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后山窯址
  后山窯址位于建德市大慈巖鎮陳店村窯口自然村后山南坡上,窯址所在處為一山間土丘,南側有一水塘,西北側平地現為耕地,東側為農戶聚集區,有溪流在村東北側自西北向東南流經,鄉間公路東北-西南向穿過窯址堆積。窯址堆積主要位于土丘北部及其西側凸坡。窯址面積約10000平方米,文化層堆積面積約4000平方米,堆積厚度0.5-1.2米。地表隨處可見散落堆積,根據地表瓷片、窯具殘片等分布情況看,以鄉間公路為界,高于鄉間公路的坡地上,堆積相對單一,以韓瓶和支座為主,基本不見其它器型殘件,而低于鄉間公路的坡地上,地表采集遺物類型相對較豐富,瓷器施釉,制作較精,窯具可見匣缽、墊圈等。后山窯址所產瓷器制作上有粗、細之分。韓瓶、罐類器物制作較粗,黑胎,胎質粗,施釉則多不勻,釉色多顯灰青色,或偏黃、褐,器型欠規整,裸燒而……[詳細]
杭州綢業會館舊址
  杭州綢業會館舊址位于直大方伯92號,屬于小營街道小營巷社區,其前身為始建于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位于忠清里通圣廟側的觀成堂,是杭州最早的絲綢行會。清光緒三十年(1904)重修。因場地狹小,不敷使用,自宣統年間起,杭州綢業商人集資在現址建造新館,至1914年落成。杭州素有“絲綢之府”之美稱,隨著杭州絲綢業的發展,一種為滿足行業聚議和解決糾紛需要的組織——行會,及其建筑——行業會館,也應運而生。杭州最早的絲綢行會,出現在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并于忠清巷建立了行會議事之所——觀成堂。光緒三十年(1904),因場地局促,無法滿足絲綢從業者--、議事的需要,宋錫九等人提出“復創遷地改筑”方案,并獲得眾同業者贊成。此后,綢業巨賈王達甫、蔣延桂、徐吉生、丁立中等集資在保信巷(今直大方伯)內重建……[詳細]
飛來峰造像
  飛來峰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靈隱寺前。飛來峰是一座高約209米的石灰巖山峰,山上怪石嶙峋,奇幻多變,石間分布著五代至元代的造像約300多處,是浙江規模最大的一處造像群。飛來峰造像群中五代時期的造像至今尚存有10多尊,都是佛教“凈土宗”的“西方三圣”,分布在山頂和青林洞的洞口處。在青林洞入口的西側有后周廣順元年(951年),滕紹宗舍錢雕造的彌陀、觀音、勢至等像,是飛來峰有題記的造像中時代最早的一龕,龕中的三尊造像都是坐在高束腰仰蓮須彌座上,身后飾有火焰紋的背光,帶有晚唐的造像風格。北宋的造像最多,有200余尊。分布在金光洞內的是小羅漢。玉乳洞內的是六祖像,形體較大,是天圣四年(1026年)的作品,風格比較古樸。青林洞南口的崖壁上有一龕乾興元年(1022年)的浮雕“盧舍那佛會”,浮雕的技法嫻熟,……[詳細]
銅山銅礦遺址
  位于淳安縣西南的洪銅山,距縣城約75公里。屬銅山鄉,為淳安錫鐵礦所在地。據清《遂安縣志》載:“洪銅山,縣南七十里,唐天寶八年嘗置場采銅,民苦之,因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地質部門曾在此探礦,并籌建地方國營銅山鐵礦。1970年上半年至1971年12月,工人在施工中發現古礦洞及摩崖題記。1974年10月、1979年11月和1981年10月,省、市、縣文物管理部門先后實地調查。遺址可分為老礦洞、摩崖題記、冶煉爐基和礦渣堆積4部分。老礦洞共發現4處,都在海拔600-700米的山腰,距洞口水平深度約七、八十米,有豎井、鈄井、平巷等,采鑿痕跡清晰可見。洞內遺物有坑木(木撐架)、螞蝗拔+金鐵釘、木輪、陶缽等。在洪銅山尖頭巖西麓的石壁上有摩崖題記:“大唐天寶八年,開山坉取銅至乾元元年七月,又至大歷十年十……[詳細]
寶成寺麻曷葛刺造像
  寶成寺麻曷葛刺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紫陽山,開鑿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題材為佛教密宗造像。麻曷葛刺是大日如來的梵語音譯,意譯是“大黑天”,元朝統治者奉為軍神或戰神。龕形呈橫長方形,龕頂略有弧度,高2.45米,寬4.1米。龕內又開三個小龕,中間為本尊麻曷葛刺像,左側為文殊騎獅像,右側為普賢騎象像,三像后為尖拱形火焰背光。龕楣上有浮雕金翅鳥三只,左右還有飛鳥和奔獸。大龕北側壁有元代至治二年漢文造像題記,十分珍貴。麻曷葛刺造像造型較大,保存良好,刀法簡練,和杭州飛來峰藏傳佛教相比有不同的風格,因此這處造像是研究藏密“梵式”造像發展的重要實物。2001年寶成寺麻曷葛刺造像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杭州馬寅初故居
  位于慶春路210號的馬寅初故居,系三層磚木結構樓房,建于清末民國初。原屬馬星竹所有,后由馬寅初購買。馬老先后于1936年、1946年、1947年、1949—1951年在此居住。其間,馬寅初撰寫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相互影響》、《向王若飛諸同志學習》等20余篇文章。還在浙大、上海滬江大學等發表了《關于目前之經濟危機》、《經濟與民主》等20余場演講。1946年6月13日,馬寅初在杭州20多所學校聯合召開的“反對內戰,反對-”的-上發表演講,并與學生一起冒雨-。1949年8月26日,他被任命為解放后浙江大學第一任校長,9月赴北京出席全國第一屆政協會議,會上被推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常務委員和財政委員會副主任,還兼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0月1日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950年11月16~22日……[詳細]
梵天寺經幢
  梵天寺經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鳳凰山東麓梵天寺路。梵天寺為五代吳越國名剎。據《吳越備史》載,梁貞明二年(916年),錢镠迎鄮縣(今鄞縣)阿育王寺釋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后城南塔毀于火。乾德三年(965年),吳越國王錢弘俶重建,后改為梵天寺。梵天寺經幢建于公元965年,是南塔寺的門前遺物,左右各一對,高近15米。經幢通體用太湖石雕刻而成。雙幢形式、結構基本相同,南北對峙,相距13米,幢高15.76米,由基座、幢身、腰檐、短柱層及幢項五部分組成。幢頂為日月寶珠,雕刻精致,紋飾各異。基座為須彌座,共三層,雕有覆蓮、幡龍、菩薩像等,底層浮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龍,生動威武;上層短柱四周鑿成小龕,龕內雕佛像。幢身刻佛經,為八角形,南幢身刻有《大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經》,北幢身刻《大佛頂陀……[詳細]
蔣經國舊居
  杭州蔣經國舊居的別墅建成于1931年,門牌為里西湖1號、2號,別墅占地1333.3平方米,上下兩層。主樓344平方米,4個房間,完全西洋風格。抗戰勝利后,蔣經國曾攜妻-及子女寓居于此。里西湖,近斷橋,有一棟圍墻包裹的兩層小樓。曾有銅牌,上 書“蔣經國舊居”。抗戰勝利后,大約是1948年10月至11月期間,蔣經國攜妻兒在此小住。蔣經國舊居的別墅建成于1931年,門牌為里西湖1號、2號,別墅占地1333.3平方米,上下兩層。主樓344平方米,4個房間,完全西洋風格。2003年,杭州市園文局正式明確蔣經國舊居為杭州市文物保護點。2015年01月28日因在杭州園文局官網上一條“政務公示”引起關注。“政務公示”的主要內容是該別墅將成為浙江麥當勞餐廳食品有限公司的一項新建項目,經營大眾咖啡館(含面包、薯……[詳細]
閘口白塔
  閘口白塔坐落于浙江省杭州錢塘江邊閘口的白塔嶺上。閘口白塔位于錢塘江邊,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末期,與六和塔遙遙相望,是錢塘江的標志性建筑。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寫有《過余杭白塔寺》詩:“登臨江上寺,遷客特依依。遠水欲無際,孤舟曾未歸。亂峰藏好處,幽鷺得閑飛。多少天真趣,遙心結翠微。”白塔全部以白石雕刻砌筑而成,是仿木構樓閣式的雕制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層,高約10米,逐層劃分,比例適度,出檐深遠,起翹舒緩,輪廊秀麗挺拔。塔的最下邊是基座,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紋飾,象征著“九山八海”,其上立有須彌座。塔座的束腰上刻有佛經,再上分為九層,每層由塔身、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組成,塔身上浮雕有佛、菩薩和經變故事,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刻畫生動。在中國的中原和北方地區,很少見到平面八邊形的樓閣式塔建筑……[詳細]
建德普濟寺
  普濟寺位于馬目大橋北端鐘潭嶺上,據史料記載,普濟寺始建于北宋仁和天圣年間,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屬南海普陀山普濟寺下院,素有小南海之稱。三殿格局,寺內有印度進貢的玉觀音一尊(屬國寶級文物)。宋宣和年間曾毀;南宋建炎有桐廬僧廢額移建;宋淳佑中僧日照修,清咸豐辛酉年毀;光緒十五年唐其章籌金建,十九年僧寬憶添造客堂;民國七年僧德增建平屋十間。香火鼎盛時,有殿宇多進,僧十幾人,寺田二十余畝,山三十多畝。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屢經戰火的罹亂,屢建屢毀,止共和初期,寺廟還保存原來的規模,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時,有遭毀,玉觀音已被棄于深潭之中。1992年,由善男信女出資出力,在寺廟原基上重建觀音一殿,并塑造了佛像,翌年佛像被毀。2006年再次籌金重塑佛像。同年有成立了寺廟管委會,負責寺廟擴建和相關事宜……[詳細]
杭州石佛院造像
  石佛院造像又稱仁王寺造像,位于杭州石佛山,現有五代錢越王時期所造石像五軀,造像最大者為位于石壁中間的阿彌陀佛站立像,其兩旁分別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站立像。在三尊立像的兩側,又分別有釋迦牟尼以及天臺宗創始人智者大師坐像。石像毀壞嚴重,惟有智者大師造像保存相對完整,結跏趺座持禪定印。建炎初年,在金人的追擊下,高宗皇帝一行狼狽南逃。原東京開寶寺僧慧照大師法曄領徒從高宗南渡。至杭州后,奏疏行闕,請即錢塘七寶山改建仁王院,主大內祈禳事如故。在南宋潛說友撰修的《咸淳臨安志》中,便有七寶山開寶仁王寺中古石佛像的記載,石佛像開鑿于仁王寺創建之前,也即五代吳越國時期當為確信。石佛院從錢越王時期營窟造像開始,到了紹興年間仁王寺的創建,寺院規模而至鼎盛,彼時觀音臺殿宏麗,與三門鼎立相望,蔚為壯觀。南宋一代,仁……[詳細]
建德童家祠堂
  童家祠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鎮大洋村漁民自然村。童家祠堂是童祖愷、童潤蕉烈士的家族宗祠,也是中共建德縣委的誕生地和建德地下黨重要的活動場所之一。1927年9月,建德縣黨的代表會議在大洋秘密召開,正式成立了中共建德縣委員會,童祖愷任縣委書記。11月19日,建德縣農民協會代表會議在大洋高庵召開,宣布縣農民協會正式成立。1928年1月16日,建德縣委、縣農民協會在大洋童家祠堂門口廣場召開誓師大會,掀開了大洋農民暴-動-的序幕。1月19日,國民黨軍警到大洋鎮壓農民運動,農民協會被迫轉入地下活動,暴-動-失敗。童家祠堂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坐北朝南,硬山頂雙坡屋面,建筑面積約720多平方米。正門開在門廳明間,仿牌樓式的石砌磚雕門樓,四柱三間沖天式,上 書-“童氏宗祠”。共三進,面闊五間……[詳細]
錢塘江大橋
  建議作為整個杭州城市觀光的南起點。站在并不寬闊的橋面上可以一覽六和塔全景,體會杭城依山傍水的味道。本區游覽,以“登六和古塔,觀錢江大潮,賞宋城風光,游未來世界”為基點,輻射“溯錢江之源,觀海寧大潮”為層面,適宜在秋高氣爽,農歷八月-潮來臨之際游賞為最佳。西湖,雷峰塔還有錢塘江大橋是許多中國普通百姓對杭州的最初印象。這座由我國著名橋梁學家茅以升親自設計的大橋位于六和塔東側江面,始建為1937年,歷經坎坷。它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鋼梁雙層公路、鐵路兩用大橋,全長1453米,其中江上正橋1072米,北岸引橋288米,南岸引橋93米。小貼士:每年農歷八月十五,觀錢塘江大潮。餐飲/住宿/購物:在錢塘江大橋靠近杭州這頭有很多風味館,可以吃到特色海鮮、風味小吃和農家菜。其中三橋下面就有個錢江酒樓。交通……[詳細]
窯塢窯址
  窯塢窯址位于建德市大慈巖鎮陳店村葉墩自然村,窯址所在處為一山谷,東南側近谷底有山間泥路可通,低谷處原有水塘,現已改為耕地,谷北有溪流自西北向東南流經,東有農戶聚居。從窯址所在處地形情況看,窯床遺跡應位于東南向坡地上,作坊遺跡應位于山岙處。窯址面積約15000平方米,文化層堆積面積約6000平方米,堆積厚度1-3米。地表可見散落的瓷片和匣缽殘片,局部聚集成堆,應是當地村民出于耕作的需要撿拾堆成。窯床未暴露,推測窯形應為龍窯。采集青瓷殘件(片)共41件,包括碗、罐、壺和韓瓶。其中,碗殘件3件,罐殘件1件,執壺殘件1件,韓瓶殘件36件。從采集產品看,該窯址為宋代民窯,制作多欠精細,尤以韓瓶類為粗。產品以碗類為主,其次為韓瓶,尚可見壺、罐等。深灰胎,胎質多較粗。青釉,偏灰、黃、褐等,可見藍白色窯變釉……[詳細]
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縣地方法院舊址
  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縣地方法院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近代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浙江省高等法院成立于民國十九年(1930年),浙江省杭縣地方法院成立于民國十六年(1927年)以后,其前身分別為設立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的浙江高等審判廳及高等檢察廳、杭州地方審判廳及地方檢察廳。上述司法機構自成立之日起,同在法院路(清舊名臬司前)辦公,即現在延安路和慶春路交叉口的西北側。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侵華日軍侵占杭州,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縣地方法院隨政府遷移后方,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后,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縣地方法院遷回杭州,辦公地點仍在法院路原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杭縣地方法院改稱為杭州地方法院。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州地方法……[詳細]
新四軍隨軍被服廠舊址
  新四軍隨軍被服廠舊址山溝溝景區下余村茅塘自然村。為一徽式建筑,現為民居。曾作為新四軍隨軍被服廠。該民居建于20世紀20年代的盛家,外為高墻頭,小青瓦,內有兩層皆為木制結構,鏤空木窗、梁木雕有鳳凰撲牡丹的圖案,上層為小0。墻門外朝東磚墻上有抗日標語。1945年,粟裕率新四軍第一軍主力南下,并成立蘇浙軍區,下轄三個縱隊。當-頑固派調集部隊三次向第一、三縱隊進攻,新四軍-還擊,取得了三次浙西反頑自衛戰的勝利。當第二次反擊戰勝利后,新四軍一縱隊在余杭區西部山區整訓,于太平鄉茅塘村設立隨軍被服廠,廠址在當時的盛水福和盛阿毛家。當時有04臺縫紉機,60余人夜以繼日地緊張生產,制成一批軍裝、軍帽、綁帶、皮帶,還有棉衣、棉褲,送給全隊使用。抗日標語墻山溝溝景區下余村茅塘自然村。在盛云義、盛阿生家墻門外朝東磚……[詳細]
建德玉泉寺
  梅城鎮烏龍山上南麓的玉泉寺(俗稱石佛坳),寺旁有泉,冬夏不竭,而得名。古寺掩映在松林之中,環境清幽。站在寺門南望,但見山巒起伏,像是蓮花開瓣,南北雙塔高聳其間,猶如亭亭玉立之蓮蓬。廟內有一奇石,人稱之為息石,唐德宗貞元年間(公元749年前后),凈宗五祖少康大師在此建道場,并將邊上的一塊謂“息石”的巖石雕鑿成一尊“阿彌陀佛”石像,此石據說不是產自烏龍山上的,它與周圍山上的巖石色澤不一樣,凡人燒香拜佛后,常有到石邊靠靠、貼貼,說是能祛病消災的。“息石”是玉泉寺鎮寺之寶。由于少康大師不遺余力地弘揚凈土佛法,使其迅速傳播,名師輩出,直至如今風行海內外;凈宗由洛陽南傳入浙,然后傳往日本,在海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玉泉寺,建德乃至浙西地區最主要的寺廟之一,原稱善導和尚凈土道場。曾擁有宇舍二百多間,還建有……[詳細]
蔣治烈士墓
  蔣治烈士墓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三都鎮烏祥村東南面山灣腳,1940年12月建,為蔣治夫婦合葬,占地面積為405平方米,墓面朝西,墓基成圓形,直徑3.5米,封土堆高1米。墓碑正面為“蔣治同志之墓”,由原上海書記石西民題字。墓后面有蔣治同志生平及革命事跡。蔣治(1910—1940),又名子謙,建德市烏祥村人。1929年秋,留學日本期間,積極參加“反帝大同盟”組織的革命活動,并由張國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11月,被派往杭州,任中共杭州中心縣委常委,旋即調回上海。1931年春,上海黨組織遭破壞,11月,蔣治離滬回鄉隱蔽。1933年2月,因當地鄉長王興杰告密,蔣治夫婦在家鄉烏祥被捕,囚禁于杭州浙江陸軍監獄。獄中,備受折磨,肺病加劇。1934年9月被保釋出獄治療。1935年6月回上海尋找黨……[詳細]
八卦田遺址
  位于玉皇山南麓,是南宋皇帝祭祀農耕的地方.所謂八卦田,是因為田分八塊,中間為一圓形高埠,狀如八卦,故有此名.這里四周平疇連片,當地農民在各卦上栽種了不同顏色的農作物.由于季節變換呈現的景色各不相同,登高俯瞰,別有一番情趣,明代文人高濂曾在《四時幽賞錄》中寫到:春時菜花叢開,白天真高嶺遙望,黃金作埒,碧玉為疇,江波搖動,恍自杳然,更多象外意念.八卦天旁,還有五代吳越國王妃吳漢月的古墓葬.上玉皇山的游步道,北面自林海亭經慈云嶺、紫來洞直達山頂,石階約1300多級;南坡可從陶瓷品市場經八卦田、白云庵和天龍寺的古道上山;西頭從動物園對面的九曜山隧道入口處,先上到丁婆嶺得意亭,然后經老虎洞、寶月亭登頂;東面可由鳳凰山、將臺山到慈云嶺后,再沿石徑上山頂。山中道路養護得非常干凈整潔,行走稱便。八卦田中有土……[詳細]
東山巖寺遺址
  東山巖寺遺址位于航頭鎮石屏村胡家自然村東山上,年代為清光緒戊戌年(1898),類別為古遺址。該寺依山而建,四周古樹林立,香火鼎盛,當地遠近聞名。據考證該寺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崇禎九年(1636年)重建,大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建造前殿,大清光緒戊戌年(1898年)原址上再次重建,文革期間人為拆除。《壽昌縣志》記載:在縣西北十都內圖,年久失修化為丘墟,清光緒戊戌年,僧同志捐資重建,殿宇雄壯,古木幽深。其道屈而上,門前有普善橋,橋下有池,登橋而望,可供游覽山之麓,有八角涼亭行人經此資憩息焉。該遺址占地面積約9095平方米,原寺建筑坐西朝東,該廟原設天王殿、子孫堂、正殿,食堂、禪房,并建有涼亭、石橋等。現寺遺址上尚存普善橋,通往寺廟的老道,殘留部分夯土墻體、蓮花柱礎和其他一些石構件。老道為臺……[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片不卡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120秒 |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视频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