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安陽市旅游

安陽市文物古跡介紹

湯陰文筆塔
  文筆塔,又稱文峰塔,位于湯陰縣東南城墻舊址上,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文筆塔是一座喇嘛式磚塔,高約25米,聳立在高5米,邊長7.5米的白石底座上,塔身整體呈圓錐形,通體用青磚砌成。文筆塔,塔身整體呈圓錐形,通體用青磚砌成,塔頂用的則是特制的錐形磚,所有的青磚都是經水磨而成,光滑圓潤。塔身下部仰缽體上接平面八角形磚砌塔座,每一面都按照方位分別用篆書鐫刻著八卦符號。塔身下部覆缽造型,這也是其類似喇嘛塔之處,覆缽之上為七層圓錐體造型塔身,每層之間有兩行磚砌界檐加以分割。第五層西北方向開壺門,楣題:“俯視天中”,聯文:“甲子運回奎宿婺,文筆影入壁波澄”。上款為:“乾隆甲子初夏”,下款字跡風雨剝蝕嚴重,無法辨認。上部塔剎形式與塔身協調,整體為毛筆筆頭造型。整塔線條修長,裝飾簡單,突出了文筆的文化內……[詳細]
白龍潭廟
  白龍潭廟位于安陽市西南12公里龍泉鎮白龍廟村,交通便利,這里依山傍水,林木茂盛,水流潺潺,在怪石深潭之上,古樸精巧的白龍潭廟古建筑群就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白龍潭廟現占地1萬平米,廟中現存兩進院落,兩座大殿,四座廡殿,四座廂房,一間拜樓,一座戲樓。有山門、戲樓、拜殿、白龍爺正大殿、黑龍爺殿、三奶奶殿、娃娃殿、接官廳,西院為景樓,東院為中樓。有房屋56間,其中古代建筑45間,現存古碑15塊。據《續安陽縣志》載“元泰定年間,總督府總管馬合漠因祈雨有應,立廟潭上,按縣西南白龍廟村,原系六潘流之一,自廟建成后,即以廟名村焉。民國十七年,縣令催學……改建為公立小學。”明朝崇禎年間、清朝乾隆、嘉靖及雍正年間得到重修,是安陽市西部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古寺廟。1985年4月被定為安陽市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白龍潭廟規……[詳細]
雙龍寺摩崖造像及雙石塔
  雙龍寺坐落于萬寶山中心腹地。大殿前臺階左置一赑屃伸頸弓背負一石碑。碑文曰:林縣邑北五十里柳泉一里北,有古剎雙龍禪寺……不知建自何代……屋舍殘廢,僧徒廖落……有伽藍、山神兩祠,東西僧舍兩座,南殿三楹……十畝土地,后人不得變賣。碑尾注明時間為,明崇禎八年。寺院中另一處碑文顯示,嘉靖四十年間,曾有“善人”重修雙龍寺。可推斷寺院最晚建于明朝。在西廂房墻上鑲一石碑,雖年代更久,但對“雙龍”一詞只字未提,碑上題為“創建黑水山神廟記”的文字講述兩個“智勇雙全、德才兼備”的“招撫使”大破數萬賊眾的故事,成碑時間為“大金興定三載”。奇特的是,這方石碑下緣正中刻有一個十余厘米見方的圖章,內容莫辨。看來“黑水山神廟”無疑創建于金朝,而其建廟緣起是金國軍隊與抗金義軍之間的一場戰斗。但“黑水山神廟”是雙龍寺的前身嗎,……[詳細]
林州昊天觀
  昊天觀位于安陽林州任村鎮任村,當地人俗稱“北廟”。院落呈平面長方形,占地面積1350平米,是一處供奉祭祀玉皇大帝的道教活動場所。昊天是中國神話中玉皇大帝的名字,是中國民間信仰的最高神靈。玉皇大帝又名玉皇、玉帝、昊天金朔闕玉皇大帝,原為道教的四大天帝之一,后來成了受全民崇拜的最高神靈。玉皇大帝起源于上古時期人們對天帝的崇拜,當時的古人認為風雷雨電、雹雪霜凍等自然現象,全是由天上的神仙操縱。這些神仙的最高統帥就是天帝(中國民間俗稱老天爺)。于是,便產生了玉皇大帝的形象。在古人的心目中,要想過上安居樂業、風調雨順的日子,就必須敬奉好天帝。昊天觀之類的祭神場所便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任村昊天觀始建于明朝初期,具體年月現已失考。觀內建筑創建時間有明有清年代不一。清道光十年(1830)大地震,多數殿堂倒……[詳細]
三楊莊遺址
  三楊莊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三楊莊村,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多為黃沙覆蓋,發現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陶片。經過近兩年的考古發掘和勘探,目前遺址內已有7處庭院基址得到確認。通過對其中4處庭院的發掘,清理出包括屋舍瓦頂、墻體、水井、廁所、池塘、農田、樹木等大量重要遺跡,并出土了一批反映當時生產、生活狀況的文物。像著名的“龐貝古城”一樣,三楊莊遺址是因為突發災害而被完好地保存下來的,當時的生活場景因此被“凝固”下來了,如庭院的布局、道路、耕作中的農田及各類建筑的墻體等。被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屋頂,保留著板瓦與筒瓦扣合以及坍塌時的原狀,來不及搬走的生活實物,如一些石器、陶器、鐵器等,得以在原地保留,為復原當時的社會和家庭生活、生產狀況提供了難得一見的豐富實物。三楊莊漢代聚落遺址是目前我國首次考……[詳細]
興陽禪寺塔
  興陽禪寺塔 興陽禪寺塔俗名丈八佛塔,坐落在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馬家鄉李家莊村興陽禪寺舊址上。興陽禪寺,又稱興陽院,創建于唐代,寺內殿宇已毀,僅存此塔。丈八佛塔共有七層,因其底層立一一丈八寸高的石佛,故名 “丈八佛塔”。塔基平面呈丈八角形,是一座密檐式層磚塔,通高約20米。第一層朝南辟門,第二層到第四層各面開窗,人可登臨。各層檐部均砌仿木斗拱,塔檐外展,呈凌空欲飛之勢。相輪多盤塔剎,上置寶瓶,八角懸掛鐵鈴,隨風擺動,聲音悠揚,該塔拔地而起,氣勢磅礴,巍峨壯觀。 安陽興陽禪寺位于安陽馬家鄉李家莊村,始建于唐,后幾經興衰,至今寺院建筑多已毀廢,僅存一塔依然矗立在寺院遺址之上。近年來周邊信民又在原址建了少許建筑,興陽禪寺也算又復存了。由安陽出發,沿S301或安林高速西行轉入S221向南,到達天禧鎮村轉……[詳細]
修定寺塔
  修定寺塔坐落在河南省安陽縣西北35公里太行山區清涼山的南麓。修定寺塔坐落在原修定寺內,寺院四周峰巒疊嶂,山勢巍峨,清泉環繞其間,如練如帶,景色十分優美。修定寺相傳是僧人張猛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創建的,原名天成寺,北齊時擴建,并改名合水寺。寺院規模宏大,供養僧人達百余人,并有重兵把守,北齊文宣帝曾經三次駕臨寺院。隋唐時經過擴建,寺院更為壯觀,并更名為修定寺。清末時寺院毀廢,僅存一塔,即修定寺塔。塔創建于唐代貞觀年間(627-649年),是一座單層磚浮雕舍利塔,因周身涂滿了朱紅色,當地亦俗稱紅塔。塔原高20米,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塔基座平面呈八角形,束腰須彌座。塔身呈正方形,南壁辟拱形門,門額上刻有多處佛龕和唐宋題,如有鄴縣令裴□康古,咸通十一年五月(870年)的題記。塔頂為覆……[詳細]
岳飛先塋
  岳飛先塋位于縣城東古賢鄉南周流村西南角,建于明景泰年間。現占地12690平方米,有墓冢3座,古柏9株,碑刻9通。為岳飛之曾祖成、曾祖母楊氏,祖立、祖母許氏,父和的安葬處。原有拜殿、儀門、供臺、廡殿20余間,“文革”中均被毀。1978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筑圍墻保護。1999年,修建岳母祠和孝娥祠。2000年恢復山門、大殿、拜臺等建筑,大殿內塑有岳飛像。2013年3月26日,在全國多地隆重紀念岳飛誕辰910周年之際,位于岳飛故里湯陰縣的岳飛先塋景區正式對外開放。近年來,湯陰縣高度重視岳飛文化建設,成立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指揮部,下設“三岳”綜合開發項目組,專門負責岳飛廟、岳飛先塋及岳飛故宅文物保護、科學規劃和開發建設工作。該縣聘請高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編制了《岳飛先塋開發建設規……[詳細]
宋閣老墓
  宋閣老墓位于滑縣南宋林村,為明初特擢國子祭酒宋訥的家族墓地。墓地在宋林村西一里許。墓地古柏蒼勁,石碑林立,石像生布列神道兩旁,威嚴壯觀。特具觀賞價值的是兩通巨型神道碑,一通名曰“大元東郡宋氏世德之碑”,一通名曰“大元東郡宋氏世德褒嘉之碑”。前者碑首有九龍盤繞,雕刻栩栩如生,碑座為巨型赑屃;后者碑首為屋脊形,背身為四棱柱型。兩碑皆為元朝皇帝為褒嘉宋訥之父宋崇祿做官的功績所立。宋崇祿曾任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史、江南諸道行御史臺侍御史等職,所蒞有聲,朝廷追封三代,敕修塋域。“世德褒嘉之碑”有宣文閣鑒書博士朝散大夫兼經筵譯文官王沂撰,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知經筵事康里巎書,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耿煥篆額。宋氏墓地、墓碑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宋閣老墓 - 基本介紹墓位于牛屯鎮南宋林……[詳細]
大緣禪師摩崖石塔
  林州洪谷山大緣禪師摩崖石塔位于三尊真容像支提龕碑及摩崖石塔組合東北約20米,一個面西的巖壁之上。摩崖石塔一組兩座,北側上首為大緣禪師摩崖石塔,南側則另有一座更大的摩崖石塔,并與大緣禪師石塔、題刻一起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緣禪師者,即洪谷寺開山始祖僧達,南北朝時期著名僧人,先為北魏孝文帝器重,后被梁武帝禮遇,北齊文宣帝亦特加禮重,命其在林慮山黃驊嶺下建寺禮佛弘法,便是洪谷寺的前身。唐初圓寂于此,弟子們為其就地摩崖造塔,并在塔旁摩崖題記,記錄下了大緣禪師的生平事跡。大緣禪師摩崖石塔開鑿于唐貞觀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距今已有1360多年歷史,但依然保存完好。塔置于一個長方形龕內,高約一米左右。石塔為單層方塔,塔身正中開龕,內雕大緣禪師坐像,塔身龕上部為垂幔花紋裝飾,上有歌姬舞樂形……[詳細]
林州惠明寺
  惠明寺塔坐落在林縣城北11公里的申村惠明寺內。建于明弘治十七年,高15.85米惠明寺塔為我省現存較大的石構喇嘛塔,歷時六百余年卻巍然屹立,在設計和建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科學研究價值。 河南安陽林州惠明寺位于林州市河順鎮申村社區。距河南安陽修定寺塔西南22.2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收門票和停車費。 林州惠明寺始建于北宋政和3年(1113年),歷經宋、金、元、明、清,已有896年歷史,據說該寺因古相州林慮縣馬店村人惠明法師(俗姓張)在金大定11年(1171年)改建并葬于此,故名惠明寺。 惠明寺中軸線現保留三處建筑,分別是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大佛殿(供奉如來佛祖)、水陸殿(彌勒佛),均系明清建筑。據古碑石刻記載,由于多種原因,在金大定11年進行了重修;明天啟進行了修繕;明崇……[詳細]
道口鎮歷史建筑群
  道口鎮歷史建筑群位于滑縣道口鎮。年代為清。2016年1月22日道口鎮歷史建筑群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作為隋唐大運河永濟渠的一個重要點段,大運河滑縣段是道口古鎮的母親河,催生了古鎮曾經的繁華,孕育了豐厚的運河文化。行走在總長1800米的十字大街,印有“道口鎮第一批歷史建筑”“道口鎮第一批歷史商鋪”等字樣的標牌隨處可見。在一串串紅燈籠的裝扮下,道口古鎮顯得更加古香古色。涵蓋民間藝術、民俗文化、地方美食、古玩、奇石、音樂、詩書畫等各類內容的140多個店鋪,集中展示了道口古鎮百業興盛,游客在暢游時,也盡情品味千年道口古鎮厚重的歷史和文化。聽評書、賞茶藝,看斗雞,這些傳統節目的加入,為道口古鎮增加了厚重的文化色彩。據了解,2015年我縣啟動了順南街北段、水胡同、大集街沿街商鋪……[詳細]
33、慈源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慈源寺
  慈源寺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林州橫水鎮馬店村內,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據《重修林縣志》記載:“慈源寺,縣東南馬店村南,唐貞觀時(公元627—649)建。”宋、元、明、清時期曾數次修葺,現存有三進院落,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教堂、文昌閣、祖師殿等,是目前林州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99年被公布為林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源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為佛教建筑,祖師殿、關公殿為道教建筑,文昌閣為儒教建筑,中軸線上最后一座建筑明確起名為“三教堂”,這種情況在我國現存寺、觀中非常罕見,是儒、道、佛三教在我國歷史上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最珍貴的證據,為研究我國的宗教發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寺院建筑結構形式眾多,既有廡殿頂,又有硬山、懸山結構,特別是大雄寶殿,為單檐廡殿頂,保存有許多早期建筑的特點,其中沒有……[詳細]
明義士故居
  明義士故居是已故加拿大漢學家明義士博士曾經生活和收集、研究甲骨文的舊居。明義士博士早年來華傳教,曾經在此居住達13年,他的四個孩子有三個在此出生。其中1916年在安陽出生的次子ArthurMenzies(漢名:明明德)1976-1980年出任加拿大駐中國大使。明明德先生任內曾經到安陽兩次訪問。2004年11月,安陽市人民政府公布明義士故居為安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明義士被稱為甲骨學研究“西方學者第一人”,在學界享有較高的聲譽,得到我國學界的公認。2004年11月,安陽市人民政府公布明義士故居為安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明義士甲骨學研究紀念館得到了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宇信、山東大學方輝、社科院考古所唐際根博士、安陽師院、安陽甲骨學會等的重要學術支持。……[詳細]
黃華塔林
  黃華塔林,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西七公里處的城郊鄉黃華村,座落在黃華谷覺仁院,分上下兩處塔林。黃華神苑,即黃華山或黃華谷,位于林慮山主峰中段東側。清乾隆十七年(1752)《林縣志》載:“野老云,每歲晚秋黃花(多為野菊花,花與華音諧)滿谷,故名。”這里人文景觀眾多,佛塔聳峙,史傳為佛門道教圣地。覺仁院始建于隋代,規模宏大,古樸典雅,金碧輝煌。千年道觀王母祠氣勢宏偉,玉皇殿巧奪天工。黃華塔林有兩處,即下塔林和上塔林,兩處共有和尚墓塔十六座,系元、明、清建造,型制分別為石構喇嘛式和幢式塔,數量居豫北之冠。下塔林位于覺仁院西,存石塔七座,有幢式,喇嘛式等造型。其中有元天歷二年(1329)建造的 “第三代主持菊庵禪師墓塔”和碑記,介紹菊庵禪師生世及在佛教界功績,還有“契此和尚石塔”。上塔林位于下塔林西……[詳細]
四面佛造像碑
  四面佛造像碑位于湯陰縣城東28公里的任固鎮白龍村,1978年公布為湯陰縣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四面佛造像碑,是用一塊巨大的青石四面雕刻佛的造像,碑通高2.7米,寬0.75~0.85米,佛像高1.85米,佛像左側刻有題記“四面大象主汲郡功曹劉樹枝侍□佛”。四面佛為釋迦牟尼佛的站立造型:佛身穿通肩裟衣,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施“無畏印”,表示解除眾生苦難。佛像的正面及東西兩側面背光上邊飾火焰紋背光,向內浮雕19尊化佛;后面背光邊飾火焰紋,中間浮雕8身昂首振臂,騰空而上的飛天像,內雕一周11尊化佛,基座四周三層還雕有約160尊或坐或站的化佛。四面佛造像碑雕刻技藝精湛,衣紋采用“淺階梯式”,組成向下垂簇的稀疏適度的弧線,其形制罕見。雖無紀年,但依佛身、衣紋線條、書體、刻……[詳細]
固岸墓地
  河南安陽固岸東魏北齊墓地位于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固岸村和施家河村東部的高臺地上,漳河南岸,總干渠里程728公里處,海拔87—93米。發掘面積25000余平方米。已經清理出和正在清理的墓葬333座,據不完全統計,已發掘出的墓葬有戰國32座、秦漢68座、魏晉6座(曹魏3座)、十六國3座、北朝144座(東魏50座、北齊92座、北周2座)、隋3座、唐3座、宋1座和清6座。其他正在發掘時代尚待判定的墓葬60余座。出土文物2201件。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此墓地雖然涉及朝代多,縱跨時間較長,但是仍以北朝時期墓葬為主。在此墓地0土了一批北齊和東魏時期的墓志磚,故其年代比較清楚準確,器物組合完整,且多為平民葬。這是首次在故鄴城周圍發現東魏、北齊平民墓地,為完整研究故鄴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因為是平民墓葬……[詳細]
桂香宮塔
  桂香宮塔位于湯陰縣白營鎮南陳王村。年代為清。桂香宮塔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湯陰桂香宮塔位于湯陰白營鎮南陳王村,是河南省于2016年1月25日公布的第七批省保單位之一。據桂香宮塔南側的石碑上介紹,魁星閣位于南陳王村東南隅,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古代建筑。魁星閣始建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距今已一百七十多年。關于奎星閣建造,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十四世祖殿章,字擎九,號靜淪,童年在家鄉讀書時,夜晚放學回家常有紅燈相送。后連登三榜,位至進士,歷任江蘇金匱縣知縣、云南師宗縣知縣、署武巡撫大同同知。擎九公憶及當年往事,感慨地說:“當年讀書紅燈相送,如今在任官至五品,豈非天意?”意欲在家鄉建奎星閣以敬天地。未果,病終。直到清道光29年,其子十五世祖志瀛公(字嶠溪,道光丁巳拔貢朝考一等,歷任河北……[詳細]
陽臺寺雙石塔
  陽臺寺雙石塔 林州陽臺寺坐落在林州市臨淇鎮嶺后村東北,淇河邊的一個土山包上。河中土山稱之為臺,臺上朝南有寺,則陽臺寺,而寺在之臺必為陽臺,這僅是翌新對陽臺寺名由來的推測。由林州沿S228一路西南方向行進至合澗鎮,然后按路標指示繼續臨淇方向,西南偏西方向至臨淇,正西方向可到嶺南村,嶺南村北約兩公里則為嶺后村,全程約四十余公里,其實這里已經是林州、鶴壁、輝縣三交界處了。林州陽臺寺始建年代不詳,歷經戰亂天災,原有建筑早已無存,僅存唐代石塔兩座,原寺中石碑赑屃一件,隨著陽臺寺雙石塔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當地百姓又重修了陽臺寺,新建山門、藥師如來殿、關圣帝君殿、廣生殿和龍王廟等建筑。新刻‘鐘靈毓秀陽臺寺’碑置于赑屃之上,碑文重載原石塔銘文:‘維大唐天寶九載(七五零年)歲次庚……[詳細]
衛國都城遺址
  衛國都城遺址位于今八里營鄉殿上村,故稱楚丘。衛懿公當政時,懿公窮奢極欲,喜好仙鶴,不理朝政。后北狄入侵,衛國戰敗,衛懿公兵敗被殺,被北狄人吃掉,只剩一肝。當時一位舊臣懷抱君王之肝痛哭不已,最后竟然剖腹,將君王之肝放入自己腹中,自己做了陪葬,這也就是剖腹葬肝的來歷。衛國經歷此次浩劫,幾乎滅國,后經齊桓公幫助衛文公才得以復國,遷都楚丘(也就是今八里營殿上村),衛國的首都也從淇縣遷到了滑縣。后因黃河泛濫,衛國國都又北遷濮陽的帝丘。雖然衛國國都在楚丘不長,但是留下了不少遺跡,比如衛國的都城遺址(大躍進中被毀),并且出土了大量陶器物品、人殉和墓葬。但是因疏于管理,這些出土的文物大多流落于民間,更有甚者竟有盜墓者明目張膽地掘墓,無址可尋。可以說遺跡被破壞殆盡。據傳衛莊公死后,其陵寢建在周圍,但是年代久遠……[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有码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另类bd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 |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精品 |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