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隸屬匈奴,西漢納入漢朝版圖,漢、晉、南北朝時代,烏孫、柔然、高車先后在這里建立勢力范圍進行游牧。
西魏至隋代,西突厥汗國建立。
唐朝時期,設瑤池都督府,匐延都督府,武則天時設北庭都護府,宋朝時代為西遼統治,十三世紀初,為窩闊臺汗國統治,1309年,今額敏一帶為察哈臺汗國領地,1628年,準噶爾部落游牧地,1762年,歸伊犁將軍管轄。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屬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所轄;光緒十四年(1888)隸塔城直隸廳。
1918年,析塔城縣置額敏縣,先后隸屬塔城道、塔城行政區。
1949年,額敏縣設有5個農業區和1個牧業區,即:一區(城鎮)、二區(上戶)、三區(烏什水)、四區(滿漢營)、五區(瑪熱勒蘇、也木勒霍林蒙古區);托里牧業區(現托里縣全境)。
1953年牧業改造時期,由額敏縣析置托里縣。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全縣又將5個區改為8個公社、六個農牧場和一個城鎮,即:紅旗公社(郊區)、東風公社(上戶)、十月公社(玉什喀拉蘇)、勝光公社(滿漢營)、突擊公社(瑪熱勒蘇)、前進公社(杰勒阿尕什)、后設庫魯木蘇公社、二道橋公社、(二道橋庫爾特);農牧場即:示范農場(加爾布拉克)、機關農場(闊什比克)、反修牧場(二支河)、紅星牧場(也木勒)、衛星牧場(薩爾也木勒)、喇嘛昭煤礦牧場(柯爾克孜庫熱)。
1981年縣鎮成立了人民政府。
1984年政、社分設,共10個鄉、1個鎮、5個農牧場。
10個鄉即:郊區鄉、上戶鄉、玉什喀拉蘇鄉、杰勒阿尕什鄉、瑪熱勒蘇鄉、二道橋鄉、霍吉爾特蒙古民族鄉、額瑪勒郭楞蒙古民族鄉、喀拉也木勒鄉、喇嘛昭鄉;1個鎮即:額敏鎮人民政府。
5個農牧場即:也木勒牧場、薩爾也木勒牧場、二支河牧場、加爾布拉克農場、闊什比克良種場。
2012年7月9日玉什喀拉蘇鄉變更為玉什喀拉蘇鎮、2012年7月15日杰勒阿尕什鄉變更為杰勒阿尕什鎮、2012年12月17日上戶鄉變更為上戶鎮,2013年9月10日瑪熱勒蘇鄉變更為瑪熱勒蘇鎮,2014年10月20日喀拉也木勒鄉變更為喀拉也木勒鎮。
2019年由139個行政村合并為119個行政村。