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宜賓市旅游

宜賓市文物古跡介紹

翠屏書院
  翠屏書院位于四川宜賓。明成化十八年(1482)知府陸淵之建于城西翠屏山腰。清嘉慶六年(1801)署知府宋鳴琦遷建于城內大南街。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府許道凡捐資增建房舍20余間,以建房余銀670兩生息補充經費,又將義學田產劃歸書院。縣令朱琦捐銀1000兩加原有息銀共購置田產房屋3處,以租息供束修膏火。定山長年束修銀120兩,薪水錢40千,節敬銀4兩,聘金銀2兩,監院伙食銀20兩,看司工食錢10千,山長等茶點費約40兩,修補房舍及鍋碗等項銀10兩。余銀300兩,盡數備發膏火獎賞。光緒二十七年(1901)改為尚志學堂。二十年又改為敘州府中學堂。是宜賓市唯一保存完整的書院建筑,對研究清代教育、文化歷史有較大價值。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翠屏書院占地范圍及前部廣場邊緣外延10米。建設控制……[詳細]
榨子母碼頭遺址
  榨子母碼頭遺址位于翠屏區南廣鎮陳塘關社區,建于清代。碼頭長約200米,寬約25米。碼頭上留存文化內涵豐富,有多處石刻、水文標識、石梯步、拴船只用的石鼻子。南廣河注入長江西側有多塊巨石,枯水期時,巨石距江面約10米。其中最高的一塊4米見方,不規則形巨石南立面陰刻有繁體告示四行:“奉/縣主設渡口界/上下船支只不/得占此”, 其中“縣”“設”“船”“只”“占”為繁體,字徑約17厘米。石刻右側陰刻有方框形水文標識并標有“Ⅹ”“Ⅺ”羅馬字樣,“Ⅹ”與“Ⅺ”之間相隔10個方形框,每一小格長、寬均為10厘米。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菩薩田石刻造象
  菩薩田石刻造象1993年出土于興文縣晏陽鎮熱潮村中村壩的“菩薩田攠(村民俗稱),該地為明代古戎州城遺址,興文縣在造象出土地成立了“古戎州城歷史文物陳列館攠,加以保護。造象共計26尊,高度在0.61-1.49米不等,多數在0.80米左右,肩寬0.21-0.55米不等。內容除1尊彌勒佛和1尊弟子造象外,皆為頭戴冠冤、身著朝服、面容嚴肅、捧持朝笏的文官俑;有的有紀年,如:“嘉靖十六年(1537)攠。菩薩田明代石刻造象比例勻稱、形象生動,有明確紀年,歷史、藝術價值較高。2000年7月興文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劉公生祠石座
  劉公生祠石座祠位于九絲城鎮九絲山左側的官田壩,為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建武游擊淡章給總兵劉顯及其子劉挺修建的生祠。石座呈長方形,長4.43米,寬1.6米,高1.18米,為青砂石質,有輕微風蝕、殘缺。石座分成四格,前壁、左壁、右壁均浮雕圖案,前壁大部為劉顯與人作戰及群臣朝圣的淺浮雕圖案,人物眾多,疏密得當,栩栩如生;中部為云朵、蓮花,上部為花草;左壁、右壁為花草、云朵、蓮花等圖案。劉公生祠石座浮雕造型生動,刻工精湛,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也是研究人的珍貴實物資料。1981年原宜賓地區行署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溪鎮南塔
  南溪鎮南塔(南溪區)南溪鎮南塔又名老塔,坐落于江南鎮老塔山上,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江南鎮紅林山頂鎮南塔正對小城,“鎮南塔”俗稱“老塔”,相傳建于元、明間,磚石結構,密檐式八角七層攢尖頂,通高28.25米,塔內有螺旋式蹬梯,可直達塔頂。各級塔壁均設佛龕,八邊形藻井塔頂浮雕“二龍戲珠”、“雙鳳朝陽”。塔剎蓋磨盤型圓石,直徑兩米。該塔風格粗獷凝重、古樸滄桑,極具元、明風韻。站在塔頂上,只覺四野空闊,群山巍巍;遙望小城,如海市蜃樓。保護范圍:塔基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45米。……[詳細]
丞相祠堂
  丞相祠堂位于宜賓流杯池公園東南點將臺之下,該祠堂始建于宋代,為紀念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人稱山谷祠。為紀念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南征云南,途徑戎州(今宜賓)而建。清咸豐元年,該祠及流杯池一帶毀于兵亂,咸豐六年(1856年)又重建。清光緒辛丑牟(1901年10月),敘州知府文煥書匾“丞相祠堂”及門聯“明知炎德已衰感三顧君恩出撫危局,畢竟大名大朽懷兩川相澤來拜荒祠”,原跡尚存于該祠大門。殿內塑關羽、關平、周倉像,殿外古石塔爐青煙繚繞,古石鼓、石獅、石華表傲然屹立。……[詳細]
龍吟寺石刻造像
  龍吟寺,跡名龍尾寺,座落在海撥980米的九龍山上。這里四面翠浪起伏,浩渺連天,天風吹蕩,竹濤聲聲,恍若龍吟,故名龍吟寺。龍吟寺位于翡翠長廊東北方三公里處,寺廟占450平方米,建于明代萬歷年間(1573-1620年),曾有正殿、下殿、側殿。清朝嘉慶年間漲惠和尚修。1959年被折毀,還剩基石,臺階和石門框,框上有對聯:“雙樹插青云龍吟虎嘯,四邊連空碧乾端坤倪”。龍吟寺現還存有佛像41尊。正殿的蓮花寶座上有三尊大佛,莊嚴肅穆,有威武之感,與一般寺廟所塑的慈祥文靜的佛像風格不同,據四川省文化部門和史館的專家考證,有近似西藏的內格。兩側的羅漢、或坐或倚,或笑或思,形態萬千。前殿,后殿和兩個廊坊還有阿彌陀佛,觀世音、韋陀天、靈宮等塑像。這些塑像雕刻工藝精巧,線條流暢,造型生動,極富有生活氣息。龍吟寺后山……[詳細]
屏山楞嚴寺
  位于四川省屏山縣中都鎮鎮西的楞嚴寺,又名雷音寺,建于明成化年間。現存有大雄寶殿及后殿和東廂房。1993年修繕一新,是中都鎮目前保存、修繕得較好的一處歷史景觀。楞嚴寺的建筑結構具有獨特的防震功能,堪稱一絕,使楞嚴寺處于馬邊地震帶卻屹立五百多年而不倒。經過修繕后的楞嚴寺,新增了盤柱金龍、千手觀音等佛像和大型銅鐘、紅鼓。位于筒車村的五谷廟,經過民間集資修繕,與楞嚴寺一樣香火旺盛。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70米。……[詳細]
49、大塔灘
大塔灘
  大塔灘是大塔灘水電站所在,屬越溪河百里翠湖之下游。電站水壩是有大塔人民于解放后生產隊其間建立,水壩的建立為大塔提供了電能,漁業和蓄水灌溉,下游防洪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為上游旅游開發做了很大貢獻。游完大塔灘有一種莫名的沖動,讓你頓生不削于人生繁華浮世,唯獨嫉妒起這人間竟有如此仙境,特別駐足大塔灘壩底。回望遠處炊煙繚繞,鉤者如塑,好一幅水鄉風景畫。江風置若、炊煙枉然、漁歌如斯、水波蕩漾......絕美的風景背后仍蘊涵著漁人為生計而忙碌的真實。……[詳細]
50、北京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寺
  北京寺位于珙縣寶山鄉,始建于明代,分正殿和中殿,占地1224m2,通高9.6m,磚木結構,硬山頂穿斗式,三穿四柱,脊梁上有“二龍搶寶”,殿上的壁畫系傳統工筆畫,色彩鮮艷,筆調工整流暢,有各類神像及“關羽桃袍圖”,殿前有碑刻六通,刻記廟產詳請,寺內還有一口大鐵鐘,一個鐵磬1983年,北京寺被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側廂房外延8米,南側院壩外延20米,西側廂房外延5米,北側正殿外延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江安吳氏民居
  吳氏民居,位于江安鎮二社區煙巷子8號左距西正街80米。該民居建于清代,為吳姓紳人建造,坐東向西,大致呈正方形布局,占地面積1427平方米。民居建有前廳、中廳、后廳、廂房、耳室、花園等,呈6個四合院落組合排列。吳氏民居是保存完整的城市民居,其布局嚴謹,屋宇高昂,做工精細,雕飾精美,實用功能齊全,是研究城市民居建筑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是江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撐點。2012年,該民居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向東至甬壁巷、向西至煙巷子,南、北至民居。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西各外延40米,南、北各外延50米。……[詳細]
西關口石刻
  西關口石刻位于興文縣九絲鎮九絲山左側的半山腰石壁,石刻呈正方形,高2米,寬2.5米。陽文行書豎列,字徑0.09米,字距0.03米,行距0.05米,全文共110字。內容為萬歷元年(1573)冬,四川布政使馮成能、副使李江等在明朝兵馬克九絲城后,登九絲山的紀功勒石。馮成能所撰的書法剛勁、飄逸,具有較高的書法價值,同時是研究人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1981年8月,原宜賓地區行署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青峰寺森林公園
  青峰寺森林公園位于江安縣境內,距縣城13千米。該處地形獨特,由人字形的山峰峭壁所組成,面積8平方千米,森林密布,花果飄香,3平方千米的青峰湖湖面如鏡。青峰寺森林公園山清水秀,風光宜人,有大小景點50余處,清風日出,蒼山云海最令人流連忘返。該處有青峰寺革命紀念館,緬懷解放初期川南剿匪戰斗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被辟為“愛國教育基地”。青峰寺1995年被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詳細]
糟房頭釀酒作坊遺址
  糟房頭釀酒作坊遺址(宜賓縣)紅樓夢糟房頭老作坊是中國白酒老作坊之一。糟房頭是地名,位于四川宜賓市。糟房頭遺址經過科學、嚴謹的考古發掘,發現最早可至明中期的釀酒作坊遺址,將紅樓夢酒的釀酒史延伸到明代。保護范圍:晾堂邊界向東外延40米,向西外延35米,向南外延20米,向北外延20米。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金仙洞摩崖造像
  金仙洞摩崖造像位于江安縣留耕鎮方石村,開鑿于明代。坐北向南,分布在長6.4米,高3米,距地表3米高的山崖石壁上,均為長方形直口平頂龕。共4龕10尊造像,8尊為結枷跌座,2尊為站姿。內容有一佛四菩薩、觀音、木蓮和尚、羅漢、接引佛等。其中1號龕長6.4米,高1.6米,深0.2米,內有一佛四菩薩,佛像高1.5米,肩寬0.4米。為宜賓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莊東岳廟(南溪農民暴動攻打李莊指揮部舊址)
  李莊東岳廟(翠屏區)李莊東岳廟位于上河街李莊場鎮之上首,座南向北,占地1200余平方米,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間,經嘉靖、萬歷年間重建。現東岳廟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由東岳正殿(岱宗殿)、玉皇樓、丙靈殿(祀黃從化)、關圣殿(關羽)、后殿和閆羅殿等組成,為磚、木、石結構。東岳廟位于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上河街,距宜賓市中區19公里。1928年4月7日,由中共宜賓黨組織直接領導,以李莊、牟坪為中心舉行了“南溪農民暴-動-”,在四川打響了“八·七”會議后對國民黨-派的第一-。“南溪農民暴-動-”明確提出“打倒--污吏,打倒土豪劣紳,奪取武器彈藥,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口號并作為行動綱領;成立“川南工農革命軍”,制作“川南工農革命軍”大旗兩面,分送長江南北兩岸參加農民暴-動-的隊伍各一面;刻制“川南工農革命……[詳細]
李莊張家祠
  張家祠位于李莊鎮西的上河街,占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面臨滾滾長江,江邊有一寬闊天然草坪,西北隔江面向三江磧,與桂輪山隔江相望,視野十分開闊。張家祠是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由張師德為首約族人集資660兩銀子從族人張旌祖、張閶祖處購作張氏宗祠之用。其目的是為本族春秋兩祭,子孫愛敬祖先有個根本追遠和解決本族內一些大事場所。這座宗祠的主體為四合院式木結構建筑,上為正祠,下為廳房。其廳房的50扇窗門別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鶴,50扇窗共百只仙鶴,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飛彩流云,謂“百鶴祥云”窗。梁思成曾將張家祠百鶴窗、文昌宮、奎星閣、禹王廟九龍碑并稱為“李莊四絕”。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可久半邊寺摩崖造像
  可久半邊寺摩崖造像位于高縣可久鎮中寨村,建于明清兩代。造像共有五龕,平行分布,從左至右編號為K1-K5,共雕刻佛像十七尊。其中三號龕長12米,高2.4米,有佛像五尊,佛像均結趺伽座,曲腿盤坐于蓮臺須彌座上,佛像高1.7米,寬2米,佛像均施彩繪。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屏山萬壽寺
  萬壽寺原名萬福寺,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明正德年間擴建后,知府趙時吉題曰“萬壽”,遂名“萬壽寺”。有三重大殿,建材多為楠木。明代為馬湖府下屬掌管佛教的僧官正都綱司寓所。正脊頂的赤銅火珠寶頂后來被盜,修復時換置原形陶頂。1909年,同盟會員熊克武、余英、楊功甫、廖騰霄、譚友佛等曾在此-,圖謀光復宜賓事宜。1992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0、映南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映南塔
  南溪映南塔(南溪區)“映南塔”俗稱“新塔”,位于江南鎮新塔村,始建于明,清乾隆時復建,建筑形制與“老塔”基本相同,該塔形狀挺秀俊美、工藝精巧,與“老塔”東西對峙,相映成趣,令人浮想聯翩。保護范圍:塔基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45米。……[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视频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男人的天堂 | 亚洲国产日本一区二区 | 婷婷综合缴情综免费观看 | 思思久热精品视频 | 亚洲国内自拍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