1912年前后,前身為“貞德女校”,1900年美傳教士鄭樂德泰安辦學的傳道房。后將學道房改成館(小學),又在美以美教堂兩側創辦“貞德”女校。1910年改稱“貞德女中”,后又設師范班,為教會培訓師資。1912年改為“萃英”中學,現為泰安一中校址。第一座始建于1917年,面寬九間,進深六間,共三層。第一層為地下室,方石塊砌墻,條石地板。二、三層青磚砌墻,木質地板,紅瓦覆頂,尖頂單脊。第二座樓建于1912年,三層,青磚砌成,十字架形建筑,尖頂。一層為地下室。第三座建于1912年,三層,面闊四間,進深四間。一樓為地下室。單脊尖頂。二、三樓原為學生教室兼牧師宿舍。……[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无毒五月 |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 亚洲AV综合色一区在线 |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丝袜精品一区 |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