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臨沂市 > 沂水縣旅游

沂水縣文物古跡介紹

中共山東分局舊址
  水縣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舊址、大眾日報舊址。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舊址位于沂水縣夏蔚鎮王莊村,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臨沂市第一批重點抗日戰爭遺址。1938年11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遷到這里,12月省委改為中共中央北方局山東分局,當月八路軍山東縱隊正式成立,在八路軍主力115師來到山東前獨立擔當創建山東抗日根據地重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機關駐王莊半年多時間。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在王莊半年多的時間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恢復了山東的黨組織;創建了沂蒙山區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根據中央指示創建了八路軍山東縱隊,統一整編了全省的抗日武裝;選派干部充實健全了沂水、蒙陰兩個縣委;建立黨校,為各根據地培訓了大批黨政軍干部;指導山東各地建立和發展自衛團和各種群眾抗日救亡團體,在全省33……[詳細]
紀王崮墓群
  紀王崮,位于臨沂、淄博以及沂水、沂源、蒙陰兩市三縣交會點,在沂水城西北40公里處泉莊鄉駐地西北約四公里處。海拔577.2米,山勢陡峭,雄偉挺拔,崮頂平坦,面積約4平方公里。沂蒙七十二崮一般崮頂面積較小,而獨有紀王崮頂部闊大,呈南北偏西走向,南北長數公里,東西最寬處也有2公里,顯示出了王者的大氣和風范。亦是這沂蒙七十二崮中面積最大、唯一有水源、更是唯一有人世代居住的崮,其規模氣勢之宏大、天造地設之惟妙和人文資源之豐滿,又是其它山崮所無法比擬的,因而被人們譽為沂蒙七十二崮“千古獨秀”、“天下第一崮”、“千古紀王城”。隨著天上王城旅游項目的開發,這座山崮被賦予了新的勃勃生機。紀王崮座落在沂蒙山腹地,遠離大路,辟靜偏遠,很少有人去到。從一般的地圖上都查不到,看上去那個位置也沒有路,其實路還可以,標志……[詳細]
齊長城穆陵關遺址
  【齊長城穆陵關遺址】位于沂水縣城東于溝鄉、馬站鎮、圈里鄉、楊莊鄉、富官莊鄉境內,占地面積4,600余公頃,為古齊國所建長城的一段。齊為西周時分封諸侯國之一;齊宜王時(公元前319——301年),疆域擴大,東至黃海,西至黃河,南達穆陵關。為防魯、楚等國入侵,齊國將以前零星修筑的長城加以延長,西起平陰、東至瑯琊臺,蜿蜒500公里。穆陵關一段大都建在山嶺上,城墻為混合沙土夯筑,基寬3-5米,保存較好的有4段:穆陵關東西兩段各5公里,楊莊鎮東、西溝子至鳳鳴峪一段長4公里,垛莊光光山一段長1.5公里。高矮不等,最高處一段即穆陵關東段,高出地面1-2米。穆陵關是齊長城的重要關隘,自齊國始,歷代均視為戰略要地,派兵駐守。今尚存明嘉靖年間修葺關樓時所立石碑。穆陵關山谷峻狹,古稱“齊南天險”。登關四覽,沂水、……[詳細]
沂水齊長城遺址
  沂水齊長城遺址——位于山東中部。齊國為防御晉、魯、莒、吳、越、楚等國的進攻,自春秋中期到戰國中期的齊威王、齊宣王,歷時三百余年,自西向東構筑起1200余里的軍事防御工程,這就是著名的齊長城。齊長城西起長清黃河邊,沿泰沂山脈分水嶺,逶迤東行,經肥城、泰安、歷城、萊蕪、章丘、博山、沂源、臨朐、沂水、安丘、莒縣、五蓮、諸城、膠南,在黃島入黃海。齊長城比魏、趙、楚、秦等國長城早200多年,比歐洲最早的雅典壁壘護道墻早100多年,是中國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遺址,被史學家譽為“中國長城之父”、“世界壁壘之祖”。自沂山南部的泰礴頂入境東南行,經點將臺、大峴山、穆陵關、龍山、鳳鳴山、牛山、楊廷山、三楞山,與從臨朐、安丘進入沂水的二道長城會合后入莒縣,歷經沙溝、馬站、圈里、楊莊、官莊五鄉……[詳細]
沂水靈泉寺
  靈泉寺俗稱上源寺,位于沂水縣城西20公里處,沿龍泉路乘公共汽車半小時便可到達,地理位置優越。傳說唐貞觀九年,一個法號昌弘的高僧為宏揚佛法來到此地,見此處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山泉奔涌碧流成溪,遂決定在此建寺塑佛廣傳佛道,為當地朝佛圣地。現寺院周圍尚有五株古銀杏樹,相傳為昌弘所植,樹齡已達1300余年,高30余米,至今仍是枝繁葉茂,果實累累。樹繞靈泉,泉水經年不枯,常飲此泉水,可以延年益壽,泉又連一貯水池,池水如鏡。靈泉寺景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互相融合,主要景點有靈泉、唐植古銀杏、獅巖古柏、獅子眼、鷹門塔石、和尚林、迎客松、老人降虎石、飛來石、仙人石、南天門、觀音洞、韓湘洞、靈隱洞、神仙府、佛爺閣、碧霞祠等。整個景區三面環山,風景秀麗,站在山頂觀望,跋山水庫風光盡收眼底,游人也可自水庫大壩乘船北上……[詳細]
大眾日報社舊址
  中共山東分局成立后,為引導、鼓舞山東抗日軍民團結戰斗,揭露日寇的種種暴行和-分子、漢奸走狗的丑惡行徑,《大眾日報》于1939年1月1日創刊,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機關報。部在沂水縣夏蔚鎮王莊村,印刷廠在王莊東北3公里處的云頭峪村。第一任社長劉導生,匡亞明,印刷所長于一川。印刷所駐云頭峪村,石印室、油印室各為西屋3間,所長辦公室為北屋3間,裝訂室為東屋兩間,今尚存。為辦好大眾日報,當地的革命群眾給予報社極大的支持,云頭峪村婦救會長陳忠芳組織進步青年為印刷廠保護機器,進步婦女劉茂菊則把準備結婚用的新房子讓給報社做印刷廠。在日軍“掃蕩”魯中區時,報社主動撤退,云頭峪村15名進步青年跟隨部隊撤退,后來無一生還。……[詳細]
姑子頂遺址
  姑子頂遺址:位于富官莊鎮何家莊子村南約一公里,為高臺地遺址,高出地面約3-5米,文化堆積厚約1-3米。該遺址出土有石斧、石刀、石錛、石鏃等,陶器有夾砂器物殘片、鼎、鬹、盆等器形,又有豆、罐、鬲、壺等。早年曾出土漢代銅壺,九十年代又發現東漢鐵器窖藏出土,鐵鼎、鐵镢、犁鏵等物。經對出土眾多的各類遺物進行綜合分類研究,該遺址最早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存,次之為商、周之際,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存最為豐富,晚期為漢代文化遺存。該遺址時代跨越較長自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漢各代一直有人居住在此。2006年12月7日,姑子頂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打擂臺遺址
  打擂臺遺址位于沙溝鎮上流莊村東,高臺地遺址。高出地面3-5米,文化堆積厚約1-3米。出土有陶鬲、盆、豆、罐、壺等,石器有石斧、石刀,及獸骨、鹿角等物。另還出銅劍、鏃、鼎等,該遺址為兩周時期。因該遺址常遭雷擊,故有此名。另有民間傳云,當年呼延慶在此設臺打雷比武,故名打擂臺。……[詳細]
楊家珠江遺址
  楊家珠江遺址:位于馬站鎮楊家珠江村北一公里,為一臺地址,文化堆積厚約1米左右,內含豐富,出土有石斧、石刀、石錛等,陶器有夾砂罐、盆、壺、蓋形器等,以夾砂陶、黑陶居多,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遺物。遺址地表還暴露大量漢代文化遺存。該遺址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至漢代遺址。……[詳細]
鳳臺遺址
  鳳臺遺址位于富官莊鎮官莊村西一公里,為一高臺地,高出地面約2-5米,西鄰小河,南、北、東三面為嶺田,文化堆積保存較好,出土有石斧、石刀、人骨、獸骨等,陶器有鼎足、豆柄、鬹足、蛋殼陶片、夾砂陶片、磨光陶片等,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遺址。……[詳細]
南洼洞遺址
  南洼洞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 地址:沂水縣諸葛鎮范家旺村 保護范圍:洞口南外延5米,洞口向北外延10米,洞邊緣山體外延10米,洞邊緣山體外延10米。 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外延10米范圍內。……[詳細]
薛王臺遺址
  薛王臺遺址位于高莊鎮馬蘭村南,高臺地遺址。東臨河、西依山、北連坡地、南為山溝。文化堆積厚約1米,灰褐色土中含有火燒土塊及陶器殘片。出土有陶鬲、盆、豆、罐以及鹿角、銅鏃、石斧、石錛等物,屬周代文化遺址。……[詳細]
陳毅指揮所舊址
  孟良崮戰役陳毅指揮所舊址位于沂水縣夏蔚鎮雙山村,年代為1947年,類別為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陳毅指揮所舊址是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峪子烈士陵園
  下峪子烈士陵園位于沂水縣龍家圈鎮下峪子村,年代為抗日戰爭時期,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代表性建筑。下峪子烈士陵園是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小莊摩崖石刻
  上小莊摩崖石刻位于沂水縣院東頭鎮上小莊村,年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代表性建筑。上小莊摩崖石刻是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巖寺遺址
  上巖寺遺址位于沂水縣龍家圈鎮上肖家溝村南靈泉山,年代為唐、宋、元、明、清、民國,類別為古建筑。上巖寺遺址是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唐王山反擊戰舊址
  唐王山反擊戰舊址位于沂水縣圈里鄉,年代為1942年,類別為抗戰遺址、紀念設施。唐王山反擊戰舊址是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王莊烈士陵園
  王莊烈士陵園位于沂水縣夏蔚鎮王莊村西,年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王莊烈士陵園是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雨王廟遺址
  雨王廟遺址位于蒙山森林公園天麻林場云蒙峰西北,年代為明清至民國,類別為古遺址。雨王廟遺址是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塔澗庵摩崖石刻
  塔澗庵摩崖石刻位于沂水縣院東頭鎮崮墩村西北,年代為宋,類別為古石刻。塔澗庵摩崖石刻是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400部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 欧美十八禁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日本三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