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旅游

江蘇省文物古跡介紹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位于江蘇盱眙縣城東南,是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十年戰斗的歷程里,軍部暨0中央華中局在黃花塘譜寫了兩年又八個月的光輝篇章。在全國抗日戰爭由相持轉入-的關鍵階段,-、陳毅、張云逸、饒漱石、羅炳輝、賴傳珠、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運籌帷幄,指揮華中抗日大業,直到抗戰勝利。軍部紀念館由舊址、舊居、陳列館和園林等幾部分組成。館內存放大量歷史圖片和文物,布展獨特,雕塑逼真,采用聲光電現代多媒體表現手法,展示了華中抗戰的崢嶸歲月,再現了革命前輩當年的戰斗風采。目前,陳列室已征集到新四軍遺留實物數十件,圖片二百多幅,如實反映了我新四軍當年戰斗、整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歷史面貌。黃花塘原來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但它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詳細]
62、薛福成故居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薛福成故居
  景點級別:4A景點介紹:欽使第——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是清末無錫籍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宅第。故居中軸線前后共6進,由門廳、轎廳、正廳、房廳以及轉盤樓等組成,另有藏書樓、東花園、后花園、西花園等。占地總面積21000平方米,現恢復12000平方米,修復建筑面積6000余平方米。整組建筑氣勢雄偉,規;趾,體現了清末西風東漸的時代特征,中西合壁的建筑風格,填補了中國建筑史上的空白。2000年起,無錫市政府斥巨資全面修復故居。2003年1月1月,主體建筑群、東花園、后花園修復開放。2001年,薛福成故居建筑群被國務院頒布為第5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交通路線:旅游觀光二線到八佰伴下車,再往西步行。門票價格:25元/人夜間30元;部分特殊人群(……[詳細]
63、蘇州重元寺 AAAA
蘇州重元寺
  重元寺位于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淺水灣。據記載,重元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監二年(公元503年),與寒山寺、靈巖寺、保圣寺同時代。梁武帝蕭衍以佛化治國。一時上行下效,全國崇佛。某日傍晚,住在長洲縣衙西北二里處的官員陸僧瓚,見官宅上空祥云重疊,便突發奇想,立即奏請梁武帝,主動建議舍棄自家官宅,在原地改建一座寺廟,并為寺廟取名“重云”。梁武帝欣然同意,并賜匾表示嘉許,匾額題為“大梁廣德重玄寺”。“重云“被誤為“重玄”,是奏章轉抄上遞過程中的差錯。重元寺一直興盛到中唐時代。270多年后,時任蘇州刺使的唐代大詩人韋應物曾有一首《登重元寺閣》寫重元寺:“時暇陟云構,晨霽澄景光。始見吳郡大,十里郁蒼蒼。山川表明麗,湖海吞大荒。合沓臻水陸,驕闐會四方。俗繁節又喧,雨順物亦康。禽魚各翔泳,草木遍芬芳。于茲省甿俗,一用……[詳細]
敬業堂(沈廳)
  敬業堂俗名“沈廳”,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沈萬三后人沈本仁建成,共七進五門樓,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大小一百多間房屋,為典型的“前廳后堂”的建筑格局,前部是水墻門,供?看弧⑾礈熘;中部是墻門樓、茶廳、正廳,為接送賓客,辦理婚喪事及議事之處;后部是大堂樓、小堂樓、后廳,為生活起居之處。前后樓屋之間均由過街樓和過道閣連接,形成一個大的“走馬樓”。整個建筑規模宏偉,布局嚴謹,雕飾華麗,精雅古樸。1986年、1990年、1996年分別進行了維修,1995年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沈廳位于周莊富安橋東堍南側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進五門樓,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間房屋,分布在100米長的中軸線兩旁,占地2000多平方米,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沈廳原名敬業堂,清末改為松茂堂,由沈萬……[詳細]
65、棲霞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棲霞寺
  南朝劉宋泰始中(465-471),明僧紹(號棲霞)在攝山結廬而居,抗跡人外,與智度和尚相友善,有師友之誼。南齊永明七年(489),明僧紹舍宅為棲霞精舍,請智度和尚主持,這就是棲霞寺的起源。唐初將棲霞寺擴建,改名功德寺,增加殿宇49所,樓閣延袤,宮室壯麗,與山東長清的靈巖寺、湖北荊洲的玉泉寺、浙江天臺的國清寺,并稱四大叢林,是棲霞寺的黃金時代。唐高宗上元(674-676)年間,改功德寺為隱君棲霞寺,武宗時排斥佛教,寺被廢。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又重建。南唐時高越建舍利石塔,又重修棲霞寺,改稱妙因寺;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改名普云寺。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改名棲霞禪寺,哲宗元礻右八年(1093年)改稱巖因寺崇報禪院,又名景德棲霞寺或虎穴寺(因棲霞山又名虎穴山),到明初洪武二……[詳細]
66、瞻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瞻園
  瞻園位于南京市瞻園路208號,又稱大明王府和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瞻園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瞻園原系明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府邸之西圃,經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繕與擴建,至萬歷年間已初具規模。清順治二年(1645)該園成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視江南,曾駐蹕此園,并御題“瞻園”匾額。太平天國時,瞻園先后為東王楊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和幼西王蕭有和府。清同治三年(1864),清軍奪取天京,該園毀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光緒二十九年(1903),瞻園兩度重修,但已非原園景況。民國時,江蘇省長公署等政府機關曾設園內。瞻園歷經侵削,范圍日狹,花木凋零,峰石徙散,雖曾幾度修葺,均不能制其圮落。1958年,南京市委書記-指示重修瞻園。同年修繕工作開始,一期工程為修建瞻園……[詳細]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位于江蘇海安縣城中心,海安鎮寧海南路91號,建于1986年,原名“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管理處”,1998年更名為“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占地21000平方米,建有紀念碑、陳列館、國防園、廣場等。有聞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刺刀”、“中華第一捷”碑廊等。紀念碑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十大建筑設計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設計。碑基由寓意深刻、內涵豐富、令人深思的噴沙地、幾何坑穴、草坪、鏨假石擋土墻、祝酒杯、級級升高的臺階和書卷式碑墻組成。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姬鵬飛為“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題詞。陳列館同正面是向天鳴捷的7支槍,館內陳列著大量歷史圖片和數百件文物、史料以及中央領導和全國各地書畫家的作品500多件,再現了蘇中戰役的戰斗經……[詳細]
68、三星村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星村遺址
  三星村遺址位于金壇市西崗三星村,1985年省文物普查時首次發現并被確認為新石器時代一處較重要的遺址。1993—1998年5月,南京博物院聯合金壇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金壇三星村遺址連續六年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揭露面積64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的墓葬1001座,灰坑55個,房址4處,出土各類文物4000余件。據碳十四測定和考古學研究,三星村遺址的年代為距今6500—5500年左右。它對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和文明起源等課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新石器時代區域研究、體質人類學研究增添了新資料。三星村遺址現存總面積10萬平方米。是蘇南地區保存好、面積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現呈低矮的圓臺形,高出四周地表0.50—1.50米,遺址附近有大小河流環繞,河網密布,水運交通發達。文化堆積層……[詳細]
太平天國忠王府
  忠王府在江蘇省蘇州市的東北街,與拙政園相鄰,有一座宏大的建筑物,這是清代農民起義政權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當年太平天國留存下來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我國歷史上遺存下來最完整的農民起義軍王府!√教靽彝醺 ∑匆簦篢aiping Tianguo Zhongwang Fu  英文:Site of King Zhongwang’s Residence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忠王府大門現為蘇州市博物館出口。太平天國庚申十年(清咸豐七年)四月二十三日(1860年6月2日),太平天國后期的主要軍事領導人、1957年-為忠王的李秀成,與另一位重要將領英王陳玉成,率領太平軍第二次大破清軍江南大營,隨后揮師東征,攻克常州、蘇州、嘉興等地,之后,他便以蘇州為……[詳細]
玉燕堂(張廳)
  玉燕堂原名“怡順堂”,俗名張廳,始建于明正統年間(1436—1450),為明代中山王徐達之弟徐孟清后裔所建,清初出賣給張姓人家。共六進,房屋60間,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84平方米。正廳南側設有幽暗狹長的備弄,足有20米長,左側可連通堂樓,右側可進入花廳,備弄底下有一條晶瑩的小河穿越水閣而去,與南湖相通,一副“橋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的建筑特色,是我國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之一,為無數古建筑家們看重。玉燕堂的正廳依然保留著殷實人家的模樣。整個大廳亮堂軒敞,期間布置以紅木打造成的家具,古色古香。大廳庭柱一抱粗左右,較為罕見的是該柱礎是木鼓墩,這也是它為明代建筑的顯著標志之處。廳上匾額兩邊與屋頂左右都結彩張燈,讓整個廳堂沉寂中透出一點喜氣熱鬧之意,仿佛讓人回到前朝主人舉行宴會,迎送賓客……[詳細]
妙通塔和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漣水縣城中山路西首,距淮安市-紀念館約30公里,南瀕碧波蕩漾的古黃河,東依風光旖旎的漣漪湖,西臨通貫南北的寧連高速公路,昔日譽為“漣水八大景點”之一。能仁寺始稱“文殊院”,后改“承天寺”(又名“承天院”),宋仁宗時易名為“能仁教寺”,簡稱“能仁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該寺始建于唐初,距今至少有1300多年歷史;寺內妙通塔,始建于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80多年歷史。據清雍正本《安東縣志》載:“妙通塔,在能仁寺內,宋仁宗敕建,臥佛藏舍利處......浮屠七級,皆磚石砌成,內中并無寸木支柱。頂上望黃河如線,間放光明,照耀數十里,遠近男婦皆見之,真法林之勝跡也!绷頁滴醣尽栋矕|縣志》載:“能仁教寺,宋天圣元年敕建,舊名承天寺,即婁道者征道之所。祥符間賜額能仁寺,塔曰妙通,藏道者舍利![詳細]
高郵鎮國寺塔
  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鎮國寺塔宋、明高郵市城西運河中在古老的運河上,船只南來北往。當高郵城才隱約可見的時候,遠遠就能看到一座方形的寶塔巍然矗立在運河當中,這就是被古建筑家們稱道的“南方大雁塔”——鎮國寺塔。鎮國寺塔是唐代僖宗(874~888)年間新建。僖宗李儇有個弟弟,大概是看破紅塵了吧,走出宮廷,剃發為僧。他到處周游,遍訪名剎。一日行腳到高郵,見西門內城角有一塊平坦的曠地,原是建太平倉(即義倉,谷賤時加價收進,以免傷農:谷貴則減價出售,以利貧民)的地基,環境幽靜而美麗。這里西倚平津堰,一堤煙柳,郁郁蔥蔥,運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身臨其境,俗念塵思,頓然消失。僖宗的弟弟看中了這塊地方,便請求他的哥哥在這里建一座寺廟,供他修行念佛。僖宗答應了他的請求,并賜給……[詳細]
73、石頭城遺跡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頭城遺跡
  石頭城遺跡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石頭城遺跡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南京市清涼山1988年作為“南京城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京城西清涼山西麓的石頭城,因巖石陡峭,勢如猛虎,故有“石城虎踞”之稱。公元211年,三國吳大帝孫權把政治中心遷來南京。次年,在石頭山楚國金陵邑的基礎上修建了著名的石頭城,作為吳國最主要的水軍基地。石頭城周長七里一百步(約合3公里),南開二門,東辟一門,西北面以江為池。城為土墻,東晉改用磚砌;城基則利用清涼山的天然巖石,因為清涼山古稱石頭山,所以此城就稱為石頭城。公元230年,東吳將軍衛溫和諸葛直就是從石頭城出發,率領萬余水軍航行到夷州(今臺灣),這是臺灣與祖國大陸密切往來的最早記錄。今存石頭城遺址,南北長約300余米……[詳細]
74、戲馬臺 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戲馬臺
  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跡之一。公元前206年,蓋世英雄項羽滅秦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許的南山上,構筑崇臺,以觀戲馬,故名戲馬臺。歷代在臺上營建了不少建筑物,諸如臺頭寺、三義廟、名宦祠、聚硅書院、聳翠山房、碑亭記等。•是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跡之一,依山崗地形,逐步上遞,錯落有致。景點介紹戲馬臺是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跡之一。公元前206年,蓋世英雄項羽滅秦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許的南山上,構筑崇臺以觀戲馬,故名戲馬臺。戲馬臺依山崗地形,逐步上遞,錯落有致。歷代在臺上營建了不少建筑物,諸如臺頭寺、三義廟、名宦祠、聚硅書院、聳翠山房、碑亭記等。戲馬臺北側有曲廊、追勝軒、集萃亭和系馬樁、鳥騅槽等景點。曲廊內嵌有歷代文人雅士吟詠戲馬臺的詩詞石刻50余通。戲馬堂是主殿,堂周環……[詳細]
抗日山烈士陵園
  抗日山原名馬鞍山,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西部蘇魯兩省交界處,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間,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以及濱海軍區的廣大軍民曾四次興工為死難烈士樹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是我國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國抗日第一山”之美譽。抗日山風景區,主題景觀抗日山烈士陵園是在抗日山戰爭時期,在紛飛的戰火中興建的。由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山東軍區、濱海軍區軍民于1941年春興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為抗戰犧牲的先烈建塔樹碑,是我國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烈士陵園。抗日烈士紀念塔高14米,塔頂是一尊鐵鑄的八路軍戰士塑像,顯示著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慨。陵園中長眠著750余位烈士的忠骨,銘刻著3500多位烈士的英名。每年清明前來憑吊的人絡繹不絕,往往道路……[詳細]
龍江寶船廠遺址
  龍江船廠遺址位于今南京市西北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帶。龍江寶船廠,又稱龍江船廠、寶船廠。因地處當時南京的龍江關(今下關)附近,故名。西接長江,東鄰秦淮河。明李昭祥《龍江船廠志》記載的“洪武初,即都城西北隅空地,開廠造船”,即指這—帶地區。明代初年,龍江船廠的規模很大。其范圍“東抵城濠,西抵秦淮衛軍民塘地,西北抵儀鳳門第一廂民住官廊房基地,南抵留守右衛軍營基地,北抵南京兵部苜蓿地及彭城伯張田”。東西橫闊138丈,南北縱長354丈。面積達50余萬平方米。自明朝以后,逐漸廢棄,整個遺址多已成為農田及水塘。當年的船塢,當地人稱之為“作塘”,F在,遺址中尚有第一作至第七作的具體方位可以辨識。各作均呈長方形,東西向并排分布。其中,四、五、六作保存尚好,而尤以四作為最,是如今所能見到的當年遺留下來的最大的船……[詳細]
77、如皋定慧寺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皋定慧寺
  經修復的定慧禪寺,門額橫楹楷書“定慧禪寺”四個凸型金字,一對石獅端坐山門兩旁。進山門是金剛殿,中間端坐大肚彌勒佛,兩旁乃“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無所不容”名聯。金剛殿東西兩側,為新塑四大天王像,同彌勒佛相背、面南而立的是揚眉執杵的韋馱佛。庭院中間有高丈余的寶鼎一尊,穿過庭院,是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殿高十多米,殿背正中新裝有“極樂指南”,高達兩米,使大殿更顯雍容壯觀。寶殿內新塑的高達一丈六尺如來佛,頷首端坐蓮花中央,身后光芒四射,千佛相繞,造型各異,姿態優美。上界是香、花二圣;其側為梵王、帝釋;東西兩廂是十八尊羅漢,栩栩如生;十二圓覺菩薩隱現于云中呈飛舞狀;背壁是“慈航普渡”的佛山雕塑,佛山上塑有大小佛像一百五十尊,觀世音居中而坐,善財、龍女侍立兩側。-南側是“……[詳細]
78、文游臺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游臺
  文游臺位于高郵市人民路507號,整體結構坐北朝南,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年),原為東岳行宮,因蘇軾過高郵與本地先哲孫覺、秦觀、寓賢王鞏等會集于此,飲酒論文,故名文游臺。自宋以來,此處名勝一直吸引四方文人學士前來仿古拜賢。之后屢有興廢,現存建筑為清代重修的遺物。文游臺文物景區內現存有文游臺主體樓、盍簪堂、秦觀讀書臺、四賢祠等一批價值較高的文物,特別是盍簪堂內的秦郵帖,彌足珍貴,堪稱一絕。文游臺景區現為秦郵八景之一,淮堧名勝之地,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江蘇高郵文游臺,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年),原為東岳行宮。也有資料記載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現存建筑大部為嘉慶十九年重建。據《高郵州志》載:“宋蘇軾過高郵,與寓賢王鞏、郡人孫覺、秦觀載酒論文于此。時郡守以群賢畢集,顏日文游臺”。自宋以來……[詳細]
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紀念館)
  史可法墓在揚州市廣儲門外街24號梅花嶺畔。史可法,字憲之,號道鄰。河南祥符(今開封市)人。崇禎進士,南明大臣,抗清名將,初為西安府推官,后升任南京兵部尚書。崇禎十七年(1644)明亡,南明弘光政權建立,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督師揚州。順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圍困揚州,他拒降固守,城破被執,不屈而死。嗣子副將史德威尋遺骸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嶺下,實現他生前的遺愿。清初曾建祠于大東門外,后圮。乾隆年間(1736~l795)于墓西側建祠,并謚“忠正”。咸豐間(1851~1861)毀于兵災,同治九年(1870)重建。民國24年(1936)和37年(1948)曾進行過維修,F存建筑除遺墨廳、梅花仙館,大部為晚清所建。新中國建立后,曾多次修繕,1988年辟為“史可法紀念館”。史可法墓祠,大門臨河……[詳細]
80、南通南山寺 AAA
南通南山寺
  通州區南山寺一期規劃用地48、5畝,控制用地100畝。整體建筑按照明清風格設計,分三條軸線,中軸線上設計建造牌坊、天王殿、放生池、大雄寶殿和萬佛殿。東軸線設計建造多寶財神殿、通州塔、觀音殿、藥師殿和方丈樓。西軸線設計建造帝釋殿、地藏殿、極樂水院、極樂樓和藏經樓。目前已經建好的有天王殿、放生池、大雄寶殿、觀音殿、鐘樓、鼓樓、法物流通處和廂房兩幢。正在建設的有帝釋殿,多寶財神殿和通州塔,準備開工建設的有牌坊、極樂樓、藥師殿等。通州南山寺始建于明朝,清嘉慶重修,改革開放后為落實宗教政策于80年代中期將金沙雙皮橋頭總庵更名為南山寺對外開放,92年經通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批準,將人民東路朝陽路口老南山廟作為南山寺下院對外開放,請杭州佛學院畢業生耀來法師主持日常管理工作。94年經通州市政府批準選址通州市開……[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第1页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图片 | 五月天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日韩激情综合网 | 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久 | 日本日本乱码伦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